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海法規(guī)2006494號文公布自2007年03月01日起施行人民交通出版社目錄總則第1章 通則第1節(jié) 一般規(guī)定第2節(jié) 檢驗與證書第2章 船舶結構與機電設備第1節(jié) 船舶結構第2節(jié) 機械設備第3節(jié) 電氣裝置第3章 乘客定額與布置第1節(jié) 乘客定額第2節(jié) 布置第4章 消防第1節(jié) 一般規(guī)定第2節(jié) 機構防火與布置第3節(jié) 滅火設備第5章 穩(wěn)性、載重線、不沉性與噸位第1節(jié) 一般規(guī)定第2節(jié) 完整穩(wěn)性第3節(jié) 分艙與不沉性
2、第4節(jié) 載重線第5節(jié) 噸位第6章 安全設備與環(huán)保要求第1節(jié) 信號設備第2節(jié) 無線電通信設備第3節(jié) 航行設備第4節(jié) 救生設備第5節(jié) 環(huán)保要求第7章 液化石油氣(LPG)動力小型船舶的附加要求第1節(jié) 一般要求第2節(jié) LPG發(fā)動機第3節(jié) LPG供氣系統(tǒng)第4節(jié) 布置與通風第5節(jié) 探測于報警系統(tǒng)第6節(jié) 機構防火與消防用品第7節(jié) 其他附錄:船舶操作手冊編寫要求總則1 法令1.1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09號)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以下簡稱本局)是依照該條例規(guī)定的檢驗管理主管機關。1.2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第十九條規(guī)定,船
3、舶、海上設施(除第三十一條外)、集裝箱的檢驗制度和技術法規(guī)由本局制定,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準后公布施行。2 宗旨3 適用范圍4 申請與費用第1章 通則第1節(jié) 一般規(guī)定1.1.1 適用范圍1.1.1.1 本法規(guī)適用于船長5m至20m以下的國內航行沿海小型船舶。本法規(guī)不適用于下列船舶:(1) 軍船;(2) 木質船;(3) 閃點小于60oC的油船;(4) 運輸危險品船(包括散化船、液化船);(5) 潛水船舶或半潛水船舶;(6) 帆船(包括機帆船);(7) 體育運動船;(8) 游艇(就本法規(guī)而言,游艇系指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所有并使用且用于非經營性的娛樂、休閑和觀光船舶);(9) 漁船。所有從事營
4、業(yè)性的船舶不應設置汽油座艙機;客船不應設置LPG座艙機及汽油舷外掛機。1.1.1.2 適用本法規(guī)的機動船舶系指以柴油、汽油或液化石油氣(以下簡稱為LPG)為燃料的發(fā)動機作為主動力的小型船舶。但所有從事營業(yè)性的船舶不應設置汽油座艙機;客船也不應使用汽油舷外掛機和LPG座艙機。1.1.2 營運限制1.1.2.1 適用本法規(guī)的小型船舶,其航區(qū)營運限制規(guī)定如下:(1) 沿海航區(qū)營運限制:系指航行于距岸不超過20n mile的海域(臺灣海峽及類似海域距岸不超過10n mile的海域),船舶滿載并以其最大航速的90%速度航行至庇護地(系指在船舶處于可能對其安全構成危險的情況下可提供庇護的任何天然火人工的遮
5、蔽區(qū)域)的時間:對客船不超過4h,對貨船不超過8h。如上述某些水域的海況較為惡劣,則本局可視其情況對上述距離提出更嚴格的要求。(2) 遮蔽航區(qū)營運限制:系指航行于沿海航區(qū)內,由海岸與島域、島嶼與島域圍成的遮蔽條件較好、波浪較小的海域。在該海域內島嶼之間、島嶼與海岸之間距離不超過10n mile;或在距岸不超過10n mile的海域(臺灣海峽及類似海域距岸不超過5n mile的海域),船舶滿載并以其最大航速的90%速度航行,航程時間:對客船不超過2h,對貨船不超過4h,并限制在浦氏風級不超過6級,目測波高不超過2m的海況下航行。(3) 平靜水域營運限制:系指航行于距岸不超過5n mile的海域,
6、船舶滿載并以其最大航速的90%速度航行,航程時間不超過2h,并限制在浦氏風級不超過6級,目測波高不超過1m的海況下航行。1.1.2.2 敞開艇僅限于在平靜水域營運條件下營運。高速敞開艇載客不允許超過12人。1.1.3 檢驗機構1.1.3.1 執(zhí)行國內航行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檢驗應按規(guī)定由總則10.2(5)所述的船舶檢驗機構進行。1.1.3.2 上述船舶檢驗機構的驗船師在執(zhí)行國內航行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檢驗時有權:(1) 對船舶提出修理要求;(2) 按港口海事管理機構要求時,上船檢查和檢驗。1.1.3.3 上述船舶檢驗機構的驗船師在執(zhí)行國內航行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檢驗時,如確定船舶或其設備的狀況在實質上與證
