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生“固本清源”思想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_第1頁
林洪生“固本清源”思想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_第2頁
林洪生“固本清源”思想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_第3頁
林洪生“固本清源”思想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_第4頁
林洪生“固本清源”思想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林洪生“固本清源”思想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中圖分類號:r273. 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04(2016) 10-0107-03根據(jù)臨床癥狀和體征特點,肺癌可歸屬中醫(yī)學“肺積”“息賁”“咳嗽”等范疇。臨床上,中醫(yī)在配合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提高 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有獨特優(yōu)勢1。林洪生教授是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中醫(yī)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腫瘤學科帶頭人、我國著名中 西醫(yī)結合腫瘤專家,長期從事腫瘤的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和基礎研 究,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她在“扶正固本”理論基礎上,結合多 年臨床實踐及研究成果提出了“固本清源”的治療新理念,在臨 床實踐中取得明顯效果,筆者在跟師期

2、間略有感悟,今總結如下, 以饗同道。1對病機的認識林師認為,肺癌的發(fā)病以正虛為本,痰、瘀、熱、毒為標,其病性為本虛標實。即在人體正虛狀態(tài)下痰、瘀、熱、毒” 結聚于肺,發(fā)為肺癌2。其病位在肺,常累及脾腎兩臟。1. 1正虛素問刺法論篇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彼貑栐u熱病論篇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醫(yī)宗必讀云:“積之 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正氣與邪氣的強弱變化決定 著人體是否發(fā)病及發(fā)病后的變化轉歸。正氣不足于內,遇有外邪 充盛于外,正不勝邪,則癌瘤滋生,結于肺金,發(fā)為肺癌;既病 之后,耗氣傷血,進一步損傷人體正氣,虛者更虛。臨床上,肺 癌患者多見以氣虛為主的兼證3。肺主氣,為氣之主;

3、脾主運 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肺癌常見肺脾兩臟之氣虛。又肺為嬌臟, 喜潤惡燥,外邪襲肺,每傷肺陰,金水相生,肺陰虧虛日久,腎 陰亦漸不足。故肺癌之陰虛每見于肺腎兩臟。氣陰兩虛為肺癌的 主要病機,并貫穿于發(fā)病及傳變的始終。12痰素問經(jīng)脈別論篇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 經(jīng)并行?!比粝忍觳蛔慊蚝筇煺{攝失度,致肺脾氣虛者,則水液 精氣不能布散,停聚而成痰飲,留聚于肺,所謂“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儲痰之器”。又氣能行津,若長期情志不遂,氣機郁滯,不 能行津,津聚亦可生痰。此外,肺癌患者多有吸煙史,煙毒熏灼 肺津亦可生痰。痰濁停聚于肺,與其他病理

4、產物(瘀、熱、毒) 相結,則發(fā)為肺癌。1.3瘀肺主治節(jié),助心行血。肺氣虛,不能正常治節(jié)、助心行血,則血行緩,日久成瘀。若長期情志不遂,氣機郁滯,不能行血, 日久必致氣滯血瘀。及痰濁停聚于肺,經(jīng)絡不利,亦可致血行不 暢,漸成痰瘀互結之證,而發(fā)肺癌。14熱氣郁、痰濁、瘀血郁于肺部,日久皆可生熱化火,煉液為痰,灼血成瘀;一旦形成惡性循環(huán),痰瘀與火熱之邪結聚,停著于肺, 久則發(fā)為肺癌。1. 5毒中醫(yī)學所謂“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毒是指一切對 人體有害的物質,而狹義的毒則是指能導致癌變的物理和化學因 素。物理因素包括x線、y射線、紫外線、熱輻射、核輻射等, 化學因素包括碑、苯、亞硝酸鹽等。按其陰陽

