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9年第3期(總第174期人口與經濟POPU LATION &ECONOMICS N o.3,2009(T ot.N o.174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影響因素的分析基于福建省六城市的調查林李月,朱宇(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本文利用2006年在福建省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數據,從城市、企業(yè)和流動人口三個層次考察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城市社會政策是影響社會保險情況的顯著因素;企業(yè)特征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比較模糊,不具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流動人口個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參加社會保險情況造成影響,但其就業(yè)的穩(wěn)定程度并不是顯著的影響
2、因素。論文最后探討了研究結果的政策意義。關鍵詞: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影響因素中圖分類號:C9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0903-0089-07收稿日期:2008-11-17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05JA840003;福特基金會和加拿大國際發(fā)展研究中心(IDRC 資助項目(PO 07131L ;加拿大國際發(fā)展研究中心(IDRC 資助項目(G rant N o :105447-001;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作者簡介:林李月(1985-,女,福建寧德人,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遷移與城鄉(xiāng)發(fā)展。An Analysi
3、s on I nfluencing F actors for F loating Population s P articipationin Social Security :A survey in six cities in Fujian ProvinceLI N Li 2yue ,ZH U Y u(School of G eography ,Fujian N 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 :Based on data of a sam ple survey carried out in Fujian in 2006,the p
4、aper probes into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s participation in s ocial security from three angles ,namely city ,enterprise and floating popula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urban s ocial policy is the main factor in fluencing floating population s participation in s ocial security.Enter
5、prise characteristic has a rather indistinct im pact on that and shows no evident regularity.Pers 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have effect on participation in s ocial security to a certain degree ,but the degree of stability of em ployment is not a notable influencing factor.In last p
6、art ,the paper made a study of policy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result.K eyw ords :floating population ;s ocial security ;in fluencing factor一、引言流動人口在流動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社會保險是流動人口規(guī)避各種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流動人口社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流動人口仍被排斥在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之外。國家統(tǒng)計局2006年的調查資料顯示,沒有購買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分別占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73137%、7
7、3177%、84165%、67146%1。近年來,這一問題已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有關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的熱點問題之一。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戶籍制度及其影響一直被視為流動人口參與各項社會保險比例過低的制度障礙與主要根源23。流行的觀點是,由于沒有城市戶口,流動人口與市民身份不同,法律地位不同,不能享受與市民相同的社會保險待遇46。而在近期,學者們逐漸認識到上述的分析框架并不能夠有效地解釋流動人口參保率低的現象,圍繞著這一論題的研究也開始走出以戶籍制度為核心的分析框架,流動人口就業(yè)的流動性、企業(yè)為流動人口投保的積極性、社會保險制度的地區(qū)差異性等因素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78,從