7、書所載情況不符,或船舶不符合“出海航行或對船舶或船上人員均無危險”的條件時,該驗船師或機構應立即要求船舶采取糾正措施。如船舶未能采取糾正措施,則應撤銷該船的有關證書,并應及時通知當?shù)睾J鹿芾頇C構。1.1.4 檢驗依據(jù)1.1.4.1 本法規(guī)是執(zhí)行國內航行沿海小型船舶法定檢驗的依據(jù)。1.1.4.2 船舶的船體結構和強度、舾裝、輪機、電氣設備和機艙自動化等的設計與安裝均應適合預定的用途。除本法規(guī)規(guī)定外,本局認可中國沿海小船建造規(guī)范的技術要求作為其衡準。1.1.4.3 適用本法規(guī)的船舶,其材料可為鋼質、鋁合金或纖維增強塑料。船舶的材料與建造工藝應符合中國船級社材料與焊接規(guī)范的技術規(guī)定或本局接受的其他等
8、效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1.1.5 定義1.1.5.1 除另有規(guī)定外,有關定義如下:(1) 總長Loa(m):系指從船舶首柱最前緣量到尾封板或尾柱后緣的距離,不包括其他突出物;(2) 船長L(m):系指沿滿載水線自首柱前緣量至舵柱后緣的長度;無首柱船舶的船長應自船體中縱剖面前緣與滿載水線的交點量起;無舵柱船舶量至舵桿中心線;無舵船舶的船長取滿載水線長度。船舶設計為傾斜龍骨時,其計量長度的水線應于設計水線平行。(3) 滿載排水量(t):系指船上所有按規(guī)定配備的船員、設備、貨物、備品、附件及索具等都裝備齊全,并裝滿燃油、滑油、淡水、食品和供應品,額定乘員全部上船,船處于立即可以啟航狀態(tài)時所排開水的重量。
9、(4) 滿載吃水d(m):系指滿載排水量靜浮水面時,在船長L中點處由平板龍骨上緣(對纖維增強塑料船為龍骨下表面)量至滿載水線的垂直距離。(5) 船寬B(m):系指不包括船殼板在內的船體最大寬度,舷伸甲板寬度不計入。對纖維增強塑料船舶,系指船舶最寬處,由一舷的外板外緣量至另一舷外板外緣之間的水平距離。(6) 型深D(m):系指在船長中點處沿舷側自平板龍骨上表面量至干舷甲板下表面的垂直距離。對甲板轉角為圓弧形的船舶,應由平板龍骨上表面量至干舷甲板下表面的延伸線與舷側板內緣延伸線的交點。對纖維增強塑料船舶,系指船長中點處,沿船舷由船底板外表面或船底板外表面的延長線與船中線相交點量至干舷甲板上表面之間
10、的垂直距離。(7) 干舷F(m):系指在船長中點處,由滿載水線量至干舷甲板(甲板艇)上緣或舷側板頂端(敞開艇)的垂直距離。(8) 干舷甲板:系指甲板艇上自首至尾的露天連續(xù)甲板。(9) 高速船:系指其滿載排水量時的最大航速V同時滿足下列兩式的船舶: V3.70.1667 m/sV10 kn式中:滿載排水量對應的排水體積,m3;V船舶滿載排水量時以核定的最大持續(xù)推進功率在靜水中航行能達到的航速。(10) 最大航速:系指船舶滿載排水量是以核定的最大持續(xù)推進功率在靜水中航行能達到的航速。(11) 甲板艇:系指從首至尾具有風雨密的連續(xù)露天甲板的船舶。(12) 敞口船:系指從首至尾不具有風雨密的連續(xù)露天甲
11、板的船舶。(13) 客船:系指乘客超過12人的船舶。(14) 乘客:系指除下列人員以外的每一個人:1) 船長、船員和在船上以任何職業(yè)從事或參與該船業(yè)務工作的人員;2) 一周歲以下的兒童。(15) 貨船:系指除客船和游艇外的任何船舶。第2節(jié) 檢驗與證書1.2.1 檢驗的類別1.2.1.1 船舶檢驗種類分為:(1) 初次檢驗,包括:1) 新建船舶的建造檢驗;2) 現(xiàn)有船舶的初次檢驗。(2) 營運檢驗,包括:1) 年度檢驗;2) 船底外部檢查(上排/塢內檢驗);3) 換證檢驗;4) 附加檢驗。1.2.1.2 在本節(jié)所列各種檢驗項目中,可按各種船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用項目的檢驗。1.2.2 證書的簽發(fā)與格
12、式1.2.2.1 凡申請檢驗的小型船舶,初次檢驗完成后,符合本法規(guī)要求,簽發(fā)相應的沿海小船檢驗證書。1.2.2.2 證書的有效期對客船不超過2年,對高速船不超過5年,對貨船不超過5年。1.2.2.3 證書的格式由本局另行制定,并將定期公布有效證書的格式。證書均應以中文寫成。1.2.3 營運檢驗的間隔期1.2.3.1 已取得1.2.2規(guī)定證書的船舶,應按規(guī)定的間隔期和本節(jié)1.2.51.2.7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營運檢驗。1.2.3.2 年度檢驗應于證書的每周年日前后3個月內進行。經檢驗合格,驗船師在相應證書上簽署,確認證書在規(guī)定期限內繼續(xù)有效。1.2.3.3 船底外部檢查,對客船每2年進行1次,對高速
13、船一般應每年1次,對貨船5年內應不少于2次,最長時間間隔不大于3年,但其中一次應在換證檢驗時進行。經檢驗合格,驗船師在相應證書上簽署,確認證書在規(guī)定期限內繼續(xù)有效。1.2.3.4 換證檢驗的間隔期對客船不超過2年,對高速船不超過5年,對貨船不超過5年。經檢驗合格,換發(fā)新的適航證書。如在換證檢驗到期日還未完成換證檢驗,經同意,可給予不超過3個月的展期。1.2.3.5 換證檢驗可與年度檢驗、船底外部檢查結合進行。1.2.3.6 船舶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申請附加檢驗。檢驗合格,由驗船師在相應證書上簽署,確認證書的規(guī)定期限內繼續(xù)有效:(1) 發(fā)生事故,影響船舶適航性時;(2) 改變船舶證書所限定的用
