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小箱梁施工總結_第1頁
預制小箱梁施工總結_第2頁
預制小箱梁施工總結_第3頁
預制小箱梁施工總結_第4頁
預制小箱梁施工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承秦高速公路秦皇島段預制小箱梁首件工程總結中鐵二十局集團四公司承德至秦皇島高速公路秦皇島段第14合同段項目經理部2010年9月7日預制小箱梁首件工程施工總結一、 工程概況 K186+045龍腰大橋,橋梁全長427m,斜交角度45°,上部結構為4聯14跨30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xù)小箱梁;該橋平面位于2段反向曲線的緩和曲線連接段,每一片梁長均不相同,最短29.96m,最長30.14m;預制小箱梁為單箱結構,底寬1m,頂寬2.4m(邊梁2.85m),梁高1.6m,梁頂預制橫坡度2%;小箱梁橫隔板垂直于半幅中心線布置(如下圖),伸縮端端隔板斜交布置,半幅跨中隔板處設箱內隔板加強。二、 施

2、工準備1、場地布設及臨建 制梁場布設于K186+500左側線外100m處,場地長170m,寬50m,分為制梁區(qū)、存梁區(qū)、鋼筋存放加工區(qū)、材料倉庫、生活區(qū)、辦公區(qū),場地全部按要求采用15cm厚C15混凝土硬化,場內布置縱向、橫向排水;制梁區(qū)有制梁臺座15個,臺座順梁長方向設置向下1.5cm反拱,采用25cm厚C25混凝土,拉筋孔預留間距60cm,臺座端部內布設雙層鋼筋網加強,頂面為5mm鋼板;制梁區(qū)可存梁18片左右。2、模板及梁體吊運 預制小箱梁模板采用工廠加工定型鋼模,共3套,進場后進行試拼,并加裝附著式振動器,附著式振動器采用1.5kw功率的高頻振動器,布置間距1.5m,雙層交錯布置(如下圖

3、) 預制梁張拉后移梁、存梁采用2臺跨度22m的60t龍門吊。3、勞力組織 預制工班共56人,其中施工負責人1人,施工技術員2人,鋼筋工10人,模板工12人,混凝土工13人(放料、攤料3人,振搗工4人,抹面2人,刷毛、鑿毛4人),張拉注漿工人8人,其他普工及后勤10人。4、施工原材料及配合比設計 預制梁鋼筋全部采用批準備選廠家唐山鋼廠產品,所有進場原材均自檢、報檢合格。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罐車運送;預制梁C50混凝土采用原材料為:秦皇島淺野P.042.5Mpa普通硅酸鹽水泥;青龍大海砂場中砂(細度模數2.65,含泥量0.8%);淺野礦山部520mm連續(xù)級配碎石(壓碎值11.2%,針片狀0.6%

4、,泥塊含量0.1%,含泥量0.4%),現場采用經檢測合格的510mm碎石及1020mm碎石2:8比例摻配,并按要求全部水洗;外加劑采用河北青華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摻量1.2%),拌合用水采用場內機井水,經檢測可達到飲用水標準。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計算確定水灰比0.33,水泥用量485kg/m3,考慮小箱梁底板、腹板及頂板一次澆筑,設計坍落度125mm(保證水灰比不變,通過外加劑來改善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小于1.5分鐘;配合比設計已經駐地監(jiān)理和總監(jiān)辦驗證批復。 預應力管道鋼波紋管采用場內加工,并檢測合格;錨墊板及錨具采用河南開封市中南預應力機械廠產品,預應力鋼絞線采用秦皇島金

