淺析吳冠中繪畫中的形式美_第1頁
淺析吳冠中繪畫中的形式美_第2頁
淺析吳冠中繪畫中的形式美_第3頁
淺析吳冠中繪畫中的形式美_第4頁
淺析吳冠中繪畫中的形式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 業(yè) 論 文題 目 淺析吳冠中繪畫中的形式美 專 業(yè) 美術學 教學單位 德州學院 (蓋章) 二零一五年 五 月 三 日目 錄摘要及關鍵詞1一 對形式美的解讀.1二. 形式美的表現方法1(一)造型語言的運用2(二)色彩語言的提煉3(三)注重形式構成4三 抽象和意象中的形式美5四 探索繪畫創(chuàng)作的形式美6(一)創(chuàng)作背景6(二)創(chuàng)作構思7結語9參考文獻11英語摘要及關鍵字12致謝13on formal beauty of wu guanzhong's painting abstract:wu guanzhong devoted his life to painting a

2、nd painting of moderndemocracy china exploration.exploration. he diligently, mastermind with painstaking effort, committed to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u guanzhong's artistic thought huitong, reveals a qualified art style. he is an outstanding thinker of ar

3、t. he thought of art as a beautiful article, on the other hand he image constantly in his paintings with a poem to express his views, the though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rare ideas, outstanding art flag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m to become.key words: wu guanzhong; formal beauty; pe

4、rformance method; image;淺析吳冠中繪畫中的形式美 摘要:吳冠中師法自然,學貫中西,一生致力于油畫的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竭力創(chuàng)造民族特色,彰顯了一個合格的藝術者的風采。他對藝術的思考一方面作成優(yōu)美的文章, 另一方面他不斷地在自己的畫作上用詩一般的意象來表述他的觀點,這些思想為他成為新一代罕見的思想敏銳、藝術杰出的旗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著重探討吳冠中作品中形式美的表現方法及形式美的體現和作品中意境的體現,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和方向。 關鍵詞: 吳冠中 ; 形式美; 表現方法; 意象性一 對形式美的解讀 何謂形式美?形式美是自然、社會和藝術中各種感性形式

5、因素(色彩、線條、形體和聲音等)的有規(guī)律組合所顯現出來的審美特性。形式美是在人類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包括審美創(chuàng)造和審美欣賞活動基礎上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F代主義在關于繪畫的視覺形式理論方面,一般傾向于認同為“形式”即平面的結構關系以及平面的結構關系所升華出來的情感。另外,現代的形式主義理論在對于繪畫中的“自然”和“形式”的關系問題上一般傾向于割裂的兩元論。很多藝術家都傾向于認為,只要是自然的就不是形式的,或者說只要在繪畫里出現了比較真實的自然形,那么它必然會排斥形式。正因為對于“自然”和“形式”關系的割裂,所以繪畫中的“自然”常常被排斥在藝術認識的范圍以外。 在現在藝術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的藝術

6、家相互吸收、相互借鑒,尋找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如果說在20世紀中西融合道路上尋找到一種新穎的藝術形式,這種形式無論從西方藝術角度還是東方藝術角度去審視和欣賞,都能夠具有獨到的審美情趣的話,那么吳冠中的繪畫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吳冠中的畫是把自然與形式有機的結合到了一起,在自然的基礎上提取點、線、面、色彩等所構成的形式感。他的畫給我們的感覺很真實,是對自然的真實感受,但是畫面的經營是作者根據對物象的各個視覺元素進行排列組合,通過這種組合而升華出一種美的表現形式。二 形式美的表現方法 因為早年留學經歷,諸如“構成主義”、“立體主義”、“風格派”等西方現代藝術思潮和設計理念對吳冠中藝術風格的形成有