14、途或航區(qū)時;(3) 證書失效時;(4) 船舶所有人或經營人變更、船名變更或船籍港的變更時;(5) 涉及船舶安全的修理或改裝時。1.2.3.7 船舶如未按證書規(guī)定的營運條件營運或未按規(guī)定作營運檢驗,證書自行失效。1.2.4 初次檢驗1.2.4.1 船舶建造前應按本節(jié)規(guī)定將圖紙資料一式3份送船舶檢驗機構審查。1.2.4.2 批準的圖紙僅在審圖申請書上規(guī)定的建造艘數(shù)范圍內有效。批準圖紙的有效期為4年。1.2.4.3 應視情況將下列圖紙資料提交船舶檢驗機構批準:*(1) 船體、輪機、電氣設備的有關圖紙資料應按照中國船級社沿海小船建造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提交;*(2) 總布置圖;*(3) 干舷和載重線標志/干
15、舷和儲備浮力計算書;*(4) 完整穩(wěn)性計算書;*(5) 不沉性計算書;*(6) 門、窗、蓋等設施布置圖;*(7) 防火、滅火和脫險通道;*(8) 救生設備布置圖; (9) 操舵系統(tǒng)圖; (10) 防污染設備布置圖; (11) 照明系統(tǒng)圖和布置圖;*(12) 信號設備系統(tǒng)圖和布置圖;*(13) 無線電通信設備系統(tǒng)圖和布置圖;*(14) 船內通信系統(tǒng)圖和布置圖(包括報警系統(tǒng)、公共廣播等);*(15) 航行設備系統(tǒng)圖和布置圖;*(16) 船舶操作手冊(編寫內容見附錄); (17) 噸位估算書。1.2.4.4 應視情況將下列圖紙資料提交船舶檢驗機構備查:*(1) 船體、輪機、電氣設備的有關圖紙資料應按
16、照中國船級社沿海小船建造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提交;*(2) 總說明書; (3) 型線圖; (4) 重量重心計算書; (5) 靜水力曲線圖;*(6) 全船設備明細表。1.2.4.5 提交審查的圖紙資料名稱可不盡相同,但至少應包括上述圖紙資料的內容。除1.2.4.3和1.2.4.4外,船舶檢驗機構可以根據(jù)船舶的實際情況要求補充提交其它圖紙資料。1.2.4.6 現(xiàn)有船舶初次檢驗核查圖紙資料可按1.2.4.3和1.2.4.4中帶“*”號項目提供。1.2.4.7 新建船舶船體檢驗項目如下:(1) 確認船體結構所用材料、工藝、設備和裝置等符合有關規(guī)范要求,并取得有關船用產品證書;(2) 檢查船體成型模具;(3)
17、 核查建造廠提交的船體板材(包括單板和夾層板)試樣的力學性能試驗報告;(4) 船體裝配的正確性、完整性及焊縫質量;(5) 船體成型后的檢驗;(6) 檢查第一層上層建筑和駕駛室前壁上的外窗的安裝質量(包括窗玻璃、窗框及壁板之間的連接);(7) 檢查船體結構的內部完整性(包括電纜、管子穿過主橫隔壁的密封);(8) 船體密性試驗,包括門、窗、蓋的密性試驗;(9) 檢查載重線標志、設計水線和水尺勘劃的正確性;(10) 主尺度測定;(11) 檢查錨泊、系泊設備;(12) 檢查應急通道、應急出口及欄桿、扶手;(13) 確認消防和救生器材的船用產品證書及配置;(14) 敞開艇的灌水試驗。(15) 傾斜試驗。
18、1.2.4.8 新建船舶輪機檢驗項目如下:(1) 確認必要機械設備的船用產品證書;(2) 管系裝船后的密性試驗;(3) 重要機械的安裝和試驗;(4) 系統(tǒng)的安裝和試驗;(5) 遙控關閉裝置的安裝和試驗,如燃油速閉閥等;(6) 確認有關的防污染設備安裝完整性。1.2.4.9 新建船舶電氣檢驗項目如下:(1) 確認重要用途的電氣設備、信號設備、航行設備、無線電通信設備的證書;(2) 發(fā)電機、蓄電池、配電板的檢驗和試驗;(3) 電纜規(guī)格核查和安裝檢查;(4) 船內通信設備的試驗;(5) 信號設備、無線電通信設備的安裝檢驗和試驗;(6) 主機、輔機、操舵系統(tǒng)及控制、安全和報警系統(tǒng)的檢驗和試驗;(7)
19、防點燃設備的檢查;(8) 照明系統(tǒng)檢查。1.2.4.10 根據(jù)“系泊和航行試驗大綱”進行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1.2.4.11 船舶檢驗機構認為需要檢查和試驗的項目。1.2.4.12 現(xiàn)有船舶的初次檢驗:(1) 現(xiàn)有船舶的初次檢驗中的送審圖紙資料可分別按本節(jié)1.2.4.6的規(guī)定。(2) 檢驗項目可視船齡和船的實際狀況確定,但至少按年度檢驗項目進行。對船齡5年以上的客船應按換證檢驗項目進行。1.2.5 年度檢驗1.2.5.1 船體檢驗項目如下:(1) 對纖維增強塑料船,檢查船體結構和上層建筑的外表,觀察有無裂縫、發(fā)白、分層現(xiàn)象;(2) 對金屬船,檢查船體外板、夾板、艙壁等腐蝕現(xiàn)象;(3) 檢查船體
20、內部提供浮力的結構密閉性、完整性;(4) 檢查船體各種連接處有無松動、滲水現(xiàn)象;(5) 檢查船體外部風雨密完整性、尤其是高速船前窗窗框及玻璃連接的有效性;(6) 檢查汽油舷內外機的機艙自然進風口是否有效;(7) 檢查欄桿、扶手、通道、應急逃生口等的有效性;(8) 檢查錨泊設備、舵設備、消防和救生器材的配置及其有效性;(9) 檢查結構防火的有關設施是否完好;(10) 檢查載重線標志、設計水線和水尺的正確性。1.2.5.2 輪機檢驗項目如下:(1) 對推進裝置,重要用途的輔機做外部檢查。必要時,對某項目可要求進行效用試驗;(2) 對機器處所進行總體檢查;(3) 檢查主機遙控系統(tǒng),Z型推進裝置的液壓