5、建鋼絞線公司產品。三、 施工工藝流程1.鋼筋加工及骨架成型 鋼筋加工在場內鋼筋加工棚內加工,保證鋼筋加工尺寸、規(guī)格與設計相符,焊接采用符合技術規(guī)范要求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形式,保證焊縫長度、飽滿度。 預制梁鋼筋骨架在制梁臺座上綁扎成型,綁扎前在臺座兩側標記預制梁長度及隔板,進行鋼筋位置放樣,按設計圖紙鋼筋規(guī)格、數量及臺座上標記的相應位置綁扎底板、腹板和隔板鋼筋,保證骨架順直,間距均勻,底板鋼筋焊接接頭按規(guī)范要求交錯布置;按設計坐標標注預應力管道位置,穿鋼波紋管,預應力管道要定位準確,固定牢靠,保證設計線形及混凝土施工時不移位;底板及腹板鋼筋綁扎結束,預應力管道固定完成,自檢并報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2、

6、內模、外模安裝 在底板及腹板鋼筋、預應力管道安裝報檢合格后,綁扎混凝土墊塊(外購產品,強度不小于梁體強度), 底板鋼筋下布置兩排墊塊,縱向間距不大于1m,腹板鋼筋內2排,外3排交錯布置,縱向間距不大于1m;外模人工配合龍門吊就位,外模底部采用地腳螺栓調節(jié)模板高度;內模采用分段拼接吊入后組裝,內模底部預留50mm孔(間距0.7m),在底板混凝土澆筑時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端頭模板安裝錨墊板后,按臺座上標記就位并調整錨墊板下螺旋筋位置; 模板加固主要依靠外模上下20拉桿加固,端模在加固后點焊在外模上;模板安裝完成自檢模內尺寸、隔板位置、模板加固情況、模板縫隙,自檢合格后報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同時在預應

7、力鋼波紋管內穿入塑料管,防止混凝土澆筑時振搗棒打爛鋼波紋管后,造成預應力管道堵塞。3、頂板鋼筋綁扎 頂板鋼筋在模板檢驗合格后進行,注意調節(jié)負彎矩加強段鋼筋位置、間距,并在頂板鋼筋下布置2排墊塊,縱向間距1m;負彎矩預應力管道依據模板整體尺寸和設計圖示定位,保證管道位置準確,定位牢靠;頂板鋼筋濕接縫外伸部分依靠梳形鋼板定位,并采用方木或鋼板填堵梳形鋼板外部,防止頂板翼緣處漏漿,自檢鋼筋位置、間距、鋼筋保護層厚度、預應力管道位置后報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板頂增設槽鋼頂緊內模,防止?jié)仓炷習r內模上浮。4、混凝土澆筑 根據當地目前氣候情況及規(guī)范要求,混凝土澆筑避開中午高溫期,一般在早晨及傍晚進行澆筑;混凝

8、土澆筑前做好施工準備工作,主要檢查混凝土原材料準備情況,拌合設備完好情況和施工人員到位情況,保證混凝土澆筑連續(xù)。 混凝土采用攪拌站拌合,罐車運送,卸入料斗后龍門吊送入模內;混凝土攪拌前由試驗室檢測砂石料含水量,計算施工配合比,并將施工配料單報監(jiān)理工程師復核;試驗人員在拌合站應控制好混凝土拌合時間(1.5分鐘),首盤混凝土攪拌后現場檢測坍落度,符合批復配合比坍落度要求后才能正常拌合混凝土。罐車運送混凝土倒入料斗后,再次檢測坍落度,保證坍落度損失在允許范圍內后才能入模。 混凝土澆筑采用分段(1.5m左右)分層(底板、腹板和頂板)澆筑,放料時要控制放料長度,混凝土振搗主要以附著式振動器為主,局部采用

9、插入式振搗棒加強振搗;澆筑底板時要進入箱內用振搗棒振實底板混凝土,木塞堵塞內模底部預留孔,及時澆筑腹板和頂板混凝土;腹板和頂板混凝土要分段一次性澆筑,放料時控制放料數量,放料充足后附著式振動器開始振搗,控制振搗時間在30s40s之間(工地經驗值),頂板及腹板上部采用插入式振搗棒逐段振搗,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開始泛浮,不再出現氣泡為止,插入式振搗棒嚴格控制插入深度,防止碰撞預應力鋼波紋管,混凝土澆筑過程有專人看模,檢查模板穩(wěn)固和漏漿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處理;頂板混凝土振搗后,人工木模收面。 在頂板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按要求對板頂進行刷毛處理,刷毛效果以混凝土表面沒有浮漿,粗骨料半露為宜,刷毛要控

