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梁超筋解決方法分析與對比_第1頁
連梁超筋解決方法分析與對比_第2頁
連梁超筋解決方法分析與對比_第3頁
連梁超筋解決方法分析與對比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連梁超筋解決方法分析與對比    獨巍摘要:連梁在地震耗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然工程設計中剪壓比經常超限,快速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比較重要。本文通過對不同解決方法的分析,并結合實例,比較連梁的彎矩、剪力變化,和結構剛度的不同影響,得出住宅工程中鋼板-混凝土(prc)連梁和雙連梁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關鍵詞:連梁超筋;鋼板-混凝土組合連梁;雙連梁1連梁超筋分析在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中,連梁作為抗震耗能的第一道防線,在達到性能目標的設計中具有重要作用。然工程設計中,連梁超筋是常見且棘手的問題,剪壓比超限是其主要原因。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連梁的破壞模式為彎

2、曲破壞和剪切破壞。當箍筋先發(fā)生屈服時,連梁形成剪切破壞,連梁側面形成斜向交叉裂縫,在交叉裂縫的中點形成塑性鉸。此時連梁對墻肢的約束作用迅速減弱,達不到我們所期望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當縱筋先發(fā)生屈服時,梁端出現(xiàn)垂直裂縫,受拉區(qū)出現(xiàn)微裂縫,最終在梁端形成塑性鉸。連梁對墻肢的約束作用減弱,變形加大,從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延緩墻肢屈服,滿足概念設計要求。而跨高比較小連梁,地震作用下,墻肢豎向變形存在差異,連梁對其約束作用會產生較大的剪切變形,故混規(guī)11.7.9條對跨高比不大于2.5的連梁受剪截面的規(guī)定了上限要求0.15。2 連梁超筋解決方法分析對于剪壓比超限,規(guī)范提出了減小截面剛度或其他降低連梁剛度的

3、措施。在工程設計中調整截面法很難快速找到滿足臨界值的截面。丁永君1提出連梁剛度調整應避開其剪壓比最大值點,對于該點上部的連梁需要增加連梁剛度,對于該點下部的連梁則需要降低連梁剛度,這樣才可以降低剪壓比,這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但工程設計中該最大值點不易掌握,且連梁截面變化較多不利于工程設計。改變小跨高比連梁的配筋形式,可在不降低或有限降低連梁相對作用剪力的條件下提高連梁的延性?;煲?guī)11.7.10提出采用斜向交叉鋼筋(截面寬度不小于250mm),采用集中對角斜筋或對角暗撐(截面寬度不小于400mm),剪壓比要求為0.25。鋼板-混凝土組合連梁(prc)具有較高的受剪承載力和耗能能力,且施工方便,構

4、造簡單,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張世江等2提出對低剪跨比prc連梁,按規(guī)范jgj32010和jgj1382016計算得到的受剪承載力計算值約為試驗值的83.8%。可見,prc連梁作為一種改善配筋形式,而不降低剛度的連梁具有較優(yōu)的抗震性能,值得推廣。雙連梁,即為在樓層間再設置一道混凝土連梁,可以直接有效的降低單連梁的彎矩和剪力。胥玉祥等3提出跨高比為2.5時,雙連梁的最大彎矩、最大剪力之和約分別為單連梁的64%,降低效果較為明顯,且雙梁均可以單獨再進行剛度設計,以滿足工程要求。但雙連梁存在二次支模澆筑,施工較為困難,僅建議在超筋樓層使用。綜上所述,住宅工程中,prc連梁和雙連梁是比較直接有效的方法

5、。3 prc連梁、雙連梁與普通連梁受力性能對比分析prc連梁隨鋼板厚度的增加,耗能能力逐步提高,且單層鋼板和雙層鋼板的受力性能相似,考慮施工方便,以8mm厚單層鋼板進行對比分析。邵西子等4提出雙連梁之間采用20mm聚苯板以滿足連梁豎向變形和施工操作的要求。故本文采用雙連梁20mm間距進行對比分析。利用yjk軟件對比分析。連梁梁高800mm,跨高比為2.5,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板厚140mm,樓面恒荷載為5.0kn/m2,活荷載為2.0kn/m2,剛度折減系數(shù)為0.7,層高2.9m,共18層。抗震設防烈度7度(0.1g),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別為三類,全樓地震作用放大系數(shù)為3倍。prc連

6、梁鋼板尺寸為8mm*400mm,q235b,雙連梁為等高400mm,間距20mm且均每層設置。取連梁剪力最大的第4層進行對比分析如表1,x方向周期及x方向頂點位移變化如表2。由計算結果可見,相比于普通連梁,prc連梁的彎矩、剪力和x向基底剪力均略微增加,增大幅度不超過5%,頂點位移和x向周期均略微減小,減小幅度不超過5%。prc連梁略微增加了結構剛度,對結構整體指標的影響較小,且對于超筋的解決有較大幫助。組合規(guī)范5.2.3條對于型鋼混凝土框架梁的剪壓比要求為0.36。對比混規(guī)11.7.9可見,通過增加鋼板,剪壓比容許范圍直接提升了1.4倍。由于缺少鋼板混凝土梁建模形式,設計軟件yjk和pkpm

7、均采用組合規(guī)范5.2.3條。但高層建筑鋼-混凝土混合結構設計規(guī)程6.5.5條對prc連梁截面提出剪壓比限制要求為0.2。該剪壓比控制要求強于采用對角斜筋的形式,這與侯煒等4試驗研究結論存在差距。現(xiàn)階段針對prc連梁的受力性能研究較少,規(guī)范從嚴控制,工程設計時普通連梁剪力不超過限值的15%時,可考慮采用prc連梁形式控制剪壓比。相比于單連梁,雙連梁的剪力之和減少了45.6%,彎矩之和減少了13.0%,基底剪力減少了17.9%,頂點位移增加了31.0%。每層均設置雙連梁的方式使結構剛度減小,明顯降低了地震剪力。但連梁總抗剪截面不變,保證了連梁對剪力墻的拉結能力。且隨著間距變化,雙連梁的樓層梁和層間梁的剪力變化很小,且剪力之和只有原連梁的52.6%54.4%。雙連梁的方式能能較好的解決連梁剪壓比超限問題,且20mm間距控制是比較適當?shù)摹? 結論綜述所訴,對于住宅工程中,增加結構剛度(改善配筋形式:鋼板)和減小結構剛度(雙連梁)都可以較好的解決連梁剪壓比超限問題,一增一減,且可以配合共同使用,快速有效的解決連梁超筋問題。參考文獻:1丁永君,付春兵.關于剪墻連梁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建筑結構增刊,2013,43(5):633-636.2張世江,郭子雄,劉陽,武豪.低剪跨比內嵌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抗剪性能試驗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2(2):579-588.3胥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