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的理論與實踐_第1頁
中醫(yī)的理論與實踐_第2頁
中醫(yī)的理論與實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書是我們在長期教學改革的實踐中,經多年的構思、多階段多層次的改革試驗后,在原有教材和教案的基礎上,又經反復修訂、補充,重新編寫而成的。全書三篇,上篇把基礎理論和藥物、方劑重新編排,以辨證論治為主線,一應的理論論述,都直接落實到“證”上,并由此引出相關的藥物和方劑,理、法、方、藥,一以貫之,形成一個獨創(chuàng)的全新的編排體系。這樣編排的明顯好處在于,基礎理論緊密聯系臨床實際,都有相應的治法方藥,理法方藥,環(huán)環(huán)相扣,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具體內容:陰陽五行,把重點放在陰陽五行在中醫(yī)學中的運用部分,分別引入最重要的中醫(yī)概念:邪正、虛實、寒熱、陰邪、陽邪、陰精、陽氣,中藥藥性理論:四氣、五味、歸經、潤燥等,并

2、介紹診斷寒熱的要點,包括舌診、脈診,為后文進一步敘述辨證論治奠定基礎。第二章精氣血津液分四節(jié)?!皻狻币还?jié),除生理外,增加氣病病因、病機、藥性升降浮沉、基本病證氣虛、氣陷、氣滯、氣逆,及與此相應的藥物方劑補氣、升提、理氣、降氣方藥。血、津液節(jié)亦大體如此。第三章臟腑經絡分七節(jié)。以腎為例:腎的生理特點,腎病癥狀和腎病辨證,治法,藥物:補陰藥、補陽藥、固精縮尿藥等,以及與辨證相應的方劑。其余各節(jié)結構相似。第四章六淫病因分陽邪、陰邪兩節(jié),分別介紹六淫致病特性、病證,包括衛(wèi)氣營血辨證和六經辨證、治則治法、藥物、方劑。中篇為臨床各科,選擇中醫(yī)臨床常見、療效確切的疾病,根據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闡述疾病的辨

3、證論治規(guī)律,努力反映中醫(yī)臨床特色,注意吸取現代有關病理、藥理、臨床研究的成果。下篇為針灸,為更適應臨床應用和實驗研究,刪繁就筒,突出重點,突出治療。如常用穴位詳細描述局部解剖情況,引證古今文獻資料,作全面深入的介紹,而不常用的普通穴位就作了大量的刪削。臨床治療則結合辨病辨證,注重病位和疾病共性,強調選穴少而精,強調操作手法,以增強教材的實用性。本書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在于:一改原有多種中醫(yī)學著作的老體系,建立獨創(chuàng)的,迄今為止國內未曾有過的全新的編排體系,以辨證論治為主線,把相應的基礎理論、診法、辨證和證型、治法及藥物方劑,一以貫之,構成一個整體。這樣,本書立足于辨證論泊的堅實的中醫(yī)理論基礎之上

4、,系統(tǒng)全面,結構嚴謹,并富于實踐應用價值。創(chuàng)立“辨證層次”觀,分三個層次討論辨證體系:陰陽五行最為高度概括,陰陽、寒熱、虛實是辨證的總綱;氣血津液的證治既是總綱的具體化,也是對臟腑辨證有共性意義的內容,這是第二層次;臟腑和六淫的證候治療,是辨證論治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具體內容,循序漸進,構成完整的辨證論治體系?;颈苊饬藘热莸闹貜同F象,也使困擾已久的概念先后混亂,未講先用,無法清晰說明運用的現象基本消除,使全書體系更為緊湊、精干,主題主線更為突出。結合教學和臨床實際,適當選用了現階段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研究的新成果,如證的研究、臨床藥理研究等內容;修改了一些陳舊過時和不適宜的內容,刪除重復或實際意義不大的

5、內容;根據教學體會和教改成果,適當增補了一些內容,以加強實用性,使理論聯系實際。如以補腎藥治療再障,實踐已取得了成效,但理論說明不足,為此在臟腑章增補精生血的生理、病理,補充精不生血的證候。病證和方藥直接聯系,某病某證用某法某方某藥,符合臨床思維路徑,易于接受、理解和運用。本書由劉時覺任主編,決定全書宗旨和基本觀點,收集、整理、確定參考文獻,擬定全書目錄,確定編號體例,全體編寫者分頭執(zhí)筆,寫出初稿,并由劉時覺統(tǒng)稿、定稿。寫作任務分工如下:緒論:劉時覺。上篇基礎理論»:第一章陰陽五行,劉時覺;第二章精、氣、血、津液,劉時覺;第三章臟腑經絡,臟腑生理、辨證、中藥部分,劉時覺、李雯,方劑部

6、分,劉時覺;第四章六淫病因,劉時覺、婁紹昆。中篇常見病辨治:包括內、外、兒、骨傷、婦、男性科疾病共45篇,由五人執(zhí)筆。謝泳泳17篇: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細菌性痢疾、腸梗阻、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傳染性肝炎、肝硬化、再生障礙性貧血、腎小球腎炎、尿毒癥、腫瘤(肝癌、胃癌、大腸癌、肺癌);劉時覺8篇:低血壓、糖尿病、腦動脈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腎孟腎炎、尿路結石、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癥;陳捷5篇: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疳疾、紫癜;劉尚平5篇:骨質疏松癥、骨性關節(jié)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痛風;李雯10篇:月經不調(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痛經、閉經、崩漏、帶下、惡阻、胎漏、胎動不安、缺乳、陰挺、不孕癥。下篇針灸:第一章刺灸方法,鄭潔容;第二章經絡腧穴,蔣松鶴;第三章其他療法,蔣松鶴;第四章針灸治療,鄭潔容。整個教學改革過程和本書的編寫,得到了溫州醫(yī)學院領導和教務處、醫(yī)療二系、圖書館的大力支持;本書寫作過程中,鄭成杰副主任醫(yī)師在百忙中審讀了我們的原稿,賜予許多寶貴的指示;溫州醫(yī)學院圖書館馬丹同志和溫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圖書館楊珺同志,為本書收集資料,溫州醫(yī)學院印刷廠史海燕同志為描繪本書插圖,都作了大量的工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