8、而逐漸把人們的視野引向戶籍制度以外的其他因素。遺憾的是,迄今研究對戶籍制度以外因素的解釋仍顯得比較薄弱。首先,這些研究基本上忽略了城市流動人口政策上的差異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狀況造成的影響。事實上,遷入地政府對待流動人口的態(tài)度及其相關的社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險狀況。波恩(W1R1B.hning移民與定居“四階段說”的理論是對這種制約作用的最好解釋。根據周聿峨,阮征宇轉述波恩的理論,“在移民的生存與爭取社會權益的階段,移民遷入地政府扮演著主要角色,移民是最終取得同等的社會權益還是遭到排斥,悉數與該地區(qū)的地方政策與經濟、社會和文化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9。從社會政策來看,國內各城市
9、針對流動人口的政策并非完全一致10,因而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影響也勢必有所不同。其次,已有研究對來自企業(yè)方面的影響也較少涉及。在目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制度的安排下,大部分流動人口的參保只能通過所在企業(yè)進行,且各地缺乏明確的強制企業(yè)為流動人口投保的政策措施,因此企業(yè)在是否決定投保上就有一定的選擇余地,企業(yè)為流動人口投保的積極性已然成為制約流動人口參與社會保險的重要因素。此外,即使少數研究考察了來自企業(yè)方面的影響,但對于這種影響因素的描述僅籠統(tǒng)地概述為企業(yè)為追求利潤,不愿為流動人口繳納保險費。盡管很多企業(yè)對流動人口購買保險持抵制態(tài)度,但這在不同規(guī)模、行業(yè)與所有制性質的企業(yè)之間可能會存在差別11。一般
10、來說,不同性質的企業(yè)可能具有不同的產權歸屬與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這對流動人口的權益保障是有影響的12;企業(yè)規(guī)模也是非常重要的變量,是因為“規(guī)模更可能被視為一種能造就和決定其他結構變量的獨立變量”13;此外,企業(yè)所屬行業(yè)的差異也可能造成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狀況的差異。這些因素使得考察來自企業(yè)方面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第三,迄今研究基本上將流動人口看成一個均質的整體,忽視了他們的個體特征差異造成的社會保險參與情況上的差異。事實上,流動人口是一個構成復雜的異質群體,在職業(yè)、收入、住房、流遷動向等方面已出現明顯的分異現象1415。對流動人口而言,決定是否參與社會保險是在綜合自身條件與風險規(guī)避下最大化自身預期
11、效用的結果16。在預期效應最大化下,不同特征的群體在購買社會保險的決定上顯然會有不同的選擇。因此,將流動人口看成是一個均質整體而忽視其內部差異的研究無法解釋他們在社會保險上的需求差異,相關的政策建議也就過于籠統(tǒng),具有明顯的單一性。借鑒以往相關研究的經驗,本文利用2006年在福建省6個城市的調查數據,使用Logistic回歸模型,從城市、企業(yè)和流動人口三個層次考察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因素,期望回答三個問題:城市相關流動人口政策上的差異是否會轉化成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之間的差異?對處于同一個勞動力市場的流動人口來說,企業(yè)的特征是否會對他們社會保險的參與情況造成顯著影響?控制了城市勞動
12、力政策和企業(yè)特征之后,流動人口的個人特征如何影響他們社會保險的參與情況?二、數據描述與變量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課題組2006年在福建省6個城市所做的調查。本次調查首先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抽取6個城市,其中包括省會城市福州、計劃單列市廈門、2個地級市泉州與三明、2個縣級市晉江與福清。其次,根據“五普”時福建省外來流動人口在二、三產業(yè)就業(yè)比1161的比例,以企業(yè)從業(yè)人員數量為抽樣標志,在遵循等距隨機抽樣原則的前提下,從每個城市隨機抽取從業(yè)人員100人以上的企業(yè)5個,其中3家第二產業(yè)企業(yè)和2家第三產業(yè)企業(yè)。最后,根據抽中企業(yè)相關部門提供的該企業(yè)全體員工名冊,采用分層(“白領”和“藍領”、按比例
13、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每個企業(yè)抽取20名被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獲得600個有效樣本,有效率100%。社會保險的參與情況定義為在流入地有參加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yè)保險的流動人口樣本比例。本文的自變量可以分為以下3組,描述參加統(tǒng)計見表1。第一組:個人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年限、收入和就業(yè)的特征與環(huán)境。受教育年限按如下規(guī)則進行換算:將文盲或識字很少、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大專及大專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分別用0年、6年、9年、12年和15年的受教育年限表示。就業(yè)的特征與環(huán)境包括:職業(yè)、就業(yè)的正規(guī)化程度、城市工作經驗與就業(yè)穩(wěn)定程度。其中,就業(yè)的正規(guī)化程度定義為是否與所在單位或企業(yè)簽
14、訂勞動合同及其期限;城市工作經驗以在外流動的時間為代表;在當前單位工作的月數與在外更換工作次數作為衡量流動人口就業(yè)穩(wěn)定程度的代理變量。第二組:企業(yè)特征,包括企業(yè)的所有制性質、行業(yè)與規(guī)模。企業(yè)的所有制性質分為國有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外資及聯(lián)資企業(yè)與其他股份制企業(yè)四類。企業(yè)的行業(yè)分為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制造業(yè)與商業(yè)、服務業(yè)四種類別。企業(yè)規(guī)模的判定結合國家統(tǒng)計局設管司2003年統(tǒng)計上大中小型企業(yè)劃分辦法(暫行17中對企業(yè)規(guī)模的分類標準和所調查企業(yè)的實際情況,將其分為:少于500名工人的小企業(yè),介于5002000名工人之間的中型企業(yè)和超過2000名工人的大型企業(yè)。第三組:城市特征。在城市特征上,參考已有研
