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美學思想之核心_第1頁
《莊子》是美學思想之核心_第2頁
《莊子》是美學思想之核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莊子是美學思想之核心                        摘要 莊子是先秦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代表人物。才華橫溢,滿腹學識,思想標新立異,對現(xiàn)實生活有自己獨到見解和認識,構架起屬于自己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v讀莊子一書,其中包含的莊子崇高自然,反對人為,同時以“言不盡意”的精神境界而達成 “自然美”、“虛靜、物化美”作為其美學思想的核心,具有明顯的文學

2、特質也表現(xiàn)了最為理想主義的審美思想。關鍵詞語 莊子 美學 核心莊子33篇,分內、外、雜三個部分。莊子在其內容上、表現(xiàn)手法上都在表現(xiàn)出莊子個人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和他“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莊子崇尚自然,主張以樸素為美,同時又是在精神上翱翔于“無何有之鄉(xiāng)” ,穿越時空的局限,進入無古今、無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莊子的體道人生,實為一種藝術的人生,與藝術家所達到的 精神狀態(tài)有相通之處。這種哲學思想的表現(xiàn)形式,具有明顯的文學特質也表現(xiàn)了最為理想主義的審美思想。 一 自然美一直是學術界的難題,尤其是莊子中的自然美思想

3、,迄今為止尚未有定論。學術界有人認為莊子中沒有自然美,他們以莊子生在亂世以及莊子中人生觀的核心是“全生”、“保身”為由,認為莊子無暇也無“雅興”去關注自然界的美丑。還有人通過齊物論中的“萬物齊一”以及“道亦存在丑的事物中”來否認莊子自然美思想的存在,提出美不是莊子所宣揚和贊賞的東西。而承認莊子中存在自然美的學者,也大多是從自然精神這個層面展開論述的,而忽視了莊子中對自然景物美的發(fā)現(xiàn)和描述。我認為,這是不夠客觀和準確的。鑒于自然美在中國美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我以為很有必要對自然美,尤其是莊子文本中所包含的自然美思想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解讀。 莊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認為“天道自然

4、無為”,不是人為的力量可以改變的。因此,他提出“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主張尊重客觀事物本身的規(guī)律,而不應當以人的主觀愿望去改變它。莊子自然主義的哲學觀反映在莊子一書便形成了“樸素為美”和“法天貴真”的美學思想。莊子認為,美在自然,任何人為的藝術都是對自然美的破壞。他在齊物論中以天籟、地籟、人籟三者比較來說明這種自然美:“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人籟是指人們用絲竹管弦演奏出來的,是人為的東西,屬于等而下之的聲音;地籟是風吹自然界大大小小的孔竅而發(fā)出的聲音,它要借助于風力的大小和孔竅的不同形狀才能形成,也不是最美的;只有天籟

5、是眾竅自鳴而成、不依賴以任何外力作用天然之音。天地之“大美”。莊子在專談“天道無為”的知北游里面,無意地透露出了他對于“大而美”的思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莊子論證圣人應當效法天地萬物自然無為的狀態(tài),做到“不言”、“不議”、“不說”,從而無為不謀。同時,在秋水一文中,莊子對“天地之大美”有一段意味深長的描述:“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而不虛”莊子以河伯喻有為的小知,以北海若喻無為的大知,而以河伯見北海若而

6、自愧引發(fā)下文北海若關于萬物齊一思想,贊美“大美”之無限而揶揄“小美”,把審美主體的感受與審美對象的磅礴氣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然樸素之真美。崇尚自然美,也就是崇尚樸素美,因為樸素是一切事物的自然狀態(tài)。莊子說:“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尚樸一定要主張“順物自然”而反對雕飾,然而莊子并不完全否定事物外形的美,只是反對違反事物自然本性的人為摧殘。他指出:“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莊子及其后學在漁父中還借客之口提出“法天貴真”說,對于“天”,莊子認為“無為為之謂天”,而對于“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鼻f子·漁父進一步說,就是“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

7、人。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毖院喴怦?。                              二 “虛靜”、“物化”說; 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說法,莊子繼承發(fā)展了老子 "虛靜"的學說,認為它是進入道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莊子&#

8、183;大宗師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莊子的"坐忘"就是 "虛靜",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拋棄一切知識,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莊子認為虛靜必須在"絕學棄智"的基礎上方可達到,然而也只有達到虛靜,才能對客觀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認識,才能自由地進行審美觀照,藝術創(chuàng)造力才最為旺盛,才能創(chuàng)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莊子的"虛靜"說對后世影響極大,后世的文學家和文學理論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莊子的"虛靜"說的影響。 "物化&quo

9、t;說:莊子的"物化"說是與他的"虛靜"說聯(lián)系的。莊子認為 "虛靜" 是認識"道"的途徑和方法,是進入道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從創(chuàng)作主體來說,必須具備"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能否創(chuàng)作合乎天然的藝術之關鍵。而從創(chuàng)作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來說。必須要達到"物化"的狀態(tài)。什么是"物化"呢?在莊子看來,進入虛靜狀態(tài)之后,人拋棄了一切干擾和心理負擔,就會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覺器官的束縛和局限,而達到認識上的"大明"。作為創(chuàng)作

10、者來說,主體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體的"自然"(天)和客體的"自然"(天)合而為一,這就是進入了"物化"的境界,這就叫做"以天合天"。處在這樣狀態(tài)下的創(chuàng)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在養(yǎng)生學上,莊子說明虛靜無為能使人安逸快樂而不被憂患所困擾,從而年壽長久。而在美學上則說明虛靜之美,也就是無為之美、樸素之美,所謂一而三、三而一者也?!皬刂局?,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這里主要闡述養(yǎng)生學,列舉了二十四種困擾、侵蝕和削損人之真性的因素

11、,歸納起來,實際上是三項:“勃志”(擾亂意志)、“謬心”(束縛心靈)、“累德”(拖累德行)、“塞道”(蔽塞大道)。只有清除他們德干擾和役累,才能回復虛靜無為的自然本性、達到養(yǎng)生美學所要求的目的。 天道說:“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莊子所說“意之所隨者”就是“道”,語言可以表達具有“形色名聲”的事物,但對于沒有“形色名聲”的“道”,語言是無法表達的,莊子“言不盡意”討論的雖然是道與言的關系,但對于文學藝術美的啟示和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文學語言的藝術,離開了語言也就沒有了文學;但問題還有另一方面,那就是文學之中最精妙、最美好、最有魅力的東西,又往往是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文學之中的美是那些微秒的意趣、復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