7、重大影響,所以在他很多作品中我們很難界定是繪畫的因素更多,還是設計的因素更多。吳冠中在長期的繪畫探索中,一直試圖將設計構成的理念引入繪畫創(chuàng)作中,通過對各種繪畫元素的巧妙組合,在繪畫表現中體現出獨特的藝術視覺美。當我們以設計思維解讀吳冠中的畫作時,不難發(fā)現,他的哪一幅作品不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呢?(一)造型語言的運用 點、線、面是繪畫形式美的基本造型語言,不論是東方傳統(tǒng)藝術,還是西方現代藝術,不論是架上繪畫,還是藝術設計,不論是具象寫實繪畫,還是抽象表現繪畫,點、線、面作為基本的藝術語言形式都是普遍存在的。吳冠中總是從設計需求的高度出發(fā),以畫面形式的構成來決定描繪對象的選擇。其善于從自然對象中發(fā)

8、現其內在的結構美,并從這種結構美中提煉挖掘其中蘊含的韻律節(jié)奏和有條理的秩序感。用抽象的形式語言把它表現出來。他眼中看著對象,只要他發(fā)現對象中存在著可供挖掘的視覺元素,而這種視覺元素與所要表現的主題有著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他就會千方百計地把這種視覺元素抽象提煉出來,使之既完整地表達了對象的主題,又具有強烈的抽象意味和形式美感。在他的作品墨之花、圍城、春風又綠江南岸等作品中都有充分的展現。在春風又綠江南中,本不繁茂的柳樹經過他的精心設計,以抽象的造化手法,加之心中意象處理,使畫面上呈現千線流動,萬點飛舞的奇妙景象。他想向人們昭示:富有條理的樹枝被抽象成根根線條,似交響樂中那流淌的旋律,而那飄散的樹葉則

9、被抽象成各種色點色塊,如跳動的音符在五線譜上和聲 共鳴。人們在欣賞這幅 圖1 春風又綠江南岸 畫時,會循著他的設計思路畫中所見不僅是樹,更會感悟到一種春回大地的音樂旋律。我們不能不佩服吳冠中先生善于在具象的景物中尋求抽象美的視覺要素,并通過設計加以強化,增大其視覺藝術感染力的深厚功底。 他說:“我的畫是將西畫的優(yōu)點表現在中國畫之中,我畫的點和線,每一筆都包括了體面的結構關系,畫中的點和線,不管是大點小點,長線短線,在運用上是嚴格的,都不是隨便亂擺上去的。有時一點不能多也不能少,點子多了對畫面無補,我都想辦法將它遮掉,對線的長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隨便畫上去的,要恰到好處!”吳冠中在對整個畫的處理上

10、善于化繁為簡、以少入多。在建構抽象畫面時,充分借助點、線、面和草書線條,將美的形式從繁雜的自然中剝離出來。每個基本元素的美都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同形狀、大小、趣味的點游走于畫面之中,長短、粗細、曲直的線條使畫面生動自然。(二)色彩語言的提煉 吳冠中的畫甜而不膩,艷而不俗,這也是其用色決定的。黑、白、灰色不僅是吳冠中畫面構成的關鍵,也是他色彩語言的核心。他說:“黑白能表現世界的本質,能表現色彩的本質。”我們從魯迅故鄉(xiāng)可看出他對黑白灰運用之熟練。畫面以黑白灰構成為主,s 形曲線為主結構線,黑瓦白墻的房屋呈有節(jié)奏的排列,明亮的白塊坐鎮(zhèn)于畫面中央,大面積灰色圍繞在黑白的周圍,面積分割明確,黑 圖2 魯

11、迅的故鄉(xiāng) 白灰色塊構成動人,灰多黑白少,整個畫面統(tǒng)一在明亮的銀灰色調中。作為純粹視覺符號的紅綠黃是吳冠中色彩的另一大特色。他的色彩除去黑白灰就是紅綠黃,他用最簡單的色彩營造復雜的色彩世界。其花港觀魚中紅綠黃色面的運用給人以深刻印象。畫家運用近處盤旋嬉鬧的魚群和遠岸觀賞人群構成畫面,畫中盤旋的魚群以朱紅著色,顯示了色彩的單純之美,使得畫面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色彩語言也是設計的一個重要屬性。吳冠中摒棄了對自然色彩的簡單描摹,而注重色彩中主觀情感因素的表達。他是把色彩當作一種具有生命力的視覺語言來運用的。看他的作品漁舟、無題、都市等,我們可以發(fā)現吳冠中作畫用色大膽,不被繁瑣的細節(jié)所累,而著眼于構圖