15、究1819,本文使用不同城市虛擬變量作為社會政策特征的代理變量。在具體設置上,以廈門為參照組,建立了5個城市虛擬變量,分別為福清、福州、晉江、泉州、三明。表1相關變量的統(tǒng)計描述變量均值變量均值變量均值變量均值性別015合同簽訂情況企業(yè)所有制性質小型企業(yè)0141婚姻0149合同簽訂率0184國有企業(yè)0106中型企業(yè)0121年齡(歲26196合同期限私營企業(yè)0130大型企業(yè)0138職業(yè)分層1個月1年0135外資及聯(lián)資企業(yè)0145城市變量白領01111年3年0141其他股份制企業(yè)0119福清0117藍領01893年以上0108企業(yè)行業(yè)福州0117教育年限(年10108在外流動時間(月54151建筑業(yè)
16、0104晉江0117個人月收入分布當前單位工作時間(月18152交通運輸業(yè)0149泉州0117800元以下0130更換工作次數(次2155制造業(yè)0145三明01178001000元0143商業(yè)服務業(yè)0102廈門01171000元以上0127企業(yè)規(guī)模樣本容量600三、主要結果及其解釋在描述統(tǒng)計的基礎上,本文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來考察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因素。因變量為流動人口是否參加養(yǎng)老、工傷、醫(yī)療與失業(yè)保險,自變量為設定的3組變量。表2給出了3組變量對流動人口四項社會保險參與情況影響的回歸分析結果。(一城市社會政策的影響在模型中,我們估計了不同城市虛擬變量的系數,其他5城市
17、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參與情況都明顯低于廈門市,即有關流動人口社會保護政策越多的城市,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參保率越高(見表2。從政策層面來說,廈門市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探討并逐步完善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險制度,相繼制訂“廈門市外來從業(yè)人員住院醫(yī)療保險暫行管理辦法”、“廈門市外來員工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廈門市外來從業(yè)人員基本醫(yī)療保險暫行辦法”、“廈門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廈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工傷保險待遇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等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這些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與實施規(guī)范了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待遇項目及其支付辦法和標準,擴大了社會保險的覆蓋范圍,有效地保護了廈門市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險權益。反
18、觀其他城市,不僅制定的政策數量相對較少,而且政策出臺的時間也較晚。以泉州市為例,在其2007年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中規(guī)定持有“暫住證”的流動人口,符合相關條件的,可在所入住縣(市、區(qū)行政轄區(qū)內享受參加各項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十大待遇,在此之前,政府對流動人口提供的有關社會保險方面的社會保護幾乎是呈空白狀態(tài)。此外,由于政策的執(zhí)行效果一般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呈現出來,因此該地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險狀況能夠在何種程度得到改善尚待時間的考證。(二企業(yè)特征的影響令人意外的是,企業(yè)特征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比較模糊,并不具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其中,企業(yè)規(guī)模只在失業(yè)與工傷保險的模
19、型中具有顯著的正效應,企業(yè)性質則只在醫(yī)療保險的獲得上具有顯著性,而企業(yè)行業(yè)性質在四種社會保險參與情況上的影響效應也并不十分強烈(見表2。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可能與長期以來中國以經濟發(fā)展為首要目標和農村以家庭為主要責任承擔者的社會保護政策有很大的關系20。在這種政策環(huán)境下,即使是國有企業(yè)對流動人口的使用也從來都是另眼相看的,其工資和福利明顯不如正式工人,更何況是那些為了廉價地使用勞動力的外資企業(yè)與本身產權特性和規(guī)模不大,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的私營企業(yè)21。最后的結果自然是使得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做出巨大貢獻的流動人口長期被排斥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此外,對來自農村的流動人口而言,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
