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華森技術措施目錄1. 編制說明 22. 荷載及計算參數(shù)選擇33. 根底及地下室64. 墻柱設計85. 梁、板及節(jié)點設計116. 人防設計 147. 異型柱構造設計要點 158. 多層砌體房屋和底部框架構造房屋設計要點 171. 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本統(tǒng)一技術措施是以現(xiàn)行國家、地方、行業(yè)等標準、規(guī)程及有關政策、法規(guī) 為依據此不贅述,在執(zhí)行這些標準、規(guī)程過程中,以主要標準、規(guī)程如?建筑構造荷載標準?GB50009 2001、?混凝土構造設計標準? 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設計標準? GB500112001、?高層建筑混凝土構造技術規(guī)程? JGJ 32002等為主,對其它標準、規(guī)程
2、與上述主要標準、規(guī)程相矛盾或不一致處, 以本技術措施或工程經歷為依據進展設計。1.2 構造統(tǒng)一技術措施適用范圍本統(tǒng)一技術措施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為 6度、7度、8度地區(qū)的高層、小高 層及多層住宅建筑。構造體系包括框支剪力墻包括短肢剪力墻構造、剪力墻 包括短肢剪力墻構造、框架包括異型柱構造、砌體及底部框架構造。1.3. 執(zhí)行本統(tǒng)一技術措施時應注意的事項在執(zhí)行本統(tǒng)一技術措施時,應注意如下幾點:(a) 本統(tǒng)一技術措施是華森公司對住宅建筑構造設計的統(tǒng)一標準,目的在于統(tǒng)一公司設計技術措施、提高設計質量、確保構造平安、設計合理、控制構造造價、表達“華森出品。因此,在工程設計過程中,本技術措施及標準、規(guī) 程中
3、有明確規(guī)定的應貫徹執(zhí)行,不得隨意更改;(b) 在執(zhí)行本統(tǒng)一措施時,應考慮住宅所在地區(qū)政策、法規(guī)要求,當?shù)亓晳T作 法及審圖公司意見等,靈活掌握。但對和本統(tǒng)一措施不一致或相矛盾之處, 專業(yè)負責人應征得審核、審定人員的同意并報構造技術小組討論、備案;以 便今后在修改該技術措施時參考。(c) 對個別具體工程設計中有和本措施不一致或模糊不清的問題,應經過公司構 造技術小組討論確定,備案;以便在今后本措施修改時參考;(d) 各分支機構發(fā)現(xiàn)本措施和當?shù)赜嘘P要求不同時,應及時向公司構造技術小 組回報并備案;(e) 構造技術小組將根據情況,不定期的對本措施進展修改、細化,并對上述備 案各問題進展討論后寫入本措施
4、。2. 荷載及計算參數(shù)選擇2.1. 荷載2.1.1.墻體荷載表 墻/體荷載材料厚度容重核算KN/m2備注內墻加氣砼100150200< 6.5KN/m32.02.43按每側20面層空心砌塊 輕集料90140190< 8KN/m32.02.43.0按每側20面層GRC板60< 1.5KN/m31.0僅考慮刮膩子太空板120< 1.20KN/m31.5僅考慮刮膩子外墻灰砂磚200< 18KN/m3r 4.6240< 18KN/m35.3混凝土小 型空心砌塊200< 12KN/m33.4240< 12KN/m33.9門窗0.5注:1.門窗洞口面積50%
5、時應扣除洞口面積的墻重;2.當墻直接布在樓板時,整體計算時雙向板把墻均勻布于板跨,單向板可布置虛梁導荷;計算樓板時應按?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第 條P18,分不同情況分別計算。2.1.2.消防車荷載雙向板KN/m2當符合?荷載標準?條的條件時,雙向板按表中荷載取值,當有覆土時,按表- 1取值。表- 1消防車荷載取值按滿載總重為 300KN車輛考慮土厚w 1m土厚=1.5m土厚二 2m梁(板)16 (20)13 (16)11注:中間值可考慮插值;當無覆土時,樓板尚應驗算沖切承載力。同時應考慮動力系數(shù)表-2動力系數(shù)覆 土000000000>0厚233445566度505050505
