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粉散_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姜粉散_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姜粉散_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姜粉散_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姜粉散_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姜粉散_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姜粉散_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11.原方51.1.組成: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51.2.來源: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51.3.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52.相似度59%:加味參耆術附湯52.1.組成:人參3錢,黃耆2錢5,白術2錢,

2、附子5分,木香5分,當歸1錢5分,川芎1錢,陳皮(炒)1錢,甘草(炙)1錢,豆蔻(煨)1個,茯苓1錢半,干葛1錢半,訶子2個,芍藥1錢5分,糯米300粒。62.2.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62.3.加:附子、陳皮、豆蔻、干葛、糯米62.4.減:官桂、知母、大黃、草豆蔻、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62.

3、5.功效:痘瘡表里俱虛,吐瀉作渴,手足厥冷。62.6.來源:明醫(yī)雜著卷六。63.相似度53%:益榮蕩滯飲63.1.組成: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大黃、人參、白術、茯苓、黃耆、桂枝各等分,甘草減半。63.2.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63.3.加:地黃、桂枝63.4.減:官桂、知母、木香、草豆蔻、訶子、

4、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63.5.功效:痢疾經雜治數日不愈,氣血虛者。73.6.來源:產科發(fā)蒙卷二。74.相似度53%:養(yǎng)營湯74.1.組成:人參、茯苓、甘草、當歸、芍藥、酸棗、附子、柏子仁、紫石英、川芎、黃耆、官桂、木香、遠志各等分。74.2.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74.3.加:酸棗、附子、柏子

5、仁、紫石英、遠志74.4.減:知母、大黃、草豆蔻、白術、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74.5.功效:汗過多,不語。74.6.來源:觀聚方卷六引示兒仙方。75.相似度53%:黃耆益損湯75.1.組成:人參(去蘆)、石斛(去根)、甘草、黃耆(去蘆)、木香、白術、當歸、正桂、茯苓、芍藥、半夏、川芎、熟地黃(去土,酒炒)、山藥、五味子、牡丹皮(去骨)、麥門冬(去心)各等分。75.2.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

6、、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75.3.加:石斛、正桂、半夏、熟地黃、山藥、五味子、牡丹皮、麥門冬85.4.減:官桂、知母、大黃、草豆蔻、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85.5.功效:諸虛不足,榮衛(wèi)俱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拘急,百節(jié)酸疼,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熱藥則煩躁,沖滿上焦,進涼藥則膈滿而腹痛;及大病后榮衛(wèi)不調,婦人產后血氣未復。85.6.來源:得效卷八。86.相似度53%:當歸人參散86.1.組成:當歸半兩,白術半兩,黃芩半兩,

7、芍藥半兩,大黃半兩,茯苓(去皮)半兩,陳皮半兩,人參3錢,黃耆(銼)3錢,川芎3錢,厚樸(去皮,姜制)3錢,官桂肉3錢,甘草1兩,枳殼4錢(去瓤,麩炒)。86.2.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86.3.加:黃芩、陳皮、厚樸、官桂肉、枳殼86.4.減:官桂、知母、木香、草豆蔻、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

8、黃86.5.功效:產后虛損痿弱,難以運動,疼痛胸滿,不思飲食。86.6.來源:宣明論卷十一。87.相似度53%:白術黃耆散97.1.組成:白術半兩,黃耆半兩,當歸半兩,黃芩(去皮)半兩,芍藥半兩,石膏2兩,甘草2兩,茯苓1兩,寒水石1兩,官桂1分,人參3分,川芎3分。97.2.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

9、。97.3.加:黃芩、石膏、寒水石97.4.減:知母、大黃、木香、草豆蔻、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97.5.功效: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97.6.來源:宣明論卷九。98.相似度50%:蔥白散98.1.組成:川芎1兩,當歸1兩,枳殼(去白,麩炒)1兩,厚樸(去白,姜汁炙)1兩,官桂(去皮)1兩,干姜(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青橘皮(去白)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人參1兩,蓬莪術(醋浸1宿,焙)1兩,舶上茴香(炒)1兩,荊三棱(炮)1兩,苦楝子1兩,茯苓(去皮)1兩,干地黃1兩,大黃半兩,訶子半兩(去核)(2味酌用)。98.2.原方對照:當歸(洗,

10、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98.3.加:枳殼、厚樸、干姜、神曲、麥糵、蓬莪術、舶上茴香、荊三棱、苦楝子、干地黃108.4.減:甘草、知母、黃耆、草豆蔻、白術、高良姜、熟干地黃108.5.功效:一切冷氣不和,及本臟膀胱氣攻沖疼痛;婦人產前產后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臟宿冷,百節(jié)倦疼,肌瘦怯弱,傷勞帶癖。脾胃虛冷,攻

11、筑心下,連脅肋刺痛,胸膈病悶,背膊連頂,拘急疼痛,不思飲食,或時嘔逆,霍亂轉筋,腹冷泄瀉,膀胱小腸及外腎腫痛,食傷浮腫,心脾冷痛。108.6.來源:博濟卷二。109.相似度50%:木香散109.1.組成:羌活1兩,麻黃(去節(jié),水煮少時,去沫)2兩,防風3分,木香半兩,檳榔半兩,附子半兩(炮,去皮),白術半兩,川烏頭半兩(炮,去皮),草豆蔻半兩(和皮用),陳橘皮半兩,牛膝半兩(酒浸1宿),杏仁半兩(生,去皮尖),當歸半兩(酒浸1宿),人參半兩,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川芎半兩,官桂(不得見火)半兩。109.2.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