20、的社會保障使得他們普遍漠視自己應有的權益,加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和為貴等傳統(tǒng)思想可能通過影響他們的行為意識(即不會傾向于去反抗維護自身的權益來影響他們的社會保險狀況,從而使他們的社會保險參與情況普遍偏低。顯然,流動人口無論在什么性質、規(guī)模與行業(yè)的企業(yè)就業(yè),其社會保險狀況都不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如何在整體上提高企業(yè)為流動人口投保的積極性是當前政府迫切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三流動人口的個人特征與就業(yè)環(huán)境的作用11流動人口個人特征的作用流動人口的性別對養(yǎng)老保險與失業(yè)保險的參與并沒有顯著影響,但是男性醫(y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的參與率顯著高于女性。對此可能的解釋是:女性流動人口生產能力較低,從事的工作具有較
21、高的可替代性,這類工人的離職給企業(yè)帶來的成本小于企業(yè)為其參保的成本;或是男性從事的工作的強度與危險度高于女性,從而被醫(yī)療保險與工傷保險覆蓋的概率較高。不論何種解釋,這種估計結果都反映出,較男性流動人口而言女性的社會保險權益更易受到用人單位的漠視,從而更容易陷入疾病的打擊和貧困中。在模型中,年齡對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起到了顯著的正效應(見表2。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抵抗風險能力下降,意味著其自我保險能力變弱,因而社會保險的吸引力變大,并逐漸成為一件值得優(yōu)先考慮的事情。個人月收入對四種保險的參與情況都具有顯著正作用,這與我們的預期基本相一致。對此的解釋是:隨著收入的提高,流動人口
22、的參保能力提高,參加社會保障的可能性也就隨之變大。但是,這樣的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流動人口的參保意識薄弱很有可能是他們在低收入情況下的被迫選擇,因為相對于子女教育、日常生活開支等目前急需的項目而言,社會保險就會顯得不那么迫切。表2Logistic回歸模型估計結果自變量回歸系數(B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性別(女性為參照組男0127401015016483010163年齡0104430104701032330104733婚姻(以未婚為參照組已婚-01241-0123701074-01237受教育年限01056010260110701046個人月收入(800元及其以下為參照組8001000元1
23、11893330187333311523333018723331000元以上21484333211623332130533321162333職業(yè)(以藍領為參照組白領-0148301029-0199101028在外流動時間-010103-01004-01005-01004當前單位工作時間010113-010*-01002更換工作次數-011353-01143-01004-01143合同期限(以無簽訂合同為參照組1個月1年1119333311311333110553113113331年3年11688333210023331102133210023333年以上11115311287301882311
24、28733企業(yè)規(guī)模(以小型企業(yè)為參照組中型企業(yè)01182-016763-01219-016763大型企業(yè)01107-112313301088-1123133企業(yè)所有制(以國有企業(yè)為參照組私營企業(yè)-01649-11252-111993-11252外資及聯(lián)營企業(yè)-0116801641-01933301641其他股份企業(yè)-0120701115-110803301115企業(yè)行業(yè)(以建筑業(yè)為參照組交通運輸業(yè)01135110320130411032制造業(yè)01757-01127018693-01127商業(yè)服務業(yè)-01344-112953-01433-112953城市變量(以廈門為參照組福清-014853-1
25、1633333-21414333-010233福州-014213-011323-110313-11428333晉江-11727333-11519333-21474333-0174133泉州-21012333-21672333-21703333-010223三明-016683-017133-01464-010173常數項-31241333-219663-2120333-21974333M odel Chi22031971333170166533322017313331991861333 Nagel kerke R201393013580144001378模型預測準確率79130%80130%83
26、130%73170%注:3,33,333分別表示在011、0105、01001水平上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出乎意料的是,婚姻、職業(yè)與受教育年限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并不顯著。婚姻狀況影響不顯著的原因可能在于,婚姻這個變量與年齡變量存在高度相關,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它的影響作用。職業(yè)影響的不顯著可能與流動人口在城市里更多的是以出賣勞動力為生,僅僅是以相對單一的經濟角色參加到城市的生產、生活過程中,而不是以社會人的角色參與,在習慣了依靠自身力量、自我承擔風險的情況下,他們不愿意或者不能撥出一筆重要的收入去購買保險22。然而,受教育年限影響不顯著,可能在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通過受雇于不同的職業(yè)
27、來體現人力資本的差異23,因此職業(yè)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影響不顯著的同時,教育年限的影響也不顯著。21流動人口就業(yè)環(huán)境的影響作為就業(yè)正規(guī)化程度的代理變量,即勞動合同期限對流動人口參與社會保險具有顯著正效應。這可能是因為簽訂合同且合同年限越長的流動人口就業(yè)的正規(guī)化程度相對越高,被社會保險覆蓋的可能性越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外流動時間、在當前單位的工作時間和更換工作次數,除了對參加養(yǎng)老保險具有一定影響力外,對其他三種保險的影響并不顯著,這顯然與我們的預期相反 。對這個結果的解釋是 : 根據現有的制度安排 , 養(yǎng)老保險的繳費對象為用人單位與流動人口 , 因此在決定是否參保問題上 , 流動人口有一定
