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體味先于理性闡釋_第1頁
情感體味先于理性闡釋_第2頁
情感體味先于理性闡釋_第3頁
情感體味先于理性闡釋_第4頁
情感體味先于理性闡釋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情感體味先于理性闡釋 一、關于"情'和"理' 對一首詩歌來說,情和理是它的兩翼,有了它們,它才能夠"飛'起來;而在解讀詩歌的時候,顯然也須從這兩方面入手才得以完整把握。不過,這兩方面的體現,在古典詩歌和現當代詩歌的教學上,人們的處理是有不同的:古典詩歌教學,人們側于情,兼顧理,而在現當代(自由體)詩歌的教學中,人們則側于理,而于情似有疏離。若究其因,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讀古人詩,我們面對的是與現代白話不同的話語系統,要讀它們,心中油然而起的是類似對長輩的親近感(如果先是有"敬畏感',也是要

2、進到"親近'一步的),是溝通的愿望,而"溝通'最便捷的通道,就是"感情';于是總會更多地在語言上字斟句酌,在節(jié)奏上細細琢磨,敲出詩中沉潛的情。而讀現當代的自由體詩則不同了,盡管同樣是由文字組成的,但由于與我們生活語言"不隔'(當然,這只能是就入選中學教材的作品來說),于是便似面對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親近感不足,而解剖欲頗強。"解剖'就是求深刻,通道就是對詩歌"理'的闡釋;而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很容易出現眾多論者所擔心的"過度闡釋'的情況;甚至,為了

3、求新求深刻,在正面闡釋空間已經被充塞的情況下,就采取反面闡釋即批判的方式。 而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現當代詩歌(為方便計,外國譯詩也歸入這一類)教學還只能說是處在初始階段,我們要做的是讓學生走近現當代詩歌,讓他們對現當代詩歌產生親切、認同感,進而由課內走向課外,以此來培養(yǎng)起白話詩歌的熱心讀者。所以在中學現當代詩歌教學上,我們大可不必糾纏于我們教材所選的詩歌是否為當今一流的詩歌、是否具有經得起人們反復推敲的藝術價值、是否有充足的空間以讓我們去闡釋等等問題,而只要關注我們面對的詩歌是否能滲出值得我們體念的"情'。情能感人,情能動人,情能引發(fā)學生讀詩的興趣。而且因了情的"

4、大眾化',"有情感的人類'總是能夠感受的,而理性闡釋則顯然缺了這一點。可以想見,除了一部分學生之外,更多的人是無法順利進入詩歌的這一層的;甚至一不小心由于闡釋過于"深刻'導致了他們對詩歌的恐懼乃至厭惡,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據于此,在作中外短詩五首的教學準備時,我考慮的教學重心不是如何闡發(fā)詩歌的理,而是與學生一起體念詩中的情。至少是要在充分感受了情之后才去考慮理的闡釋。 二、體味"情' 情不是懸空的,它滲透在詩歌話語中,于是我們解讀詩歌就不能因為自由體詩歌的話語系統與日常語言的密切關系而忽視了它,仍然要從具體的語言入手,體味內在情感。

5、 1卞之琳斷章。這首詩恐是所選五首里最有"理趣'的一首了,詩人徐敬亞就在先飛起來再讀詩(語文學習2005.1)一文中一口氣列出了"長詩說'"反射說'"道家說'"單相思說'"自覺說'等五種闡釋,雖然是否定性的,但也正好說明人們對這首詩歌闡釋的熱情(加上徐敬亞先生自己的"雙層互景說',或再加上還沒有列出的、正在進行的,則更多了)。 這些闡釋無疑都有其深度,很難清晰判別孰優(yōu)孰劣;但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就學生在欣賞自由體詩歌方面所處的階段而言,則我們要把這些闡釋統統撇開。先

6、讓詩歌溫暖他們,再視情況讓他們冷靜解剖不遲。于是要明確告訴學生,我們學此詩,重心在于談情;在這首看似冷淡的詩中,其實也充滿了情味。 首先當然是和學生一起讀詩歌,然后讓他們找一找能體現情感的詞。盡管這首詩是冷靜的,沒有什么顯眼的見情的詞,但仔細找來,就不難覓出"風景'"明月'"裝飾'"夢'等詞。具體可作如下體味:"看風景',自然是為感受一份美,則風景也即成"美'的代指,情感狀態(tài)也就呈現為一種恬淡的愜意;而當看風景的"你'又成了"看風景的人'的風景,也即成

7、了別人眼中心中的美景,則可以說是完成了"愜意感'的傳遞。再看"明月'、"裝飾'和"夢'。"明月'所蘊含的情感意味學生們是能體會的,所以重心是要讓學生通過"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一句明白"裝飾'的意義:明月之于窗子,是美的添加。于是"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是對別人內心的美感、愉悅感的添加。這時返觀整首詩,學生就可把握,上下兩節(jié)所傳遞的其實就是這樣兩點:人在感受美的同時,自身也會成為別人的美景,甚至走進別人的美夢,于是,人是幸福的、溫暖的;我們視作復雜的社會人際

