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心理學應用_第1頁
工作中心理學應用_第2頁
工作中心理學應用_第3頁
工作中心理學應用_第4頁
工作中心理學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演講人:王爽2016.06.23有意思的心理學過渡頁1蝴蝶效應目錄Content墨菲定律手表定理二八定律糖果效應責任分散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狄德羅效應過渡頁2One 蝴蝶效應 起源 196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洛倫茲研究“長期天氣預報”問題時,出現(xiàn)了疑難問題:她在計算機上用一組簡化數(shù)據(jù)模擬天氣的演變,原本是想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但是,事與愿違,多次計算表明,初始條件的極微小差異,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洛倫茲發(fā)現(xiàn)了微小差異導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表達這個發(fā)現(xiàn),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動翅膀,它煽動起來的小小漩渦與其他氣流匯合,可能在一個月后的美國得克薩斯州會引

2、起一場風暴這就是 “蝴蝶效應”。 案例 有一組漫畫顯示,一個人在單位被領導訓了一頓,心里很惱火,回家沖妻子發(fā)起了脾氣,妻子無來由地被訓,也很生氣,就摔門而去。走在街上,一條寵物狗攔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生氣啦,就一腳踢過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過一個老人面前,把老人嚇了一跳。正巧這位老人有心臟病,被突然沖出的小狗一嚇,當場心臟病發(fā)作,不治身亡。 過渡頁3One 蝴蝶效應 工作啟示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jīng)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tài)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置于設計工作中,初始條件的準確性也尤為重要:地堪資料、上游專業(yè)給下游專業(yè)提資料等都應盡量確保準確性,例如道路邊線的變動,就會造成下游各個

3、專業(yè)工作返工。 生活啟示 一次大膽的嘗試,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和真誠的服務,都可以出發(fā)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點,它能帶來的遠遠不止于一點點喜悅和表面上的報酬。過渡頁4Two 墨菲定律 起源 案例 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參加美國空軍進行的MX981火箭減速超重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其中有一個實驗項目是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時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加速度計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有人有條不紊地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

4、位置。 于是墨菲作出了這一著名的論斷,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墨菲定律”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fā)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fā)生。 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這片面包的兩面均可能著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層果醬的面包不小心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帶有果醬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過渡頁5Two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fā)達,事故都會發(fā)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

5、所以,我們在事前應該是盡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發(fā)生不幸或者損失,應該積極去面對,關鍵在于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 工作啟示過渡頁6Three 手表定理 起源 手表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表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案例拿破侖說:寧愿要一個平庸的將軍帶領一支軍隊,也不要兩個天才同時領導一支軍隊。 啟示u對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這個企業(yè)無所適從;u對于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于混亂;u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

6、,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u而對于一個企業(yè),更是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則將使這個企業(yè)無法發(fā)展。過渡頁7Four 二八定律 起源 案例 1897年,意大利經(jīng)濟學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調查取樣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shù)人手里。同時,他還從早期的資料中發(fā)現(xiàn),在其他的國家,都發(fā)現(xiàn)有這種微妙關系一再出現(xiàn),而且在數(shù)學上呈現(xiàn)出一種穩(wěn)定的關系。于是,帕累托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fā)現(xiàn):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假如20%喝啤酒的人喝掉70%的啤酒,那么這部分人應該是啤酒制造商注意的對象。盡可能爭取這20%的人來買,最好能進

7、一步增加他們的啤酒消費。啤酒制造商出于實際理由,可能會忽視其余80%喝啤酒的人,因為他們的消費量只占30%。 同樣的,當一家公司發(fā)現(xiàn)自己80%的利潤來自于20%的顧客時,就該努力讓那20%的顧客樂意擴展與它的合作。過渡頁8Four 二八定律 啟示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幾乎不可能。要學會合理分配的時間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余80%的發(fā)展。 面對單項工作時,應學會把握關鍵問題,抓住重點; 當同時面臨多項工作都需要完成的時候,應先對工作進行評估和分類,永遠先做最重要的事;終極目