28、的選擇余地 。但由于養(yǎng)老保險制度設計中的保險期 限過長及其攜帶性差等特點使其無法照顧到流動人口的長遠利益 , 才使得以流動性為主要特征之 一的流動人口不愿意繳納一筆對其而言不菲的保險金 。相反 , 對于那些工作相對穩(wěn)定的流動人 口 , 這種制度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他們將來的養(yǎng)老問題上發(fā)揮有效的保障作用 , 因此參加養(yǎng) 老保險的可能性較大 。然而 , 對于其他險種而言 , 在目前的政策環(huán)境下 , 繳費對象多為用人企 業(yè) , 是否決定參保更多地取決于用人企業(yè) , 流動人口自身并無多大的選擇余地 , 因而流動性對他 們社會保險參與情況影響不顯著 。這個結果暴露了當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制度設計的弊端
29、, 反映 了我國針對流動人口特點安排的 、照顧到其長遠利益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 。因此 , 流動人口社 會保險的制度設計應該著眼于長期性 , 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參保流動人口進行長期保險 , 盡量將保 24 險期限與工作地點 、工作單位 、工作時間分離 , 增強社會保險的可轉移性與可攜帶性 。如果 不能將保險期限與工作單位和工作時間分離 , 流動人口參與社會保險還需要通過所在的企業(yè)或單 位 , 那么 , 根據本文的分析結果 , 就應該增強流動人口就業(yè)的正規(guī)化程度 , 即加強勞動合同的簽 訂率與延長勞動合同期限 , 從而提高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參與率 。 四 、結論及政策意義 本文在福建省 6 城市調
30、查數據的基礎上 , 通過 Logistic 回歸模型估計城市社會政策 、企業(yè)特 征和流動人口個人特征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 , 發(fā)現 : 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 況受地方政策影響并因地而異 , 流動人口社會政策較為完善的城市 , 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參保率 較高 ; 企業(yè)特征在決定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參與情況上具有一定然而有限的作用 , 如企業(yè)規(guī)模 只在工傷保險與失業(yè)保險的模型中顯著、企業(yè)所有制性質則只在醫(yī)療保險的獲得上具有顯著性、企 業(yè)行業(yè)在四種社會保險參與情況上的影響都不十分顯著 ; 男性更傾向于被工傷保險與醫(yī)療保險覆 蓋 ; 流動人口的年齡越大 , 被社會保險覆蓋的概率越高 ; 個
31、人月收入越高則越有可能獲得社會保 險; 職業(yè)對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不顯著 ; 就業(yè)越正規(guī) , 越有可能獲得社會保險 , 但是就業(yè)的 穩(wěn)定程度與就業(yè)經歷除了對養(yǎng)老保險的參與率具有顯著作用 , 對其他險種的影響并不顯著。 上述結論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首先 , 完善流入地對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政策在提高流動人 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上具有重要作用 。各流動人口流入地應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 流入地政府在這 方面要承擔更重要的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 , 此次調查的數據表明 , 愿意把全家戶口遷入城市的流 2526 動人口只占被調查人數的 3416 % , 當前提條件是放棄家鄉(xiāng)土地時 , 該比例下降到 231
32、6 % 。 因此 , 解決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還不能簡單地把寄托于通過戶籍制度改革給予流動人口城鎮(zhèn) 戶口上 ; 流入地還要根據流動人口的特點制定不同于當地戶籍人口的社會保障政策 , 因而其在提 高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責任就更為重大 。 其次 , 本文的研究發(fā)現 , 在現有的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制度安排下 , 收入較低 、就業(yè)較不正 規(guī)的流動人口與女性流動人口等自身抵抗風險能力較低的群體 , 卻最有可能被排斥在社會保障覆 蓋網之外 , 顯然這樣的制度安排使社會保險的保障作用變弱 , 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在提倡逐步實 現農民工與城鎮(zhèn)居民同等待遇的背景下 , 各級政府應該保證其保障作用的發(fā)揮
33、, 強制推行社會保 險以盡可能擴大流動人口社會保險的覆蓋面 , 尤其要高度關注女性等較為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險權 益問題 。本文的回歸結果還發(fā)現 , 流動人口就業(yè)的穩(wěn)定性 , 即城市工作經歷 、在目前單位工作時 間與更換工作次數對除養(yǎng)老保險之外的其他險種的參與情況沒有顯著影響 。這表明 , 即便是就業(yè) 穩(wěn)定程度高的流動人口參與社會保險的可能性也未必就大 , 由此可見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 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與此同時 , 本文的分析結果也說明不能過分地強調流動人口的流動性對其 參加社會保障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 , 過分強調這種負面影響 , 甚至認為其無法改變的觀點 27 是在為部分企業(yè)
