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臺江縣紅十字會目錄第一章 救護新概念第一節(jié) 現代救護的特點與“第一目擊者”第二節(jié) 現場救護的“生命鏈”第三節(jié) 我國紅十字會的救護工作第二章 心肺復蘇(CPR)第一節(jié) 對心肺復蘇(CPR)的認識第二節(jié) 心肺功能第三節(jié) 實施CPR第三章 現場創(chuàng)傷救護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救護的目的與原則第二節(jié) 現場檢查與救護程序第三節(jié) 四項基本技術第一章 救護新概念第一節(jié) 現代救護的特點與“第一目擊者”人們曾經將搶救危重急癥、意外傷害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醫(yī)院和醫(yī)生身上,缺乏對現場救護傷病人員的重要性和可實施性的認識。這種傳統(tǒng)觀念往往也就是使處于生死之際的病人喪失了幾分鐘、十幾分鐘最寶貴的“黃金時間”。第一目擊者是與病患距離
2、最近.最短時間內就能接觸到傷者的現場人員,由于傳統(tǒng)觀念,我國目前大多數第一目擊者現場不知如何來有效的搶救傷患,導致大量傷患錯失搶救時機,而喪失寶貴的生命.因此,我國紅十字會總會提吃大力普及現場救護知識的概念,讓普通人群通過救護培訓,掌握初步的現場救護技術,從而在他們的參與下能夠在黃金時間內展開有效的初步救護,就能為醫(yī)院的救治創(chuàng)造條件,減少傷殘的發(fā)生。第二節(jié) 現場救護的“生命鏈”“生命鏈”是近十年來在國際上出現的一個重要的急救專用名詞,但它很快被社會。專家和公眾的接受。它是針對現實社區(qū)生活模式而提出的,“以現場第一目擊者”為開始,至專業(yè)急救人員到達進行搶救的一個系列而組成的“鏈”.“生命鏈”的普
3、及。實施的越廣泛,危機病人獲救的成功率也就越高.一. 概述20世紀80年代后,院外急救的重要性與普遍性逐漸為社會所認識.發(fā)達國家的城市.社區(qū)都面臨著一個相同而又急迫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危重病急癥,尤其是冠心病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率失常,卒死,意外傷害事故,現場急救與否與病人生命得失攸關. “生命鏈”(Chain of survival)有四個互相聯系的環(huán)節(jié)序列.因為對卒死搶救應爭分奪秒,越早實施,效果越好,所以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稱為早期,又稱四個“E?!盓“是英文Early早期的字頭,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復蘇、早期心臟除顫、早期高級生命支持。生命鏈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得及時、充分,效果就越好。二、
4、“生命鏈”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早期通路(E·EMS)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指在發(fā)現危急病員時,早期向救援醫(yī)療服務系統(tǒng)(EMS)求救,只有這些機構才能夠為病患提供最有力的安全救護。當然我國目前的EMS系統(tǒng)建立不夠完善,行動速度有待提高,和國際上一些發(fā)達國家地區(qū)存在部分差距,這就更加突出了人吶參與到搶救過和中來的重要性。我國的EMS系統(tǒng)通常是120急救服務系統(tǒng)或者直接撥打當地醫(yī)院的電話。第二不節(jié)早期心肺復蘇(E·CPR)由于人的大腦的特點,在呼吸心跳停止后,腦組織沒有了氧氣的供應,在短時間內(4-6分鐘)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缺氧十分鐘就會出現大部分腦細胞死亡的現象。在4-6分鐘以內立即
5、通過心肺復蘇的方法(一種現場可實施的徒手搶救的方法),就能夠及時為病人提供氧氣,保障病人重要器官不會因缺氧而壞死,從面保障生命得以延續(xù)。第三環(huán)節(jié)早期心臟除顫(E·AED) 當心臟跳動即將停止前,有效心輸出量減少,會反射性收起心跳加速運動。85%的人經過心跳加速后,會出現心肌的顫動現象,早期對病患實施心臟除顫,就能夠及時恢復心臟自主的跳動,避免心肌的壞死。不少發(fā)達國家的院外急救任務由消防部門承擔。為了實現“心臟早期除顫的目標,國際消防協會已贊同、支持在美國每個消防單位裝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該儀器的結構及使用方