10、制好刷毛時間,時間太早,刷毛是易將粗骨料刷掉,時間太遲,水泥漿已經凝固,無法進行刷毛,具體時間在實際施工中試驗確定。 混凝土拆模時間根據規(guī)范要求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后拆除,初步確定拆模時間在終凝后。拆模后對隔板和翼緣部位進行鑿毛處理混凝土養(yǎng)生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可灑水養(yǎng)生,以防止面板出現裂紋,后期養(yǎng)生按要求在場內安裝噴淋設施養(yǎng)生。四、 首件施工情況 1、我標段第一片小箱梁在7月22日澆筑,澆筑時間為晚上11:30分凌晨5:00,主要存在問題為混凝土澆筑時坍落度控制不嚴(拌合設備不正常),施工中檢測坍落度為120mm、115mm、135mm、140mm;附著式振動器振搗時間把握不到位,有過振

11、現象,造成底板和腹板交接部外觀有水紋(如圖);混凝土墊塊綁扎數量不足,部分鋼筋保護層達不到設計要求(檢測最小值1.5cm),模板有漏漿現象,造成混凝土外觀缺陷;面板刷毛時間把握不準,刷毛效果差,隔板和翼緣部鑿毛不到位(進行重新鑿毛處理);拆模過程中控制不嚴,混凝土局部掉邊缺角。第一片小箱梁外觀缺陷 在第一片小箱梁出現以上問題后,我部將施工負責人、施工技術員、施工工人召集在一起進行分析總結,并根據籌建處專家意見提出整改措施:規(guī)范鋼筋加工,補充熟練工人;加強混凝土墊塊數量;對模板漏漿處進行整修;因在底板混凝土施工時,內模底部預留孔冒漿嚴重,影響施工,決定調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0120mm范圍

12、;調整拆模工人,加強混凝土成品保護。2、經過整改及落實,我標段在7月27日晚上10:00至凌晨2:40澆筑第二片小箱梁,第二片預制梁主要改進了鋼筋加工和模板接縫處理,增加了混凝土墊塊數量,調整了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實測坍落度為100mm、105mm、108mm;但在拆模后仍舊出現底板腹板交接部出現水紋,局部地方出現振搗不到位,頂板負彎矩加強部振搗不密實(工人責任心不強),刷毛不到位等問題:第二片小箱梁外觀 但鋼筋保護層及模板漏漿、拆模掉邊掉角、鑿毛問題以基本解決;我單位認真分析原因后認為:混凝土坍落度必須以設計坍落度控制,宜為120mm,坍落度過小會造成振搗困難,混凝土攪拌時間也應該嚴格控制,

13、保證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附著式振搗可采用低頻振搗器加長振搗時間;應加強人工責任心教育,調整混凝土澆筑時間,盡量在凌晨前完成混凝土澆筑,避免工人夜間作業(yè)時間長,勞累后工序作業(yè)不到位,刷毛時間確定在混凝土澆筑后6h左右,拆模時間確定在混凝土澆筑后12h左右。3、在進行調整后,我標段在8月2日下午6:20凌晨12:00澆筑了第3片小箱梁;混凝土拌合由試驗室主任在拌合控制室全過程監(jiān)控,每罐混凝土都進行坍落度檢測后在入模澆筑,施工中實測坍落度為117mm、105mm、122mm、120mm,澆筑過程全過程旁站監(jiān)控,面板刷毛由技術員在確定時間現場監(jiān)督;8月3日中午拆模后,局部仍有水紋,但大部分腹板及混

