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0-12-13 15:10:00 作者:李瑩 編輯:studa090420論文關鍵詞:語文課程改革啟發(fā)式教學課堂提問 論文摘要:無疑,語文課程改革走到今天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理念、一個事實、一個夢想;新課程的步伐無論怎樣艱辛,怎樣滿珊,都已變成一種堅守、介入和追求。新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必須徹底褥棄三尺講臺,一人唱戲的教學方法,建立適應當代中學生特點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筆者嘗試通過巧設
2、疑問,激發(fā)興趣;提問有“度”,切中肯縈;創(chuàng)設情境,綜合延展三種措施改進課堂提問方法,更好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組織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機的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 兩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說:“不憤,不啟,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意思是:誘導學生,不到他心里想弄通而未弄通的時候,不去開導他。比如一個東西有四角,教給他一個角,他卻不能由此而推出其他三個角,便不再教了。 這就是“啟發(fā)”的原意,也是世界上破天荒提出“啟發(fā)”的含義??梢?,中國是“啟發(fā)”的故鄉(xiāng),是“啟發(fā)”的始
3、祖,這是中國對于世界教育的卓越貢獻,也是值得中國人引為自豪的,可是兩千多年后,一篇語文憂思錄將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置于一片聲討之中,名人學者紛紛發(fā)難,指責語文老師將學生教得沒有生氣,成了應試教育的機器人,扼殺了學生的聰明才智,沒有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眾多的報刊媒體在熱切關注著,熱心語文教改的人在出謀劃策。我們認為當今語文教學的主要弊病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越姐代厄上,許多老師把大量的時間用來備教參、備教材,忽略了接受對象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激情、有思維的生命個體。教師分析課文,照搬教參,即使牽強附會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在高考中答案不與權威的教參保持一
4、致而“誤人子弟”。結果面面俱到,支離破碎。講了難點,強調(diào)重點,寶貴的45分鐘在老師的口若懸河中逝去,學生得到的只是標準答案,看筆記一頭霧水,考試一臉茫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受挫,創(chuàng)新思維和求知欲望遭到了無情的抑制,難以品嘗到思考的快樂和成功的樂趣,厭學情緒日益嚴重。上學期我校組織學生評教,各班得分最低者均為語文老師,嘔心瀝血不被人知,教師怨聲載道,埋怨學生啟而不發(fā)。我們認為目前教學運用啟發(fā)不成功的癥結在于“患不知人”,在于沒有解決好啟發(fā)的可能性(條件)與藝術性(方法)。 語文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而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發(fā)展是無限的,三尺講臺一人
5、唱戲的教學方法必須徹底摒棄,教學活動是流動的,教學過程是雙邊的,只有讓學生動起來,才能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汲取。課堂是求知的地方,既為求,則必有疑。不是學生“啟而不發(fā)”,而是老師“啟不得法”。宋代學者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者。有疑者卻要無疑。”有人說:“思維自驚訝和疑問開始。”出色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認知的興趣,激起學生內(nèi)部己知與未知的矛盾,引導學生去探索要達到的目標的途徑,獲得知識和智慧,養(yǎng)成X工ANDA工善于思考的習慣,提高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提問的作用能否得到發(fā)揮,取決于教師提問的機智、技巧和契機。 教師設置的問題,單就認知領域,
6、布盧姆就把它們分為知識性問題、理解性問題、應用性問題、分析性問題和綜合性問題。具體到一篇課文,提問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字的構造、詞的意義、句子的組成、語外音、話外意,行文思路,文章結構隨處可問、隨處可疑。但決不能處處設防,每處必問。這就需要對問題進行研究選擇,需要問的才問,值的問的才問,不能為問而提問,更不能為追求表面的課堂氣氛而嘩眾取寵,本末倒置。切忌設計像“好不好”“是不是”之類屬于回憶性質(zhì)而不帶有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考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問題(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這類問題在目前的課堂提問中大概占60%-80% )。這種一問齊答式,看似熱鬧,氣氛活躍,卻無實際價值。因為學生不假思索就可以應答,“