5、屬性,又可分為炎 熱之毒與陰寒之毒。中藏經(jīng)提出:“凡癰疽瘡腫之作也, 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則生矣?!毖谉嶂聚兆栌诜谓j,灼血成瘀, 灼津成痰,痰瘀熱毒壅塞日久,結聚成癥積,則發(fā)為肺癌;陰寒 之毒壅塞于經(jīng)絡,血得寒則凝,津液遇寒則停聚為痰濕,痰瘀寒 毒結聚于肺,日久亦可發(fā)為肺癌。2 “固本清源”學術思想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曾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茂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即若要樹木生長,就要穩(wěn)固其根部; 要泉水流得遠,必疏通其源泉。此為“固本”“清源”之由來, 林師將其內涵加以引申,并與中醫(yī)學“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等理論相結合,在繼承前人“扶正固本”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 實踐及研究成果提

6、出“固本清源”的治療新理念,并將之運用于包括肺癌在內的各種腫瘤的治療。林師認為,肺癌的發(fā)生,責之于臟腑失調,精氣虧虛,痰、瘀、熱、毒結聚于肺,治療上應扶正與祛邪兼施。通過扶正,固 護人體正氣根本,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使人體內環(huán)境 不適于腫瘤的發(fā)生、生長與轉移,此即所謂“固本”;通過祛邪, 清除體內痰、瘀、毒熱之邪,消除已然發(fā)生之癥頫痞塊,使其“邪 去則正安”,即所謂“清源”。固本清源是通過扶正與祛邪而實現(xiàn), 但又不等同簡單的“補法”加祛邪?!肮瘫尽钡谋举|在于固護人 體正氣,調節(jié)機體陰陽平衡,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為根本目的, 因此,“補之” “調之”“和之”“益之”等都屬“固本”范疇???

7、之,“固本清源”是指中醫(yī)藥對腫瘤的治療一方面要固護機體“正 氣”,提高患者的防病抗病能力;另一方面祛除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 致病因素,從源頭上控制形成腫瘤的“邪毒”。此即所謂“固其 根本,清其源流”。固本與清源并重,扶正與祛邪兼施,以收陰 平陽秘之效。譬若農桑稼穡之事,種子須有合適土壤,才有春生、夏長、秋收之實;若有種子而無合適土壤,或有土壤而無種子,都不可 能有收獲。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同樣如此。通過扶助正氣, 調節(jié)人體內環(huán)境,使之不利于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移,從而失 去生存與轉移的“土壤”;通過祛邪,消除已成之癥積痞塊,清 除腫瘤繼續(xù)發(fā)展、轉移的“種子”。如此從兩方面入手,以達到 殺滅腫瘤、防

8、止復發(fā)轉移的治療目的。 林師強調肺癌的治療當注重扶正與祛邪兼顧,固本與清源并 重,并不意味著扶正與祛邪同比例實施。扶正與祛邪相比較,扶 正貫穿于治療始終,同時針對不同體質和治療階段,適當調整扶 正與祛邪力度。如針對化療期間的患者,應以健脾益氣扶正為主, 化痰開瘀散結為輔;當患者結束化療后,在扶正同時,應加大祛 邪力度,即增加清熱解毒、破血逐瘀、化痰散結等藥物的味數(shù)或 用量。避免一味壅補或一味攻伐。2. 1固本2.1.1補氣 肺癌患者病位在肺,或有先天不足,或有平素 悲憂思慮,悲傷肺,悲則氣消,思傷脾,或病后手術損傷脾胃, 氣血化源不足,土不生金,最易出現(xiàn)肺脾兩臟正氣虧虛之證,故 補氣以補肺脾之