6、70動1111111111力系3222111000數(shù)0740740742.1.3. 施工荷載地下室頂板室外局部宜考慮10KN/m2、室內一般指住宅樓平面范圍內 局部宜 考慮5KN/m2的施工荷載。其與覆土、消防車活荷及人防荷載不能同時考慮,且 圖中應注明相關要求。當室內局部考慮施工荷載時,室內隔墻可不考慮。施工荷 載的分項系數(shù)可取1.0。2.1.4. 屋頂荷載一般屋面頂花園、地下室頂板為景觀綠化時,其活荷載取3 KN/m2,其覆土容重宜按18KN/m3計算。當有大型構筑物、景觀小品或樹木時,可再另外計算。裙房屋頂宜考慮 4KN/m 2 的施工荷載。屋面找坡時,找坡填料應在圖中注明一般 按陶?;?/p>
7、凝土容重計算。2.2. 計算參數(shù)2.2.1. 總信息水平力與整體坐標夾角,一般取 Oo和15o的斜交方向。如體型復雜, 可改變此數(shù),使之按最大受力方向,近似可按地震力最大作用方向取 在 WZQ.OUT 中?;炷寥葜兀?27構造體系:按實際;短肢剪力墻截面面積占總剪力墻面積50%以上時,按短肢剪力墻構造。強制剛性樓板假定:僅用于計算位移比、周期比2.2.2. 風荷載信息根本風壓:平安等級為一級或房屋高度超過 60m 的高層建筑,承載力 計算按 100年重現(xiàn)期風壓值,風荷載下的位移計算可用 50年重現(xiàn)期風 壓值。構造根本周期:用計算所得代回重新計算。設縫多塔構造:應指定擋風面并輸入系數(shù)。 地面粗
8、糙度:一般在城市的均可用 C 類。其它類別的選擇應根據建筑 物所在場地情況確定,但取 B、D 類應慎重。2.2.3. 地震信息偶然偏心:僅高層考慮。雙向地震:當具備以下條件時應考慮:扭轉位移比卩 1.2時;構 造扭轉第一周期Ti與平動為主的第一周期Ti之比,A級高度建筑大于 0.9, B 級高度建筑大于 0.85者;2.2.4. 活荷信息柱、墻、根底活荷載折減:應選擇;對單獨裙房局部建議按不折減 活荷載不利布置:多層住宅應考慮,高層可不考慮。2.2.5. 調整信息梁端負彎矩調幅系數(shù)建議取 0.85,轉換層、嵌固層也可考慮調幅。但 跨中正彎矩不應小于豎向荷載作用下簡支計算的一半。連梁剛度折減:
9、0.550.8,一般取 0.55 。梁設計彎矩放大系數(shù)取 i.0。2.2.6. 設計信息砼柱計算長度系數(shù)執(zhí)行?混凝土標準?條,一般7度,風壓在 0.5以上應考慮。構造重要性系數(shù):一般取 1.0;平安等級為 1 級的取 1.1。 柱配筋計算原那么: 一般按雙偏壓角筋供參考。 角柱、框支柱應指定,自動按雙偏壓角筋不應小于計算值; 異型柱應按雙偏壓;梁、柱保護層厚度:梁取 25,柱取 30。2.2.7. 配筋信息梁箍筋間距:取 200,主梁加密區(qū)按計算結果除 2,與非加密區(qū)比擬, 取大值。柱箍筋間距:取 100。墻水平分布筋間距:取 200墻體豎向分布筋配筋率:取 0.25%一、二、三級抗震設計,
10、0.2%(四 級抗震設計 );實配墻體筋不應小于此數(shù)2.2.8. 地下室信息回填土對地下室約束相對剛度比:一般可取 3?;靥钔寥葜兀?20?;靥钔羵葔毫ο禂?shù):一般可取 0.5,如對回填土有要求也可減小。2.2.9. 特殊構件補充定義轉換梁、轉換柱、角柱必須指定。次梁按主梁輸入時,次梁與主梁垂直相交處可指定為鉸接,程序計算 主梁對次梁的約束偏大。彈性板:一般在轉換層、大開洞、連接薄弱處宜指定為彈性膜。連梁應判斷: 跨高比5,及支承次梁的應指定為普通梁, 可考慮調幅。 對程序自動判斷墻間梁為連梁時,應按上述原那么判斷是否應為連梁, 如判為普通梁,那么應對此進展修改。2.2.10. 其它底部大空間落
