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蔬菜栽培技術_第1頁
特種蔬菜栽培技術_第2頁
特種蔬菜栽培技術_第3頁
特種蔬菜栽培技術_第4頁
特種蔬菜栽培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特菜栽培l(xiāng)自上世紀80年代以后,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國外事、外貿及旅游事業(yè)空前繁榮,各涉外賓館飯店、旅游行業(yè)等需要特殊配菜供應,為了滿足這部分需求,開始從國外引進“西菜”品種,那時“西菜”屬于特需供應,市面很少見,所以就有人稱這類蔬菜為特菜。經過20年的引種與推廣,如今有些特菜已成為人們熟悉的“大眾蔬菜”。但被稱作特菜的蔬菜究竟是指哪一類蔬菜呢?專家指出:所謂“特菜”是指從國外引進的“西菜”和我國某些地區(qū)的名、特、優(yōu)、新蔬菜。它們大多含有特別營養(yǎng),風味獨特,有的種類還有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梢娞夭瞬⒉皇怯芍参飳W分類而得名。一、特菜的概念及構成l l廣義的特菜可分為以下幾類。 l1.西菜 由國

2、外直接引進的品種。如菊苣、結球生菜、西芹、青花菜、球莖茴香、羽衣甘藍、牛蒡等。 l2.新育成品種 是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利用先進育種技術培育出的新品種。如雌性紅蘿卜、彩色大椒、無刺黃瓜、桔紅心白菜等。 l3.各地名優(yōu)品種 是我國某些地區(qū)的名、特、優(yōu)蔬菜品種。如東北雌性紅蘿卜、莼菜、紫菜薹、豆薯、榨菜、菜心、芥藍、紫背天葵、節(jié)瓜、佛手瓜、心里美蘿卜等。 l4.野生蔬菜 l近年來野生蔬菜重新被人們所矚目,經過挖掘開發(fā)有的成為很好的食用蔬菜。如華北的蕨菜,江蘇、湖北的蘆蒿,甘肅、內蒙的沙芥,內蒙的口蘑,安徽、江蘇的馬蘭菜以及各地的薺菜、馬齒莧、苣荬菜、蒲菜、豆瓣菜等。 l5.微型蔬菜 l又稱袖珍蔬菜,形狀

3、小巧玲瓏也是近年比較流行的蔬菜品種。如櫻桃番茄、櫻桃蘿卜、迷你黃瓜、指形西葫蘆、朝天小辣椒等。這類蔬菜中有直接引進的,也有新培育出的。 一、特菜的概念及構成1.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適于食療保健 l在超市里,擺放在人們面前許多形態(tài)各異、色澤鮮艷的紫甘藍、綠菜花、黃菊苣、白蘆筍以及鮮紅的櫻桃番茄等,會使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它們不僅色彩鮮艷、肉質細嫩,品質好而且富含多種營養(yǎng)。例如:東北雌性紅蘿卜具有極高的細胞密度和極為豐富的活性酶,所以單位體積的營養(yǎng)含量超過其它品種幾十倍,這是東北雌性紅蘿卜與其它蘿卜的主要區(qū)別。 東北雌性紅蘿卜是含鉀量極高的特殊品種,其鉀的含量是普通紅蘿卜的9.2倍、青蘿卜的25

4、.8倍(白蘿卜含鉀量極低,檢測報告中未檢出)、胡蘿卜的8.8倍;l菊苣是流行于歐美的著名色拉葉用蔬菜,除含有較高的營養(yǎng)成分以外,葉片芽球中還富含馬栗樹皮素,野萵苣甙、山萵苣素等苦味物質,口感質脆爽口,微苦略甜,具有清肝利膽,開胃健脾的功效,深受食用者喜愛。 l蘆筍質嫩可口,營養(yǎng)豐富被公認為是低熱量、高營養(yǎng)的保健蔬菜。蘆筍中含有天門冬酰胺、多種甾體甙類化合物等在食療保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對心血管病、水腫、膀胱炎等有一定療效,其中天門冬酰胺酶對治療白血病,防治癌癥均有特殊療效。 二、主要特點l2.適于多種形式栽培 l這些蔬菜中屬葉類菜和根莖類的均為耐寒或半耐寒性蔬菜,生長適