21、操作系統(tǒng),并確認期2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4) 檢查油柜、油箱及燃油系統(tǒng)是否完好,應無滲漏現(xiàn)象;(5) 檢查操舵裝置和控制系統(tǒng),應在工作狀況下進行試驗;(6) 檢查艙底水系統(tǒng)、主機冷卻系統(tǒng)等重要管系的使用情況;(7) 檢查機艙天窗、通風筒和門道的關閉情況;(8) 對遙控速閉閥進行檢查和試驗;(9) 對壓力容器及安全裝置做外部檢查;(10) 對消防泵及管路系統(tǒng)做檢查和試驗;(11) 檢查防污染設施的完整性。1.2.5.3 電氣檢驗項目如下:(1) 內部通信設備的試驗;(2) 對發(fā)電機、蓄電池組做外部檢查,了解其使用情況;(3) 電氣設備和電纜應盡可能在工作狀態(tài)下進行總體檢查和試驗;(4) 對接地
22、情況和避雷針的接地情況進行總體檢查;(5) 航行設備、信號設備試驗;(6) 無線電通信設備的檢驗和試驗;(7) 易燃氣體或/和粉層存在的區(qū)域無潛在的火源存在。1.2.5.4 隊高速船,其年檢項目應與換證檢驗項目相同。1.2.6 船底外部檢查1.2.6.1 船底外部檢查項目如下:(1) 檢查水線以下船殼板有無裂縫、操作及腐蝕程度;(2) 檢查舵、舵柱、舵承、Z型推進裝置、螺旋槳、螺旋槳軸及其軸承、噴水推進、海底閥箱及格柵的完好性;(3) 檢查船殼上的接地板是否完好。1.2.7 換證檢驗1.2.7.1 換證檢驗項目除應包括年度檢驗和上排/塢內檢驗項目外,還應檢查下列項目:(1) 門、窗、蓋的密性試
23、驗;(2) 推進機械應在工作狀態(tài)下進行操縱試驗,主機和Z型推進裝置的遙控系統(tǒng)和液壓操縱系統(tǒng)應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3) 發(fā)動機:檢查氣缸、氣缸蓋、閥、活塞、連桿、曲軸及所有軸承、機座、機架、冷卻器、減振器、機帶泵等零部件;(4) 齒輪箱:檢查大小齒輪、軸、軸承和離合器;(5) Z型推進機械應在工作狀態(tài)下進行操縱試驗,主機和Z推裝置的遙控系統(tǒng)和液壓操縱系統(tǒng)應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6) 抽出螺旋槳油、檢查軸、襯套、鍵、錐體和法蘭圓角、尾管軸承和油封裝置以及螺旋槳與軸錐體的配合情況。(7) 噴水推進器:檢查葉輪、軸、軸封、進出水道導向噴嘴、反向裝置和控制機構并測量葉輪和導管間隙;(8) 壓力容器內部檢查
24、或水奪試驗,其案例裝置拆檢和試驗;(9) 電氣設置和電路的絕緣電阻測量;(10) 發(fā)電機、蓄電池和操舵電動機(如設有)應進行檢驗和在工作狀態(tài)下進行運轉試驗;(11) 重要設備用電動連同其控制設備應進行檢查,并應盡可能在工作狀態(tài)下進行運轉試驗;(12) 配電板(箱)應進行檢驗,確認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1.2.7.2 本章1.2.7.1中(3)-(7)項目,可檢查其維修保養(yǎng)記錄作為替代。1.2.7.3 船體層板不應有滲水現(xiàn)象和明顯的發(fā)白、分層(對纖維增強塑料船)。1.2.7.4 對金屬船,在其第2個及以后換證檢驗時,應對船殼板的可疑區(qū)域進行測厚檢查。第2章 船舶結構與機電設備第1節(jié) 船舶結構2.
25、1.1 一般要求2.1.1.1 本節(jié)規(guī)定適用于以鋼質、鋁合金及纖維增強塑料為船體結構材料的沿海小型船舶。2.1.1.2 船舶結構的設計、建造除滿足本節(jié)規(guī)定外,本局認可中國船級社沿海小船建造規(guī)范作為其衡準。2.1.2 結構設計原則2.1.2.1 船舶結構的設計應使其能承受整個下沉營運期間可能遭受的最大外力。2.1.2.2 允許采用直接計算法設計船體結構,但結構計算書應經船舶檢驗機構審查。2.1.2.3 船底肋板、舷側肋骨以及甲板橫梁應布置在同一橫剖面內,并牢固銜接。2.1.2.4 船體肋骨或縱骨的間距S應不大于500mm。對于縱骨架船舶,實肋板間距應不大于4個肋位;對橫骨架式船舶,實肋板間距應不
26、大于2個肋位。2.1.2.5 龍骨間距及龍骨至舭部折角線或舭部圓弧中點的間距應不大于2mm。2.1.2.6 船體縱向構件應盡可能在全船范圍內保持連續(xù)。2.1.2.7 對船長L為15m及以上,且L/D大于或等于12的高速船及纖維增強塑料船,需校核船體的總縱強度。第2節(jié) 機械設備2.2.1 一般要求2.2.1.1 鍋爐、壓力容器、機器以及主輔機等動力設備的有關管系和附件,其設計和構造應適合它們擬定的用途,且其安裝和防護,應對運動部位、高溫表面以及其他可能的危險進行適當?shù)目紤],以便把對船上人員產生的危險降低到最小程度。在設計中,應對結構材料、擬選設備的用途、使用的工作條件以及船上的環(huán)境條件加以注意。
27、2.2.1.2 主推進機械和為船舶推進和安全服務的輔助機械應設計成在船舶下列狀態(tài)可下沉運轉:(1) 正浮狀態(tài);(2) 靜態(tài)橫傾不大于15°;(3) 靜態(tài)縱傾不大于7.5°。2.2.1.3 小型船舶應具有適當?shù)暮笸四芰?,以確保在一切下沉情況下能可靠地控制小型船舶。2.2.1.4 所有可能積聚易燃氣體、有毒氣體或蒸汽的處所包括機艙在內,在任何情況下都應有足夠的通風。2.2.1.5 機爐艙內應設有便于操縱、維護和檢修各種機械設備的通道。2.2.1.6 所有受內壓的機器部件、液壓、氣動和其他系統(tǒng)及其附件,在第一次設入運行之前,均應經過適當?shù)脑囼?,包括壓力試驗?.2.2 發(fā)動機2.