6、法,比在醫(yī)院中使用的心臟除顫器簡便得顫器簡便得多,經過較短時間培訓即可掌握使用,這就為社會廣泛的現場采用早期心臟除顫,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四環(huán)節(jié)早期高級生命支持(E·ALS)對于任何一個心臟驟停的猝死病人,搶救的基本內容都是心臟復蘇。在現場經過最早期的“第一目擊者”的“基礎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如果專業(yè)救護人員趕到,越早實施“高級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對病人的存活就越有利.事實上,心臟除顫的早期采用,也是高級生命支持的內容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采用一些其他的急救技術、藥物等,使得生命支持的效果更可靠。第三節(jié)
7、 我國紅十字會的救護工作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實施改革開放改革政策,近年來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國家、政府對紅十字會工作十分重視。國家主席親自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擔任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及省市紅十字會領導對救護這一充分體現人道、博愛的傳統(tǒng)業(yè)務更加關注,對救護培訓工作作了遠期和近期的規(guī)劃,大力開展救死扶傷、發(fā)揚人道精神的救護知識的普及教育。無論是社會、公眾,還是外國駐華機構以及在華工作生活學習的賓客師生,都充分肯定我國紅十字會組織舉辦的救護培訓班,對頒發(fā)的培訓證書的權威性和認同性也予以承認。隨著我國將舉辦國際奧運會、世博會,國內外公眾對救護知
8、識的學習必將更為熱切。這為新世紀紅十字會的救護工作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并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需要我們樹立救護新概念,準確地傳授新知識、新技能。培訓工作要與國際接軌,培訓目的為人民服務。第二章 心肺復蘇(CPR)第一節(jié) 對心肺復蘇(CPR)的認識 心肺復蘇,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現實工作、生活環(huán)境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此前,多因麻醉過深等醫(yī)療意外事故發(fā)生在手術臺上。而在醫(yī)院外環(huán)境,如家庭、公共場所一旦發(fā)生心跳呼吸驟停者,現場民眾無從下手,惟有等待醫(yī)生來后或者將其送往醫(yī)院去救,搶救時機喪失殆盡。一、 概述心肺復蘇(CPR),既是專業(yè)的急救醫(yī)學、也是現代救護的核心內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識技能。它是在生命
9、垂危時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1958生美國醫(yī)生彼得·沙發(fā)(Peter Safar)等人,通過研究助產士怎樣運用口對口呼吸來復蘇新生兒,提出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有確實可靠效果。1960年,考恩醫(yī)生(Kouwenhoven)等人觀察到用力在胸外擠壓,可以維持血液循環(huán)。沙法確認了口對口吹氣式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術聯合應用技術,并且大力宣傳普及了它。心肺復蘇模型的成功制作和廣泛應用,為CPR大層面的普及推波助瀾,使醫(yī)務人員及社會民眾在模型上十分容易地學習CPR,致使CPR在20世紀后40年時間里風靡全球。CPR,“所需的一切只是一雙手”,是20世紀在醫(yī)學領域里學術提高、發(fā)展及社會普及得最
