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征地補償與被征地農人社會保障方法_第1頁
常州市征地補償與被征地農人社會保障方法_第2頁
常州市征地補償與被征地農人社會保障方法_第3頁
常州市征地補償與被征地農人社會保障方法_第4頁
常州市征地補償與被征地農人社會保障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州市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征求意見稿)發(fā)布日期:2014-0期28瀏覽數(shù):26字號:R 3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了維護被征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 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和長遠 生計,規(guī)范征地補償安置工作,根據(jù)中華人民共 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江蘇省征地補 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省政府第93號 令)等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 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征收 后,依法給予被征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補 償,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將被征地農 民

2、納入城鄉(xiāng)社會保障體系的行為。第三條本市行政區(qū)域內的征地補償和被征 地農民社會保障適用本辦法。第四條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應當遵循即征 即保、應保盡保、分類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則,與 促進就業(yè)相結合,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鄉(xiāng)社會保障 體系,確保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 生計有保障。第五條 被征地農民應當從征地前在擁有該 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承擔農業(yè)義務的成員中產生,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 享有優(yōu)先權。具體辦法由轄市(區(qū))人民政府制定。被征地農民的名單由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 組織商定后提出,經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 核,并在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公示后, 報轄市(

3、區(qū))人民政府確定。第六條 市、轄市(區(qū))人民政府統(tǒng)一負責本 行政區(qū)域內的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 作。市、轄市(區(qū))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 做好相關工作。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做好征地 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相關工作。第七條國土資源部門具體負責征地補償安置 費用的解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 門負責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財政部門會同有 關部門負責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 費用的管理;監(jiān)察、農業(yè)、民政、審計、公安等部 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相關工作。第八條根據(jù)土地價值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 全市劃分為兩類地區(qū),執(zhí)行相應的征地補償標準:(一)一類地區(qū)為武

4、進區(qū)、新北區(qū)、鐘樓區(qū)、 天寧區(qū)、戚墅堰區(qū);(二)二類地區(qū)為金壇市、灤陽市。征地補償標準應當根據(jù)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 物價變動、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標準等情況確定, 并適時調整。第二章征地補償?shù)诰艞l 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 足額支付征地補償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 障費用。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 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第十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按照用途分為 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被征收土地的 面積計算;征收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征收 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計算;征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補 償費,按照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的倍計算。第十一條征

5、收農用地應當支付安置補助費, 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shù)計算。 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shù),按照被征收的農用地 面積除以征地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均農 用地面積計算。征收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不支付安置補助費。第十二條征收土地涉及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構筑物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補償辦法及標準按 市政府規(guī)定執(zhí)行,各轄市人民政府可參照制定具體 規(guī)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zhí)行。第十三條征收土地涉及前條規(guī)定以外的農 田水利、交通運輸、電力、通訊基礎設施等其他地 上附著物,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則支付遷移費、改建 費或者補償費。青苗補償費按照一季的產值計算,能夠如期收 獲的不予補償。對可以移植的苗木、

6、花草以及多年 生經濟林木等,支付移植費;不能移植的,給予合 理補償或者作價收購。第十四條 全市兩類地區(qū)農用地土地補償費、 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最低標 準,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轄市(區(qū))人民政府根據(jù)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各 轄市(區(qū))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 和青苗補償費的具體標準,報市人民政府備案。轄市(區(qū))人民政府制定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 補助費標準,不得低于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標 準。農用地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應當根 據(jù)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轄 市(區(qū))征地補償費用具體標準應當及時作出相應 調整。征地補償標準調整后,市、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征地

7、補償安置方案的,應當按照調整后的征地補償 標準執(zhí)行。第十五條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征地 補償,原則上按照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征地補償標準 執(zhí)行,國務院、省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標準高于市人民 政府的,執(zhí)行國務院、省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標準。第十六條 土地補償費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 經濟組織所有,但應當將不少于70%的農用地土地 補償費支付給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安置補助費用于16周歲以下被征地農民的生活補助和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歸其所有者所有。第十七條 征地補償費用沒有足額到位的,被 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有權拒絕交地;征 地補償費用足額到位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

8、組織 及其成員應當按期交地。第十八條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 地農民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爭議的,由市、轄市 (區(qū))人民政府協(xié)調;協(xié)調不成的,由批準征收土 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協(xié)調、裁決爭議的具體程序按 照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第三章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第十九條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為界 限,將被征地農民劃分為下列三個年齡段:(-)第一年齡段(未成年年齡段)16周歲以 下;(二)第二年齡段(勞動年齡段)為16周歲 以上至60周歲;(三)第三年齡段(養(yǎng)老年齡段)為60周歲 以上。轄市(區(qū))人民政府確定的被征地農民每個年 齡段人員比例,應當與被征地前被征地單位各該年 齡段人員比例基本相同。第二十條未成年

