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腿綜合征的針灸詳解_第1頁
不安腿綜合征的針灸詳解_第2頁
不安腿綜合征的針灸詳解_第3頁
不安腿綜合征的針灸詳解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不安腿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常表現(xiàn)為夜間睡眠或安靜時出現(xiàn)雙下肢難以名狀的不適感、蟻走 感、蠕動感、刺痛感,迫使患者通過改變體位、走動或用手揉搓、捶打肢體才能緩解癥 狀,而多項檢查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陽性體征.病情嚴重時可以累及到上肢.由于患者夜晚入睡 困難、易醒或早醒使睡眠質量下降,使白天出現(xiàn)困倦、記憶力下降和精力不集中等.西醫(yī)認為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可能和人體代謝產物異常堆積、大量毒素蓄積,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障礙而刺激肢體局部所致.與遺傳和年齡因素有一定關系.不安腿綜 合征雖對人體健康無直接的威脅,但從臨床表現(xiàn)來講 ,對病人身心的損傷是很嚴重的.不安腿綜合征在中醫(yī)學中無該病名,但從其

2、臨床表現(xiàn)看與?靈樞百病始生篇?中厥 氣生足惋,惋生脛寒,脛寒那么血脈凝澀類似.足惋即是指足部酸困、疼痛、行走不便 等表現(xiàn).?素問 五臟生成篇?云:肝藏血,人臥血歸于肝,足受血而能行臥出 而風吹之,凝于脈者為泣,凝于足者為厥, 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厥也.形象地講 明了該病的發(fā)病機理,肝為藏血之臟,人動那么血可循行于身體諸經(jīng)脈臟器,人休息后那么血 歸于肝臟.假設四肢經(jīng)脈空虛,筋失所養(yǎng)又招致風寒外邪乘虛而入,邪氣不盡又傷陽氣,久 累營血;或因陰血缺乏,不能行氣,致氣滯血瘀,脈絡不通而誘發(fā)下肢 病情嚴重時可以 累及到上肢諸癥.據(jù)此分析,采用針灸治療不安腿綜合征應有著較好的療效.穴位選取足三里、三陰交

3、、 陽陵泉、承山、腎俞、大腸俞.患者取適宜的俯臥位并充分暴露需施術的部位,常規(guī)消 毒后毫針直刺三陰交、承山、腎俞、大腸俞、足三里各 1.5寸;陽陵泉毫針直刺2寸,施 小幅度的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令麻脹感向足部放散 ,將中間有小眼的硬紙小片套于針 柄上,防治艾段燃燒時灰落下燙傷皮膚,將1.5cm的艾段套于毫針尾部用火從艾段下方點 燃令自燃,燃盡后將艾灰祛除再如法施炎連續(xù) 3壯后起針.每日一次,連續(xù)施術10次為1 個療程.太陽、陽明、太陰三經(jīng)是病患部循行的經(jīng)脈,據(jù)中醫(yī)針灸 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 的之義,選多氣多血的陽明經(jīng)穴足三里與足三陰經(jīng)交會處的三陰交穴相配,健運脾胃、 補氣養(yǎng)血.陽陵泉為經(jīng)之會

4、穴,施術后可養(yǎng)經(jīng)疏脈,緩解肌肉痙攣.腎俞、大腸俞、承山均 為太陽經(jīng)穴,有疏經(jīng)養(yǎng)血、固表驅邪的作用,諸穴施針灸共奏補氣養(yǎng)血、行氣化瘀、舒 經(jīng)通絡的作用到達治療的目的.針灸不安腿綜合征摘要:目的探討不安腿綜合征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方法用毫針、灸法及頭針于亥時或 子時治療本病,觀察12療程的臨床療效.結果針灸治療能較好地解決不安腿綜合征的 病癥,取得69.2%的顯愈率.結論 亥時、子時針灸對不安腿綜合征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該治療方法值得推廣.關鍵詞:針灸; 不安腿綜合征不安腿綜合征Resdess legs Syndrom在1685年由英國的 Wills首次提出,1945 年瑞典的神經(jīng)病學家Ekbom