10、為成功的學科。在美國至20世紀末,普及培訓已過7000萬人次。我國近20年來,在學術上及公眾普及上也做出了很大成績。急救最基本的目的是挽救生命,而危及生命片刻瞬間的則是心跳、呼吸的驟停。很多原因可以引起心跳呼吸驟停,但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是心臟急癥猝死,其他還有諸如觸電、溺水、中毒、創(chuàng)傷等急癥。如果此時爭分奪秒,抓住搶救時機,對處在瀕死階段,即呼吸、心跳即將停止或剛剛停止,或處在臨床死亡階段(俗稱“假死狀態(tài)”),而并未進入生物學階段(即“真死狀態(tài)”)的病人,挽救生命(即“復蘇”)既是可能,也是必須。挽救心跳、呼吸驟停病人的方法,即為心肺復蘇法。二、 實施心肺復蘇緊迫性。 眾所周知,人體內是
11、沒有氧氣儲備的。正常的呼吸,將氧送至川流不息的血液循環(huán)到達身體各處。由于心跳呼吸的突然停止,使得全身重要臟器發(fā)生缺血缺氧,尤其是大腦。大腦一旦缺血缺氧4-6分鐘,腦組織即發(fā)生損傷,超過十分鐘既發(fā)生不可恢復的損害。因此,在4-6分鐘內、最好是在4分鐘內立即進行心臟復蘇,在暢通器道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臟積壓,這樣使帶有新鮮氧氣的血液到達大腦個其他重要臟器。 心臟復蘇的意義不僅要使心臟的功能得以恢復,更重要的是恢復大腦功能,避免和減少“植物狀態(tài)”、“植物人”的發(fā)生。所以,CPR必須爭分奪秒盡早實施三、 終止心臟復蘇的時間 何時終止心臟復蘇是一個涉及到醫(yī)療、社會、道德等諸反面的問題。不論
12、什么情況下,終止CPR的決定權應該取決于醫(yī)生,或由醫(yī)生組成的搶救組的主席醫(yī)生。 醫(yī)生必須清楚地了解病人的情況,反復評估循環(huán)驟停的特征,以及復蘇預測相關的重要的因素。這其中主要包括進行已有多長時間、處顫的次數效果、原發(fā)病、心臟驟停前狀態(tài)和驟停的初始心率等情況?,F在國際上已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包括高級生物支持在內的有效連續(xù)搶救超過分鐘以上,病人仍未出現自主循環(huán),則可以停止復蘇。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也可適當處長,如病人身體基本狀況較好,卒死的原因屬于意外事故尤其是?入冰水。第二節(jié) 心肺功能一、 呼吸的生理過程a) 呼吸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由呼吸道組成??諝饨涍^呼吸道到肺,在此進行氣體交換,鑷取生命不可缺少的氧氣
13、,排除體內代謝產物。機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氣體交換的過程稱為呼吸。一般來說,人類的呼吸運動都習慣地指氣體吸入和呼出肺臟的過程 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及分支組成,是氣體進出的通道。 肺肺為氣體交換的器官。位與胸腔內,縱隔的兩側左右各一,富有彈性,內含空氣,其表面覆蓋光滑、潤滑的內外兩層胸膜,形成完全封閉的、潛在性的呈負壓的胸膜腔,保證肺具有良好的張縮性。若胸膜割裂,空氣進入胸膜腔,使肺受壓委陷,就會導致呼吸困難??v隔中有心臟、大血管、食管等組織器官。經過支氣管反復分析到末端為肺泡,是氣道的終點。肺泡是無數個象葡萄珠一樣的空泡,隔是由一層非常薄的、氣體極易透過的扁平上皮細胞構成,有約為70
14、平方米的上皮表面,氣體通過肺泡壁和細血管壁進行血液和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3、隔肌 隔肌為向上膨隆呈穹隆狀扁肌,將胸腔與腹腔分隔,為重要的呼吸肌。隔肌收縮時,穹隆圓頂下降,擴大胸腔,空氣進入肺內;松弛時,穹隆圓頂上升,縮小胸腔,肺內氣體呼出。b) 呼吸機理機體的呼吸過程是通過外呼吸(肺呼吸)、氣體在血液內的運輸、內呼吸(細胞呼吸)來完成的。進入肺臟的氧氣,由肺泡入毛細血管;組織細胞呼出的二氧化碳,從毛細血管到達肺泡,肺臟經過“吐故納新”生,血液攜帶著新鮮的氧氣流遍全身,供應細胞的需要,進行極其重要的生命活動。1、 “吸運動·均勻緩緩吹氣入肺,觀察胸部有起伏即可(四)口對呼吸面罩吹氣