11、地剪力墻在端部及直接支承轉換梁處設明柱, 并按實際指 定特殊構件一根轉換梁支承異形墻時,應分為 2 根梁,以變形一致原那么分配梁寬, 最后配筋疊加。框支梁偏心,可采用沿梁軸線附加扭矩的方法近似考慮,應計及轉換層 板對梁的有利作用。多塔構造宜按實際建模,以考慮相互影響,注意多塔應圍塊指定,并指 定最高塔為塔 1,采用總剛分析方法。同時多塔應分開再單獨計算,控制 指標周期比,塔樓位移比。 注:多塔構造不包括大地下室上多棟住 宅建筑的情況剛度比計算:剪切剛度一用于一層轉換及判斷地下室的嵌固點。剪彎剛度T用于多層轉換 。其余用第 3 種算法。車道、坡屋頂?shù)刃绷簯磳嶋H輸入。 地下室的越層柱的計算長度系
12、數(shù)應手工修改3. 根底及地下室設計3.1. 根底設計3.1.1. 天然根底3.1.1.1. 筏板根底、柱下條形根底和十字穿插條形根底應采用彈性地基梁、板模型考慮上部構造剛度進展整體分析計算,個別條形根底可按倒梁法計算。筏板根底還 宜按照有限元法計算其內力及配筋。采用天然根底時,應按標準要求計算地基 變形量,且應保證其滿足標準允許值要求。3.1.12鋼筋混凝土獨立根底、柱下條形根底、十字穿插條形根底翼板、梁板式筏板根底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鋼筋混凝土承臺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 0.10%。梁式承臺受力鋼筋應滿足梁最小配筋率要求。3.1.1.3. 根底梁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13、0.25% ;梁、板上部鋼筋全跨貫穿,底部鋼筋應不少于1/3全跨貫穿。梁兩側腰筋不小于 14200。3.1.2. 樁及承臺3.1.2.1. 灌注樁豎向鋼筋最小配筋率在非地震區(qū)取0.2%,地震區(qū)建議按下表 3.1.2配筋。表3.1.2灌注樁配筋樁直徑(mm)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配筋41842062072072082092292210 22樁直徑(mm)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配筋10 2511 2511 2513 2514 2516 2518 2520 2522 253.1.2.2. 大直徑樁間支承剪力墻的承
14、臺梁應按非抗震框支梁的構造要求配筋。在無底板情況下,單樁承臺間拉梁應按拉彎構件計算,彎矩取兩端墻柱底彎矩,拉力按 兩端柱的最大軸力的1/10取值。對一般為協(xié)調變形而設置根底拉梁,應按非抗震框架設計,縱向拉力應按兩端柱的最大豎向軸力的1/10取,再根據此拉力計算縱向受拉鋼筋。如該梁還同時承當豎向荷載如墻體,那么該梁的鋼筋應按拉彎構件計算。3.1.2.3. 計算承臺鋼筋時,應按實際樁反力來計算。3.1.3. 其它3.1.3.1. 根底底面積的大小、樁基樁數(shù)計算時,可采用 SATWE中D+L工況的柱底內力 除以1.2來代替標準值,當水平力較大時應復核。3.2. 地下室設計3.2.1. 地下室外墻計算
15、簡圖:一般情況按上端鉸支,下端嵌固計算。當?shù)叵率翼敯迮c墻身厚度相近時,可采用兩端嵌固計算簡圖,此時地下室外墻頂部配筋應與地下室頂板配筋同時考慮。3.2.2. 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取50mm。3.2.3. 地下室外墻及其附壁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宜一樣塔摟柱兼做附壁柱除外;縱筋應相匹配。為防止或減少豎向裂縫的產生,其水平構造鋼筋單邊配筋率宜大于0.2% ,水平筋的間距宜小于 150mm。3.2.4. 在僅考慮地下水浮力的情況下,地下室底板優(yōu)先選用梁板體系。建議構造簡圖,給出水頭小于3米的構造方案底板保護層厚度:面筋取25mm,底筋取40mm。3.2.5. 地下室頂板構造體系宜按以下原那么選用限88.