5、應性很廣。例如:結球生菜、大葉茼蒿、羽衣甘藍等其產品形成不需要很高溫度,白天2024,夜間1214即可滿足其生長要求,因此除了春秋露地栽培以外,還適于冬季保護地生產。根據市場需求可利用不同形式的保護地進行栽培,如小拱棚、改良陽畦、塑料大棚等排開播種,可多茬生產周年供應。彩色大椒、櫻桃番茄等喜溫性蔬菜,生長周期長,冬季生產多采用日光溫室或普通型溫室。有些蔬菜如生菜、菊苣、菜心還可利用無土栽培、水培、軟化栽培、假植等形式進行生產,達到一年多茬的目的。 二、主要特點l3.經濟價值高 l目前這類蔬菜由于品質好,營養(yǎng)價值高,而且生產數量相對較少,物以稀為貴,所以經濟價值較高。同時有些種類因為生長期短,復

6、種指數高,投入相對減少,經濟效益更為明顯。如:東北雌性紅蘿卜,60天收獲一次,一年可生產一茬,因其有特殊的藥用價值,最高價值達50元一個。 二、主要特點4.適于凈菜上市和精細包裝 這類蔬菜色澤鮮艷,外形新穎美觀,適于凈菜上市和進行精細包裝,有利于吸引消費者和提高檔次。經過包裝后也可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元旦、春節(jié)等節(jié)日蔬菜禮品箱就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大禮包”,它不僅讓人品嘗到特菜風味,還能提高人們的健康生活水平,對節(jié)日易引發(fā)的“富貴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時還傳遞親情、友情。二、主要特點(一)概述 孢子甘藍,別名芽甘藍、子持甘藍,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二年生草本植物,為甘藍種中腋芽能形成小葉球

7、的變種。原產于地中海沿岸,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是近兩個世紀以來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我國臺灣省有少量種植。抱子甘藍的小葉球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居甘藍類蔬菜之首,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較高。我國于近年來開始引進并生產抱子甘藍,使之成為時興的特菜。 三、抱子甘藍三、抱子甘藍(二)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抱子甘藍喜冷涼的氣候,耐寒力很強, 在氣溫下降至-3-4時也不致受凍害,能短時耐-13或更低的溫度。抱子甘藍耐熱性較結球弱,其生長適溫為1822,小葉球形成期最適溫為白天1522,夜間910,以晝夜溫差1015的季節(jié)或地區(qū)生長最好。 2光照、水分及土壤營養(yǎng) 孢子甘藍屬長日照植物

8、,但對光照要求不甚嚴格。光照充足時植株生長旺盛,小芽球堅實而大。在芽球形成期如遇高溫和強光,則不利于芽球的形成。整個生長期喜濕潤,但不宜過濕以免影響抱子甘藍的生長。抱子甘藍的種植需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的壤土或沙壤土上。抱子甘藍生長過程中氮鱗鉀不可缺少,尤對氮肥的需要量較多,其適宜的pH值為5.56.8。 (三)主要品種類型及其特性 1. 類型 抱子甘藍的莖直立生長,分高、矮兩種類型。高生種莖高100厘米以上,葉球大,多晚熟;矮生種約50厘米,節(jié)間短,葉球小,多早熟。 2. 主要品種及其特性 目前所用品種均從國外引進,在北京地區(qū)表現良好的品種主要有: (1) 早生子持 日本

9、引進的雜種一代,耐暑性較強,極早熟,從定植至收獲90天,在高溫或低溫下均能結球良好。植株為高生型,株高1米,生長旺盛,葉綠色,少蠟粉,頂芽能形成葉球。小葉球圓球形,橫徑約2.5厘米,綠色,整齊而緊實。每株約收芽球90個,且品質優(yōu)良。 (2) 長岡交配早生子持 日本引進的雜種一代早熟種,從定植到收獲約100天。植株矮生型,株高42厘米,植株開展,葉淺綠色。芽球圓球形,較小,直徑2.5厘米左右。 (3) 王子 由美國引進的雜種一代。植株高生型,株形苗條,小葉球多而整齊,可鮮銷或速凍。從定植至收獲96天,栽培方法與晚熟種結球甘藍基本一樣,不耐高溫,在高溫的夏季小葉球易松散。 (4) 科侖內 從荷蘭引