9、年齡段的被征地農民按照當 地安置補助費標準一次性領取生活補助費,不再作 為被征地農民參加城鄉(xiāng)社會養(yǎng)老保險。第二十一條勞動年齡段的被征地農民在企業(yè) 就業(yè)的,應當參加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從事非 全日制工作或者自由擇業(yè)(靈活就業(yè))的,可以按 照靈活就業(yè)人員的規(guī)定參加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 險,符合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領取條件的按規(guī)定辦理 退休手續(xù)。勞動年齡段的被征地農民未參加企業(yè)職工基 本養(yǎng)老保險的,應當參加城鄉(xiāng)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第二十二條養(yǎng)老年齡段的被征地農民從征地 補償安置方案批準次月起,按照不低于當?shù)剞r村最 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倍按月領取養(yǎng)老補助金,具體標 準由轄市(區(qū))人民政府確定。被征地前已經參加

10、城鄉(xiāng)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人員,同時享受省人民政 府規(guī)定的最低標準基礎養(yǎng)老金。第二十三條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主要包 括安置補助費及其增值收益和相應的從土地出讓 金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安排的社會保障費用。被 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由市、轄市(區(qū)) 人民政府負責解決。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的最低標準按照當 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倍乘以139計算。具體 標準由轄市(區(qū))人民政府確定,并報市人民政府 備案。市、轄市(區(qū))人民政府按照以支定收、收支 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則籌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 金,從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優(yōu)先安排被征地農民社 會保障費用。第二十四條 財政部門應當設立被征地農民社 會保

11、障資金財政專戶(以下簡稱保障資金專戶), 管理、核算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金一次 性劃入保障資金專戶,并建立個人分賬戶。第二十五條勞動年齡段的被征地農民達到領 取養(yǎng)老金年齡的,其在保障資金專戶個人分賬戶中 的資金本息余額一次性退還本人。被征地農民死亡 的,其在保障資金專戶個人分賬戶中的資金本息余 額可以依法繼承。第二十六條市、轄市(區(qū))人民政府及其有 關部門應當將勞動年齡段內的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zhèn)就業(yè)體系,加強就業(yè)培訓和指導,創(chuàng)造就業(yè)條件, 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yè)。第四章資金管理第二十七條實行征地補償資金預存制度。征 地報批前,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征地補

12、償費用和土 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安排的社會保障費用存入財政 部門指定的賬戶(以下簡稱預存款賬戶)。征地報 批時,財政部門應當出具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 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的相關憑證。市、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對被征地農民社會 保障費用落實情況提出審核意見。經國務院批準征 地的,土地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 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情況報省人力資 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核。未經審核同意的,市、轄 市人民政府不得批準、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第二十八條 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 15個工作日內,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從預存款賬戶中 將土地補償費和青苗補償

13、費足額支付到財政部門 指定的專戶,由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將土地補 償費足額支付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青苗補償費 支付給其所有者。地上附著物征收補償安置按照轄 市(區(qū))人民政府的規(guī)定執(zhí)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在被征地農民的名單 經轄市(區(qū))人民政府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 將不少于70%的農用地土地補償費支付給16周歲 以上被征地農民。按照農民自愿原則,已建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 作組織的可按章程規(guī)定,將支付給被征地農民個人 的土地補償費納入其個人股權賬戶。第二十九條被征地農民的名單經轄市(區(qū)) 人民政府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國土資源部 門應當從預存款賬戶中將16周歲以下被征地農民 生活補助

14、費足額劃入財政專戶,由鎮(zhèn)人民政府、街 道辦事處支付給本人;按照自愿原則,也可按照村 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章程規(guī)定,將支付給16周歲以 下被征地農民個人的生活補助費納入其個人股權 賬戶;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從預存款賬戶中將16周 歲以上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足額劃入財政專 戶,由財政部門一次性劃入保障資金專戶。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到賬后10個工作日 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按照以下方式處 理:(-)將養(yǎng)老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 金記入其在保障資金專戶中的個人分賬戶,用于逐 月發(fā)放養(yǎng)老補助金,個人分賬戶不足的,由轄市、 區(qū)人民政府負責解決;(二)將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 金記入其在

15、保障資金專戶中的個人分賬戶,用于逐 期繳納的個人繳費部分,個人分賬戶不足時,終止 代繳社會養(yǎng)老保險。第三十條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參照社會 保障基金有關規(guī)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實現(xiàn)保 值增值。第三十一條依法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部 分土地補償費,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用于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發(fā)展生產和公益性事業(yè),不得挪作他 用。第五章法律責任第三十二條在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 障工作中,有關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 門或者監(jiān)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依法履行職責,造成征地補償費用和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未能及時足額到位的;(二)出具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 障費用落實的虛假憑證的;(三)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情況提 供虛假審核意見的;(四)侵占、截留、挪用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 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第三十三條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弄虛作 假,冒領、截留、挪用征地補償費用的,由有關機 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 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