16、4m柱網框架構造:對于無覆土,平時使用荷載,優(yōu)先選擇無梁樓蓋或十字梁樓蓋,當?shù)叵率翼敯?作為上部嵌固部位時,不宜采用無梁樓蓋。對于覆土 1.0m以上,平時使用荷載,可優(yōu)先選擇井字梁樓蓋。對于人防頂板,優(yōu)先選擇十字梁樓蓋。推薦采用GBF板和預應力混凝土加層板樓蓋構造人防除外,但應征得開發(fā)商的同意。3.2.6. 地下室各頂、底板、外墻等構件應進展裂縫計算,水壓力分項系數(shù)取1.2,裂縫寬度控制如表要求。表3.2.6裂縫寬度允許值(mm構件部位頂板外墻底板梁頂板梁有覆土、底板室內裂縫寬度控制值0.20.30.30.25不計算3.2.7. 當?shù)叵率翼敯鍨樯喜繕嬙斓那豆滩课粫r,板厚應不小于180mm。當其
17、不作為上部構造的嵌固部位時,板厚應不小于 160mm?;炷翉姸鹊燃墤?C30采用雙層雙向配 筋,且每層每個方向的配筋率宜 0.25%。作為塔摟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頂板, 其厚板 范圍一般取塔摟周邊二跨以內,可根據工程具體情況確定。3.2.8. 當?shù)叵率翼敯鍨樯喜繕嬙斓那豆滩课粫r,地下一層按上部構造的抗震等級采用;地下一層以下構造根據情況采用三級或四級;地下室面積較大時,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 構造的嵌固部位時,在上部構造周圍二跨范圍內,地下室的抗震等級同上部構造, 二跨以外,地下室的抗震等級可根據情況酌情降低。3.2.9.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jié)B等級應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術標準 ?條有關規(guī)定。即:工
18、程埋置深度 H v 10m時,設計抗?jié)B等級為S6, 10mw H v 20m時,設計抗?jié)B等級為S&4. 墻柱設計4.1. 柱設計要求4.1.1. 當柱采用復合箍筋或附加芯柱且滿足相關要求時,柱軸壓比可按?抗規(guī)條有關注適當提高其限值。4.1.2. 柱箍筋加密區(qū)間距:抗震等級為一、二級時為100;抗震等級為三、四級時除柱根為100夕卜,其他加密部位可取為150mm。同時滿足不大于 6d(級)和8d(二、三、四級),d為縱筋直徑。柱根指:框架底層柱的嵌固部位。當?shù)叵率翼敯遄鳛樯喜繕嬙斓那豆潭藭r,其指建筑首層柱的底部1/3凈柱高范圍,當有剛性地面時,柱根應為剛性地面以上500或1/3剛性地面至
19、首層頂?shù)膬艟喽咧凶畲笾?,加上剛性地面至地下室頂板或根底頂?shù)木嚯x所在的范圍。對純地下室,柱根指根底頂至地下室底板頂面以上500或1/6柱凈高所包括的范圍。4.1.3. 當?shù)叵率翼敯遄鳛樯喜繕嬙斓那豆潭藭r,地下室柱截面每側的縱向鋼筋面積除應滿足計算要求外,不應少于地上一層對應柱每側縱向鋼筋面積的1.1倍。為滿足該項要求,建議采用柱鋼筋根數(shù)不變、柱角部或柱邊中間鋼筋直徑調整的方法。4.1.4. 圓柱箍筋加密區(qū)肢距在圓柱中心縱橫1/3直徑范圍內應滿足?抗規(guī)條有關規(guī)定,其它2/3局部可根據柱直徑、縱筋布置等情況確定。4.2. 剪力墻設計要求4.2.1. 滿足以下情況的剪力墻視為一般剪力墻:(a) 剪力
20、墻至少有一肢的墻肢長度hw丨和厚度bw之比8;(b) 滿足a且在較長墻肢上墻面門窗等開孔面積不超過墻面面積的15%,孔間凈距及孔洞至墻邊的凈距不小于空洞長邊尺寸。(c) 當剪力墻截面厚度不小于層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時,墻肢長度hw和厚度bw之比4。4.2.2. 柱、墻肢、短肢墻、一般墻的判別按表表 柱小墻肢短肢墻般墻備注A < 4, bw > 300A v 4, bwW 3005v A v 8,且 bww 300A > 8或A4且bw300注:墻、柱的高厚比4.2.3.當短肢剪力墻截面面積占總剪力墻面積造。在該類構造抗水平力,抗震設計時,筒體和一般剪力墻承受的第一振
21、型底部傾覆力矩不宜小 于構造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 力的20%。短肢剪力墻 抗震等級應 壓比限值分另墻肢截面的n vw 在、1.2, 1.1。短肢墻全部1.0%。當構造體系已(b)(c)(d)(e)4.2.4.50%以上時,可判定為短肢剪力墻較多構中,應設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一般剪力墻共同抵50%。任一層短肢剪力墻的水平剪力不應小于基底剪較多構造總高度H , 7度時不得超過100米,8度時不得超過60米。比一般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提高一級、按調整后的抗震等級所對應的軸為一級 0.5,二級0.6,三級0.7。剪力設計值應取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設計值乘以調整系數(shù)nvw,二、三級時,底部加
22、強部位分別為 1.6, 1.4, 1.1,其它部位分別為1.4,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不宜小于 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經判為剪力墻構造時,其中的短肢墻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7%。4.2.5. 當墻厚小于300mm時,設計應盡量防止“一'字墻,當不可防止時,其墻厚在底部加強部位應不小于層高的1/12,其它部位尚不小于層高的1/15,且不小于200mm。重力荷載作用下的“一"字墻的軸壓比, 抗震等級為一、二、三時分別不應大于 0.5、 0.6、0.7,底部加強部位墻肢邊緣約束構件的縱向鋼筋配筋率不應小于1.2%,其它部位不應小于1.0%。4.2.6. 當墻厚大