7、是”或“不是”。缺少思維的過程,是一種典型的濫問,只有多設計“是什么”“為什么”等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判斷的空間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巧設疑問,激發(fā)興趣 有人說,語文老師的天職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教會學生怎樣閱讀?!皹分笔菃l(fā)的開端??追蜃犹岢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闭撜Z也,他鼓勵學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接受教師的啟發(fā)誘導,背卜沒有包袱,也沒有心理壓力,啟發(fā)誘導斷然成功,否則,思維受阻,教學
8、難以進行。教師就好比相聲演員,包袱抖得好不好,觀眾有沒有興趣,關鍵在于包袱的設置。群英會蔣干中計是三國演義中膾炙人口的名章,許多同學認為此文故事情節(jié)簡單,讀讀、看看熱鬧就行了,不太重視,為此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蔣干、曹操怎樣中了周瑜的反間計?一時間同學們紛紛發(fā)言,甚至氣憤老師小看了他們。針對學生或得意洋洋或不屑一顧的樣子,我們突然拋出這樣的看法,此文情節(jié)不合理:1.蔣干雖然過于自負,但也不是酒囊飯袋,如此簡單的計策應能識破:2.曹操為人一貫多疑,可為什么對蔣干勸降不成而能盜得絕密信件卻深信不疑。3.周瑜的表演不能不說十分精彩,但過于夸張、一反常態(tài),應該說很難瞞得住人,更何況蔣干與他是同窗好友、
9、軍營中往來信件不可能隨便亂放,更何況是蔡、張這樣重要的信函,據(jù)此認為此章為三國演義中的敗筆,不應該選入中學課本,出奇不意的反彈琵琶使充滿好奇的學生躍躍欲試?!安粦嵅粏?,不啡不發(fā),”同學們主動讀課文、找根據(jù),他們認為蔣干雖也算得上是一精明人,但好大喜功,又加上在曹營至今并未立下一功半績,到了東吳發(fā)覺勸降無望,又不能空手而回,蔡、張書信無疑于救命稻草,利令智昏,無心去想。曹操雖裊雄也,但一連串的失敗令他大失水準,俗話說人一天也有三迷,智者千慮總有一失。周瑜可謂心理學高手,看準蔣、曹二人心理,把握時機,采用反間計。整個教學過程確保了學生閱讀主體的地位,從問到答,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于激
10、發(fā)興趣、激活思維;教師只是提出了問題,并沒有給學生任何明確的結論,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不知不覺中達到了學習目的。逆向質(zhì)疑,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不再附和老師,圖解權威,張揚了個性,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10-12-13 15:10:00 作者:李瑩 編輯:studa090420 二、提問有“度”,切中肯縈 人沒有不怕考試的,學生沒有不怕提問的,某些老師以
11、 “問”包打天下,只問不解,對同學的回答不做認真的評析,老師問完就算,學生答完就完,許多問題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個別老師甚至把問作為“殺手銅”為難學生,看學生的笑話,以致于許多學生患了恐問癥,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場面,老師一提問,底下學生全部將頭埋于桌下,唯恐槍打出頭鳥。提問不是為問而問,點綴課堂;提問也不是為奇而奇,刁鉆古怪;提問更不是為析而析,肢解課文。研究提問應深入探討每個問題對整篇課文的控制勢能,努力去設計牽一發(fā)而動全局的問題,并考慮它引向重點的順承性和導入練習的潛在性。在課堂教學中,問題提得多不一定效果就好,滿堂問不等于啟發(fā)式。設計的問題應當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著。正如
12、張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樣:“問得平直,太淺易,學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來,這種問題的用處不大。問得太迂曲,太深奧,學生想半天連問題的要點還弄不明白,這像猜謎語,也沒有什么好處。問題籠統(tǒng)不著邊際,學生可以隨便回答兩句,很難說他對,也很難說他不對這種問法最不好,不但不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反而會養(yǎng)成他們說空話、敷衍了事的習慣。提問不是走過場,有那么回事就算;也不是考考學生,也不是要難為學生一下。提問的目的是促使注意,啟發(fā)思考,加深印象。”的確,提問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問。啟發(fā),其特點要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從而運用已知去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在啟發(fā)過程中,要把現(xiàn)實的問題與學生己有的感知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
13、件,達于理解。教師所提出的啟發(fā)式的問題,猶如一個個光點,在學生的“頭腦庫存”中引起碰撞,迸發(fā)出火花,把學生現(xiàn)實的“惑”和原有的見聞、體驗、知識、認識溝通起來,最后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梢?,啟發(fā)的前提是必須“知人”。因此,問題的設計一定要適合學生的能力、興趣、教育適度與學習經(jīng)驗,循序漸進、提綱掣領、恰到好處。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問題就從“忘卻”和“記念”這對看似矛盾的標題入手;祝福設問在文章開頭林嫂問“我”有無魂靈和地獄時,她盼望得到什么樣的回答?為什么?這兩類問題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它需要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分析理解、創(chuàng)造批判,這就促使學生認真通讀課文,調(diào)用平時積累,整體把握文章的精髓。 三、