12、著色的大布局。一切從設計的大勢出發(fā)。他有時基本上直接用原色作畫,色彩燦爛明亮,不拘泥對象的自然色彩,而主觀恣意,隨心所欲。他使用濃烈的色彩時,大膽地融入東方的墨色,濃墨重彩,色墨交融,營造出一種色彩單純而絢麗斑斕的對比效果。他有時則點撒一些小的對比強烈的色塊來表達抽象的符號與形象,追求一種裝飾趣味。有時又運用強烈明亮的色塊與粗獷濃重的墨線穿插對比, 使畫面具有一種交響樂般的力度。他在用純粹的形態(tài)設計著畫面,表達著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藝術的真實。(三)注重形式構成 通過對西方藝術和繪畫理論的深入學習,吳冠中認識到繪畫中形式構成的重要性。在塞尚及立體派之后,造型藝術的主宰或基本因素成為“節(jié)奏”和“構成

13、”。吳冠中深受西方形式美構成法則的影響,發(fā)現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畫面分割比較單一,形式孱弱,難以體現多樣化內容,不利于情感的表現,無法使作品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他的許多作品都直接借鑒和采用了平面構成中的重復、近似、漸變、放射、密集、對比等骨格框架,用于抽象繪畫創(chuàng)作。吳冠中認為,繪畫構圖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平面分割,也就是整個畫面面積的安排處理。對畫面進行空間分割,營造新的空間形態(tài),對立體對象進行平面處理,完成造型元素在畫面中新的組合與搭配。變三維立體空間為二維平面空間,營造新的圖形形態(tài)樣式。如何進行平面分割?他提出:主要形象要占據畫面的主要位置。由于畫中面積愈大的物體,其視覺效果也就愈明顯,所以主角與

14、配角選擇就尤為重要。他強調構圖首先要發(fā)現感人的形象,然后才圍繞它構成畫面。另外,他提到對近景的處理是構圖中的難點。遠景好看,因為景物重疊豐富多樣,而近景由于透視作用,面積大但形象空洞。 在繪畫實踐中吳冠中十分重視對西方形式美構成法則的運用。 在畫面的形式處理時,吳冠中充分將將單純齊一,節(jié)奏韻律,對稱均衡等形式表現的淋漓盡致。在他的作品雙燕中對稱的房屋被中間的老樹一分為二,房屋近似平涂,筆法簡練,意味深長。雖是水墨畫,卻運用了西式的構圖手法,十分新穎,富有創(chuàng)意,極富形式美感。由于為了情感表達和畫面構成的需要,吳冠中常常采用散點透視,對自然景物大膽地移花接木或移山填海,而有別于西方傳統(tǒng)的印象派式的

15、對景寫生方法。因為他使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筆墨又具有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底蘊 和氣魄,中西結合之路使吳冠中的作品不僅有了東方意境韻味的形式感,更具有西方形式規(guī)律帶給我們的現代感。 圖3 雙燕三 抽象與意象中的形式美 上個世紀中期,中國的美術界還拘泥于寫實主義而無所突破,對此吳先生是深惡痛覺的,經常鮮明地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張,以求自己的藝術形式去除那種一味求形似的偏執(zhí),大膽突破傳統(tǒng)主流的束縛,將“形似”與“神似”相融,把美的形式提到形神兼?zhèn)涞母叨龋瑓枪谥姓f“我的畫一是求美感,二是求意境,有了這二者我才動筆畫。我不在乎像和漂亮,我看過的畫多矣,不能打動我的感情,我就不喜歡。”他認為,畫得像不一定就是美的,美不

16、美的關鍵在于形式,形式的美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其中一個重要表現特征就是“抽象美”。面對自然美景,不是忠實再現,而是要將附著在自然物象本身的美抽離出來,進行藝術升華,把抽象美作為造型藝術的一個重要學習研究對象。對“抽象美”的學習研究有助于拓展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并且能夠激起人們強烈的審美感受,打動觀賞者,促使人們去聯(lián)想、品味作品內在的美。他曾在風箏不斷線一文中曾提到: “ 一切形式及形象都無例外地源于生活, 包括理想的和怪誕的只不過淵源有遠有近, 有直接和間接而己?!?“藝術中的抽象源于生活,從生活中來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減法、除法或別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藝術形式,仍有一線聯(lián)系著作品與生活的源頭,風箏不

