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探討_第1頁
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探討_第2頁
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探討_第3頁
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探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探討         09-10-16 08:42:00     作者:李楊 劉娣    編輯:studa090420摘  要: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完成英語學習過程,以確保師生交往的順利進行;教師恰當?shù)奶釂柨梢员WC師生交往的廣度和深度,教師反饋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互動的機會,可以提供更多接近真實的互動模式。關(guān)鍵詞:師生互動;語言學習過程;提問;反饋    &

2、#160;   在中國,英語學習的主要形式就是課堂教學,課堂上師生交往互動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而改善課堂交往的任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承擔的,因為課堂中的活動大多由教師決定和控制,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乃至教師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促進或阻礙師生課堂交往。那么,該如何發(fā)揮教師在師生交往中的積極作用呢?        1 以正確的認識和態(tài)度對待語言學習過程        有的教師抱怨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這其中可能會有這樣或那

3、樣的原因,但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有的教師不了解語言學習過程,希望給學生輸入多少,他們就能輸出多少。教師往往給學生的語言輸出提出了他們暫時還達不到的要求,結(jié)果導致交往互動的失敗。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決不能僅僅是先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入后就要求學生進行語言輸出。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完成包括注意、理解、吸收、整合等幾個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順利地進行語言輸出,完成交往互動的任務。為此,布魯納(Bruner)等人提出了“支架”理論(scaff01ding)。這個理論旨在通過有效的教師與學習者的交

4、往互動,幫助學習者完成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Applebee和Langer(1983)根據(jù)Bruner的語言支架理論具體闡述了支架式講授的步驟:教師首先選定具有明確目的的學習任務,預測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然后設計任務的形式,以便于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任務。在講授過程中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注意和參與狀態(tài),并且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不斷調(diào)整支架,隨著學生完成任務能力的增強而逐漸撤去支架,最后進入到下一個學習任務。在幫助學生完成由輸入到輸出,由起初的被動接受者成為主動使用者這一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5、  2 采用提問、反饋的方式促進學生參與互動        “近年來,人們逐漸關(guān)注課堂行為中諸如問答、意義磋商、教師反饋等互動因素的作用?!盚olland和Shortall更是明確地指出:“教師主要通過提問和反饋與學生互動,這兩項行為值得關(guān)注?!敝袊鴮W生在課堂上大多是被動式和回應式的,即很少啟動與教師之間的交往互動,但當教師啟動互動時,他們也會進行回應。師生課堂互動大都遵循IRF模式,即教師啟動、學生回答、教師反饋。在這個模式中,教師掌握著話語的主動權(quán),由教師設定會話的內(nèi)容和發(fā)展的方向,選擇與交際目的相適應的語言形

6、式,教師可以隨時中斷會話,選擇或更換會話的對象,其目的、態(tài)度、情緒左右著會話的導向、內(nèi)容、節(jié)奏乃至效果。        在IRF模式中啟動和反饋的角色主要由教師擔當,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教師在擔當這兩個角色時會對師生交往互動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2.1兩種問題模式        教師的啟動即課堂提問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高質(zhì)量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參與交往互動,而低水平的提問則有可能挫

7、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導致互動失敗。語言課堂中的提問早已引起專家們的關(guān)注。到目前為止,從事課堂問題研究的語言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了分類,Nunan(1989)對問題的分類方式,即把問題分為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受到許多人的認可。        展示性問題指教師已經(jīng)知道答案的問題。展示性問題常與所學的材料有關(guān),用來檢查學生是否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是否掌握了某個語言點,而參考性問題指教師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主要針對回答者的理解和判斷進行提問。       

8、; 教師該如何處理好這兩種問題的比例,做到利用問題促進學生參與互動,使其掌握和運用好所學知識呢?        雖然在非教育環(huán)境中,人們很少對自己已經(jīng)知道答案的問題再進行提問,但在課堂上,展示性問題占了相當?shù)谋壤@類問題一般針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提問,可以使教師很快了解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某項內(nèi)容以決定是否進入到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性問題的回答一般都比較簡短,有時甚至一兩個詞就可以了,而且還有學習材料提供參考,因此,即使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回答出來。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問題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師生交往可以順利進行

9、。        但教師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展示性問題也有其局限性,嚴格地說,展示性問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而只是知識的展示,它常常容易限制學生的思想,迫使學生按照教師的思路思考。另外,展示性問題為學生提供的使用語言的機會也有限,因為針對展示性問題的回答,一般都比較短,即使長也因有材料可以參考,學生就可以不用自己組織語言。因此有時即使學生進行了語言輸出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已經(jīng)掌握并學會使用了某種語言形式。參考性問題詢問的是學生的個人經(jīng)歷、意見、觀點等,可以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這些問題更接近日常交往的詢問,真實感較強、更生活化。在回

