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測量論文_第1頁
土木工程測量論文_第2頁
土木工程測量論文_第3頁
土木工程測量論文_第4頁
土木工程測量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500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 專業(yè):工程管理班級:13工程管理(2)班 組名:第6組作者:范永雙一、搜集資料與現(xiàn)場勘探1、搜集資料:圖幅選用四個已知的首級控制點。在地形圖上,可以確定點位、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和直線間的夾角;可以確定直線的方位角,進行實地定向;可以確定點的高程和兩點間的高;可以從圖上了解到各種地物、地類、地貌等的分布情況,統(tǒng)計諸如村莊、樹林、農(nóng)田等數(shù)據(jù),獲得房屋的數(shù)量、質(zhì)量、層次等資料;可以從圖上確定各設計對象的施工數(shù)據(jù);可以從圖上截取斷面,繪制斷面圖。測繪比例尺為1:500,圖幅為40cm×50cm的地形圖,測區(qū)為合肥學院校園三期教學樓群。2、現(xiàn)場勘探:我們

2、組的測區(qū)的主要范圍為合肥學院三期。具體包括46#,47#,48#,三期食堂這四棟樓周圍,靠近這四棟樓東邊和南邊的道路,以及人工湖湖邊的道路和樹叢。這些形成了一個大約200m*250m的測區(qū)。大部分地區(qū)可相互通視。測區(qū)內(nèi)沒有過大的坡度起伏。二、制定測圖技術方案1、人員與設備 人員組成:進行本次測量共一個小組,四名成員,組長為范永雙,組員為沈國慧,李波,陶奎。 設備安排:電子經(jīng)緯儀一臺、自動安平水準儀、水準尺一套、腳架三個、測仟兩根、50米鋼尺、花桿等工12件物品。2、圖幅分幅:1:500圖幅采用自由分幅,1:2000圖幅采用50×50正規(guī)分幅;圖幅號采用圖幅西南角坐標X,Y之千米數(shù)表示

3、,X坐標在前,Y坐標在后,1:500中間以短線相聯(lián);圖號由西往東、由北往南用阿拉伯數(shù)字按順序編號,即1、2、3、圖幅內(nèi)有明顯地形、地物名之應標注圖名。圖幅編輯時;圖名、圖號、圖幅號應按上下順序排列在圖幅上方之正中、圖幅上方右側標注工程名稱、圖幅左下方標注測繪單位名稱。3、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1)圖根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a、1:500地形圖圖根點密度為150點/Km²。b、工程測量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mm)測回角方位角閉合差相對閉合差DJ2DJ6一40.551524101/15000二2.40.2581513161/1

4、0000三1.20.1121512241/5000(2)、布網(wǎng)原則與設計:a、踏勘選點:選點就是在測區(qū)內(nèi)選定控制點的位置。導線點點位選擇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為了方便測角,相鄰導線點間要通視良好,視線遠離障礙物,保證成像清晰。2、采用光電測距儀測邊長,導線邊應離開強電磁場和發(fā)熱體的干擾,測線上不應有樹枝、電線等障礙物。四等級以上的測線,應離開地面或障礙物1.3 以上,不得有其他的妨礙。3、導線點應埋在地面堅實、不易被破壞處,一般應埋設標石。4、導線點要有一定的密度,以便控制整個測區(qū)。5、導線邊長要大致相等,不能懸殊過大。導線點埋設后,要在樁上用紅油漆寫明點名、編號,并用紅油漆在固定地物上畫

5、一箭頭指向?qū)Ь€點并繪制“點之記”方便尋找導線點。b、導線定向:導線與高級控制點連接角的測量稱為導線定向。其目的是獲得起始方位角和坐標起算數(shù)據(jù)。并能使導線精度得到可靠的校核。(3)、外業(yè)觀測及數(shù)據(jù)處理:a邊長測量:導線邊長是指相鄰導線點間的水平距離。導線邊長測量可采用光電測距儀、普通鋼卷尺。b角度測量:導線水平角測量主要是導線轉(zhuǎn)折角測量。導線水平角的觀測,附合導線按導線前進方向可觀測左角或右角;導線水平角的觀測方法一般采用測回法和方向觀測法。 c高程測量:儀器放置兩點中間,對中、整平;前視讀數(shù) a ,記錄;后視讀數(shù) b,記錄;求高差 h1 改變儀器高10cm左右,對中、整平; 再次記錄前視、后視

6、的讀數(shù); 求高差h2;h1-h25mm ,合格。 d附合導線坐標計算 :1、角度閉合差的計算和調(diào)整2、各邊方位角計算 (4)平板儀測圖a碎部測量:主要內(nèi)容是測定地形特征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平面位置的測定方法有極坐標法、直角坐標法、距離交會法和角度交會法,大比例尺地形圖一般常用極坐標法測定地形特征點的位置。 、極坐標法 極坐標法是將儀器安置在控制點上(測站點)測定已知邊和碎部點方向的水平夾角,測定測站點至碎部點的距離和高程,即可確定點的位置。A、B、C、D是導線點,1、2、3、4是房屋的特征點,安置儀器于A點,在2點豎立標尺,測水平角2AB即;,測A2水平距離D1,若需要高程,則測定A2的高差,