28、2.2.1 發(fā)動機應設有關于轉速、溫度、壓力及其他運行參數(shù)的適當案例監(jiān)測和控制裝置。2.2.2.2 發(fā)動機設計應使其發(fā)生火災或爆炸的危險降至最低。當發(fā)動機存在超速的危險時,應有措施以保證不超過安全速度。2.2.3 傳動裝置2.2.3.1 傳動裝置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承受運轉中可能出現(xiàn)的最不利的復合載荷而不超過材料的許用應力。2.2.4 操舵裝置2.2.4.1 操舵裝置應能確保航行進對船舶的可靠操縱。操舵位置應使操舵人員具有良好的航行了望視野。2.2.5 燃油系統(tǒng)2.2.5.1 燃油系統(tǒng)的每一零部件應有足夠強度,且它們的安裝應使其承受可能遇到的沖擊和振動而不會發(fā)生任何漏泄。2.2.5.2
29、燃油系統(tǒng)零部件的制造材料應具有抵抗所處環(huán)境腐蝕以及溫度影響的能力。2.2.5.3 燃油艙柜均應設有確定其儲油量的安全、有效裝置。2.2.6 艙底水設施2.2.6.1 船舶應設置有效的艙底水排除系統(tǒng)。艙底水管和系的布置應能排除任何非永久性儲存液體的水密艙的艙底水,并應防止水從一個艙室流入另一個艙室。第3節(jié) 電氣裝置2.3.1 一般要求2.3.1.1 電氣裝置應能:(1) 確保為保持船舶處于下沉操縱狀態(tài)所必需的所有電力輔助設備供電;(2) 確保乘員和船舶案例,免受電氣事故的危害。2.3.2 主電源和照明2.3.2.1 除2.3.2.5另有規(guī)定外,船舶上應至少設有兩套電源,在任一套電源發(fā)生故障時,剩
30、余電源的容量應能繼續(xù)滿足船舶正常航行情況下的需要。2.3.2.2 電源可以采用下列幾種形式:(1) 由獨立的原動機驅動的發(fā)電機;(2) 由推進主機驅動的發(fā)電機;(3) 蓄電池組。2.3.2.3 對于操舵裝置、為推進主機服務的各種輔機及保障船舶安全航行所必需的設備均為電力供電時,應至少設置一臺與主機獨立的發(fā)電機組。2.3.2.4 對于正常航行不完全依靠電力的船舶,可設置主機軸帶發(fā)電機和蓄電池組作為電源,軸帶發(fā)電機的容量應能向船舶所需的所有電氣設備供電,蓄電池組的容量應至少在與整個航程相適應的時間內,足以對維持船舶安全航行所必需的用電設備供電。2.3.2.5 對于在遮蔽航區(qū)營運限制航行的船舶,可設
31、置兩組蓄電池組作為電源,兩組蓄電池組的總容量應能維持船舶下沉航行所必需的設備供電。2.3.2.6 對于非機動船,電源可根據(jù)需要設置。2.3.2.7 船舶甲板以及供乘員出入、使用的處所應設有照明。2.3.2.8 除主照明外,在乘員經常出入的處所,還需設置應急照明,應急照明應由蓄電池組供電。對于由兩組蓄電池組作為電源的船舶,可不必設置應急照明。2.3.2.9 對于沿海航區(qū)營運限制的船舶,應急照明時間為6h;對于遮蔽航區(qū)營運限制或平靜水域營運限制的船舶,應急供電時間為3h。2.3.2.10 在主照明失效的情況下,應急照明應自動起作用。第3章 乘客定額與布置第1節(jié) 乘客定額3.1.1 乘客定額3.1.
32、1.1 本節(jié)適用于載運乘客的沿海小型船舶。3.1.1.2 船舶乘客人數(shù)應根據(jù)穩(wěn)性計算資料、乘客艙面積、座椅/臥鋪布置和救生設備的配置核定乘客定額,并記入沿海小型船舶適航證書。3.1.1.3 船舶尚應按每位乘客占用的固定座椅計算乘客定額。第2節(jié) 布置3.2.1 艙室3.2.1.1 乘客艙室應布置在防撞艙壁之后。3.2.1.2 船舶的艙室布置應:(1) 座位設置時,按每位乘客所占甲板面積不小于0.38m2計算,座位排距不小于700mm。任何一個座位與脫險通道的距離不應超過1.5m。(2) 在乘客艙室范圍內,應設置足夠的扶手,以便船舶在海上航行時,能使乘客在船上安全活動。3.2.2 盥洗設施3.2.