14、創(chuàng)設情境,綜合延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痹诮虒W過程中,老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把課文中學到的某些知識或技能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問題情境中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芭e一反三”是啟發(fā)的效果目標?!芭e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迸e一反三顯示的是現(xiàn)實效果,可以判斷啟發(fā)是否成功。在啟發(fā)過程中,教師的示范講解,促成學生領悟,“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最后達于“聞一知十”(論
15、語·公冶長),實現(xiàn)啟發(fā)的這個最高目標。課堂教學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解決存在于每個學生心中的疑問和難點,因此老師必須要求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后提出一兩個自己還不理解或者未能完全理解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作出自己的推斷,然后再求教于老師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這種做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的習慣并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語文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就課文說課文,其知識點和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而任何一個知識點都與整個知識體系有機相聯(lián),以點帶面,抽一發(fā)而動一片,從每一篇課文說開來,從每一個知識點說開去都會引發(fā)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單靠我們語文知識是解決不了的,這種跨學科
16、的綜合問題應鼓勵學生做為實踐活動去完成。例如講完內(nèi)蒙訪古,給學生留下這么一個問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作為一處古跡、一種文化,我們對她頂禮膜拜、熱情謳歌,同樣是修長城,趙武靈王卻被稱為大大的英雄,而秦始皇卻為世人所不恥呢?同學們查找資料從政治、社會、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對此問題進行了綜合解答,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走進社會大課堂,洞察語文大世界的積極性。類似提問往往能產(chǎn)生一種“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撞鐘效應”。 歷史的車輪已轉(zhuǎn)動了二千多年,站在今天的課堂上,仍能感覺到孔老夫子啟發(fā)式教學的偉大意義。啟發(fā)教學,誘導思想,也是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德國根舍因的“范例教學法”,美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綠色金融借款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門面房租賃合同(含裝修限制條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質(zhì)木枋原料供應合同4篇
- 2025年度企業(yè)財務合規(guī)審計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噴砂機銷售及零配件供應合同4篇
- 2025版彩鋼房倉儲服務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種植與生態(tài)城市建設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校園物業(yè)管理與服務合同下載3篇
- 2025年度園林綠化養(yǎng)護勞務承包合同樣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創(chuàng)業(yè)投資借款合作協(xié)議合同-@-1
- 化學-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屆高三調(diào)研考試(三)試題和答案
- 智慧農(nóng)貿(mào)批發(fā)市場平臺規(guī)劃建設方案
- 林下野雞養(yǎng)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3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招聘考試真題
- Python編程基礎(項目式微課版)教案22
- 01J925-1壓型鋼板、夾芯板屋面及墻體建筑構造
- 欠電費合同范本
- 2024年新高考地區(qū)數(shù)學選擇題填空壓軸題匯編十八含解析
- 大型商場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2年袋鼠數(shù)學競賽真題一二年級組含答案
- 三氟乙酰氯(CAS:354-32-5)理化性質(zhì)及危險特性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