7、根據(jù)A點已知高程推算出1點的高程。同法在其它導線點分別測出1、3、4點。根據(jù)距離和角度將各點繪在圖上,就可勾繪出房屋的平面位置圖。 b碎部點的選擇:為了正確在圖上描繪地形,測繪時立尺點要選擇能反映地物和地貌形態(tài)的特征點上,以便準確繪出地形的真實面貌。為了能真實和詳盡地用等高線表示地貌的形態(tài),即使在坡度無顯著變化的地方也應注意地形點的密度,同時也要保證碎部點的精度,因此立尺點至測站點的最大視距和地形點的密度要符合規(guī)定。 c經(jīng)緯儀測繪法 :經(jīng)緯儀測繪法是用極坐標法測量碎部點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方法,是以控制點為測站,用經(jīng)緯儀測量碎部點方向與已知方向間的水平角,用視距法測量控制點到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程

8、。具體作業(yè)方法如下: 、測站上的準備工作 安置經(jīng)緯儀于測站上,測定儀器指標差x,量取儀器高度i,用盤左照準另一控制點(后視點)作為起始方向,使水平盤讀數(shù)為0°0000。繪圖板安置在測站旁邊,使圖紙上控制邊的方向與地面相應控制邊方向大致一致,將測站點與后視點連線,用小針通過量角器的小孔將量角器的圓心固定在圖板上。 、立尺 立尺前立尺員要與繪圖員、視鏡者共同商定碎部點立尺范圍,跑尺路線,力求不漏點,不重點。 、碎部點的觀測 松開照準部,照準碎部點上立尺,讀取水平度盤讀數(shù),用十字絲的橫絲照準儀器高,讀取上絲和下絲讀數(shù),轉(zhuǎn)動豎盤水準管螺旋,使豎盤水準管氣泡居中或打開豎盤水準管補償器開關,讀取

9、豎盤讀數(shù),(度盤讀數(shù)都讀至分)。同法觀測其它各點。一個測站觀測過程中和測碎部點完成后,均應照準起始方向,檢查水平度盤讀數(shù)是否為0°0000,其誤差不超過4。 、記錄與計算 記錄一般只記錄轉(zhuǎn)點資料,可由繪圖員擔任,碎部點資料不做記錄。根據(jù)觀測數(shù)據(jù),按視距測量公式,用計算器計算測站點到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程,然后報給繪圖者,以便展繪碎部點。 、展點 碎部點的平面位置是根據(jù)水平角和水平距離展繪在圖紙上。用量角器展繪地形點,轉(zhuǎn)動量角器,使后視方向線AB的讀數(shù)為碎部點1方向的水平角值。直尺邊即為碎部點方向,在直尺邊按比例量出水平距離,就可標出碎部點1的平面位置,并在點的右側注明其高程。同法將其

10、它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展繪在圖紙上。地物的繪制,在測圖過程中主要是連接地物特征點,應隨測隨繪,防止連接發(fā)生錯誤。(5)地形圖的拼接 、檢驗與裝飾a地形圖的拼接:當測區(qū)面積較大時,往往需要測多幅圖紙。這樣在相鄰兩幅圖的接邊處,要求所有地物、地貌都能吻合一致。但由于測量誤差的存在,不能完全吻合,產(chǎn)生接邊誤差。若地物和等高線的偏差小于規(guī)定的2倍時,取平均值改正地物和等高線的位置。 地形測繪時一般都要求測出圖廓線12厘米以便接邊。拼接時,要用寬5厘米左右的透明紙,先蒙在一幅圖上,用鉛筆把接邊的圖廓線及坐標格網(wǎng)線先描出,然后把圖廓線以內(nèi)12厘米范圍內(nèi)的地物和等高線都描繪在透明紙上。再把透明紙蒙在相鄰圖

11、幅上,使圖廓線和格網(wǎng)線對齊,同樣描出地物和等高線。這樣就可以按照地物和等高線的限差要求檢查兩幅圖的接邊情況。 b地形圖的檢查:為保證地形圖的成圖質(zhì)量,測繪人員應隨測隨檢查所測地物地貌是否正確合理,檢查分為室內(nèi)檢查和室外檢查。 室內(nèi)檢查 室內(nèi)檢查內(nèi)容包括:圖根點的數(shù)量和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計算是否正確;檢查圖廓、方格網(wǎng)點、圖根點展點精度是否符合精度要求;接邊拼接又無問題;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讀,各種符號、注記是否正確。等高線勾繪是否正確,發(fā)現(xiàn)可疑之處,將疑點記錄下來,作為外業(yè)檢查的重點。 室外檢查 1、巡視檢查 帶著圖紙在室內(nèi)檢查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重點檢查,檢查地物、地貌有無遺漏和主要錯誤,地物描繪是否與實地一致,等高線勾繪是否逼真,各種符號和注記是否正確完整等。以提供儀器檢查的重點。 2、儀器設站檢查 儀器設站檢查是在內(nèi)業(yè)檢查和外業(yè)巡視檢查的基礎上進行的,對以上發(fā)現(xiàn)的問題,儀器設站進行補測和修改,另外用儀器抽查碎部點平面位置的精度和地貌高程的精度,看所測地形圖是否滿足精度要求,并作為評定地形圖質(zhì)量的依據(jù)。 c地形圖的整飾: 為了使原圖圖面整潔,線條清晰,符合質(zhì)量要求,原圖經(jīng)過拼接和檢查后,應對原圖進行整飾,整飾工作順序是先圖內(nèi)后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