23、于或等于 400時,其可按一般剪力墻設計、計算高厚比5,否那么為柱,其不再因高厚比值而判斷為短肢墻。4.2.7. 當僅少量剪力墻不連續(xù),須轉換的剪力墻面積不大于剪力墻總面積的8%時,不將整個體系按框支剪力墻考慮,可僅加大框支梁兩側相鄰的板厚、加強此局部板的配筋,提高轉換構件抗震等級??蛑Э蚣艿目拐鸬燃墤岣咭患?,特一級時不再提高。4.2.8. 錯層構造錯層處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墻截面厚度非抗震設計不應小于200mm,抗震設計不應小于250mm,并應設置與之垂直的墻肢或扶壁柱。4.2.9. 一、二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及其上一層的墻肢端部應設置約束邊緣構件。但墻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
24、的軸壓比小于0.1一級9度、0.2一級8度、0.3二級時可不設約束邊緣構件。4.2.10. 錯層構造錯層處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墻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設計時不應小于0.3%,抗震設計時不應小于0.5%。4.2.11. 一般剪力墻縱向、水平鋼筋應按計算確定,當為構造配筋時宜按表選用。表4.2.11剪力墻縱向、水平鋼筋選用墻 厚部位水平分布筋豎向分布筋排數(shù)一、二、三級四級一、二、三級四級200A 8400+& 10400(3.22)- 8400+ 10400-2B 8200 (2.51) 82508400+ 10400 8500+ 105002250A 10200- 10200二2
25、B 8400+ 104008400+0 104008400+ 10400 8500 105002300A 10150一 10150一2B 10200 10250 10200 102502350A 12200二 12200-2B 10150 10200 10150 102002400A 12150 121502B 10150 10180 10150 101802450A 12200 122003B 12200 10200 12200 102003500A 12200 122003B 122002 12200+ 10200 122002 12200+ 102003注:(a) 表中B底部加強部位;A
26、 其它部位,配筋后括號內數(shù)為墻體配筋率(b) 四級抗震時樓電梯間、山墻等墻體分布筋按三級情況采用。(c) 建筑端部墻體或較長墻體,水平分布筋間距可比上表數(shù)值適當加密。(d) 轉換層以上至少二層墻體應按底部加強部位墻配筋4.2.12. 一般剪力墻及短肢墻構造邊緣構件配筋宜按表4212所示要求:表4212構造邊緣構件配筋要求抗震 等級一般剪力墻短肢剪力墻最小縱筋箍筋最小縱筋箍筋加強部 位其它部 位最小直 徑mm最大間距(mm)加強 部位其它 部位最小直 徑mm最大間距(mm)-一-16148100150-二二14128150/20016148150/200三1412615
27、0/20016146150/200四12126200/25014126200/2504.2.13.剪力墻厚度可按表 4213選?。罕?213墻厚與層高的關系表層高或剪力 墻無支長度(mm)底部加強部位墻厚mm其他部位墻厚mm一、二級三、四級非抗震一、二級三、四 級非抗震3000200250200200200200200320020030020020020020020034002503002002002002002003600250300200200200(250)2002003800250350200200200(250)2002004000250350200200200(300)200200
28、4200300 350250200250(300)2002004400300400250200250(300)2002004600300400250200250(350)2002004800300(400)250200250(350)2002005000350(450)250200250(350)2002005200350(450)300250300(350)2502505400350(450)300250300(400)2502505600350(500)300250300(400)250250注:(a) 抗震等級為一、二級時,在墻厚列中,括號內數(shù)值為無端柱或翼墻的一字形剪力墻墻厚。(b)
29、表中未列出的層高情況墻厚可根據條計算確定。(c) 當墻厚小于上表要求的數(shù)值時,應按?高規(guī)?附錄D計算墻體的穩(wěn)定。4.3. 連梁設計要求4.3.1. 跨高比不大于2.5的連梁,梁兩側的縱向構造鋼筋腰筋的面積配筋率不應小于 0.3%; 跨高比5時,宜按框架梁設計構造。4.3.2. 三級及以下的連梁箍筋間距最大可用150。4.3.3. 對于如架空層層高較大的樓層連梁,宜按兩個截面較小的連梁、中間設填充墻的方法 設計, 也可采用在樓層設一道連梁, 而在洞口上方設過梁的方式解決, 不宜采用一個 高連梁設計。4.3.4. 剪力墻構造的屋頂層連梁的縱筋直徑與總說明中屋頂層墻體暗梁縱筋直徑一致。4.3.5.