33、2.1 航行時間超過2h的船舶至少應設置一個單人可關閉式的廁所和一個小洗手水槽。3.2.3 乘客安全保護3.2.3.1 座椅及其附件和鄰近結構的形式、設計及布置,應使船舶在遭受碰撞后乘員受傷的可能性最小。3.2.3.2 對高速船,乘客艙內的第一排座椅(包括艙內橫向通道上的第一排座椅)和駕駛員座椅均應設有安全帶。對于船體重心處垂向加速度acg設計值取1.3g以上的高速船,則應為每個乘客提供案例帶或與此等效的把手,以免乘客摔出船外。3.2.4 駕駛臺/操舵位置3.2.4.1 駕駛臺/操舵位置的布置應使操舵的人員在船舶航行時具有良好的向前和向后的視野并符合認可的標準。3.2.5 應急出口和設施3.2
34、.5.1 凡封閉的起居處所除常用出口外,應在離該出口盡可能遠處設一應急出口,應急出口最小為650mm×450mm。3.2.5.2 通往應急出口的通道寬度不得小于500mm,通道應通暢,無任何易鉤住衣物的凸出處。3.2.5.3 應急通道和應急出口均應設在乘客易于到達處。作為應急出口的門或蓋應能方便打開并向外開啟。第4章 消防第1節(jié) 一般規(guī)定4.1.1 一般要求4.1.1.1 船上所配備的消防服務器均應是認可的產品。4.1.1.2 滅火設備應保持良好狀態(tài),并能隨時使用。4.1.1.3 “阻燃材料”系指其性能具有下述要求的材料:(1) 具有低播焰性;(2) 考慮到艙室內家具起火的危險性,傳
35、熱量應有限制;(3) 考慮火災蔓延至鄰近艙室的危險性應限制熱擴散率;(4) 所產生的燃氣和煙霧不應對船上人員構成危險。第2節(jié) 結構防火與布置4.2.1 結構防火4.2.1.1 機艙應與客艙分隔,分隔艙壁的著火危險區(qū)域應至少用阻燃材料或等效材料制成,并且在機艙具有不吸附燃油的表面。容易引起失火及燃燒時會散發(fā)出大量煙霧或有毒氣體的材料不能用于機艙及廚房內。4.2.1.2 對載客50人以上的客船,其機艙與客艙的分隔應至少以鋼或其他等效材料制成。4.2.1.3 對載客50人以上的其他材料客船,其機艙與客艙的分隔應至少具有15min的結構防火時間。4.2.1.4 如果電纜、管路、導管等穿過分隔機艙與客艙
36、的艙壁時,應以阻燃材料制成的貫穿件或具有阻燃性能的密封劑予以密封。4.2.1.5 應設有能及時關閉機艙通風口的設施,還應設有能在機艙外部易于到達的位置停止通風機運轉的設施。4.2.2 通道布置4.2.2.1 艙室出入口的布置應便于處所內人員的疏散或撤離。艙室通道的布置應考慮到機艙或廚房等易失火處所堵塞通道的可能。4.2.3 液化石油氣(LPG)爐灶的布置4.2.3.1 小型船舶上一般不允許設置明火爐灶。但對非高速船,經同意可允許設置明火爐灶。本規(guī)則所涉及的明火爐灶系指以液化石油氣(LPG)為燃料的爐灶,不允許使用在大氣壓力下為液態(tài)的燃料(如煉油)和液態(tài)、固態(tài)汽油/酒精等為燃料的爐灶。4.2.3
37、.2 廚房應位于主甲板以上,其內不應設有通往于其下方艙室的開口及梯道。廚房的門、窗應通向開敞甲板處所,且應為向外開啟,并應能保證廚房處所內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4.2.3.3 液化石油氣的爐灶、鋼瓶、角閥及減壓等均應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4.2.3.4 爐灶及鋼瓶應可行地固定,且應有防止移動的措施。4.2.3.5 如有小型船舶上調協(xié)以液化石油氣(LPG)為燃料的明火爐灶,則在圖4.2.3.5所規(guī)定的范圍內使用的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 自由懸掛的窗簾或其他織物不應裝設在范圍和內;(2) 安裝在范圍之內的材料應為玻璃、陶瓷、鋁、黑色金屬或其他具有防火特性的類似材料;(3) 安裝在范圍之
38、內的材料,如果其表面溫度超過80,則應為玻璃、陶瓷、金屬或其他具有防火特性的類似材料。4.2.3.6 爐灶上方如果安裝有煙道,則煙道與相鄰的結構應予以分隔,避免相鄰的材料或小型船舶結構過熱或損壞。圖4.2.3.5 對特定材料要求的區(qū)域第3節(jié) 滅火設備4.3.1 手提式滅火器配置4.3.1.1 船上應配置足夠數(shù)量的挑重擔式滅火器。并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1) 任何單個滅火器的容量都不應小于2A/2B或與之等效;(2) 任何單個CO2滅火器的最大容量應不大于2kg;(3) 在每一易失火區(qū)域均應至少有1個容量不大于2kg的CO2滅火器;(4) 1個2kg容量的手提CO2滅火器可由一容量為2A/12B的手
39、提滅火器替代。4.3.1.2 客艙內應至少配置2具手提式滅火器。CO2滅火器不應布置在客艙中,但可布置在具有易燃性液體的區(qū)域(如廚房)或裝有電氣設備的區(qū)域(如設有電動機、蓄電池、配電板等電氣設備的處所)。4.3.1.3 機艙內應至少2配置具手提式滅火器,1其中具應放在出入口附近。4.3.1.4 如設有廚房、則廚房內應至少配置1具手提式滅火器和一張消防毯。4.3.1.5 開敞甲板處所應至少配置2具手提式滅火器。4.3.1.6 駕駛室應至少配置1具手提式滅火器。4.3.2 水滅火系統(tǒng)4.3.2.1 船長超過15m的客船上應設有水滅火系統(tǒng)。如不設專用消防泵,則艙底泵、破土動工泵均可兼作為消防泵。4.
40、3.2.2 消防泵及消防總管的布置應確保有水柱能噴射至乘員所能到達的任何處所。4.3.2.3 消防總管和消防水管的直徑尺寸應能保證有效地分配消防泵最大出水量的需要。4.3.2.4 每個消火栓應至少配備一根消防水帶或消防軟管和一支水槍,水槍應是水柱/水霧兩用形式。4.3.2.5 載運乘客超過12人和總額定功率大于375kW的內燃機機器處所,應安裝固定式滅火系統(tǒng)。并應滿足下列要求:(1) 滅火劑應適合于年來機艙火災,滅火劑釋放后應能充斥整個處所;(2) 滅火系統(tǒng)應具有對于機艙處的民的窖為足夠的滅火能力,當使用CO2時,其最小的容量應不小于機艙總艙容的40%;(3) 如能確認一個45kg泡沫滅火器或
41、等同移動式CO2滅火器的噴射范圍能到達機器處所的任何部分,則可用此類型的滅火器替代固定式CO2滅火系統(tǒng)。4.3.3 告示牌4.3.3.1 如果滅火劑為窒息性的,則應在施放裝置附近和在被保護處所的任何入口張貼告示牌。任一CO2手提式滅火器附近應張貼告示牌。4.3.3.2 告示牌應是中文或中英對照,語句、圖形、應簡捷易懂,可參照公認的國際或國家標準。4.3.4 其他4.3.4.1 船長小于和等于15m的客船和所有的貨船應備有1只帶有適當長度的消防水桶。第5章 穩(wěn)性、載重線、不沉性與噸位第1節(jié) 一般規(guī)定5.1.1 一般要求5.1.1.1 船舶的穩(wěn)性、載重線、不沉性與噸位應符合本章的規(guī)定。5.1.1.
