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11醉翁亭記自測練習(xí).doc_第1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11醉翁亭記自測練習(xí).doc_第2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11醉翁亭記自測練習(xí).doc_第3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11醉翁亭記自測練習(xí).doc_第4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11醉翁亭記自測練習(xí).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1醉翁亭記自測練習(xí)8 / 901積累運用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環(huán)滁()飲少輒醉()巖穴暝()低僂提攜()() 山肴野藏()() 觥籌交錯()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3)日出而林霏開(4)云歸而巖穴暝(5)野芳發(fā)而幽香(6)低僂提攜 (7)泉香而酒洌(8)山肴野藏(9)雜然而前陳者(10)宴酣之樂(11)弈者勝(12)觥籌交錯瑯哪()() 林霏開()晦明()泉香而酒洌(弈者勝()樹林陰翳()蔚然:息:霏:I芳:低僂:洌:藏:陳:酣:弈:?。? .辨析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望之蔚然而深看者()秀佳木秀而繁陰()云歸而巖穴暝()(2)歸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2、()微斯人,吾誰與歸()山水之樂()(3)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太守自謂也()(4)謂 J太守謂誰()山之僧曰智仙也()(5)之J名之者誰()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4 .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1)山行六七里()(2)翼然臨于泉上()(3)名之者誰()(4)自號曰醉翁也()5 .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臨溪而漁()(4)財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6 .請用"/"標出下列語句中的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1)若夫日出而林霏開(2)至于負者歌于途7 .填空。(1)醉翁亭記的作者,字,號

3、醉翁,晚年又號, (一 朝 代)文學(xué)家,和、蘇洵、蘇轍、韓愈、曾鞏并稱為“唐宋八大家”。(2)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以神來之筆捕捉到了四時之景的詩情畫意,其中描寫春夏之景的 句子是:, 。作者用“, ”兩 句描繪出山間朝暮的變化,語言精練,對比鮮明。8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3)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4)宴酣之樂,非絲非竹。(5)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6)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9 .讀醉翁亭記,讓我們對歐陽修的品質(zhì)與修養(yǎng)有了更深入的

4、了解,參照示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與 主旨,為歐陽修寫一段100字左右的頒獎詞。02課內(nèi)精讀閱讀課文,回答問題。10 .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nèi)f化,閱讀課文第1段和第2段,說說作者是怎樣安排寫景的順序 的。11 .閱讀課文第3段,按要求完成題目。(1)本段具體描寫了、太守宴、和 四個場景。(用原文回答)(2)選段中作者反復(fù)描寫“樂”的場景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12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之意僅在于山水之間嗎?結(jié)合全文說說你對“醉 翁之意”的理解。13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第1段介紹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點,先“環(huán)滁”,再“西南”,望“瑯哪”,聞“水聲”, 用聽

5、覺置換視覺。一 “回”一 “轉(zhuǎn)”,方見亭子。B.第3段太守頹然與眾賓喧嘩相映襯,既照應(yīng)首段太守“飲少輒醉”,又暗含眾人不知太守 快樂之意,凸顯了作者被貶滁州后的愁苦和憤懣。C.本文語言優(yōu)美,運用了大量的駢散句,增添了語言的韻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運 用,把整齊的句子斷開,使文章帶上了散文的韻味。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點睛之筆,“醉翁”之“醉”,不僅因太守酒量 淺,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義。14 .同樣是被貶,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釋然,歐陽修擁有曠達的胸襟,范仲淹依然懷有憂國 憂民之心,你更欣賞誰的人生態(tài)度?為什么?03拓展閱讀(廣安中考改編)【甲

6、】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 山之僧日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 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fēng)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 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

7、幸生無事 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節(jié)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15 .請用“/”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標兩處)一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回: 臨: 斯: 蔭:16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峰回路轉(zhuǎn)(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4)掇幽芳而蔭喬木17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2)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風(fēng)俗安恬閑適。18 .【乙】文中 和(用原文語句回答)交代了作者為亭子取名“豐樂亭”的

8、原因。【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現(xiàn)出作者( 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語回答)的高尚情懷。19 .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往往借景物來表現(xiàn)作者的情懷?!炯住俊疽摇績善x文分別表現(xiàn)了作 者怎樣的情懷?學(xué)法點睛文言文句式一一判斷句【典型例題】下列語句中不屬于判斷句這一文言句式的一項是()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D.蓮,花之君子者也【參考答案】B(解析:A. “則”是副詞,表示肯定判斷;B. “也”用在疑問句末尾,表疑問語 氣,相當于“嗎” ;C.以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即“者,也”式;D.主語前 面不用“者”停頓,在謂語后面“