5、對一系列病人進行了全面的描述之后,被正式命名為不安腿 綜合征,直至1995年國際不安腿綜合征研究組確定了診斷標準.對本病的診斷主要靠病史,通常詳細詢問病史,診斷并不困難.臨床特點如下:病癥發(fā)于雙下肢,也可單側,以麻 木及兩小腿酸脹難忍的不適感覺為主,可呈蟲爬樣,針刺樣,燒灼樣;重者涉及到大腿深部,感較深部位酸脹、麻木或難以表達的不適;必須活動后才可暫時緩解的一種病癥.癥 狀多在夜間或休息時加重,如坐著,躺著,夜間睡眠中最為明顯,常在床上輾轉不安輕者經(jīng)過拍打或按摩腿部或下床活動可以緩解、減輕 ;但重者暫時緩解后,不久又重復出 現(xiàn),使病人久久不能入睡,甚至睡著后因腿部難受發(fā)作而驚醒,造成嚴重失眠

6、.在臨床 上并不少見,雖然不能引起生命危險,但病人卻十分痛苦,生活質量差,也常會誤診誤治. 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無陽性發(fā)現(xiàn).腦電圖正常.另外在診斷該病時應注意尋找病因,有無原 發(fā)病,特別是病癥持續(xù)短暫或最近加重的病人,應檢查有無周圍神經(jīng)病,根性神經(jīng)病的癥狀和體征,對于最近出現(xiàn)病癥的病人,應做血清鐵、鐵蛋白、葉酸、維生素 B12等相應 檢查.國內報道并不多見,筆者多年來曾收集到 13例.現(xiàn)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13例中,門診4人,住院9人;男性7例,女性6例,約為1 : 1;年 齡2573歲,平均56.23歲;發(fā)病年齡1065歲,病史120年;3例病人均為高血壓 病史合并腦血管意外后發(fā)生

7、上述病癥,1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有缺鐵性貧血,2例糖尿病, 1例在妊娠期發(fā)病,余5例未合并其他病癥.其中6例腦電圖檢查均正常,3例頭顱MRI 檢查有腦堵塞病灶;4例檢查肌電圖、體感誘發(fā)電位及 5例腓腸肌活檢均正常;5例腦脊 液常規(guī)住化細胞學檢查均正常,1例有缺鐵性貧血的血常規(guī)改變.13例中以肢體麻木、 酸脹為主者5例,占38.5%;以蟲爬感為主者3例,占23%;難以形容的不適者5例,占 38.5%.受累肢體因人而異,3例表現(xiàn)為癱瘓側肢體不適,1例上肢亦有麻木和不適感,3 例有大腿深部不適感,7例為雙下肢體不適.未發(fā)現(xiàn)陽性家族史.1.2治療方法1.2.1 一般處理在飲食上應給予低鹽、低脂、粗纖維

8、的食物.腦出血和腦梗死者,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協(xié)助患者進行患肢活動,如下地活動、局部按摩等,均可促進局部 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代謝物質的排泄.心理護理上,向患者解釋病因,盡量消除患者對本病 的恐懼感,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病人在休息時,應注意保暖,促進血液循環(huán).1.2.2用藥情況治療期間門診病人未用藥物治療,住院病人未用與本病相關藥物 治療.1.2.3針灸治療治療時間以每天晚上亥時或子時治療.毫針刺法處方主穴取風市, 血海,足三里,陽陵泉,委中,承山,陰陵泉,行間,內關.配穴取外關或光明.主穴以 1.52寸毫針刺入11.5寸深,行提插捻轉瀉法為主,留針 30 min,其中委中可單刺不 留針.10

9、次為1個療程,休息3 d.亥時取外關行提插捻轉瀉法;子時取光明行提插捻轉瀉 法,留針30 min.灸法:取以上主穴、用雀啄法每穴灸8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3 d. 溫和灸雙涌泉10 min/次.頭針雙足運感區(qū),30 min/次,其間行針3次,每次以200300次/min 轉手法行針1 min, 10次為1個療程,休息3 d.1.2.4療效標準經(jīng)針灸治療后,臨床病癥完全消失,經(jīng)3個月隨訪,未1次發(fā)作者為 治愈;針灸治療后自覺病癥明顯減輕,偶在入睡前有下肢不適感,但不影響睡眠,為顯效; 針灸治療后自覺病癥減輕,仍需自我按摩或揉壓活動下肢局部后,病癥方能緩解或方能入睡者,為有效;針灸治療后病癥

