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淺談走向多元與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_第1頁
[精品]淺談走向多元與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_第2頁
[精品]淺談走向多元與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_第3頁
[精品]淺談走向多元與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_第4頁
[精品]淺談走向多元與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走向多元與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淺談走向多元與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摘要本文介紹當下音樂教育哲學中審美音樂和實踐音樂的 兩大觀點,從學術界對兩大觀點的爭論中總結分析音樂教育哲學的發(fā) 展。筆者認為,音樂教育哲學不應單方面重視審美與實踐,更多的應 該是一種融合多元的教育觀點,走向一種以本民族固有文化為基礎, 以人做為教育最終落腳點,進行有針對性、多樣性、靈活性的音樂教 育。關鍵詞審美音樂實踐音樂多元 融合 中圖分類號:j603文獻標識碼:a音樂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一門課程,在其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不斷的探索。從古希臘、屮世紀的一系列哲學家、 教育家對音樂(藝術)的論述探究,到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音樂 教育

2、哲學的誕生;其走過的路程我們可以發(fā)現人們對音樂這門獨特的 藝術所潛在的價值的重視??汕О倌陙砣藗兊奶剿鲊@著:“什么是 音樂?什么是音樂的本質?音樂知識又是些什么?音樂的價值又何 在?音樂應該如何教學其教學過程又該如何? ”等問題存在著不同 的聲音,使得音樂這門學科在教育體系、學科體系中處于尷尬的狀態(tài), 直至今日這些基本問題依舊沒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答。鑒于這些問題與所處的尷尬狀態(tài),在20世紀中下葉形成了兩大音樂教育 哲學觀,即審美音樂教育哲學和實踐音樂教育哲學。這兩大哲學范式 的出現提升了音樂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同時對音樂及音樂教育所帶 來的影響也是前所未有的。1審美音樂教育哲學1. 1審美

3、音樂教育的形成、發(fā)展及觀點審美音樂教育哲學是在20世紀屮葉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為統(tǒng)一音樂教育行為與思想的音樂教育哲學。其理 論基礎來源丁 18世紀的西方美學,結合了席勒、康德、卡西爾、郎 格、杜威等人的研究理論,同時鑒于當時美國的社會環(huán)境需要而提出 了這一哲學思想。其主耍任務是通過音樂聽賞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 感受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審美經驗(音樂經驗),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哲學家貝內特雷默。在雷默的音樂教育的哲學一書中詳細的闡述了其審美教育的觀點,他將聽賞作為其審美教育的途徑,從而實現其獲得審美經驗的目的。他認為,審美經驗 具有幾個特點(也是其觀點的核心內容):“第一,審美經驗的特征

4、是它的'內在性'(intrinsicality),即它是自足的、不帶功利目 的的、自為的,它不服務于外在的目的。第二,審美經驗是'無涉利 害的'(disinterested),它不關注那些實際的、實用的結果,而是 保持著一種'心理距離'(psychical distance),以免卷入那些實 際的事物。第三,審美經驗是'投入并作出回應、反饋'(involned, outgoing, responsive),而且是一種情感性的回應。第四,審美體驗是對表現性品質的投入審美經驗的完整態(tài)度應該是把藝 術品看作表現性形式,而不是一種符號。第

5、五,審美經驗總是來自對 某些可感知的'事物'(perceptible 'thing')品質的投入它們必需是表現性的?!睆钠涮攸c我們可以看到新康德美學理論所認 為的“音樂價值就是對咅樂純粹'美'的靜觀”,其強調咅樂是其自 身的、內在的同外界一切相分離的一種完全獨立的、客觀存在的世界, 同時可以看出他的審美教育理論關注更多的是音樂的形式;“自它誕 生zi3起,審美音樂教育哲學就帶有濃厚的形式主義觀點”。雖然在 雷默的咅樂教育的哲學第三版對“作為形式的咅怎”一節(jié)中對所 謂“形式”進行了澄清說到,“我想提出的是,把形式否定掉會有巨 大的風險形式是音樂的一

6、個必要組成部分,但卻不是一個十 足的部分”,但其審美咅樂教育的教學依i 口是將聽賞作為主要的途徑, 這就難免其在實施過程中的側重面會落在音樂的形式z上。另外因其 對聽賞導致的對形式側重,使其教學材料的選擇也側重了西方古典音 樂,因為其認為適合聽賞優(yōu)秀的、經典的咅樂來源于西方古典咅樂。 1.2審美音樂教育的問題與缺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審美音樂教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人們對其觀點產生了諸多的 疑慮,如哲學觀念過于宏大、不夠集中、實際效果不佳、哲學的真止 用途問題、音樂與情感的錯誤二元論問題、忽略了想象的作用等等。 正如前面所提到審美咅樂教育認為咅樂的價值是撇開一切的;是一種“靜觀”、“

7、無關于利害的感知”,就意味著其認定的咅樂是一種純 粹的音樂一一對歷史、社會、文化的排斥,作為一種獨立的客體存在。 然而隨著社會的開放與多元化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音樂必定是和社會文化精密聯系在一起的,如實踐音樂教育哲學所提出“咅樂就是多元文 化的集合,咅樂口身就是文化”。在這個多元化、多樣性的時代,審 美音樂教育哲學要構建的一種全球統(tǒng)一的音樂教育行為與思想的哲 學是否是不太現實的。其次審美音樂教育在其產生z初就以聽賞作為最佳的途徑與核心,從而忽視咅怎的其它形式;其后果是人們 缺乏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只是被動的接受。同吋因其在音樂選擇的標準 上側重歐洲占典音樂,而缺乏對其它音樂的包容性。隨著全球化的發(fā) 展