42、2 對單體客船及干貨船以外的船舶,其完整穩(wěn)性除滿足本章要求外還應滿足本局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4篇第7章的穩(wěn)性特殊要求。5.1.1.3 除本章另有規(guī)定外,對高速船,其完整穩(wěn)性應滿足本局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6篇的有關要求。第2節(jié) 完整穩(wěn)性5.2.1 一般要求5.2.1.1 新建船舶的首制船或同型同一船廠成批建造的首制船應通過傾斜試驗確定空船排水量和重心位置。后續(xù)船或改裝船如涉及穩(wěn)性狀態(tài)有變化時應重新進行傾斜試驗。傾斜試驗可按認可的有關標準。5.2.1.2 所有船舶均應校核滿載出港、滿載到港及空載到港裝載狀態(tài)的完整穩(wěn)性。如有,某種裝載狀態(tài)的穩(wěn)性較上述規(guī)定裝載狀態(tài)更差時,應補充校核
43、此種裝載狀態(tài)的穩(wěn)性。應校核的裝載狀態(tài)規(guī)定如下:(1) 滿載出港:人員分布在指定位置上,載有100%備品和燃油;(2) 滿載到港:人員分布在指定位置上,載有10%備品和燃油;(3) 空載到港:僅有維持航行的最少人員,載有10%備品和燃油。5.2.1.3 完整穩(wěn)性計算時,人員的重量、重心應按以下規(guī)定:(1) 每平方米4人;(2) 每人重75kg;(3) 每人直立時,重心位于甲板平面以上1.0m處;坐下時,重心位于座位以上0.3m處。5.2.1.4 對總長Loa為8m及以上的船舶航行于沿海航區(qū)營運限制的船舶,應按本局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校核氣象橫準。校核氣象橫準時,計算風壓均按沿海航區(qū)的風壓
44、值計?。粚叫杏谄届o水域營運限制的船舶,其橫搖角可按遮蔽航區(qū)計算,并乘以0.8。5.2.1.5 計算復原力臂曲線時,進、出風口和其他相似開口應作為進水開口。5.2.1.6 所核算的各種裝載狀態(tài)下經自由液面修正后的初穩(wěn)性高度應不小于0.35m。5.2.1.7 客船應校核滿載排水狀態(tài)乘客集中一舷時的橫傾角,該傾角應不超過12deg。5.2.1.8 對高速船還應通過實船回航試驗檢驗船舶回航時的穩(wěn)性,此時船舶橫傾角不得超過12deg。通過試航,測出回航橫傾角小于12deg時允許的航速和舵角。并將其紀錄在完工穩(wěn)性資料中。5.2.1.9 船舶穩(wěn)性計算雖已符合本章的要求,但船長仍應注意船舶裝載和氣象、海況,
45、謹慎駕駛和操作。在船舶遭遇特殊情況或緊急情況而采取應變措施時,應注意船舶的穩(wěn)性,防止發(fā)生傾覆的危險。5.2.2 總長Loa小于8m的甲板艇5.2.2.1 對總長Loa小于8m及的甲板艇,如僅限于遮蔽航區(qū)及以下航行限制條件下營運,其完整穩(wěn)性可按下述要求:(1) 核算裝載狀態(tài)下的船舶應同時符合下式: 1.020 1.6 式中:M1傾側力矩,kN-m,取Mv或Mk中之大者; M2傾側力矩,kN-m,取Mf; M1傾側力矩,kN-m,取Mv或Mk或Mf中之大者; 所核算情況下的船舶排水量,t; GM核算裝載情況下船舶的初穩(wěn)性高度,m。自由液面的修正應視船舶實際情況確定; F核算情況下沿船長方向的最小干
46、舷,m; B干舷甲板最大型寬,m。不包括舷伸加班寬度; d核算情況下船舶的型吃水,m;bk自甲板中心線至非水密開口邊緣的最大距離的兩倍,m;hj確定bk值的非水密開口圍板高度,m;K1系數(shù),平靜水域和內河水域取K1=0.9,遮蔽航區(qū)取K1=0.8; K2系數(shù),平靜水域和內河水域取K2=1.00,遮蔽航區(qū)取K2=1.25; K1系數(shù),客船取K3=1.00,其他船舶取K3=0.85;其中:Mv傾側力矩,kN-m,取下述(4)計算所得值的0.5倍; Mk傾側力矩,kN-m,取下述(5)計算所得值的0.5倍; Mf傾側力矩,kN-m,按下述(2)規(guī)定計算。(2) 風壓傾側力矩Mf應按下式計算: Mf=
47、0.225Af(Zfa0d) kN-m式中:Af核算情況下船舶的受風面積,m2; Zf核算情況下船舶受風面積中心至基線的垂向高度,m;a0修正系數(shù),按下述(3)規(guī)定計算。(3) 風壓傾側力矩計算公式中的修正系數(shù)按下式計算:a01.4Bs/d當Bs/d<4時,取a01.0,Bs/d>9時,取a00.5。式中:核算裝載情況下船舶的最大水線寬度,m;(4) 回轉傾側力矩Mv按下式計算: Mv =0.441KG(a2+ a3Fr)d kN-m式中:Ff傅氏數(shù),F(xiàn)r =(其中單位為m/s); g重力加速度,g=9.81m/s2; Ls核算裝載情況下船舶的水線長度,m; KG核算裝載情況下船舶
48、重心至基線的垂向高度,m; Vmax船舶最大航速(見本法規(guī)1.1.5.1(10),m/s;a2修正系數(shù),按下式計算:a20.9(4.0Bs/d)當Bs/d<3.5時,取Bs/d3.5,Bs/d>4.0時,Bs/d4.0;a3修正系數(shù),按下式計算:a325 Fr9當a3<0時,取a30,a3>1.0時,a31.0;(5) 乘客集中一舷的傾側力矩Mk應按下式計算: Mk0.32Cibini kN-m式中:i乘客處所的序號; ni第i個載客處所的乘客人數(shù); bi第i個載客處所的乘客可移動的橫向最大距離,m; Ci系數(shù),按下列公式計算: Ci=0.12+0.32bi li /