10、進的雜種一代。植株中等高,葉灰綠色。芽球光滑,整齊,可機械采收。中熟型露地春栽于2月上旬保護地育苗,3月中旬定植,6月下旬采收,如育苗定植則130天后采收。 (5)多拉米克 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種子,中高型,生長茂盛茁壯。芽球光滑易采收,耐貯藏,耐熱性較強,適于春、初夏栽培。從定植收獲120130天。 三、抱子甘藍(四)栽培技術 1. 栽培季節(jié)與栽培方式 北京地區(qū)春季露地栽培要用早熟品種,2月上旬保護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初定植于露地,6月下旬收獲完畢。秋季于6月中上旬育苗,早熟矮生種于7月下旬定植,1011月收獲;高生早熟種則于8月上旬定植露地,10月下旬始收至11月上旬,于嚴冬前帶土坨挖起

11、,移栽于保護地,繼續(xù)收獲至第二年3月。 三、抱子甘藍(四)栽培技術 2. 育苗 孢子甘藍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大量的節(jié)省用種量,也能縮短作物在田間占地的時間。育苗需注意選擇適宜的品種,培育健壯的苗。 (1)品種的選擇 應根據本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和既有的農業(yè)設施和市場需要,選擇適宜的品種。根據多年的實踐,北京地區(qū)春季栽培宜選定植后約90100天能成熟的早熟品種,如美國的王子、荷蘭的科侖內、多拉米克、日本的早生子持、長岡交配早生子持等。 (2)用種量 孢子甘藍種子千粒重4克左右,畝用種量為1015克,每畝定植2000株。 (3)播種期 根據栽培季節(jié)而定,一般苗齡40天左右,幼苗56片真葉時定

12、植。早春氣溫低時苗齡會延長。 三、抱子甘藍(四)栽培技術 2. 育苗 (4)育苗方法 最好采用穴盤育苗或營養(yǎng)缽育苗,精量播種,一次成苗。春季用72孔穴盤,夏秋季可用128孔穴盤?;|用草炭1份加蛭石1份,或草炭、蛭石、廢菇料各1份,覆蓋料一律用蛭石,每立方米基質加入1.2公斤尿素和1.2公斤磷酸二氫鉀,肥料與基質混拌均勻后備用。若用128孔苗盤每畝需用16盤,基質0.06立方米;用72孔苗盤則需2829個,基質0.14立方米。 播種前需檢測發(fā)芽率。穴盤育苗采用精量播種,種子發(fā)芽率應大于90%以上,用溫湯浸種法浸泡處理種子后播種。每穴放種子12粒,覆蛭石后約1厘米。覆蓋完畢后將苗盤噴透水,以水分

13、從穴盤底孔滴出為宜,使基質最大持水量達到200%以上。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 三、抱子甘藍(四)栽培技術 2. 育苗 (5)苗期管理 溫度。早春育苗要注意保溫,控制在2025的溫度下,齊苗后注意放風。夏季育苗要防高溫。 60%65%。3葉1心后,結合噴水進行12次葉面噴肥。 如果用苗床育苗,一般需二次成苗。苗床要選擇通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塊,每畝大田用種量2025克,播種面積約4平方米,播種后淺覆土。夏秋季育苗,播種后要用黑色遮陽網在床面直接覆蓋,再澆透水,保持濕潤。種子開始出苗后及時撤去遮陽網,降溫防雨。高溫炎熱的晴天要日蓋晚揭,小苗23片真葉時,分苗一次約需苗床1013平方米。 三、抱子甘藍

14、(四)栽培技術 3. 定植 (1)整地、施肥、做畦 孢子甘藍生長期長,植株高大,種植的田塊要早耕、深耕、曬垡,施入充足的有機肥。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3 0005 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耕耘整平后做畦,畦的形式要根據土質、季節(jié)、品種等情況而定。如地勢高,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區(qū),可開淺溝或平畦栽培;如果土質粘重、地下水位高、易積水或雨水多的地區(qū),則宜做高畦或跑水的平畦。 (2)定植密度 早熟品種可做1.2米寬的畦種雙行,株距50厘米,畝植2 000株 。高生種每畦種1行,畝栽1 200株,早期行間可間套作短期蔬菜,如櫻桃蘿卜、油菜等。 三、抱子甘藍(四)栽培技術 3. 定植 (3)栽種 用穴盤

