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基礎習練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基礎習練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基礎習練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基礎習練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基礎習練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化學2019高考一輪基礎習練(4)李仕才一、選擇題1、下列除雜方法正確的是(b)asio2中含al2o3雜質,可以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過濾除去bco2中含有co雜質,可以通入盛有cuo的玻璃管且加熱cco2中含有hcl雜質,可以通過盛有na2co3溶液的洗氣瓶dna2co3溶液中含有na2sio3雜質,可以通入足量的co2,然后過濾解析 a項,sio2、al2o3均與naoh溶液反應;c項,na2co3溶液會吸收co2生成nahco3,應通過盛有飽和nahco3溶液的洗氣瓶;d項,na2co3溶液能與co2反應生成nahco3。2、下列各組物質中,分子數相同的是(b)a2 l so2和

2、2 l co2b9 g水和標準狀況下11.2 l co2c標準狀況下1 mol o2和22.4 l水d0.1 mol h2和2.24 l hcl解析 a項,未注明溫度和壓強是否相同,無法判斷,錯誤;b項,兩種物質均為0.5 mol,分子數均為3.01×1023個,正確;c項,水在標準狀況下為非氣體,錯誤;d項,未注明標準狀況,錯誤。3、現(xiàn)代生活需要人們有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下列有關化學的科學常識正確的是(a)a鋁的鈍化、煤的氣化、漂白粉殺菌消毒過程均有化學反應發(fā)生b碳酸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制備食品發(fā)酵劑c濃硫酸可刻蝕石英制藝術品d氫氧化鐵溶膠、淀粉溶液、nacl溶液均具有丁達爾效應解析

3、 b項,治療胃酸過多、制備食品發(fā)酵劑的是碳酸氫鈉;c項,刻蝕石英制藝術品的是氫氟酸;d項,nacl溶液沒有丁達爾效應。4、下表中,對陳述、的正確性及兩者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的判斷都正確的是(d)選項陳述陳述判斷a碳酸鈉溶液可用于治療胃病na2co3可與鹽酸反應對,對,有b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變紅色na2o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對,錯,無c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絕空氣常溫下,金屬鈉在空氣中會生成過氧化鈉對,對,有d過氧化鈉可用于航天員的供氧劑na2o2能和co2、h2o反應生成o2對,對,有解析 碳酸鈉具有較強的堿性,不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a項錯誤;na2o2與水反應生成naoh,使酚

4、酞變紅,但又迅速將其氧化漂白而褪色,b項錯誤;常溫下,鈉在空氣中生成的氧化物為氧化鈉,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是為了隔絕氧氣和水蒸氣,c項錯誤;過氧化鈉可以消耗co2、h2o,產生o2,因此可用作航天員的供氧劑,d項正確。5、x和y均為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2.5倍,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則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表示為(c)axybxy2cxy3dxy46、已知:hcn(aq)與naoh(aq)反應的h112.1 kj/mol;hcl(aq)與naoh(aq)反應的h255.6 kj/mol。則hcn在水溶液中電離的h3等于(c)a67.7 kj

5、/molb43.5 kj/molc43.5 kj/mold67.7 kj/mol解析 本題中兩個反應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利用蓋斯定律可求出h3h1h212.1 kj/mol(55.6 kj/mol)43.5 kj/mol。7、溫度不變,在恒容的容器中進行下列反應:n2o4(g)2no2(g)。若n2o4的濃度由0.1 mol/l降到0.07 mol/l需要15 s,那么n2o4的濃度由0.07 mol/l降到0.05 mol/l,所需反應的時間(a)a大于10 sb等于10 sc等于5 sd小于10 s解析設需要的時間為t。由于反應物的濃度是逐漸降低的,因此反應速率也是逐漸降低的,即(0.1

6、mol/l0.07 mol/l)÷15 s>(0.07 mol/l0.05 mol/l)÷t,解得t>10 s。8、某溫度下,相同ph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分別加水稀釋,ph隨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據圖判斷正確的是(b)a為鹽酸稀釋時的ph變化曲線bb點溶液的導電性比c點溶液的導電性強ca點kw的數值比c點kw的數值大db點酸的總濃度大于a點酸的總濃度解析 a項,氯化氫是強電解質,醋酸是弱電解質,在稀釋的過程中,醋酸不斷電離,ph變化小,故為醋酸稀釋時的ph變化曲線,錯誤;b項,溶液的導電能力主要取決于溶液的濃度,所以b點溶液的導電性比c點溶液的導電性強,正確;

