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的中醫(yī)辨證治療方法_第1頁
耳鳴的中醫(yī)辨證治療方法_第2頁
耳鳴的中醫(yī)辨證治療方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耳鳴的中醫(yī)辨證治療方法中醫(yī)辨證論治治療耳鳴具有獨到之處,能彌補西藥治療上的不足。茲整理介紹如下:?1 .? 補腎填精法?中醫(yī)認為腎與耳關系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腦,開竅于耳。靈樞脈度篇云:“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內經: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上氣不充,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諸病源候論:“勞動經血而氣血不足,宗脈則虛,隨脈入耳,與氣相擊,故為耳鳴”。腎虛耳鳴多發(fā)于年逾 4 旬之人,多見于年老體弱或虛羸之人。內經:“年四十,陰氣自半,起居衰矣”這與人體器官衰老、功能減退有關。耳鳴多為耳聾先兆,雜病源流犀燭卷23云:“耳鳴者,聾之漸也”。腎精不足,則耳竅失養(yǎng),輕則耳鳴,

2、重則聽力下降甚至耳聾失聰。此外兼有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性欲減退,舌淡白,脈沉細無力。治法補腎填精,方用耳聾左磁丸、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湯等加減:熟地30g?黃精20g?山藥20g?鹿茸3g?龜板12g?河車3g?山芋12g?枸杞子15g?牛膝12g?菟絲子15g?2 .? 清熱化痰法?多數(shù)耳鳴、耳聾中醫(yī)主張從腎入手,從虛論治,但部分患者療效不佳,筆者總結了前人理論及臨床表現(xiàn),從痰論治。名醫(yī)雜著所云: “耳鳴之癥或鳴甚如蟬,或左或右。時時閉塞,世人多從腎虛論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為鳴,郁甚則閉矣。若遇此癥,但審其平昔飲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無痰不作?!?,

3、“怪病多痰” , “痰生百病”。 痰郁則化熱,痰熱郁結,循經上壅,耳竅被蒙,故耳鳴不休,所謂 “痰熱郁結,壅而成鳴”。此類患者多有耳鳴突發(fā),形體肥胖?,頭昏而脹,咳唾脅痛,痰多而粘,舌邊、尖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等癥,具為痰熱內郁之候,故以清熱化痰為治則,以溫膽湯、清氣化痰丸、碟石攻痰丸為主方加減:瓜簍仁 12g,杏仁10g,枳實10g制南星12g, 法半夏8g,橘紅8g,獲苓10g,黃苓10g,生山桅10g.龍膽草8g,磷石30g先煎,大黃6g 后下。 ?3 .? 活血化瘀法?久病耳鳴中醫(yī)認為 “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竅,氣血流行不暢,耳竅失養(yǎng)所致?,F(xiàn)代研究認為某些類型耳鳴、耳聾與耳部微

4、循環(huán)障礙有關。對耳鳴、 耳聾患者的甲襞微循環(huán)測試, 多數(shù)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微循環(huán)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襻周狀態(tài)和血液流態(tài)上。其中,中醫(yī)辨證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環(huán)改變較為明顯。該類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痙攣,血流受阻所致,西藥用654 2、西比靈、丹參注射液等解除痙攣,恢復血流。此類患者臨床兼有頭痛如刺,部位固定,頭昏,舌質紫暗,脈細澀等瘀血表現(xiàn)。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方用王清任通竅活血湯等加減:桃仁10g?紅花6g?麝香?生姜5片?蔥白2根?紅棗5枚?川苜6g?赤芍10g?4 .? 利水逐飲法?痰、飲都是水液代謝失常,停留機體局部的病理產物,痰熱而飲寒,痰無形而飲有質,?飲留體內,清

5、陽不升可致耳鳴、眩暈等。傷寒論苓桂術甘湯、五苓散證飲留中焦、下焦主癥都有耳鳴?,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利水消腫藥能解除內耳前庭、迷路水腫,減輕神經壓迫,促進局部淋巴回流。辨證要點:形寒肢冷,面色胱白,痰白質稀,舌質淡白,苔白膩,脈弦滑。治法:利水逐飲,方用傷寒論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等加減:獲苓15g?桂枝10g?白術12g?澤瀉6g?益母草20g?防己6g?黃茜30g?車前子10g?5 .? 清肝降火法?部分耳鳴患者,或由于化膿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壓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傷肝,肝火暴亢,循經上炎所致。中醫(yī)辨證屬于實熱、肝火。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 “木郁之發(fā),甚則耳鳴旋轉”。 肝者將軍之官,性剛勁, 主升

6、發(fā)疏泄,若肝失條達,郁而化火,上擾清竅,則耳鳴暴發(fā),如潮如雷,轟轟隆隆,常伴有耳脹耳痛,流膿,發(fā)熱,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苦咽干,煩躁不寧,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治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方用龍膽瀉肝湯、天麻鉤藤飲、鎮(zhèn)肝息風湯等加減:龍膽草9g?天麻12g?鉤藤10g (后下)?懷牛膝12g?黃苓10g?菊花12g?白芍12g?生地15g?代赭石20g (先煎)?麥芽9g?6 .? 疏風清熱法?新病耳鳴患者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多急性起病,兼有感冒癥狀,中醫(yī)辨證屬于風熱。太 平圣惠方卷36云:“此為風邪所乘,入于耳脈,則正氣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擊, 故令耳鳴也”。由于外感風熱,循經上攻,清竅壅塞不利,其耳鳴如蟬,卒感聽力減退或閉塞,用手指按壓耳屏或牽拉耳廓后癥狀減緩。常伴有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口干,咽干,全身疲乏,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治宜疏風清熱,方用銀翹散加減:銀花10?g?連翹10?g?竹葉6g?荊芥10?g?簿荷6g?菊花10g?蟬蛻6g?石葛蒲10g?黃苓10g?體會:中醫(yī)治療疾病強調的是辨證論治,辨證的準確性是療效好壞的關鍵。臨床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