15、或營養(yǎng)土方培育的苗,傷根少或不傷根,定植后成活率可達100%。如果是用苗床育的苗,定植前一天要把苗地澆透水,次日帶上土坨起苗,起苗后當天定植完畢。北京地區(qū)春季露地栽培,要用粗壯大苗,覆蓋地膜后按株距打孔栽種,或栽植后澆足定根水,然后用竹片架設小拱棚保濕 ,這樣能早緩苗,植株生長快,在夏季高溫之前已結成小葉球,減少葉球松散率。 三、抱子甘藍(四)栽培技術 4. 定植后的田間管理 (1)水肥的管理 幼苗定植后要經常澆灌水,以保證小苗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尤其是秋茬栽培,正是炎熱高溫季節(jié),水的管理更顯得重要。灌溉可以改良田間小氣候,能起降溫作用,減少蚜蟲及病毒病的發(fā)生。定植后45天,結合澆水,點施提苗肥

16、,每畝用尿素約5公斤,以促苗快長。第二次追肥可在定植后1個月左右,以后在小芽球膨大期以及小葉球始收期分別再追肥一次,每次每畝用尿素1015公斤,或用農家經腐熟的稀肥追施。植株生長的中期,水分管理以見干見濕為原則。當下部小葉球開始形成時,又要經常灌溉,使土壤保持充分的水分。雨天要及時排水。 (2)中耕松土、除草 每次灌水施肥后要進行中耕松土、除草,并結合中耕進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三、抱子甘藍(四)栽培技術 4. 定植后的田間管理 (3)整枝 當孢子甘藍的植株莖桿中部形成小葉球時,即要將下部老葉、黃葉摘去,以利于通風透光,促進小葉球發(fā)育,也便于將來小葉球的采收。隨著下部芽球的逐漸膨大,還需將芽

17、球旁邊的葉片從葉柄基部摘掉,因葉柄會擠壓芽球,使之變形變扁。在氣溫較高時,植株下部的腋芽不能形成小葉球,或已變成松散的葉球,也應及早摘除,以免消耗養(yǎng)分或成為蚜蟲藏身之處。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到一定時候摘去頂芽,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使下部芽球生長充實。一般矮生品種不需摘頂芽。摘芽時間看需要而定。北京地區(qū)秋栽抱子甘藍,10月中下旬始收后,氣溫已逐漸下降,冬前需移植保護地假植,使之繼續(xù)生長,陸續(xù)收獲,可不在露地打頂,以便抱子甘藍多生葉,結更多的小葉球,增加產量。 三、抱子甘藍(四)栽培技術 5. 采收及貯藏 (1)采收 孢子甘藍各葉腋所生的小葉球,是由下而上逐漸形成,成熟的小葉球包裹緊實,外觀發(fā)亮。早熟

18、種定植后90110天開始收獲,晚熟品種需120150天始收。每株可收40100個,畝產量1 0001 200公斤。 (2)貯藏保鮮 將采收的小葉球用打了小孔的保鮮膜包裝,每0.51公斤裝一袋,外用紙箱盛裝放于095%100%相對濕度下,可貯存2個月。經速凍處理后可冷藏1年,仍能保持新鮮的品質。 三、抱子甘藍(一)概述:婆羅門參別名西洋牛蒡。為菊科婆羅門參屬,能形成肥大肉質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肉質根可煮食或切成小片煎食,嫩葉也可生食。原產歐洲南部的希臘、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歐美國家栽培較多,中國只有零星種植,近幾年北京特菜生產基地開始種植栽培,是一種很有發(fā)展前途的根莖類蔬菜。四、

19、婆羅門參婆羅門參(根菜類根菜類) (二)植物特征(二)植物特征l婆羅門參又稱西洋牛蒡,為菊科婆羅門參屬2年生草本植物,能形成肥大肉質根, 根系發(fā)達,肉質根為長圓椎形,長約2030cm,直徑3.5cm左右,表皮黃白色,光滑,根毛較多。葉狹長叢生,長33cm左右,寬3cm,又被稱為“山羊須”,暗綠色。一般株高60150cm,莖直立,少有分枝。生育第2年開花,頭狀花序,果實為瘦果,種子細長,兩端尖,種皮粗糙,黃褐色,頂端有長喙,著生羽狀冠毛。 四、婆羅門參婆羅門參(根菜類根菜類) (三)栽培季節(jié)(三)栽培季節(jié)l一般采用春播秋收北方地區(qū)56月播種,10月下旬收獲,收獲后進行窖藏。南方地區(qū)6月份播種,10月下旬成熟,植株可在露地過冬,隨時食用隨時挖收。為了延長供應期,也可采取春種夏收的栽培方式。 四、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