7、c項,稀釋過程中,溫度不變,kw不變,錯誤;d項,相同ph的鹽酸和醋酸,醋酸的濃度要大于鹽酸的濃度,稀釋相同的倍數,醋酸的濃度仍大于鹽酸的濃度(a>b),錯誤。9、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處于同一平面的是(a)a溴苯b對二甲苯c乙烷d丙烯解析 對二甲苯()和丙烯(ch3ch=ch2)的分子結構中均含有甲基,由乙烷的分子結構可知,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10、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的預測或裝置的選用正確的是(b)a用裝置()加熱草酸晶體獲取某些氣體(草酸晶體的熔點為101.5 ,分解溫度約為150 )b用裝置()進行實驗時,酸性kmno4溶液中出現(xiàn)氣泡,且顏色逐漸褪去c用裝置()進

8、行實驗時,廣口瓶內先有淺紅棕色氣體出現(xiàn)后又變?yōu)闊o色,且不會產生空氣污染d用裝置()分離溴苯和苯的混合物解析 草酸晶體熔點(101.5 )低于分解溫度(150 ),未分解就先熔化,試管口應向上傾斜,a項錯誤;濃硫酸與蔗糖(含少量水)作用,有co2、so2生成,so2能還原高錳酸鉀,從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項正確;產生的no污染空氣,c項錯誤;裝置中缺少溫度計,d項錯誤。11、下列各組物質不屬于同分異構體的是(d)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1丁醇b鄰氯甲苯和對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解析 d項,甲基丙烯酸的分子式為c4h6o2,甲酸丙酯的分子式為c4h8o2,二者分子式

9、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體。二、非選擇題以焦炭為原料的制氨流程示意如下:焦炭氨氣.“精制”過程是將含有少量co、co2、o2和h2s等雜質的原料氣體通入含有氨水的醋酸二氨亞銅化學式為cu(nh3)2ac溶液中,以獲得純凈的原料氣。其中,吸收co的反應為cocu(nh3)2acnh3·h2ocu(nh3)3coach2oh<0。(1)為提高co的吸收率,可采取的一項措施是_降低溫度、增大壓強(或其他合理答案)_。(2)除去氧氣時,氧氣將cu(nh3)2ac氧化為cu(nh3)4ac2,則反應中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是_41_。.“造氣”過程中,焦炭與水蒸氣在反應體系中將發(fā)生如下四

10、個反應:c(s)2h2o(g)=co2(g)2h2(g)h190.2 kj/molc(s)h2o(g)=co(g)h2(g)h2131.4 kj/molco(g)h2o(g)=co2(g)h2(g)h3c(s)2h2(g)=ch4(g)h4該體系中,一些物質的平衡組成與溫度的關系圖如下圖所示。(3)由圖可知,若采用焦炭與水蒸氣反應來獲得優(yōu)質的水煤氣,工業(yè)生產中應盡量使焦炭和水蒸氣在_高溫_(填“高溫”“低溫”或“常溫”)條件下進行。(4)h3_41.2 kj/mol_。(5)下表為碳與氫氣合成甲烷的相關數據:溫度/6008001 000平衡常數3.2×1001461.0×1

11、02 0701.0×1020 000h4_<_0(填“>”“<”或“”)。預測1 000 ,焦炭與水蒸氣反應體系中甲烷的含量_a_(填字母)。a幾乎為0b與co濃度相當c無法確定解析 (1)吸收co的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要提高co的吸收率,就要使平衡正向移動,因此可以采取加壓或降溫的方法。(2)1價銅轉化為2價銅,每1 mol cu失去1 mol e,而1 mol o2可以得到4 mol e,根據電子守恒可知,還原劑cu(1價)和氧化劑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3)由圖可知,溫度越高,co和h2的含量越高,因此工業(yè)生產水煤氣應在高溫下進行。(4)因為方程式方程式方程式,根據蓋斯定律可求出h3h1h2(90.2131.4) kj/mol41.2 kj/mol。(5)表中數據表明,溫度越高,平衡常數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