10、無明顯改善者,為無效.2治療結果根據(jù)病人的情況,所有病例各治療共12個療程,最短者6次,最長者17次,平均 12次.結果痊愈者4例,顯效者5例,有效者4例,無效者0例.顯愈率為69.2%.典 型病例:女,61歲.20050612初診.雙小腿酸脹麻木、煩亂不適 11年.每晚入睡前明 顯,用力捏揉、擊打雙下肢那么病癥稍減,稍后又心煩意亂,需下床行走1 h余才減輕,以前服安定、佳靜安定有效,現(xiàn)在那么效果不好,口服氟呱噬醇或肌注曲馬多針效果欠佳.因 患者以前長期在農村務農,后因生活改善,隨子女居住城市,無須勞作而出現(xiàn)病癥,伴精神 不振,口干少飲,大便稍結,舌質紅苔稍薄,脈數(shù).查體:雙下肢活動自如,肌力

11、、肌張力均正常,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無陽性體征.血沉、類風濕因子,腰椎MRI、頭顱MRI檢查未見 異常.診斷為不安腿綜合征.辨證屬經(jīng)絡陽氣郁滯不暢,先前白天針刺治療 3 d,效果不 好.后改上法于晚上11時左右治療,加取瀉光明,經(jīng)治療13次,病癥根本消失,偶有發(fā)作 經(jīng)自己按捏可消失入睡,顯效.后隨子女回鄉(xiāng)做生意,隨訪3個月未復發(fā).3討論不安腿綜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但有報道與以下因素有關,如懷孕、缺鐵性貧 血、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周圍神經(jīng)病、腰鼾根性神經(jīng)病、脊髓病、帕金森病、 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甲狀腺功能低下、腦血管 病、心功能不全或使用藥物等;局部特發(fā)性

12、不安腿綜合征有家族史.機理上,有人認為不 安腿可能與問腦脊髓的多巴胺能系統(tǒng)有關.Ekbom提出,某些代謝產物在小腿肌肉組織內堆積刺激血管痙攣,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組織內缺血缺氧,最終引起周圍神經(jīng)功 能紊亂,并可能使血管痙攣加劇,形成不良循環(huán).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無特殊治療舉措,采取 治療原發(fā)病,應用維生素類,鎮(zhèn)靜劑、血管擴張劑,鈣離子阻滯劑,復方多巴胺制劑,多巴胺沖動劑等;如尼莫地平、硝基安定、西比靈膠囊、氟呱噬醇、維生素E、美多巴、澳隱亭等,但療效、尤其長期療效欠理想,且副作用多.本病中醫(yī)屬 痹證“血痹"范疇.中 醫(yī)中藥針灸有較好的效果.房繼英等1用四妙丸加味治療本病,王錦愛2用電腦中

13、頻 中藥離子導入TDP照射治療本病,孫秀春等3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不安腿綜合征, 均取得較好的療效;相比之下,針灸治療鮮見報道 .本人通過反復臨床觀察,認為該病患 者老年人多見,病癥多在雙下肢,且以夜間麻木、酸脹難忍的不適感突出,應屬于中醫(yī)痹 證“血痹范疇.緣于老年人氣血虛,氣血運行不暢,肝腎虧損,使下肢經(jīng)脈、經(jīng)筋失去 血之榮養(yǎng);且夜間陽氣在里,陽氣失調,影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治療上宜平衡陰陽,疏瀉 經(jīng)絡郁滯之陽氣、之濕熱,疏通雙下肢經(jīng)絡,解郁安神等治療.故本法用雙下肢局部經(jīng)穴風 市、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以疏通經(jīng)絡、通暢氣血,血海、委中瀉血熱,陰陵泉及行間清利濕熱;內關解郁安神,心包經(jīng)氣血互注于

