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左傳的知識。    2、背誦課文,并學習本文說話的技巧。    3、進一步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4、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目標重難點】    重點:目標2、3    難點:目標3    【學法指導】 

2、0;  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    【知識鏈接】    1、作家作品  左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故它們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亦有人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歷史著作。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學作品,成為歷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它從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比較系統(tǒng)地記敘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所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同時也較為具體地描繪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政

3、治狀況。  左傳長于敘事,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人物辭令。     2、寫作背景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 

4、0;  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必然了。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疑問:

5、60;    二、檢查預習    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而又完整的         史書 ,左傳是“十三經”之一,它和     、      都是為解釋春秋而作,所以被稱作“春秋三傳”。    2、請幾位同學分段讀全文,師生共同糾正錯音。    3、聽寫部分字詞(寫在小作業(yè)本上) &

6、#160;  三、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四、整體把握。課文共有四個段落,分別用四個字歸納段意      1、秦晉圍鄭2、臨危受命3、說退秦師4、迫晉撤兵    五、分析課文      1、秦晉為何圍鄭?(用原文回答)開篇交待這些有何作用?          2、文章寫燭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 

7、60;         3、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語句回答)       4、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語句回答并作分析)       可以看出燭之武的一番說詞都是圍繞一個“利”展開,好象處處為秦著想,其實呢,完全是為了保存鄭,秦晉聯(lián)盟也有損害,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    5、晉文公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語句回

8、答)      6、燭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請結合原文語句分析這一藝術形象。     7、小結: 秦晉圍鄭,鄭危在旦夕,“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佚之狐的力薦可謂慧眼識英雄。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智說秦君,秦穆公心悅誠服,秦軍乃還。晉文公面對風雨突變,亦毅然去之。鄭國終于轉危為安。全文處處注意伏筆照應,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繁簡得當,有始有終,層次井然,燭之武的智勇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溢于字里行間。      【課堂檢測】 

9、0;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秦軍汜(à)南        佚(ì)之狐      夜縋(Cì)而出    B.越國以鄙()遠        君之薄(ó)也    共()其乏困    C.朝濟(ì)而夕設版焉

10、    秦伯說(è)    失其所與()    D.若不闕(é)秦,將焉取之? 使杞子、逢(á)孫、楊孫戍之    2.下列句子,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夜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鄭以陪(增加)鄰    C.共(供給)其乏困    D.夫晉,何厭(厭煩)之有  

11、0; 3.下列成語中,“濟”的意思與“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濟”相同的一項是    A.緩不濟急       B.同舟共濟      C.假公濟私       D.無濟無事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焉用亡鄭以陪鄰 / 以其無禮于晉     

12、0; B. 君知其難也 / 吾其還也    C.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D. 唯君圖之 / 君之壯也,猶不如人    5、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 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過也   C. 鄰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6、請同學們翻譯下列句子。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矣     (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