49、ni;當Ci0.92時,取Ci0.92。其中:li第i個載客處所的乘客可移動的縱向最大距離,m。5.2.3 總長Loa小于8m的敞開艇5.2.3.1 對總長Loa小于8m的敞開艇,完整穩(wěn)性可按下述要求:(1) 空船時以20nkg重量(n為船的額定乘客數(shù))分布于船中與舷緣材同一水平面時,初穩(wěn)性高度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 GM=0.3Bmax其中:GM經自由液面的修正后的船舶初穩(wěn)性高度,m; Bmax船舶總寬,系包括護舷材在內的最大船寬,m。(2) 滿載狀態(tài)下,初穩(wěn)性高度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 GM=0.35Bmax第3節(jié) 分艙與不沉性5.3.1 分艙5.3.1.1 總長Loa大于8m
50、的船舶應在距首垂線(5%15%)L處設置水密防撞艙壁。5.3.1.2 尾機型船的機艙前壁和中機型船的機艙前、后壁應為水密艙壁。5.3.1.3 水密艙壁的設置應滿足5.3.2不沉性的要求。5.3.2 不沉性5.3.2.1 客船任一主艙破損進水后應滿足下述要求:(1) 最終水線位于任何可能進一步進水的開口下緣以下;(2) 剩余初穩(wěn)性高不小于0.05m;(3) 不對稱進水時,最終橫傾角不超過10deg。5.3.2.2 對敞開艇,其新船或批量建造的首制船應通過下述灌水試驗驗證其滿足要求:(1) 船上所有裝備齊全,每個乘客按28kg重量計,可用壓鐵替代就位,油、水裝滿;(2) 向船內灌水,直至船內與船外
51、的水持平;(3) 在完成(1)和(2)項后,在乘客總重量不變的前提下,將其中(10+5n)kg乘客重量移至一舷護舷材的任何位置處,船仍不致傾覆。N為額定乘客數(shù);(4) 在完成(1)、(2)和(3)項后繼續(xù)向船內灌水,船應在不論多少水情況下仍不致沉沒。第4節(jié) 載重線5.4.1 載重線標志5.4.1.1 對非高速船,應按圖5.4.1.1的要求在船中兩舷勘劃永久性載重線標志。在載重線兩側加繪字母ZC;當由中國船級社勘劃載重線時,則用CS替代ZC。5.4.1.2 對高速船,應按本局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第6篇的有關規(guī)定勘劃設計水線與載重線標志。5.4.2 儲備浮力5.4.2.1 以下規(guī)定僅適用于
52、高速船:(1) 甲板艇的儲備浮理應不小于100%滿載排水量。儲備浮力為靜浮滿載水線至干舷甲板垂向范圍內所有海水不能進入的處所的總容積乘以海水密度。(2) 敞開艇的儲備浮力應滿足5.3.2.2對不沉性的要求。敞開艇可用在艇體內部設置浮力體的方法獲取儲備浮力。通常采用充填發(fā)泡塑料為浮力體,但發(fā)泡塑料應為封閉型、不吸水。浮力體應永久性固定在艇底、舷側或防撞艙內,且不致受到機械損傷和化學侵蝕。(3) 儲備浮力的計算可按公認的方法。圖5.4.1.1 載重線標志5.4.3 干舷和船首高度5.4.3.1 船舶應按如下規(guī)定核定干舷:(1) 當穩(wěn)性、不沉性、船體強度決定的干舷不一致時,應取其中最大值核定干舷;(
53、2) 核定干舷的最終值應不小于0.35m;(3) 對甲板艇還應滿足以下要求: 船舶滿載狀態(tài)下沿船長任何位置甲板邊緣至水線的垂直距離F應不小于按下表計算所得之值:船長L(m)L1818L7L7干舷F(mm)400200(L7)/11+200200(4) 對敞開艇還應滿足以下要求: 敞開艇的平均干舷Fp(艇中干舷、艇首垂線處干舷和尾垂線處干舷三者算數(shù)平均值)應不小于下式規(guī)定,且不小于0.3m: Fp=0.2B mm式中:B船寬,mm。 敞開艇滿載狀態(tài)下沿船長任何位置甲板邊緣至水線的垂直距離F應不小于按下表計算所得值:船長L(m)L1818L7L7干舷F(mm)450200(L7)/11+2502505.4.3.2 對高速船,船首甲板最高處離滿載水線的高度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8.1 《生命可以永恒嗎》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3.2 等式的性質》聽評課記錄
- 新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誰的紅果多》聽評課記錄
- 獨立住宅買賣協(xié)議書(2篇)
- 【2022年新課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7.3 讓家更美好 聽課評課記錄
- 魯教版地理六年級下冊8.3《撒哈拉以南非洲》聽課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2.1.4多項式的乘法(2)》聽評課記錄2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2.3中心對稱》聽評課記錄
- 商務星球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活動課《區(qū)際聯(lián)系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聽課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11.3《用反比例函數(shù)解決問題》聽評課記錄2
- 知識產權保護執(zhí)法
- 手術安全管理之手術部位標識安全
- 2022年版煤礦安全規(guī)程
- 高質量社區(qū)建設的路徑與探索
- 數(shù)字化時代的酒店員工培訓:技能升級
- 足球守門員撲救技巧:撲救結合守護球門安全
- 《學術規(guī)范和論文寫作》課件全套 第1-10章 知:認識研究與論文寫作 - 引文規(guī)范
- 帶式輸送機滾筒出廠檢驗規(guī)范
- 起重機更換卷筒施工方案
- 《信息檢索基礎知識》課件
-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須的設備和專業(yè)技術能力的承諾函-設備和專業(yè)技術能力承諾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