8、標: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來自于20%的付出;而不是80%的付出,只換來20%的成果。 過渡頁9Five 糖果效應 起源 我很欣賞薩勒通過實驗得出的“糖果效應”這個概念。 薩勒對一群都是4 歲的孩子說:“桌上放2 塊糖,如果你能堅持20 分鐘,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塊糖就給你。但你若不能等這么長時間,就只能得一塊,現(xiàn)在就能得一塊!”這對4 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選擇孩子都想得2 塊糖,但又不想為此熬20 分鐘;而要想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塊。 實驗結果:2 / 3 的孩子選擇寧愿等20 分鐘得2 塊糖。當然,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閉起來傻等,以防受糖的誘惑,或者用雙臂抱

9、頭,不看糖或唱歌、跳舞。還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覺為了熬過20 分鐘!1 / 3 的孩子選擇現(xiàn)在就吃一塊糖。實驗者一走,1 秒鐘內他們就把那塊糖塞到嘴里了。 經(jīng)12 年的追蹤,凡熬過20 分鐘的孩子(已是16 歲了),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滿信心,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堅強,樂于接受挑戰(zhàn);而選擇吃1 塊糖的孩子(也已16 歲了),則表現(xiàn)為猶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經(jīng)質、好惹是非、任性,頂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傷害。 這種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后個性的效應,就叫糖果效應。 啟示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說,薩勒也未指出實驗的樣本大小,有多少被試孩子,他們的家教狀況如何。 我認為

10、4 歲的測試不會絕對性地決定他以后的人格,4 一16 歲期間,12 年的環(huán)境與教育會起更大的作用。自控、自律是一生的必修課。過渡頁10Six 責任分散效應 起源 1964年3月13日夜3時20分,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吧間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當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啦!救命!救命!聽到喊叫聲,附近住戶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兇手嚇跑了。當一切恢復平靜后,兇手又返回作案。當她又喊叫時,附近的住戶又打開了電燈,兇手又逃跑了。當她認為已經(jīng)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兇手又一次出現(xiàn)在她面前,將她殺死在樓梯上。在這個過程中,盡管她大聲呼救;她的鄰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

11、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時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xiàn)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分析 對于責任分散效應形成的原因,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xiàn)。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確實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chǎn)生罪惡感、內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

12、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chǎn)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過渡頁11Six 責任分散效應 啟示 一個辦公室里原本有三個人,每次辦公室的衛(wèi)生都由小王負責。后來,辦公室又新來了一位同事,小王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輪流打掃衛(wèi)生。兩個人也配合得相當好,辦公室還是被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再后來,又來了一名大學生,他來的第二天早上,當同事都來上班時卻發(fā)現(xiàn)地上一片狼藉。大家面面相覷。原來,小王和原來的同事都認為衛(wèi)生應該由最后來的同事負責,而那位大學生卻認為衛(wèi)生已經(jīng)有人負責了,自己只需要做自己本職的工作就行了。 由此可見,當大家都認為別人會承擔某種責任的時候,恰恰沒人承擔責任。

13、設計工作也一樣,一個項目有多個專業(yè)多名設計人員參與,明確各崗位職責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些工作沒人做,不是沒人愿意做,而是以為別人已經(jīng)做了。過渡頁12Seven 羅森塔爾效應 起源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jīng)過科學測定智商很高。”事過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fā)現(xiàn)這18名學生的確表現(xiàn)超常。 期待是一種力量,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 案例 兩個病人同住一家醫(yī)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癥,而另一人并無大礙。但醫(yī)生把兩人的診斷書弄混了。結果那個真正的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輕松,開心地在醫(yī)院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個原本身體無恙的人卻終日活在對死亡與病痛的恐懼中,最后真的罹患絕癥,在抑郁絕望中死去。過渡頁13Seven 羅森塔爾效應 啟示u期待是一種力量u暗示是一種能量 u賞識是一種無形的能量u自尊和自信是成長的力量過渡頁14Eight 狄德羅效應 起源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伤┲A貴的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總覺得家具不是破舊不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