8、關系,本該像詩中呈現的這樣和諧的。 2蘆荻風雨。讀這首詩,要提醒學生讀出一幅畫面,從對畫面的呈現中體味情。當然最先一步還是要關注詩中一些有特征的詞,如"卷'"海'"舟'"舵手'"憂懷'等等,然后讓學生想象出畫面并作描繪,這幅畫面首先是極有氣勢的自然景觀,其中"卷'字充分體現了自然的力,而"海'與"舟'之間的對比(空間、力量等方面),又給人帶來極大的視覺及精神沖擊。這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也許會是驚恐,也許會是毫無懼意,也許會是贊嘆自然神力此一步后,

9、就要結合"舵手'一詞了,舵手之于舟的意義,自不待言,于是"我有年輕舵手的憂懷'一句,便充分體現了"我'面對風雨的勇氣和責任感。這份勇氣與責任感會與學生先前的感受形成一種比照,則學生對"風雨'的情感體驗自會添上一層剛性。同時,"憂懷'兩字也須讓學生體會。它揭示出,"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自然的風雨,更是社會的和人生的風雨。當然會有論者認為"我有年輕舵手的憂懷在大地的海上'破壞了風雨如磐的氛圍,在藝術上是敗筆。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而這里想強調的是,如果沒有這兩句,則本詩至多

10、是一首出色表現了自然景觀的詩,可作"題畫詩'來看,別無意義;而有了這兩句特別是前一句,則使本詩霎時有了強烈情感,并將這種情感有力地傳遞給我們年輕的"舵手'們。 3鄭愁予錯誤。此詩實在就是一首寫"閨怨'的詩,于是如果離了情感體味而去闡釋什么象征意義倒真是"錯誤'了,而至于發(fā)展到討論"我'和"你'到底"誰對誰錯',則正好證明,"闡釋'至少在這樣一首詩上是走到窮途末路了。 還是要結合語言談"情'。先讓學生讀詩,然后找出一些詞來,直接表情的有

11、"寂寞',間接傳情的有"蓮花的開落'"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窗扉緊掩'等。接著是設身處地,感閨中人所感。"寂寞'之味,學生雖未必真切,但也不必多言;"蓮花的開落'寫女子的容顏之嬌美和等待時間之綿長,于中可觸及女子愈來愈深的落寞、悲涼;"青石的街道向晚'傳遞的是直襲心底的冷意;"春帷不揭'是在"三月',于反常之中,自可讓人感到內心的凄涼酸楚;"窗扉緊掩'也是如此,而一個"緊'

12、字正可讓人感到這一份等待和這一份失落("我'非歸人)的難以承受。 體味了這份情之后,還要讓學生從中跳出來。因為這首詩歌值得我們更多關注的并非這情感本身或是在當下看來有什么"不合時宜'(學生都早已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而是他如何用一些溫和的語詞傳遞情感的。 4保爾福爾回旋舞。詩人用假設的方式,構畫出 "人間愛'的夢想。這首詩的理想教法,我覺得是用一種和緩的節(jié)奏反復地讀,讀詩中蘊含的情感。其中,最后一節(jié)"假如'一句的處理與前兩節(jié)不同,出現在末句,徐敬亞先生認為"帶著一種似乎無法實現的悲戚',很有道理;不過先給一

13、個美景,再談一個"條件',也正好體現了抒情者對美好夢想的呼喚的急切。讓學生讀此詩,就是讓他們感受其中的溫暖,同時也為它的實現作出努力。 5龐德在一個地鐵車站。這是一首"意象派'的詩,僅有兩句,沒有直接抒情,但我們仍然可以讓學生找找富有特征的詞,體味里面的情感。比如"幽靈',是冷而孤獨的形象;"濕漉漉',是冷意的體現;"花瓣'則是美的形象。然后,讓學生理解用了一個暗喻把地鐵車站里的人們與枝條上的花瓣聯系起來,從而讓我們同時感受到冷、孤單和美麗。在這種感受的推動下,隨之而生的則是:人們相互之間應該擁有溫暖的情感。 到這里,我們再回顧這五首詩歌,就會發(fā)現,除了風雨一詩是凸現責任擔當外,其實它們或正或反地都是在讓我們感受人間溫暖情感的重要意義。當我們在教學中,努力將這一層情感挖掘出來讓學生感受到,并且引發(fā)他們內心對人間的情感體驗,則或可算是有意義的課堂教學了吧。 當然以上的解讀方式,是少了"深刻'和"新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