9、氣最為緊要。林師臨證善用玉屏風散(黃罠、防 風、焦白術)健脾益氣、補肺固表,補益肺脾之氣而不留邪,祛 除外邪而不傷正。2.1.2滋陰林師認為,肺癌患者臨床每見氣陰兩虛之證,其陰虛多見于肺腎兩臟。究其原因可見于以下三者:肺癌患者 年齡多在40歲以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有“年四十,而 陰氣自半也隨著年齡增長,可見肺腎之陰不足;肺癌 患者多嗜煙,火熱之邪熏灼于肺,耗傷肺陰,肺為金臟,腎為水 臟,金水相生,若肺陰耗傷日久,金不生水,腎陰亦將不足,漸 成肺腎陰虛之證;若平素多思善慮,悲憂難解,既病之后,思 慮悲憂更甚,悲傷肺,思傷脾,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脾虛不能散 精于肺,土不生金,金不生水,日久亦可成肺

10、腎陰虛之證。臨床上,林師善用天冬-麥冬對藥,金水相生,以資肺腎之陰,兼清 虛熱。2.1.3養(yǎng)血 肺癌患者或久病耗傷氣血,或手術、化療損耗精血,傷脾礙胃,氣血生化乏源,精血虧虛為常見之證。林師臨 床喜用雞血藤、白芍,二藥相配,養(yǎng)血活血,養(yǎng)血不留瘀,活血 不傷正。2.1.4溫陽陽虛為腫瘤的重要因素。素問竝氣通天論篇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膘`樞百 病始生有“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這些論述強 調了腫瘤形成與陽氣不足、寒凝瘀滯有關,故溫陽散結也是治療 肺癌的方法之一。但林師對使用溫陽藥物較為慎重,常用溫陽益 精、潤腸通便的肉歡蓉及補腎助陽、暖脾止瀉的補骨脂。至于肉 桂

11、、附子、烏頭等大熱之品則極少應用。竊思之,這可能與今之 肺癌患者體質多陰虛內熱有關。2.1.5調氣肺癌患者氣虛則滯;病后情志不暢,肝失疏泄, 亦可氣滯;痰瘀阻滯脈絡,氣機也必有阻滯,故肺癌患者每有氣 滯表現(xiàn)。為此,林師常以桔梗、苦杏仁調肺氣,佛手、香附調肝氣,大腹皮、枳殼調胃氣,莪術、延胡索調血中之氣。又氣滯每兼痰濕、瘀血、火熱,故調氣法常與活血.化痰.清熱法聯(lián)用。2.1.6和胃 肺癌患者經(jīng)放化療后每易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 痛、腹瀉等肝胃不和、肝脾不調表現(xiàn),故林師臨證重視顧護患者 脾胃之氣,常以溫膽湯、逍遙散加減,或疏肝和胃,或調和肝脾, 以恢復脾胃功能,使胃能受納和降、脾能健運、氣血得生,貝,

12、固 本”有源。2.1.7益精 林師認為,肺癌患者病位在肺,但因金水相生,故肺病日久,必及于腎,致腎精不足;加之放化療能直接損傷腎 精,故每見精神不振、眩暈、腰膝酸軟等腎精不足之象。臨床上, 林師喜用菟絲子、肉茨蓉、熟地黃填精益髓,且菟絲子、肉雙蓉 在益精同時,尚有溫陽作用,蘊含“善補陰者,陽中求陰”之意。又精血同源,故益精法每與補血法聯(lián)合,用于放化療后骨髓抑制 而致氣血虧虛嚴重且不易恢復的患者。2.2清源林師在重視“扶正固本”同時,兼顧中醫(yī)藥在控制腫瘤方面的優(yōu)勢,從源頭上對腫瘤進行清除,即所謂“清源” 5。對體內痰、瘀、熱、毒結聚所形成之癥積痞塊,林師常以浙貝母化痰 散結,三棱破血逐瘀,金養(yǎng)麥