15、83;透明的有或無單向活瓣的面罩用于口對面罩呼吸,活瓣可直接將救護人吹出的氣體送入病人肺內,同時將病人呼出的氣體排除;有些型號的面罩備有供養(yǎng)插頭,允許供養(yǎng)·救護人位于病人頭部一側·將面罩置于病人面部,以鼻梁為導向放好位置。·用手拇指固定面罩邊緣,并加壓于邊緣以使其密封,其余手指放在下額·救護人口對面罩通氣孔緩緩吹氣·每分鐘吹氣次數、量、時間與口對口吹氣相同(5)口對面摸吹氣·面摸是一長清潔的塑料和防水過濾器以隔離病人和救護人的接觸 ·把面摸放在病人口和鼻上,面摸中心開口對準口,人工吹氣方法同口對口人工吹氣(六)注意事項1、人
16、工呼吸一要在器道開放的情況下進行。2、 向病人肺內吹氣不能太急太多僅需胸蹲略有隆起即可,吹氣量不能過大,以免引起胃擴張。3、 吹氣時間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為宜。二、 心臟積壓判斷病人無意識、無大動脈搏動,可立即對病人實施心臟擠壓。擠壓部位、操作;成人定位與操作·胸骨下1/2的位置·救護人一手的中指置于近側的病人的一側弓下緣·中指沿肋弓向上滑到雙側肋弓的匯合點,中指定位于此處,食指緊貼中指。·救護人員另一只手掌跟部帖于第一只手的食指并平放,使手掌跟部的橫插車軸與胸骨的長軸重合。·定位之手放在別一只手的手背上,兩面三刀手掌要重疊,十指相扣,手心
17、翹起,手指離開胸壁。·救護人的上半身前傾,雙肩位于雙手的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jié)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進行操作·胸骨下壓深度45厘米·放松后,掌根不要離開胸壁·擠壓速度,每分鐘100次·擠壓與吹氣之比302心肺復蘇成人、兒童、嬰兒比較表項目分類成人兒童(18歲)嬰兒(1歲以內)判斷意識呼喊、輕拍呼喊、輕拍拍擊足底、捏掐上臂開放氣道頭部后仰呈90度角頭部后仰呈60度角頭部后仰呈30度角吹氣方式口對口、口對鼻口對口鼻量胸廓隆起胸廓隆起胸廓隆起頻率1012次/分鐘1220次/分鐘1220次/分鐘檢查脈搏頸動脈肱動脈胸
18、外擠壓部位胸部正中乳頭連線水平(胸骨下1/2處)胸部正中緊貼乳頭連線下方水平方式雙手掌根重疊單手掌根中指和無名指深度45cm2.54cm1.52.5cm頻率100次/分鐘100次/分鐘100次/分鐘擠壓與吹氣比例30:230:230:2CPR各步驟操作時間時間程序重點410秒判斷意識、高聲求助、體位檢查時,回憶CPR程序10秒A開放氣道、檢查呼吸檢查呼吸必須先暢通氣道5秒B吹氣兩次的人工呼吸注意胸部起伏510秒C檢查脈搏不要花費更長時間3040秒實施胸外心臟擠壓、人工呼吸30:2擠壓定位在正確10秒檢查呼吸、循環(huán)體征如無呼吸、脈搏、繼續(xù)CPR繼續(xù)CPR,每五個周期(約2分鐘)停10秒鐘檢查呼吸
19、、脈搏四、 心肺復蘇有效表現 如何救護實施CPR救護方法正確,又有以下征兆時;表明CPR有效。1、 面色、口唇由蒼白、紫紺變紅潤2、 恢復可以探知的脈搏搏動、自主呼吸3、 瞳孔由大變小、對光反射存在4、 病人眼球能活動,手腳抽動,呻吟五、 心肺復蘇終止條件現場的CPR應堅持連續(xù)進行,在CPR連續(xù)進行期間,需要檢查呼吸、循環(huán)體征的情況下,也不能停止超過10秒鐘。如有以下各項可考慮停止1、 患者自主呼吸及脈搏恢復2、 有他人或專業(yè)急救人員到場接替不能夠在現場憑主觀判斷病人死亡,而放棄搶救。第三章 現場創(chuàng)傷救護創(chuàng)傷是是致傷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體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創(chuàng)傷輕者造成體表損傷,引起疼痛或出血;
20、重者導致功能障礙、至殘,甚至死亡。 致傷因素有機械因素,如車禍、塌方、刀扎、槍傷等;物理因素,如燒傷、凍傷、電擊、射線等;化學因素,如酸、堿、毒氣等;生物因素,如毒蛇、昆蟲等 現代創(chuàng)傷以嚴重創(chuàng)傷、多發(fā)傷和同時多人受傷為特點。嚴重創(chuàng)傷可造成心、腦、肺和脊髓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出血過多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創(chuàng)傷現場救護要求快速、正確、有效。正確的現場救護能挽救傷病人生命、防止損傷加重和減輕病人痛苦,反之,可加重損傷,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以至危及生命。因此,普及創(chuàng)傷現場救護知識和技術十分重要。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救護的目的與原則一、 現場救護的目的 創(chuàng)傷現場環(huán)境各種各樣,均為突發(fā)事件,現場條件差,這些均給現場