10、答參考性問題時,學習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設法用目的語表達思想,這種語言輸出更有利于學習者的語言學習。        但參考性問題也有其局限性?;卮饏⒖夹詥栴}需要學生自己組織語言,有一定的難度。提出這類問題后,班里氣氛常常顯得壓抑、沉悶,似乎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回答這類問題。教師也常常只喊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這類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阻礙更多的學生與教師進行交往互動,不利于調(diào)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     09-10-16 08:42:00     作者

11、:李楊 劉娣    編輯:studa090420        事實上,每個班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都不相同,而這些又是影響提問形式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所能做的就是充分認識兩種形式對課堂交往以及學習者語言學習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要認識到它們各自的局限性。在適當?shù)臅r候提出適當?shù)膯栴},既確保更多的學生參與互動,又注意交往互動的質(zhì)量??傊绾魏侠硎褂脙煞N形式,使其都能發(fā)揮最佳效果有賴于教師的積極實踐,努力探索。    &#

12、160;   2.2教師反饋的作用        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一般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對學生的回答或是表示肯定、接受,或是給予否定、修正,同時也就結(jié)束了這一輪的師生互動。雖然這種IRF模式是我們課堂中常見的,但這種模式的循環(huán)被許多學者認為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和表達。作為教師決不能在課堂上只使用這種模式。我們應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互動的機會,提供更多接近真實的互動模式。教師的反饋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這樣的作用。        首先,

13、教師可以利用反饋引導學生進行意義磋商。所謂意義磋商,就是指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對話者因為預感到或覺察出交流的難點而對話語進行重復、簡化、修飾、修正、重組,以使對方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意義磋商是互動式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當學生回答不夠明確時,教師不是匆忙給予評價或修正,而是通過意義磋商,為學生提供進行正確語言輸出的機會。事實上,意義磋商不僅對與教師進行互動的學生具有意義,在課堂這個特殊的語境中,意義磋商對其他學生也同樣具有意義,因為意義磋商可以增加他們可理解輸入的機會。此外他們也可以加入討論,進而成為師生互動的參與者。      

14、;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反饋調(diào)整互動內(nèi)容和發(fā)展方向,引導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結(jié)束語:教師在師生互動中的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以上討論的幾個方面,如何使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只忙于記筆記的聽課習慣而積極地進行交往互動;如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消除師生互動中學生的焦慮心理;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確保師生互動的廣度和深度都是教師應該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參考文獻1HollmidR&TShortallClassroom Researchand Research MethodsMBirmingham:Th

15、e Center for English LanguageStudies,19972Nunan,DUnders tanding language classroomsMHertfordshire:Prentice Hall,19893寮非,馮曉嫂英語課堂話語的認知語境與交際效果分析J外語教學,2005(1)4周星,周韻.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     09-10-16 08:42:00     作者:李楊 劉娣    編輯:studa0

16、90420        事實上,每個班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都不相同,而這些又是影響提問形式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所能做的就是充分認識兩種形式對課堂交往以及學習者語言學習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要認識到它們各自的局限性。在適當?shù)臅r候提出適當?shù)膯栴},既確保更多的學生參與互動,又注意交往互動的質(zhì)量??傊绾魏侠硎褂脙煞N形式,使其都能發(fā)揮最佳效果有賴于教師的積極實踐,努力探索。        2.2教師反饋的作用  

17、      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一般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對學生的回答或是表示肯定、接受,或是給予否定、修正,同時也就結(jié)束了這一輪的師生互動。雖然這種IRF模式是我們課堂中常見的,但這種模式的循環(huán)被許多學者認為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和表達。作為教師決不能在課堂上只使用這種模式。我們應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互動的機會,提供更多接近真實的互動模式。教師的反饋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這樣的作用。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反饋引導學生進行意義磋商。所謂意義磋商,就是指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對

18、話者因為預感到或覺察出交流的難點而對話語進行重復、簡化、修飾、修正、重組,以使對方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意義磋商是互動式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當學生回答不夠明確時,教師不是匆忙給予評價或修正,而是通過意義磋商,為學生提供進行正確語言輸出的機會。事實上,意義磋商不僅對與教師進行互動的學生具有意義,在課堂這個特殊的語境中,意義磋商對其他學生也同樣具有意義,因為意義磋商可以增加他們可理解輸入的機會。此外他們也可以加入討論,進而成為師生互動的參與者。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反饋調(diào)整互動內(nèi)容和發(fā)展方向,引導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結(jié)束語:教師在師生互動中的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以上討論的幾個方面,如何使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只忙于記筆記的聽課習慣而積極地進行交往互動;如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消除師生互動中學生的焦慮心理;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確保師生互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