30、當連梁支座寬度小于 1500 時,可按連續(xù)梁編號。5. 梁、板及節(jié)點設計5.1. 梁設計要求5.1.1. 框架梁5.1.1.1. 框架梁一、二級負筋應有 1/4 的負筋拉通一般貫穿 2根負筋;當 梁跨大于3m,且梁負筋直徑大于16時,在滿足拉通鋼筋面積不少 于1/4面積要求的同時,可用14搭接。對于三級及以下的框架梁, 可用 12搭接。5.1.1.2. 縱向鋼筋可采用不同直徑的鋼筋搭配設計,但同一截面上受力縱向 鋼筋的直徑等級差異不得超過二級。5.1.1.3. 樓層較多時,宜按樓層分段配筋。5.1.2. 框支梁5.1.2.1. 框支梁拉通鋼筋配筋率應不小于框支梁的最小配筋率;5.1.2.2.
31、框支梁應盡量對應上部墻體居中布置,如不能滿足時,其偏心距也不宜超過e/4,對非邊梁可適當放寬。5.1.3. 次梁5.131.次梁負筋可視情況截斷而用架立筋,梁跨小于6m的用10,大于等于 6m 的用 12。對于承受荷載較大同時跨度也較大時如車庫頂, 可適當拉通負筋。5.1.3.2. 次梁箍筋一般無加密區(qū),但當支座處較大時,可采用局部加密的方 式處理。5.1.3.3. 次梁端支座宜按計算結果配,當主梁由于次梁所搭抗扭難以滿足要求時,可在整體計算時把次梁端支座點為鉸支,但該支座所配負筋不 應小于該跨按端支座點為鉸支后跨中配筋的1/4。5.1.3.4. 對于兩層地下車庫的地下一層, 建議采用塑性內力
32、重分布計算次梁。5.1.3.5. 對于面積較大且跨度較大時如地下室,次梁的底筋可局部截斷, 但至少應保證至少有兩根角筋伸入支座。底筋建議用直徑小、根數(shù)多 的原那么配置。5.1.4. 其它5.1.4.1. 計算需要設置抗扭筋時,宜結合腰筋合理配置。5.1.4.2. 箍筋間距可以采用多種間距,不宜只考慮間距為 100或 200。5.1.4.3. 對于受集中力時,宜優(yōu)先采用附加箍筋,其有效箍筋應是總數(shù)減去 原梁自身需要配置的箍筋。當每邊附加的箍筋其總距離超過梁寬或六 根時,宜考慮用附加吊筋。5.1.4.4. 懸臂梁上部裂縫應控制在 0.2m m以內。5.145.普通梁、板可采用C25混凝土。當梁、柱
33、混凝土等級相差大于 5Mpa時,梁柱節(jié)點區(qū)的混凝土強度應作計算或專門處理,使節(jié)點核心區(qū)混 凝土強度等級滿足設計要求。5.2. 樓板設計要求5.2.1. 轉換層樓板5.2.1.1. 板厚一般取180,除計算要求外,板配筋為雙層雙向10150,但 對豎向構件圍合之外的板可不受此控制,可按標準層規(guī)定設計,如挑 陽臺,一般外挑落地凸窗,非主樓局部的板等。5.2.1.2. 局部轉換時,可僅對有轉換梁相連的板按轉換層板控制,其它部位 可適當加強,建議取120150mm。5.2.1.3. 本層不宜采用冷扎變形鋼筋。5.2.2. 標準層樓板5.2.2.1. 板厚最小值一般取100mm除當?shù)赜袑iT規(guī)定外。管井及
34、電梯廳 板厚按150mm取。加強板等一般取150mm。此部位鋼筋按10200 雙層雙向拉通配置。5.2.2.2. 板跨不宜太小,建議能不布梁就不布梁即使有降板或有隔墻, 要充分發(fā)揮鋼筋強度,板跨取值 34.5m較合理。有隔墻而未設梁時, 可在總說明中統(tǒng)一采取加強措施,但在板配筋中要按等效荷載法考慮 這局部荷載。5.2.2.3. 挑出陽臺宜采用梁式構造,當挑出長度L> 1.5m時,應采用梁式構造;當挑出長度Lv 1.5m,且其降板未超過相鄰板厚時,可采用懸挑 板,但其根部厚度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 m。懸挑板面鋼筋直徑 不宜小于10mm。板面裂縫應控制在0.2mm以內。5.2.2
35、.4. 配筋宜用彈性計算,支座及跨中一般不乘折減系數(shù)或放大系數(shù)。當 板邊支座與邊梁相連、支座兩側板面標高相差大于梁寬時,可按鉸接 計算配筋。當連續(xù)支座、支座兩側板面標高相差小于梁寬時及確認邊 梁可作為嵌固時可按嵌固計算配筋。5.2.2.5. 當與砼墻相連時,可考慮嵌固作用。當兩側板厚差異較大>30mm, 只考慮局部嵌固。兩側按薄側的嵌固配,厚側多余的彎矩應調至跨中。 對于按簡支計算的板支座,可不按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控制,統(tǒng)一取0.15%。降板處的板負筋不一定要拉通,當兩邊板負筋端頭之間的 距離小于600mm時,可考慮拉通。5.2.2.6. 轉換層上下層樓板厚度最小取120。5.2.2.