8、,外在與內在的多元融合使得社會文化與教育問題fi趨嚴峻。2實踐音樂教育哲學2.1實踐音樂教育的形成、發(fā)展及觀點隨著審美咅樂教育哲學所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人們對其開始了深 刻的反思,從而在20世紀90年代在北美出現的以亞里士多徳的實踐 論為基礎的一種音樂教育哲學。其認為“音樂是一種多樣化的人類實 踐”,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咅樂表演實踐豐富學生的咅樂經驗,其主要 代表人物是著名咅樂教育哲學家戴維埃里奧特。1995年,埃里奧特出版了關于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一書,對他所提出 的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的構建?!八鼘σ魳返慕庾x和 分析已經不僅僅限于咅斥的結構、形式本身,它充分肯定了咅樂的社 會

9、、文化、語境維度”,同時“它堅持從真實的實踐、具體的文化來 理解藝術的意義和價值z多樣性”。即實踐音樂教育哲學不同于審美 咅樂教育哲學,其更加重視具體咅樂活動(過程)的實踐意義與價值, 因此其側重音樂教學的表演過程。這一過程即來源于音樂自身的表演 形式,同時乂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文化、家庭、民族環(huán)境等等 一切外部因素緊密相聯。它貫徹咅樂是和外界文化語境緊密聯系的且 呈現多元化的、多樣性的,每種音樂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與價值; 它不僅強調音樂的審美功能,同時也強調其非審美功能,從而獲得更 加寬廣的“音樂經驗”,一種從動態(tài)的實踐音樂課程中獲得一種動態(tài) 的、不確定、不唯一的“音樂經驗”。<

10、;!-endprint-x!-startprint-> 2. 2 實踐咅樂教育的問題 與缺陷 實踐咅樂教育哲學從20世紀90年代誕生到現在,其發(fā) 展的歷史非常短暫,注定其體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覃江梅在其當 代音樂教育哲學研究中談到的實踐音樂教育哲學面臨的挑戰(zhàn):首先, 雖然其承認世界咅樂文化的多元性,但其關注的視角比較狹窄一一主 要針對美國。因其研究的范圍不夠廣泛,也就隱藏著眾多的其它的可 能性與差異性。其次,作為一門音樂教育哲學,其研究的重點更多應 在音樂教育的范疇上,而不是在音樂哲學上的研究,同吋在對真實實 踐中的具體情況關注較少。最后,對口身理論的闡釋、咅樂與社會的 關系、其它學科

11、的融合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探究。 3多元 與融合的音樂教育哲學 當前學術界對審美音樂教育與實踐音樂 教育的爭論喋喋不休,這推動著咅樂教育哲學不斷的向其縱深發(fā)展。 縱觀兩種音樂教育哲學觀點,我們不難發(fā)現隨著全球化發(fā)展的步伐, 咅樂教育也h趨承載著更多的責任,面對著更多需要去面對的問題。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歷史背景等等諸多的差異性 使得世界文化迸發(fā)出奇光異彩,呈現著多元化的態(tài)勢。音樂作為承載 文化的一種載體,也不免表現出其多樣性的一面,這必然要求咅樂教 育的發(fā)展適應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腳步。 咅樂教育哲學在這樣一個 大時代背景下,想要構建一種統(tǒng)一世界音樂標準的哲學觀念幾乎是不 可能的

12、了。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因為不同文化差杲而得到不竭的動力,不 同文化也迸發(fā)出不同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止是這種差異性才讓人類 不斷進而探索,同時也推動著世界文化不停的向前發(fā)展。當然音樂也 不例外,音樂教育哲學的構建理所當然的也應在自己民族、國度、文 化基礎上,構建自己獨特的咅樂教育哲學觀。 審美咅樂教育與 實踐音樂教育作為當下主要的兩大哲學觀念,雖然都堅持著各自的立 場,但我們不難看出其相互的影響與融合。正如雷默先生在其咅樂 教育的哲學第三版最后寫到“我已經提出,在不確定和信仰體系多 樣化、有吋還相互抵觸的吋代,我們最好還是采取一種融合的立場, 透過表面的不一致,謀求超越似乎的彼此矛盾來探討價值觀達成

13、協調 的潛能”。只是說雷默先生作出的“融合”“協調”的構想依舊建立 在其世界音樂統(tǒng)一標準的初衷z上,但在這個開放的社會有交流就不 免有融合的存在,且文化發(fā)展自身就不免會有融合的現實性的-面存 在。 埃里奧特提到咅樂教育哲學的兩個基本前提:“第一,咅 樂教育的本質取決于音樂的本質。笫二,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取決于音 樂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币魳返谋举|在這不做探究,因為這個問 題在千古以來都不曾完全得到闡釋,筆者認為咅樂作為文化的載體這 一點上,無論審美教育觀與實踐教育觀都不否認這一看法。那么對咅 樂教育過程是側重“形式”,還是側重“實踐”的看法上,我想不同 文化理因產綸其不同的側面,當然其教學過程的側重就不僅僅限于“形式”、“實踐”范疇,更多是以口我文化為主體,從而形成與之 和對應的教學過程,同時兼收其它不同文化的精髓。4結語筆者認為無論音樂教育哲學如何發(fā)展,其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說 是永恒的、唯一的,無論如何去實施或構建它們的教育理論體系、教 學體系,其都必須回歸到教育作為教育人的最終目的上來。那么“社 會的人”做為教育的最終落腳點,在其構建上也就不可能有一個統(tǒng)一、 永久不變的標準,所以靈活多樣的教育思維觀念就必定是其不可忽視 的范疇。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在音樂教學哲學研究上做出巨大的貢獻,其價值是不容忽視的,盡管其自身存在在歷史的局限性,但 對我們更深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