21、救護帶來困難。因此,明確現場救護目的,有助于迅速選擇救護方法,從而正確救護,防止驚慌失措、延緩搶救。 現場救護通常由“第一目擊者”或救護人以及院外急救工作人員完成,是轉向醫(yī)院進一步治療的基礎,目的是:(一) 搶救、延長傷病人的生命 創(chuàng)傷病人由于重要臟器損傷(心腦肺肝脾及頸部脊髓損傷)及大出血導致休克時,可出現呼吸循環(huán)功能障礙。故在循環(huán)驟停時,現場救護要立即實施心肺復蘇,維持生命,為醫(yī)院進一步治療贏得時間。(二) 減少出血,防止休克 嚴重創(chuàng)傷或大血管損傷出血量大。血是生命的源泉,現場救護要迅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止血,有效的止血是現場救護的基本任務。(三) 保護傷口開放性損傷的傷口要妥善包扎。保護傷
22、口能預防和減少傷口污染,減少出血,保護深部組織免受進一部損傷。(四) 骨折固定 現場救護要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固定骨折。骨折固定能減少骨折端對神經、血管等組織結構的損傷,同時能緩解疼痛。頸椎骨折如予妥善固定,能防止搬運過程中脊髓的損傷,具有重要意義。(5)防止并發(fā)癥 現場救護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脊髓損傷、止血帶過緊造成缺血壞死、胸外擠壓用力過猛造成肋骨骨折,以及骨折固定不當造成血管神經損傷及皮膚損傷等并發(fā)癥。(六)快速轉運 用最短的時間將病人安全的轉運到就近醫(yī)院。 (二) .現場救護原則 創(chuàng)傷在各種突發(fā)事件情況下發(fā)生,創(chuàng)傷程度各種各樣,現場救護要根據現場條件和傷情采取不同的救護措施。盡管如此,創(chuàng)傷的
23、現場救護又有其共同的規(guī)律,需要掌握以下原則: (1).樹立整體意識,重點、全面了解傷情,避免遺漏,注意保護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2).先搶救生命,重點判斷是否有意識、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驟停,首先進行心肺復蘇術。 (3)檢查傷情,快速、有效止血。 (4)優(yōu)先包扎頭部、胸部、腹部傷口以保護內臟,然后包扎四肢傷口。 (5)先固定頸部,然后四肢 (6)操作迅速、平穩(wěn),防止損傷加重。 (7)盡可能佩帶個人防護用品,帶上醫(yī)用手套或用幾層紗布、干凈布、塑料袋替代。 第二節(jié) 現場檢查與救護程序一、 現場檢查創(chuàng)傷現場救護首先要通過快速、簡潔的檢查對傷情進行正確判斷。(一) 檢查傷病人意識。(二) 傷病人平
24、臥位,救護人雙腿跪于傷病人右側。(三) 檢查呼吸、循環(huán)提征。(四) 檢查傷口,觀察傷口部位、大小、出血多少。(五) 檢查頭部,用手輕摸頭顱,檢查有否出血、骨折、腫脹;注意檢查耳道、鼻孔,有無血液或及脊液流出,如有顱骨骨折。(六) 檢查脊柱及脊髓功能。令傷病人活動手指和腳趾,如無反應癱瘓。保持傷病人平臥位,用手指從上到下按壓頸部后正中,詢問是否有疼痛,如有頸椎骨折;保持脊柱軸線位側翻傷病人,用手指從上到下沿后正中線按壓,詢問是否有疼痛,如有脊柱骨折。(七)、檢查胸部,詢問疼痛部位,觀察胸敦的呼吸運動、胸部形狀。救護人雙手放在傷病人的胸部兩側,然后稍加用力擠壓傷病人胸部,如有疼痛肋骨骨折。(八)、
25、檢查腹部,觀察有無傷口、內臟脫出及腹部壓痛部位。(九)、檢查骨盆,詢問疼痛部位,雙手擠壓傷病人的骨盆兩側,如有疼痛骨折。(十)、檢查四肢,詢問疼痛部位,觀察是否有腫脹、畸形,如有骨折。手握腕部或踝部輕動,觀察是不有異?;顒?,如有-骨折。二、現場救護程序創(chuàng)作作為突發(fā)性事件,現場救護情況錯綜復雜,尤其是同時有多人受傷、多發(fā)傷、復合傷等嚴重創(chuàng)傷時,現場救護需要加速、有效、有的放失、有條不絮地進行。下列程序有利于救護人員做到這一點。1) 了解致傷因素,如交通傷、突發(fā)事件,判斷危險是否以解除。2) 及時呼救,撥打急救電話。3) 觀察救護環(huán)境,選擇就就近、安全、平坦的救護場地。4) 按正確的搬運方法使傷病