36、7. 鋼筋的間距可根據計算采用多種,建議以100、120、150、180、200為宜。局部附加鋼筋后間距允許最小用為75。5.2.2.8. 當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時,可按表選用p min=0.2、0.45fc/fy表5.2.2板最小配筋率、厚鋼筋及最砼標號、小配筋率100110120130140150180200HPB235 0.255%2550819028131603068160332815035781403838130459510HRB330.2%5200220240260280300360 1020(400) 10190C25CRB5502002202402602803003604000.2
37、%.511()5.5100 斜160斜140陽130陽1251008.5140冷軋扭2002202402602803003604000.2%t6.5146.51300 6.5120 3.5110 6.5100 815081203110HPB235306P 337368 :398429459P 5516120.306%6817031408130HRB3315215P 237258 :280301323P 387430C300.215%6 1020( 1020( 1020() 1020() 10180CRB5502002202402602803003604000.2%5.511()5.5100 伊
38、7160伊7140伊7130伊712571008.5140冷軋扭2002202402602803003604000.2%3.514C6.513)6.5120 6.511)6.5100 815081203110HPB2353583944304665015376447160.358%68140HRB3315250275300325350375450500C350.25% 1020 1020( 1020( 1020( 1020() 1017() 10150CRB5502082292502702913123744160.208%65.511()5.5100 前7150前7140前7130前712071
39、008.5130冷軋扭2082292502702913123744160.208%63.514C6.513)6.5110 6.510081508140812010160HPB33152873163443734024315175740.287%6 10200 1020 1020 1020( 1019( 1018() 1015() 10130C40CRB5502392632873113353594304780.239%6眇71607140眇7130眇7120711071008.5130 8.5110冷軋扭2392632873113353594304780.239%63.512C6.512)6.51
40、00 814081308125810010140HPB23151603163443734024315175740.16%)8200 1020 1020 1020( 1019(| 1018() 1015() 10130與混凝土CRB550160176192208224240288320等級無關:0.16%>5.514()5.5130 5.5120 詢1105.51C0 眇71608.5130 712C冷軋扭1601761922082242402883200.16%)3.518C6.5160 6.5150 6.5140 5.5130 6.5120 6.5110 3140板厚 砼標號鋼筋及最小
41、配筋率100120130140150180200250HPB23152553063323573834595106380.255%681903160815081408130HRB3315200240260280300360400500C250.2% 1020() 1019() 10150CRB5502002402602803003604005000.2%5.511()7160眇7140眇7130眇7125詢1008.5140 8.5110冷軋扭2002402602803003604005000.2%6.514C6.5120 6.5110 6.510081508120811010130C30HPB
42、230.306%5 306 b 8170368C8130398429459551612765HRB330.215%5 2156258280 1020301 1020(323 1020(387| 1020(430) 1018(538) 1014(CRB550.2%0 200.511(240)V160260斜140280斜130300陽125360陽1004008.5145000 8.511冷軋扭0.2%2006.514C2406.5122600 6.5112800 6.510300)8150360812040081105001013C35HPB230.358%5 3586 81404304665