17、斷線,不斷線才能把握觀眾與作品的交流?!彼J為:“抽象是不脫離生活與自然現實的抽象,抽象不等同于純形式的無形象,在自然生活的原型上進行的抽象,應該找得到原型的影子?!?吳冠中的作品中,寥寥幾筆就能把自然物象精簡極致,以極少的筆墨抽取了自然景象最具生命特征的本質美,每一筆都是一種造化的極美,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這種大美正是先生創(chuàng)造的意象的形式美。他認為抽象僅僅是脫離具象的開始,而意象才是創(chuàng)作的最終歸宿。對于意象與抽象先生沒有做明確的解讀,他并沒有太多的直接以意象一詞來強調意象美,但其作品卻鮮明地闡釋了自己對意象美的追求,首先他強調繪畫的意境,意境是繪畫的靈魂所在,他追求意境,強調造型意境的形式美

18、。這不是簡單的以具象與抽象就可以衡量的美,而是需要領悟抽象的魅力與本質,是一個意象成熟的極點。他在運用抽象提取自然物象的過程,最終都歸于意象的造型與審美,具有耐人尋味的審美深度。他的那些游絲、那些韻點,時而尋覓,時而試探,忽兒藏忽兒露,或有不周,也是本性的率真,是心手相應之時,也是心手相忘的意象簡化。四 探索繪畫創(chuàng)作的形式美(一)創(chuàng)作背景 線條是吳冠中作品的主旋律,他的畫筆像風中楊柳,搖擺不定,隨風飄動,在他的作品中,形式美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如他的作品梯田,以梯田入畫,展現了吳冠中敏銳獨特的藝術 視角,與其代表作桂林水田的藝術追求異曲同工。它將江南水田的山色、水 圖4 梯田 色、光色同時畫出來

19、,布局精妙,線條準確有力,點線縱橫交織,繁而不亂;色墨交融,華而不雜,充分展現了中國水墨畫特有的美感與潛質,在運用濃、淡、干、濕不同墨色的同時,又以順鋒、逆鋒、中鋒等不同筆法及田埂的彎延、回轉,大塊面的留白,凸顯了明鏡般的水田在云的天光下明亮、潔凈、熠熠生輝,非大功力不可有此境界。 這種類似的筆墨的表現在他的多幅江南水鄉(xiāng)題材的作品中也有非常明顯的表達。紅的桃,綠的柳,白的壁,黑的瓦,迂回的小道,以及三三兩兩檐前.有詩贊美道:“層層疊疊上遠山,蜿蜒逶迤繞云間”。一年四季觀梯田各有不同,冬春時節(jié),藍天白云倒映田中,在朝暉夕陽的映照下,層層梯田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氣勢壯觀;夏天,整個田野一片碧綠,生

20、機盎然;秋天,金穗飄香,堆堆疊疊的與崇山峻嶺連在了一起,不得不讓人感嘆人類征服自然界的勇氣與魄力!所以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希望通過自己的畫筆畫出梯田的壯麗秀美,表達自己的喜愛和敬佩之情。形式感對我而言非常重要,一幅畫筆墨再多,沒有生氣,脫離了形式,一味追求色彩或空間,立面的表現只是徒勞無功,毫無美感。內容不決定形式,兩者都是畫面重要的組成部分。我一直在尋找形式感的最佳表達方式,當看到梯田和吳冠中的作品時令我茅塞頓開,這正是我表現自我繪畫訴求的最佳途徑。 圖5 龍脊梯田(二)創(chuàng)作構思 如何用“吳家樣”更好表達梯田的形式感成為我近期創(chuàng)作探索的主要內容。也是為兩者找到一個最佳契合點。梯田對于我而言,第