12、(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109.3.加:羌活、麻黃、防風、檳榔、附子、川烏頭、陳橘皮、牛膝、杏仁109.4.減:芍藥、知母、大黃、黃耆、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109.5.功效:偏風癱瘓,腳氣。109.6.來源:蘇沈良方卷二。10101. 原方1.1. 組成: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

13、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1.2. 來源: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卷五。1.3.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2. 相似度59%:加味參耆術附湯2.1. 組成:人參3錢,黃耆2錢5,白術2錢,附子5分,木香5分,當歸1錢5分,川芎1錢,陳皮(炒)1錢,甘草(炙)1錢,豆蔻(煨)1個,茯苓1錢半,干葛1錢半,訶子2個,芍藥1錢5分,糯米300粒。2.2. 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

14、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2.3. 加:附子、陳皮、豆蔻、干葛、糯米2.4. 減:官桂、知母、大黃、草豆蔻、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2.5. 功效:痘瘡表里俱虛,吐瀉作渴,手足厥冷。2.6. 來源:明醫(yī)雜著卷六。3. 相似度53%:益榮蕩滯飲3.1. 組成: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大黃、人參、白術、茯苓、黃耆、桂枝各等分,甘草減半。3.2. 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

15、,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3.3. 加:地黃、桂枝3.4. 減:官桂、知母、木香、草豆蔻、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3.5. 功效:痢疾經雜治數日不愈,氣血虛者。3.6. 來源:產科發(fā)蒙卷二。4. 相似度53%:養(yǎng)營湯4.1. 組成:人參、茯苓、甘草、當歸、芍藥、酸棗、附子、柏子仁、紫石英、川芎、黃耆、官桂、木香、遠志各等分。

16、4.2. 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4.3. 加:酸棗、附子、柏子仁、紫石英、遠志4.4. 減:知母、大黃、草豆蔻、白術、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4.5. 功效:汗過多,不語。4.6. 來源:觀聚方卷六引示兒仙方。5. 相似度53%:黃耆益損湯5.1. 組成:人參(去蘆)、石斛(去根)、甘草、黃

17、耆(去蘆)、木香、白術、當歸、正桂、茯苓、芍藥、半夏、川芎、熟地黃(去土,酒炒)、山藥、五味子、牡丹皮(去骨)、麥門冬(去心)各等分。5.2. 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5.3. 加:石斛、正桂、半夏、熟地黃、山藥、五味子、牡丹皮、麥門冬5.4. 減:官桂、知母、大黃、草豆蔻、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

18、干地黃5.5. 功效:諸虛不足,榮衛(wèi)俱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拘急,百節(jié)酸疼,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熱藥則煩躁,沖滿上焦,進涼藥則膈滿而腹痛;及大病后榮衛(wèi)不調,婦人產后血氣未復。5.6. 來源:得效卷八。6. 相似度53%:當歸人參散6.1. 組成:當歸半兩,白術半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大黃半兩,茯苓(去皮)半兩,陳皮半兩,人參3錢,黃耆(銼)3錢,川芎3錢,厚樸(去皮,姜制)3錢,官桂肉3錢,甘草1兩,枳殼4錢(去瓤,麩炒)。6.2. 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

19、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6.3. 加:黃芩、陳皮、厚樸、官桂肉、枳殼6.4. 減:官桂、知母、木香、草豆蔻、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6.5. 功效:產后虛損痿弱,難以運動,疼痛胸滿,不思飲食。6.6. 來源:宣明論卷十一。7. 相似度53%:白術黃耆散7.1. 組成:白術半兩,黃耆半兩,當歸半兩,黃芩(去皮)半兩,芍藥半兩,石膏2兩,甘草2兩,茯苓1兩,寒水石1兩

20、,官桂1分,人參3分,川芎3分。7.2. 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去核)、高良姜(銼,炒)、青橘皮(去瓤)各等分,熟干地黃(洗,酒浸,焙)。7.3. 加:黃芩、石膏、寒水石7.4. 減:知母、大黃、木香、草豆蔻、訶子、高良姜、青橘皮、熟干地黃7.5. 功效: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7.6. 來源:宣明論卷九。8. 相似度50%:蔥白散8.1. 組成:川芎1兩,當歸1兩,枳殼(去白,麩炒)1兩,厚樸(去白,姜汁炙)1兩,官桂(去皮)1兩,干姜(炮)1兩,芍藥1兩,木香1兩,青橘皮(去白)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人參1兩,蓬莪術(醋浸1宿,焙)1兩,舶上茴香(炒)1兩,荊三棱(炮)1兩,苦楝子1兩,茯苓(去皮)1兩,干地黃1兩,大黃半兩,訶子半兩(去核)(2味酌用)。8.2. 原方對照: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官桂(去皮,不見火)、人參(去蘆,切片)、茯苓(白者,去黑皮)、甘草(炙)、芍藥(洗凈)、知母(潤者,切,炒)、川芎(洗)、大黃(略炒)、黃耆(蜜炙)、木香(不見火)、草豆蔻(去殼)、白術(銼,焙)、訶子(煨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