34、、地方政府逃避或者拖延解決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問題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借口 。 正如周沛認為 , 社會保險 “跨地區(qū)轉移的困難主要不是技術問題 , 更主要的恐怕是觀念問題 , 在 94 社會流動度很高的今天 , 只要從保護社會成員社會保險的權益之角度考慮 , 真正地為 民生考 28 慮 , 這個問題的解決在技術上是不難的” 。因此 , 積極設計和完善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險制度 , 才是解決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問題的根本所在 。 第三 , 要實現社會保險體系對流動人口的保障功能 , 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 , 還必須考慮到企 業(yè)的作用 。本文的估計結果顯示 , 企業(yè)特征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與情況的影響并不顯著 ,
35、即便 是在國有企業(yè)與大型企業(yè)中 , 流動人口各種社會保險的參與情況也不見得比其他私營或者小型企 業(yè)高 。這說明 , 規(guī)模越大的企業(yè)與國有性質的企業(yè)用工未必規(guī)范 , 也并非更加傾向于執(zhí)行國家法 律法規(guī)與地方政策措施 。因此 , 政府要強制企業(yè)為流動人口投保 , 加強監(jiān)督全部企業(yè)執(zhí)行社會保 險政策的情況 , 且不應該放松對國有與大型企業(yè)的監(jiān)督力度 。同時 , 還要考慮如何提高企業(yè)的積 極性與主動性 , 從而逐步地提高企業(yè)在承擔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方面的貢獻 。 參考文獻 : 1 國家統(tǒng)計局服務業(yè)調查中心 . 農民工生活質量調查 EB . 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 , http : www. stats. gov
36、. cn- oldweb OL tjfx 2 陳映芳 . “農民工” 制度安排與身份認同 J . 社會學研究 , 2005 , (3 : 119 - 133. : 3 高文書 . 進城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影響因素研究 J . 市場與人口分析 , 2007 , 13 (5 : 66 - 72. 4 朱宇 . 國外對非永久遷移的研究及其對我國流動人口問題的啟示 J . 人口研究 , 2004 , (3 : 52 - 59. (1 : 65 - 76. 5 Zhu , Y.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ir settlement intention in the
37、cities : Beyond the Hukou reform. Habitat International , 2007 , 31 6 Zhu , Y and Chen , W. The settlement intention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cities : recent changes and multi2faceted individual2level determinants , Population , Space and Place , Forthcoming , 2009. 7 藍春娣 , 任保平 . 關于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思考 J . 社會科學研究 , 2004 , (5 : 106 - 111. 8 鄭功成 , 黃黎若連 . 中國農民工的問題與社會保護 M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2007. 10 謝桂華 . 農民工與城市勞動力市場 J . 社會學研究 , 2007 , (5 : 84 - 111. 11 同 3 . 9 周聿峨 , 阮征宇 . 當代國際移民理論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J . 暨南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 ,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個人教育分期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內燃機核心零部件代理銷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門臉房屋租賃與文創(chuàng)產業(yè)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態(tài)農莊木工建造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門頭智能化控制系統(tǒng)研發(fā)與安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基金合同及違約賠償細則4篇
- 二零二五版高新技術企業(yè)研發(fā)項目財務監(jiān)管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個人抵押借款合同風險評估范本
- 2025年度個人漁業(yè)貸款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個人對個人光伏發(fā)電項目借款合同
-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豎式運算300題
- 2023年12月廣東珠海市軌道交通局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人筆試近6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寺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比摩阻-管徑-流量計算公式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檢驗
- 五年級數學應用題100道
- 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完整整套課件(馬工程)
- 高三開學收心班會課件
- GB/T 33688-2017選煤磁選設備工藝效果評定方法
- 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培訓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處置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