9、者也”連用表示判斷,即“,者也”式。)【技法點睛】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常 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文言文中判斷句的基本形式為:句中用“者”,句末用“也”(“者,也”)。它的變化形式有: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也”);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者,”);句末用“者也”(“,者也”)等。(2)用“乃” “即” “則” “皆” “必” “本” “系”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 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3)用“是”作判斷動詞,比較少見(古漢語中,“是” 一般用作指示代詞,一般不用來表示判 斷)。如:斯是陋

10、室,惟吾德馨。此外,還有不使用任何判斷詞的情況,就要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進行判斷了。01積累運用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環(huán)滁(ch u )飲少輒醉(zh e )巖穴暝(m 1 ng)低僂提攜(yd)(l G) 山肴野藏(y a o)(s u ) 觥籌交錯(g o ng)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3)日出而林霏開(4)云歸而巖穴暝(5)野芳發(fā)而幽香(6)低僂提攜 (7)泉香而酒洌(8)山肴野藏(9)雜然而前陳者(10)宴酣之樂(11)弈者勝(12)觥籌交錯11醉翁亭記自測練習(xí)瑯娜(l Gng)(y a) 林霏開(f e i)晦明(hu i )泉香而酒洌(li e

11、)弈者勝(y i )樹林陰翳(y i )蔚然:茂盛的樣子意:意趣,情趣霏:彌漫的云氣暝:n芳:花低僂: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洌:遣藏:差邈陳:陳列,擺開酣:盡興地喝酒弈:觥:酒杯3 .辨析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秀佳木秀而繁陰(茂盛)云歸而巖穴暝(聚攏)(2)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返回)微斯人,吾誰與歸(投靠,依附)山水之樂(樂趣)(3)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歡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意動用法,以為樂)太守自厚也(命名)(4)謂太守謂誰(為,是)山之僧曰智仙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I(5)之 名之者誰(代詞,代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助詞,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

12、立性J4 .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1)山行六七里(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2)翼然臨于泉上(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3)名之者誰(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4)自號曰醉翁也(名詞作動詞,取名,稱呼)5 .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連詞,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連詞,表順承)(3)臨溪而漁(連詞,表修飾)(4)財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連詞,表轉(zhuǎn)折)6 .請用"/"標出下列語句中的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1)若夫/日出而林霏開(2)至于/負者歌于途7 .填空。(1)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朝代

13、)文學(xué)家, 和蘇軾、蘇洵、蘇轍、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曾鞏并稱為“唐宋八大家”。(2)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以神來之筆捕捉到了四時之景的詩情畫意,其中描寫春夏之景的 句子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兩句描繪出山間朝暮的變化,語言精練,對比鮮明。8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zhuǎn)彎,有一座亭子(亭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 是醉翁亭啊。(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要說那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這朝則自暗而

14、明,暮 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3)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4)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宴中歡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5)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6)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游人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9 .讀醉翁亭記,讓我們對歐陽修的品質(zhì)與修養(yǎng)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參照示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與 主旨,為歐陽修寫一段100字左右的頒獎詞?!臼纠K軾:他的

15、文學(xué)成就舉世無雙,他的人生卻充滿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與磨難也 沒有將他打倒,他始終笑對生活中的無奈,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他開創(chuàng)宋詞豪放派的先河, 影響了后世的詞作蘇軾的貢獻是無窮的,是偉大的!歐陽修:他用筆記敘與民同樂的經(jīng)歷,他用心靈描繪和諧的圖畫,他用曠達書寫瀟灑的人生。 困難在他面前,就如同寫在沙灘上的字,潮水一漲,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用一生,譜出一曲 曠達、悠遠的壯歌。02課內(nèi)精讀閱讀課文,回答問題。10 .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nèi)f化,閱讀課文第1段和第2段,說說作者是怎樣安排寫景的順序的。第1段主要采用從遠到近的空間順序:作者先從遠山落筆,定點觀察環(huán)視,然后把焦點對準西 南諸峰,點出