13、、白英配土茯苓清熱解毒。同時鑒 于肺癌的特殊性,患者需長期服藥,緩圖方可收功。在處理中藥 守方與調方時,林師強調守方與變藥的有機結合,在固本貫徹始 終守方的同時,根據(jù)患者情況,定期更換清熱解毒、活血祛瘀、 化痰散結等祛邪藥物,以23個月為1個周期。如可取白花蛇 舌草、預知子.半邊蓮、山慈菇、龍葵、蛇莓、凌霄花.梅花中 的二三味藥,替換方中金養(yǎng)麥、石英、土茯苓中的二三味藥。通 過藥物功效側重點的不同,對祛瘀、化痰、散結、清熱、解毒的 力度予以微調。守方而不守藥,使方藥盡量兼顧患者病情長期矛 盾與短期矛盾的需求。3常用經(jīng)驗方及加減林師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出針對肺癌證屬氣陰兩虛、痰瘀阻肺證的有效方劑

14、。基本方:黃罠、防風.焦白術、天冬、麥冬、 雞血藤、白芍、延胡索、莪術、浙貝母、夏枯草、蒲公英、金養(yǎng) 麥、白英、土茯苓。方中以扶正藥物為君藥,具體當根據(jù)患者情 況決定,氣虛明顯者以黃罠為君,陰虛明顯者以天冬、麥冬為君。另外,根據(jù)患者不同治療階段,依據(jù)其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程度,痰、瘀、熱、毒的多寡,以及季節(jié)的不同,適當增減相應 扶正藥物與祛邪的藥味和藥量。常用加減如下:氣虛血虛甚者加 黨參*紅景天;咳嗽*咳痰*舌紅偏熱者加桑白皮*枇杷葉;腸 燥津枯,大便不通者加火麻仁;年老體虛,腎精不足,陽虛便秘 者加肉歡蓉;咯血者加三七粉、阿膠珠;胸悶、皖痞、腹脹者加 香附、枳殼.佛手、厚樸.大腹皮;反

15、酸者加蜂房;口干.口渴 明顯者酌加石斛、南沙參、蘆根;胸水、下肢水腫者加豬苓、茯 苓;腰膝酸軟,腎精虧虛者加牛膝、補骨脂.續(xù)斷、杜仲等。4典型病例患者,女,50歲,2010年12月因咳嗽伴腰紙部疼痛,在當?shù)夭閜et-ct提示“左肺下葉腫物,2.2 cmx 2.0 cmx1.3 cm,c2、c7、t7、til、li、l3、雙骯、右胯部多發(fā)骨轉移”,腰椎轉移瘤穿刺病理提示“腺癌”。2010年12月-2011年9月行gp方 案(吉西他濱+順鉗)化療6周期,頸椎、胸椎、腰椎放療30次,出現(xiàn)iii度骨髓抑制,遂于2011年9月27日就診??滔拢悍αΓ诟?,時干咳,腰舐部酸痛,納可,大便干,小便調,舌紅,

16、 苔白,脈細弱。診斷:肺積(氣陰兩虛、痰濁內阻、瘀熱互結證), 治以益氣養(yǎng)陰、化痰散結.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處方:黃罠20 g,焦白術10 g,防風12 g,黨參12 g,麥冬10 g,天冬10 g,浙貝母10 g,夏枯草10 g,莪術10 g,赤芍12 g,延胡索15 g,雞血藤20 g,白芍12 g,續(xù)斷10 g,牛膝10 g,白皮12g,金養(yǎng)麥15 g,白英15g, 土茯苓15 g,肉歡蓉12 g。15劑,每日1劑,水煎服。諸癥緩解,后患者回當?shù)爻綀猿址帯?012年2月9日二診:略感乏力,無咳嗽,口干不明顯,時有頭暈,兩手發(fā)麻,腰舐部疼痛明顯減輕,納眠可,二便調, 舌紅,苔薄白,脈細。復查胸部ct及骨掃描評價穩(wěn)定,無明顯 進展。守方去桑白皮.浙貝母.莪術,加桑枝15 g、郁金10g、知母10 g、菟絲子10 g,繼服3個月。后據(jù)病情守方加減調理,并定期調整清熱解毒之品,隨訪至2016年2月,患者病情穩(wěn)定, 可正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