14、凝土外露面外觀良好;拆模后混凝土無掉邊掉角現象;板頂刷毛到位;經駐地監(jiān)理工程師現場查看后,確定將第三片小箱梁作為我標段預制小箱梁的首件工程,后續(xù)施工過程按首件工程施工過程控制,以保證整體施工質量。第三片小箱梁局部外觀局部外觀板頂板頂刷毛五、 張拉、壓漿及移梁1、 準備工作 鋼絞線、錨具原材檢驗合格,水泥漿原材檢驗合格,水泥漿配合比經過批復,千斤頂及油壓表經過標定,預制梁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并且達到7d齡期,龍門吊經過鑒定;編制好張拉、壓漿施工方案,并計算復核設計設計伸長值,對現場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施工安全交底。2、張拉:鋼絞線按設計長度下料,編束采用鐵絲綁扎,防止鋼絞線互相纏繞,安裝錨具注意

15、錨具緊貼錨墊板,千斤頂應與錨墊板保持垂直,張拉前在千斤頂前方設置鋼板擋護,要求作業(yè)人員必須在粱端側面位置操作,并有專人指揮協調兩端張拉作業(yè);張拉按設計要求順序進行,采用梁體兩端對稱張拉;張拉前根據千斤頂和油壓表標定結果計算15%控制應力(初應力)的油壓表讀數、控制應力的油壓表讀數,張拉程序為:015%控制應力(做伸長量量測標記)控制應力(持荷2min,伸長量量測)錨固;張拉過程控制兩端千斤頂張拉操作基本同步,每束鋼絞線張拉后應校核伸長量,實際伸長量為量測伸長量(初應力至控制應力實測伸長值)加計算的初應力伸長值(也可采用相鄰級實測伸長值),實際伸長值與計算的理論伸長值相差大于6%時,應暫停張拉,

16、查明原因后才能繼續(xù)張拉,同時檢驗有無斷絲、滑絲,數量是否復核規(guī)范要求。我單位在9月5日開始進行梁體張拉,張拉工序操作規(guī)范,每束鋼絞線張拉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差值均小于6%,沒有發(fā)現鋼絞線有斷絲、滑絲現象,張拉過程做好記錄。3、壓漿:張拉完成后,采用切割機切斷短頭多余的鋼絞線,保證錨具外預留鋼絞線3cm,采用水泥砂漿封頭,為預應力管道壓漿做好準備,按要求,管道壓漿應在張拉后24h內完成;我單位在9月6日對已張拉的3片梁進行管道壓漿,壓漿機采用活塞式壓漿泵,由梁體底部管道開始逐束進行;按設計水泥漿配比攪拌好水泥漿,檢測水泥漿稠度符合設計稠度要求,同時用壓力水沖洗管道;壓漿由管道一端壓漿孔開始,保持壓

17、漿壓力在0.7Mpa,當另一端壓漿孔開始冒出相同稠度水泥漿時,封閉壓漿孔,繼續(xù)注漿并穩(wěn)壓2min后,封閉注入水泥漿端的壓漿孔,壓漿過程要詳細記錄每束管道的壓漿時間和水泥用量。4、移梁:按規(guī)范要求在水泥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后才能移梁,移梁時采用兜吊,起吊位置在粱端接近支撐線位置,鋼絲繩與梁體接觸部分全部采用橡膠墊隔開,防止鋼絲繩刮傷混凝土表面;當梁體運至存粱區(qū)后,在存粱臺座上鋪墊枕木,落梁后檢查粱體穩(wěn)固情況。六、 首件總結 經過對我標段三片小箱梁的生產過程分析總結,我標段小箱梁預制今后應加強施工過程控制和管理,主要控制好以下幾點: 1、加強鋼筋加工控制,保證鋼筋幾何形狀與尺寸,加工規(guī)范才能保證骨架成型規(guī)范,才能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 2、安裝模板前加強工序質量檢驗,嚴格檢查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3、切實做好混凝土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保證混凝土施工連續(xù)。 4、控制好進場砂石料,加強混凝土拌合控制,確保拌合時間;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保證混凝土入模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