14、胃經(jīng),通于脾經(jīng),有疏通下肢脾胃經(jīng)氣功能;用 瀉法以達瀉熱瀉陽燥濕目的;共奏疏通經(jīng)絡,平衡陰陽,通暢氣血之功.又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 取足運感區(qū),通過對大腦中樞的功能調整,以達改善局部肢體病癥目的,尤對腦血管病 者適合.雀啄灸法有瀉法之意,能瀉熱、瀉郁陽;溫和炎涌泉能引火歸元,使陽氣入陰蹺. 且治療時間上取亥時或子時治療,首先由于許多患者此時開始病癥突出,急需處理;且此時 為陽氣萌動之時,三焦為亥時,脾為己時,己亥相沖,時辰上經(jīng)脈陰陽氣血立注,脾主 四肢,陽氣不舒或濕熱下注致四肢不適,于亥時取瀉外關,可調瀉脾經(jīng)之郁陽及濕熱,以 達平衡陰陽之目的.膽為子時,心為午時,子午相通,心經(jīng)與膽經(jīng)氣血互注,子時取

15、瀉光明,能宣瀉陽氣及導陽氣入心經(jīng)而養(yǎng)神養(yǎng)心,而達平衡陰陽,養(yǎng)神安眠之目的.諸方面合用,而取得較好的療效.不寧腿綜合征在服用湯藥治療的同時如果能適當配合正確的針灸治療,那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體針一取穴主穴:分2組.1、臂中;2、血海、陽陵泉、三陰交、太溪.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臂中穴位置:前臂內側,腕橫紋與肘橫紋中點,兩筋之間.二治法主穴僅取一組,效欠佳時,酌加配穴.臂中穴,針入2.54.0cm彳馬氣后捻轉補法3 分鐘即出針.足三里、陽陵泉、承山、血海、委中均直刺11.5寸,使針感向上或向下傳導;太溪向上斜刺0.51寸,使針感向上傳導,上穴均于得氣后施捻轉補法,留針 10分 鐘,每日

16、或隔日治療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挑治加穴位注射一取穴主穴:環(huán)跳、承扶、殷門、風市、委中、委陽、會陽、承筋、承山 配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在委中穴至足跟連線上取穴.二治法采用挑治和穴位注射結合之法.主穴用挑治法,每次取 2穴,常規(guī)消毒及局麻后,用 挑針刺入皮下,將皮臉向上挑起,牽拉搖擺,牽拉頻率在30次/分左右.挑畢以消毒棉球 壓迫止血,以小塊消毒紗布外敷,膠布固定.穴位注射藥液:5%當歸注射液6ml、風濕靈注射液2ml、VB1注射液200mg、VB12 注射液1000mg、地塞米才&注射液2mg、2%普魯卡因4ml,將以上藥液混合后,取阿是 穴23點,進行穴位注射.上法

17、均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二法可單獨應用,也可結合 使用.溫針加頭針一取穴主穴:阿是穴、足三里、豐隆、三陰交、血海、委中、陽陵泉.配穴:足運感區(qū)、感覺區(qū)上1/5.二治法可僅取主穴,亦可主配穴結合.主穴用溫針法,以 28號1.52寸針刺入,得氣后行 捻轉提插手法,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在針柄上插一段長約 1.52cm的艾條,或捏一團橄 欖大小艾團,從小端點燃,前者燃一壯,后者須23壯.燃盡去灰拔針.配穴以同樣毫針, 與頭皮約成1530度角沿皮刺入3cm,到達長度后,快速捻轉,捻轉頻率為200次/分,捻 轉幅度宜大,要求向前向后使針各轉動 23圈.留針30分鐘,每隔35分鐘捻轉1次. 上法一般隔日1

18、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針灸一取穴主穴:分3組.1、足三里、承山、絕骨;2、陽陵泉、解溪、三陰交;3、外丘、委中、 八風.二治法每次取一組穴,進針后,使患者局部或小腿部有酸麻沉重或稍微放射感,然后施平 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針后用艾條作溫和灸5分鐘,以皮膚紅暈為度.每日1次,10 次為一療程.穴位注射加中藥一取穴主穴: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足三里、解溪.配穴:承扶、陰陵泉、三陰交、承山、太溪.二治法藥液:醋酸氫化潑尼松 30mg、2%利多卡因2ml、注射用水4ml、維生素B121000 pg、夏天無注射液2ml、骨寧注射液2ml.病變在傲膝之間者選其間35穴,在膝踝之間取其間23穴.病變一側取單側,兩側 有病取雙側.主穴為主,酌加配穴.每穴注入藥液 12ml.5日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