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參與型”課堂模式的探索和嘗試_第1頁
“主體參與型”課堂模式的探索和嘗試_第2頁
“主體參與型”課堂模式的探索和嘗試_第3頁
“主體參與型”課堂模式的探索和嘗試_第4頁
“主體參與型”課堂模式的探索和嘗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主體參與型”課堂模式的探索和嘗試 南京市溧水第二高級中學 鄧耀芳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言的交際性注定了英語課必然是參與型的課堂。英語課堂是學生接觸英語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質(zhì)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怎樣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已成為時代的呼聲。作為教師,應進一步更新觀念,把英語教學的基點轉(zhuǎn)移到人的素質(zhì)培養(yǎng)上來。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更要教會學生 “Learning to know” “l(fā)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ing to be”,即要

2、著眼于人的發(fā)展。為了在課堂上更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的主體性煥發(fā)出來,近幾年,我對“主體參與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一、教學模式提出的依據(jù)1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主動參與是學習的核心德卡默斯的研究表明:學生把自己看成是“主宰”,對自己學習的成敗承擔責任,這些學生的學習效果比把自己看成是“奴仆”的學生好得多。心理學研究還表明:學生通過閱讀文字材料或聽老師講授后,能記憶10%20%的內(nèi)容;學生對他們看到的事物能記住30%左右,如果學生對既聽到、又看到、自己又描述的事物,能記住70%左右;如果學生親手操作過又描述或講述,則能記住90%左右。2從“教”與“學”的關(guān)系看,學是關(guān)鍵教學是教師的

3、“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但是學生能否主動積極地學習是學生能否學好的關(guān)鍵,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能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與學生共同探討、研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英語的交際性為學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了條件英語教學的實質(zhì)是交際。通過交際活動,學生獲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識。假如讓學生自己設(shè)計交際活動,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學習,更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交際活動為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營造主體參與的學習氛圍。二、教學模式的特點1“主動參與型”教學模式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是認為發(fā)展的根源在“內(nèi)”而

4、不是在“外”,把學習看作內(nèi)部“認知結(jié)構(gòu)”的不斷組合、更新和復雜化的過程,看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發(fā)現(xiàn)”和“頓悟”。2“主動參與型”教學模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全力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語言活動;是教師根據(jù)語篇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加工和處理信息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和交際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參與教學的機會。3“主動參與型”教學模式是給學生留下個性發(fā)展空間的教學,是在教師正確、有效地引導下,學生有合理的空間,有明確的目標去讀書、討論、研究、探索、思考,使學生自身的能量得到釋放、個性得到張揚的教學。三、實驗的內(nèi)容和方法1創(chuàng)設(shè)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情景,給學生提供“悟”的機會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景的目的

5、,主要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自始至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最終達到“我會學”、“我樂學”。具體做法是激其“趣”,導其“思”,逼其“悟”,突出“活”。(1)引題“新”,激其“趣”課題的引入方法很多,關(guān)鍵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題的內(nèi)容中來。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課題設(shè)計得比較新奇,就能很快使學生進入角色。如在SEFC2A Unit 5 Charlie Chaplin 一課的導入中,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顯示Chaplin 年輕時候的一張照片,問學生Do you know who he is? If you want to kno

6、w him, please watch the following video.展示卓別林在電影中的一些片段,以激起學生對卓別林的興趣,導入課文。這樣引題給學生造成一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2) 適時“問”,導其“思”“學而不思則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帶有思索性的問題,啟發(fā)誘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處于積極活躍狀態(tài)。如在SEFC1B Unit 19 Lesson 74中,在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之后,我給學生出了兩道思考題:1. If you were Miss King, would you still stay in the

7、 factory? 2. If you were the manager, what would you do with the matter? Why? 通過這兩道思考題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深刻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3) 間接“導”,逼其“悟”這里的悟是指頓悟,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頓悟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既是學生心智中出現(xiàn)缺口或缺陷的表現(xiàn),也是促使學生產(chǎn)生頓悟的極好時機。當學生問問題時,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應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如果教師輕易的給出答案,學生并沒悟到其錯誤之根本。有效的做法是:讓學生自己來敘述他的