21、一印象就是那極具動感、層層疊疊的線條。我覺得最初的感受也是最本質的感受,為什么不直觀的呈現它最本質的藝術特質呢?一直想用不同的方式來體現,最終覺得黑白色更有韻律,極簡的顏色對比也更具形式美。抽象意味的黑白能代表一切,也包涵萬物。強烈的反差也更能體現梯田極強的動勢.所以在畫面中我有意淡化一切色彩光影對畫面的影響,聚焦于畫面本質。但同時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也意識到一味追求形式必然導致內容的孱弱空洞。形式擺脫不了內容,內容也必然通過形式表達。我明白化繁為簡的目的是為了作品意境的立意表達,內容則取決于觀者各自的喜惡愛好。表達的過多也就喪失了交流的機會。正所謂:話說七分滿。這也是抽象畫和國畫都追求的美學境界。

22、所以元素的添加就顯得十分必要,骨架之上必附皮肉。突兀和生硬是亟待避免的,也是創(chuàng)作的著力之處。這時線條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輾轉回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蝾D或挫,或急或緩,或聚或散。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近乎純凈的藍,紅,綠色的添加也有畫龍點睛之效。游離于畫間的色點也是畫面情趣所在。 圖6 梯田1 在畫梯田1時,真正糾結的地方是在構思,我修改了多次,仍不滿意,這塊顏色放哪兒?這條線怎么走?真正動手作畫時卻是很快的。在構思時我不過多計較明暗、冷暖的關系,但在線條的走勢和畫面的分割上十分謹慎,因為這是畫面的核心所在,希望通過平面化的設計處理來提升畫面的沖擊力。在構圖方面,我選用俯視

23、角度,這樣更能體現梯田的形式規(guī)律,也比較有感染力。色彩方面,我只選用了黑白灰、紅黃綠,希望通過富有裝飾意味的純色來體現畫面的趣味和靈動。也希望通過融入類似國畫的皴擦、渲染、留白等手法提升畫面的肌理感。畫面中色塊相互咬合,追逐,碰撞,在動感中體現和諧一致,進而體現別樣的形式美感。樹木灌叢則以或大或小、或橫或豎的黑色墨塊代替,充滿了抽象性和象征性。而在整個畫面中我盡量淡化無用蕪雜景物對畫面形式美感的破壞。但也有意為之的撒入一些墨點,或是石塊,或是田埂,或是草木,不一而是。在遠景的處理上,我希望畫出云煙繚繞的效果,從而緩和線條的生硬感,也是為了表達形式的多樣化。 在幾張畫中我一直希望有所突破創(chuàng)新,在

24、經營構造中達到設計目的。每幅畫的視覺符號和表現手法都富有新意。在梯田人家時,特意選了這樣遠中近景區(qū)分明顯的構圖,我淡化線的作用,盡量體現色彩的表現力。構圖上近處層疊的梯田和遠處的村落形成呼應,左右的山勢也形成對稱。在色彩上,或黃或綠、或紅或白,其實我喜歡灰調顏色,但 圖7 梯田人家 努力突破自己,顏色在畫板上未經調和便涂抹于布面,于純色中畫出拙趣味,而不是艷俗。在處理畫面時我也揉入了抽象元素,沒有一棵樹木是具象的,簡化成大小不一的色點或墨塊。白色的添加是為了打破畫面的沉悶.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擔心吳冠中的藝術標簽太過強烈,恐難擺脫,所以也希望通過油畫材料的特征體現不同之處。常常反復琢磨線條的走向和

25、粗細,墨塊的大小方向。以求達到梯田獨有的形式美感,所以在構圖,角度,色彩,筆觸上反復推敲改動,滲透更多技巧性的東西來體現自己的立意和追求,也為了體現煥然一新的畫面風格,從而達到自己追求的理想效果。結語 吳冠中為中國現代繪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長期以來,他不懈探索東西方繪畫兩者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chuàng)作理念,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zhí)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xiāng)、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吳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其自身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的藝術觀念和繪畫創(chuàng)作就適應歷史發(fā)展和時代的需要,為推動中國現代繪畫觀念的演變和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吳冠中是我非常喜愛的畫家。這次畢業(yè)論文也是表達了我的敬愛之情。喜歡先生的繪畫風格,喜歡先生對藝術的孜孜追求。研究吳冠中,學習他的藝術精神,以及繼承他那大膽革新,勇破藩籬的藝術品格,對于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