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區(qū)體檢人群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_第1頁
福州地區(qū)體檢人群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_第2頁
福州地區(qū)體檢人群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_第3頁
福州地區(qū)體檢人群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_第4頁
福州地區(qū)體檢人群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福州地區(qū)體檢人群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邱漢平李嘗賜(福建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健康管理屮心 福建福州350003)【摘要】冃的:通過福州市健康體檢人群的膽囊結石流行病學調查和相關因素分 析,為防治膽囊結石病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通過對2011年本體檢屮心133829 例健康體檢人群的膽囊結石篩查和相關資料問卷調查,隨機抽取膽囊結右病例組505例和非結石對照組350例進行對照分析研究,對初步確定的膽囊結石危險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膽囊結石總發(fā)病率2.92% (3905/133829),發(fā)病率最高均為男女屮年組,分別為4.11%, 3.73%,顯著高于男女青年組0.53%

2、、 0.48%。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進入回歸方程的因素有高膽固醇血癥(tc)、家族膽石癥史、bmi (超重肥胖)、脂肪肝、年齡、高空腹血糖(fbg)。 結論:兩組在家族膽石癥史、膽囊炎病史、高脂血癥病史、肝硬化病史、胃切除 術后、進食早餐、糖尿病史、bmi、脂肪肝、alt、tc、ldlc、fbg間存在顯著 性差異,表明這些因素與膽囊結石存在相關性;膽囊結右的主要危險因素分別為 高膽固醇血癥(tc)、家族膽石癥史、bmi (超重肥胖)、脂肪肝、年齡、高空腹 血糖(fbg)o【關鍵詞】膽囊結石 流行病學調查 相關因素【屮圖分類號】r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175

3、2 (2013) 24-0345-03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本文對我院體檢屮心檢出的膽囊結石患者3905例資料進行相關因素分析,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以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體檢人群133829例為研究對象,對檢出的膽囊結石患者3905例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抽取其中505例膽囊結石 患者作為病例組,并在同期體檢的非膽囊結石人群中隨機抽取350例為對照組。2研究方法2.1腹部超聲使用philiphs hd6, hd11彩超儀器,頻率3.5mhz,體檢顧客均在空腹時進行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均由體檢中心專業(yè)超聲醫(yī)師完成。2.2 一般情況調查包括詢問有無膽石癥家族

4、史,有無高脂血癥、糖尿病、膽囊炎、胃切除 術病史,有無吃早餐等;測量并記錄身高、體重等指標,計算體重指數(bmi)o2.3生化檢查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5-10ml,離心后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天冬氨 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 度脂蛋h (ldlc)、空腹血糖(fbg)等指標2.4診斷標準2.4.1膽囊結石的納入標準以腹部超聲或既往影像檢查發(fā)現膽囊結石,本次檢查再次證實的患者, 包括已做膽囊切除手術證實膽囊結石的患者。2.4.2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脂血癥診斷標準超重和肥胖的診斷標準:體重指數bmi 18.5-23.9為正常體重,bmi

5、 24.0-27.9為超重,bmi ≥30為肥胖。高血糖診斷標準,按2007年中國糖 尿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fbg≥6.1mmol/l;高血脂診斷標準,依據2007年中國 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tc≥5.18mmol/l; tg≥1.7mmol/l; ldl c≥3.37mmol/l,以上三種出現任何一種診斷為高脂血癥。2.5統計分析對所獲數據應用spss10.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觀察組和對照 組進行17項指標對比分析,然后對初步確定的危險因素進行多因素條件logistic 冋歸分析。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吋,采用均數+

6、標準差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 資料采用x2檢驗;p < 0.05視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1視為差別沒有統計學 意義。3結果3.1膽囊結石性別年齡分組和發(fā)病率(詳見表1)膽囊結石總發(fā)病率2.92% (3905/133829),按性別和年齡分為男女青年 組、中年組和老年組,發(fā)病率最高均為男女中年組,分別為4.11%, 3.73%,顯 著高于男女青年組0.53%、0.48%,表明膽囊結石與年齡有關。3.2病例組與對照組相關因素比較(詳見表2)病例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資料具 可比性。兩組在家族膽石癥史、膽囊炎病史、高脂血癥病史、肝硬化病史、胃

7、切 除術后、糖尿病史、進食早餐、bmi、脂肪肝、alt、tc、tg、ldlc、fbg間存 在顯著性差異,pv0.05;兩組ast間差異無顯著性,p&gt;0.053.3膽囊結石多因素logistic冋歸分析以膽囊結石為應變量,以下因素(家族膽石癥史、膽囊炎病史、高脂血 癥病史、肝硬化病史、胃切除術后、進食早餐、糖尿病史、bmk脂肪肝、alt、 tc、ldlc、fbg)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冋歸分析,結果進入冋歸方 程有tc、家族膽石癥史、bmi、脂肪肝、年齡、fbg六項因素(詳見表3)。4討論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因起病隱匿,膽囊結石早期多無明顯 癥狀和陽性體征,