8、思維過程,教師仔細地、敏銳地捕捉學生的癥結(jié)所在,在關(guān)鍵處教師反問逼其悟。這樣做能讓學生在有問題時主動積極地思考,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維習慣。如在一篇完形填空中,講到“駕駛摩托車如遇下雨沒地方避雨,而汽車有地方”時,備選答案中容易混淆的是nowhere和no place,學生問為什么正確答案是nowhere? 我沒有直接回答,舉了兩個例子:A. Nanjing is a good place worth visiting. B. The school is a place where we can learn a lot of knowledge.然后要求學生把兩句中的place 與摩托車上沒地方避

9、雨的“地方”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經(jīng)過思考感悟出摩托車沒有避雨的“地方”指的是“空間”,而不是具體的某個地方。(4)及時“練”,突出“活”鞏固練習是教學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在做鞏固練習時,應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練習題除了有靈活性以外,還應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如在復習情態(tài)動詞should 的用法之后,學生對這個詞表示“應該”已經(jīng)非常清楚了,我就出了這樣一道題:There are only five people in the room, so I think 20 bottles of beer _be enough. A. should B. may C. might D. must

10、結(jié)果大部分學生都選了B。這道題既有推測,又有語氣,正確答案應是A。說話人意思是“20瓶啤酒該夠了吧!”這樣講既有肯定的語氣,又為自己在“如果不夠”的情況下留有退路。2利用英語學科特點,給學生提供交際的機會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如能做到把課堂教學活動當作社會交際活動的一個縮影,將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課堂教學應自由開放,以便于學生主動參加,積極交流。英語教學應富有情景性,以滿足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討論、交流的需要。(1)提問是師生交往的一種手段。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提問,與傳統(tǒng)教學的提問有不同的特征。教師不應以“先知”自居,不宜用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問學生,用懷疑的目光來審

11、視學生,這樣會抑制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教師要把自己也當作學生,既問學生,又好象在問自己,帶著欣賞的眼光來期待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在一篇閱讀文章中,講到計算機病毒發(fā)作是星期五,迅速蔓延是下一個工作日,問計算機襲擊成千臺計算機是什么時候?很多同學誤選了星期五。我與同學們一起討論下一個工作日指的是什么,周末又指的是什么,同學們通過討論得出正確答案是星期一。(2) 討論是學生之間交流的主要形式。討論往往從回答問題開始。如果教師能夠允許學生作出多種答案,將單一的回答變成多元的表述,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學生之間的討論就能夠自然地進行。另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討論題,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討論,使學生之

12、間通過民主、平等的交流,結(jié)成學習共同體,互相探討、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在教學SEFC BOOK1B Unit 18 The Lost Necklace 時,我將課文內(nèi)容理解以后,就直接問學生,莫泊桑的這篇小說說明了什么,學生立即展開討論。課文最后Mathilde 的朋友Jeanne 告訴Mathilde她借的項鏈是玻璃做的,只值400法郎。我提出另一個問題,Mathilde聽到項鏈是玻璃做的會怎樣呢?學生聯(lián)系課文,通過合理的想象和思維,展開積極的討論。3改變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動口說”的機會(1) 探討型的新授課對于教材中簡單的知識和學生能獨立學懂的知識,我采用學生自由探討的形式教學,在課前

13、布置恰當?shù)挠懻擃}目,小組討論后,推薦或競爭產(chǎn)生代表,在課堂上重點發(fā)言,小組其他同學補充發(fā)言,老師的作用體現(xiàn)在設(shè)計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索,鼓勵他們以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參與到教學中來,在討論結(jié)束時,我再作出總結(jié)和評價。如學習 “倒裝”這一語法概念時,學生通過平時所接觸到的,以及教材中所介紹的,再加上自學和討論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2) 討論性的復習課傳統(tǒng)的復習課是由教師概括、歸納、總結(jié)重點后,再進行重點概念、習題的分析,這樣的復習方法,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知新,對此我改變傳統(tǒng)做法,先讓學生自己在課前對重點知識、典型試題進行整理,然后在課上進行小組討論并歸納總結(jié),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3) 分析型的習題課傳統(tǒng)的習題課是教師一講到底,可學生卻無動于衷,不知其所以然?,F(xiàn)在我首先是精心設(shè)計和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解題方法靈活的典型題目,與學生一道“大合唱”,指導、啟發(fā)學生來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jié),提高學生靈活、熟練地解決問題的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