16、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瑯哪;接著利用移步換景的手法,描繪了醉翁亭周圍的環(huán)境。第2段采用時間順序:利用時間的推移,抓住朝暮(“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及四季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的特點描寫山中景色,最后用“樂 亦無窮也”抒發(fā)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11 .閱讀課文第3段,按要求完成題目。(1)本段具體描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和太守醉四個場景。(用原文回答)(2)選段中作者反復(fù)描寫“樂”的場景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意在表現(xiàn)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同時也表現(xiàn)這個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會現(xiàn)實。12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

17、之意僅在于山水之間嗎?結(jié)合全文說說你對“醉 翁之意”的理解。醉翁之意不只在于山水之間,更在于樂人之樂(或:與民同樂)。13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A第1段介紹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點,先“環(huán)滁”,再“西南”,望“瑯哪”,聞“水聲”, 用聽覺置換視覺。一 “回”一 “轉(zhuǎn)”,方見亭子。B.第3段太守頹然與眾賓喧嘩相映襯,既照應(yīng)首段太守“飲少輒醉”,又暗含眾人不知太守快樂之意,凸顯了作者被貶滁州后的愁苦和憤懣。C.本文語言優(yōu)美,運用了大量的駢散句,增添了語言的韻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運用,把整齊的句子斷開,使文章帶上了散文的韻味。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點睛之筆,

18、“醉翁”之“醉”,不僅因太守酒量淺,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義。(解析:B.作者被貶雖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點表達的是與民同樂的政治情懷,“愁苦”和“憤懣”言之過重。)14 .同樣是被貶,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釋然,歐陽修擁有曠達的胸襟,范仲淹依然懷有憂國 憂民之心,你更欣賞誰的人生態(tài)度?為什么?【示例一】我更欣賞范仲淹的人生態(tài)度。因為他即使身處人生逆境,也不在乎個人得失,依舊 懷有憂國憂民之心,現(xiàn)如今國家的建設(shè)更需要這樣的人?!臼纠课腋蕾p柳宗元的人生態(tài) 度。他這種直面人生、快意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石潭一樣美得那么清 澈幽靜,別具一格?!臼纠课腋?/p>

19、賞歐陽修的人生態(tài)度。因為他以百姓的快樂為個人理想, 這種與民同樂的情懷與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學(xué)習(xí)。03拓展閱讀(廣安中考改編)【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 山之僧日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 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fēng)霜

20、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 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 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節(jié)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15 .請用“/”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標兩處)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16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峰回路轉(zhuǎn)回:曲折、回環(huán)(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臨三居高面下(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斯:這(4)掇幽芳而蔭喬木蔭:遮陰納涼17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2)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

21、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風(fēng)俗安恬閑適。18 .【乙】文中樂其歲物之豐成和安此豐年之樂者(用原文語句回答)交代了作者為亭子取名“豐樂 亭”的原因?!炯住课乃谖恼潞汀疽摇课亩急憩F(xiàn)出作者與民同樂(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語回答) 的高尚情懷。19 .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往往借景物來表現(xiàn)作者的情懷?!炯住俊疽摇績善x文分別表現(xiàn)了作 者怎樣的情懷?【甲】文表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乙】文表現(xiàn)了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 員能與民同樂的社會理想。附【乙】文參考譯文: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風(fēng)俗安恬閑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

22、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 喬木下乘涼,刮風(fēng)落霜結(jié)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fēng)光,無一不令人喜 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此根據(jù)這里的山 脈河流,敘述這里風(fēng)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 代。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 座亭子命名。學(xué)法點睛文言文句式一一判斷句【典型例題】下列語句中不屬于判斷句這一文言句式的一項是()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

23、.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D.蓮,花之君子者也【參考答案】B(解析:A. “則”是副詞,表示肯定判斷;B. “也”用在疑問句末尾,表疑問語 氣,相當于“嗎” ;C.以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即“者,也”式;D.主語前 面不用“者”停頓,在謂語后面“者也”連用表示判斷,即“,者也”式。)【技法點睛】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常 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文言文中判斷句的基本形式為:句中用“者”,句末用“也”(“者,也”)。它的變化形式有: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也”);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者,”);句末用“者也”(“,者也”)

24、等。(2)用“乃” “即” “則” “皆” “必” “本” “系”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 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3)用“是”作判斷動詞,比較少見(古漢語中,“是” 一般用作指示代詞,一般不用來表示判 斷)。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外,還有不使用任何判斷詞的情況,就要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進行判斷了。1、Thank you very mu 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 r famo us sigh ts. f I'd gone alo ne, I cou Idn't h ave se en ne arly as much, b ecau se I wo uldn'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