8、超聲是診斷膽囊結石的首選方法。迄今為止,國內外專家對膽 石癥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但由于選擇研究對象不同,導致研究結果差 異較大。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生活習慣改變,膽囊結石發(fā)病率 有明顯增高趨勢,正常人群發(fā)病率達3%-15%,在特定人群中膽結石的發(fā)病率達 1.7%-9.0%lo 本文發(fā)病率 2.92% (3905/133829),與文獻報道一致。據文獻報道,膽石癥患病率受種族、民族、遺傳、地域、飲食,行為等 因素影響,膽囊結石發(fā)病率一般成年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為1: 3,本文男 女之比為1.27: 1.0,表明福州地區(qū)健康體檢人群中女性膽囊結石發(fā)病率低于全 國平均水平,可

9、能與地域差別有關,原因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膽囊結石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本文膽囊結石病例組與對照組經x2檢驗,兩 組對象在性別、年齡間差異沒有顯著性,p>0.05,表明兩組資料具可比性。兩 組在家族膽石癥史、膽囊炎病史、高脂血癥病史、肝硬化病史、胃切除術后、進 食早餐、糖尿病史、bmi、脂肪肝、alt、tc、ldl c、fbg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明這些因素與膽囊結石存在相關性;兩組在ast間無差異,表明ast與膽囊結 石無關。以上與膽結石相關的多個因素經過logistic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有tc、 家族膽石癥史、bmi超重肥胖、脂肪肝、年齡、fbg六項因素。表明這六項因素 是膽囊結

10、石的主要危險因素。其他因素如膽囊炎病史、高脂血癥病史、肝便化病 史、胃切除術后、進食早餐、糖尿病史、alt、ldl-c等研究指標雖然未進入冋 歸方程,但尚不能排除其流行病學意義。因為多因素方程只考慮因素的主次和貢 獻的大小。血清膽固醇代謝異常是公認的膽囊結石的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癥時,血 液中膽固醇增多,血清膽固醇可經肝細胞漿膜轉運分泌進入膽汁或經肝臟低密度 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途徑攝入膽固醇再分泌入膽汁,使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增加, 超過膽鹽所能溶解膽固醇的能力時,膽固醇在膽汁中呈過飽和狀態(tài)而在膽囊內結 晶,逐漸形成膽結石。本文將膽囊結石患者按性別和年齡分為男女青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發(fā)病

11、率最 高均為男女中年組,分別為4.11%, 3.73%,顯著高于男女青年組0.53%、0.48%, 表明膽囊結石與年齡有關。膽石癥家族史是公認的膽石癥危險因素,說明家族遺傳因素和共同飲食生活因素 起到重要作用。bmi是反映身體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指標,是膽結石危險因素。simo poulos2等和 sndowden3等報道肥胖患者的膽石癥發(fā)生率為正常人群的34倍,并提出bmi 是膽結石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有文獻認為,糖尿病是膽囊結石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4,糖尿病患者膽結石發(fā) 病率增加23倍5。高胰島素血癥是糖尿病致膽結石的主要原因,胰島素激活肝 臟中膽固醇合成限速酶(疑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增加膽

12、固醇合成并向膽 汁排泌。同吋剌激ldlc受體,使ldl-c產生增加,使hdlc分解增加。 脂肪肝與膽囊結石密切相關,國內有報道脂肪肝合并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為 12.62%,非脂肪肝人群膽囊結石發(fā)病率9.20%,兩組有顯著性差異。脂肪肝患 者體內缺乏膽堿和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在肝內合成減少,膽固醇升高,使膽汁中 的膽鹽、磷脂、膽固醇三者比例失調,加上脂肪肝患者在肝細胞內堆積大量中性 脂肪,肝功能受損,不產生足夠的膽汁酸,使得膽汁理化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因而易 形成膽結石。了解膽石癥發(fā)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對本病的預防有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梢灾笇?臨床醫(yī)生檢后咨詢工作,并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如采取飲食、行為干預

13、,規(guī)律 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干預措施,對膽結石的發(fā)生將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參考文獻1 陶書超老年膽石癥與高脂血癥相關性分析j循環(huán)雜志,2006,16 (2): 49-502 simopoulos c, botaitis s, karaydiannakia aj. the contribution of acoute cholecystitis, obesity and previous abdominal surgery on the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j.amj,2007,73(4):371-3763 sn dowde n js, stopford cl, julie ncl cl,et al, cog nitive phe no typ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genetic riskj.cortex,2007,43(7):835-8454 tolman kg,fonseca v,tan mh,等.2型糖尿病與肝膽疾病j中國糖尿病雜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