26、人脫離現場和危險環(huán)境。5) 置傷病人于適合體位。6) 迅速判斷傷情,首先判斷神志、呼吸、心跳、脈搏是否正常,是否有大量出血,然后依次判斷頭、脊柱、胸部、腹部、骨盆、四肢活動情況、受傷部位、傷口大小、出血多少、是否有骨折。如同時有多個傷病人,要做基礎的檢查分類,分清輕傷、重傷。7) 有呼吸、心跳停止時先搶救生命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如具備吸氧條件,應立即吸氧。8) 有大血管損傷出血時立即止血。9)包扎傷口,優(yōu)先包扎頭部,胸、腹部傷口,然后包扎四肢傷口。10) 有四肢癱瘓,考慮有頸椎骨折、脫位時,先固定頸部。11) 固定四肢。12)安全、有監(jiān)護地迅速轉運。第三節(jié) 四項基本技術一、 創(chuàng)傷止血技術 在各種
27、突發(fā)創(chuàng)傷中,常有外傷大出血的緊張場面。出血是創(chuàng)傷的突出表現,因此,脂血是創(chuàng)傷現場救護的基本任務。有效得止血能減少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的發(fā)生。因此,現場及時有效的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為病人贏得進一步治療時間的重要技術。(一)、概述 血液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成人的血液約占自身體重的8%,大約每公斤體重擁有60-80毫升血液。骨髓、淋巴是人體造血的“工廠”。 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失血量估計;失血的速度和數量是影響傷病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突然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約800毫升)以上時,可造成輕度休克,脈搏增快,可達每分鐘100次;失血2040%(800-1600毫升)時,可造成中度休克,脈搏每分鐘100120以上;失血40%(1600毫升)以上時,可造成重度休克,脈搏細、摸不清。 (二)出血類型 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為皮下出血、內出血、外出血。1、 皮下出血;多因跌、撞、擠、挫傷,造成皮下軟組織內出血,形成血腫、淤斑,可短期自愈。2、 內出血;是深部組織和內臟損傷,血液流入組織內或體內,形成臟器血腫或積血從外表看不見,只能根據傷病人的全身或局部癥狀來判斷,如面色蒼白、吐血、腹部疼痛、便血、脈搏快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品品質保證函3篇
-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范文(20篇)
- 幼兒園個人研修計劃(15篇)
- 2024年中煤礦山建設集團安徽綠建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浙江臺州灣新區(qū)衛(wèi)生事業(yè)單位招聘衛(wèi)技人員考試真題
- 中科邁金節(jié)能技術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4年江蘇海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西場辦事處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考試真題
- 2024年河北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招聘技師崗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 成才演講稿范文(29篇)
- 紙張加工中的長效防霉技術考核試卷
- GB/T 22235-2008液體黏度的測定
- CAD輸入文字時提示“找不到主詞典無法啟動拼寫檢查程序”怎么辦
- -活出心花怒放的生命 課件 心理健康
- 給水泵檢修方案
- 設備出入庫管理辦法
- KEGG代謝通路中文翻譯
- 消火栓月檢查表
- GB∕T 17832-2021 銀合金首飾 銀含量的測定 溴化鉀容量法(電位滴定法)
- 低成本自動化的開展與案例77頁PPT課件
- 人防工程竣工資料(全套)
- 梅州市部分飲用水源保護區(qū)調整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