43、01537644716895HRB330.25%5 250300 1020325 1020350 1020(375 1020(450| 1017(500) 1015(625( 10125CRB550.208%i0 2086 碼.511(250)V150270眇7140291眇7130312眇7120374叫1004168.5135200 8.51C冷軋扭0.208%2086 6.514C2506.511270)6.5102910 81503128140374812041610165200 1013C40HPB330.287%5 287 b 10200344 1020373 1020402 10
44、19(431 1018(517| 1015(574) 1013(718( 1215(CRB550.239%0 2396 伊71602877130311伊7120335伊7110359叭1004308.5134780 8.5115980 斟0.51冷軋扭0.239%2396 3.512C2876.510311)814033581303598125430810047810145980 1011522.9.對于降板而板底不要求平整時,可做成折板的方式,折板處應給出配筋大樣。平面上板配筋可同普通樓板。對于降板而板底要求平整時, 宜做成厚板摳槽的方式,降板深度不宜超過50m m,要求摳槽處即薄板處雙層雙
45、向拉通配筋,且計算時該局部應按實際厚度計算。有 條件時,宜設暗梁。對于因異形板而需設暗梁時,板厚不宜小于 120mm,且暗梁一般不作為板筋的支座。暗梁寬一般取 500mm,配筋 上下各516,箍筋6150(4)。5.2.2.10. 當建筑要求設置轉角窗時,樓板厚度宜為150m m。且不得小于120mm。轉角窗處在混凝土墻間無直線拉結連梁時,應在兩邊墻柱間設暗梁,暗梁高度即板厚不宜小于150mm,寬度不小于500mm, 配筋同條,且暗梁應滿足框架梁的構造要求。同時,兩端剪力 墻端柱配筋應適當加強建議縱向配筋率為1.2%。5.2.3. 屋面層5.2.3.1. 板厚最小取120mm,配筋雙層雙向10
46、200,缺乏附加。對于已經 雙層雙向配筋的板對于陽角及陰角可不用加密處理。5.2.32屋面及下面為房間的露臺最小裂縫寬度按0.2mm控制。5.3. 節(jié)點設計5.3.1.1. 節(jié)點內的分布鋼筋為6,必要時可為&5.3.1.2. 對于由于建筑立面需要而做成較大截面時,受力鋼筋可按滿足最小 配筋率0.15%控制。5313 當樓板鋼筋采用高強鋼筋時,節(jié)點鋼筋一般不宜利用板鋼筋,除樓 板鋼筋能直接伸出而不用彎折外。5314 般挑耳及挑板可不用配底筋。6. 人防設計6.1. 人防計算要求6.1.1. 臨空墻等受力較大的單元隔墻宜按塑性設計,塑性系數(shù)B 取1。對于人防地下室外墻,可按塑性計算,并應滿
47、足平時使用荷載下的彈性計算要求。6.1.2. 對于人防頂板無覆土或無防水要求時如位于地下一層,宜采用塑性 計算,塑性系數(shù)B 取1。對于有覆土或有防水要求時宜按彈性計算,支 座和跨中均可乘以0.85的折減系數(shù),同時滿足平時使用。6.2. 設計要求6.2.1. 對于非受力墻,如密閉隔墻,其墻體鋼筋可按0.2%的最小配筋率設計,此類墻上的門洞邊,可配置構造暗柱。6.2.2. 由于防爆活門的需要,可以在活門周邊設邊框,而上部墻仍按較小厚度 設計。6.2.3. 人防設計盡量選用?防空地下室構造設計?FG0103圖集。7. 異型柱構造設計要點7.1. 一般規(guī)定7.1.1. 住宅設計中時,選擇異型柱構造應慎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混凝土異形柱構造應遵守建筑所在地的異形柱構造設計規(guī)程、標準和有關技術文件的 規(guī)定。7.1.2. 現(xiàn)澆混凝土異形柱構造可采用框架構造和框架一剪力墻構造體系。7.1.3. 異形柱構造適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層數(shù)應滿足表.所示的要求。表7.1.3異形柱構造適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層數(shù)結構體系非抗震設計抗震設防烈度6度7度高度層數(shù)高度層數(shù)0.10g 時高度0.15g時咼度層數(shù)框架構造30830825227框架-剪力墻 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養(yǎng)生類產品包裝設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租賃房屋租賃合同網絡安全保障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集裝箱裝卸運輸操作規(guī)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民間個人借款合同金融創(chuàng)新服務細則
- 二零二五版農業(yè)保險代理服務合同范本8篇
- 2025年度房產抵押經營性貸款合同樣本
- 2025年南京住建部房屋租賃合同規(guī)范版
- 課題申報參考:面向微生物組中介效應的群落水平關聯(lián)檢驗方法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美式“小多邊主義”沖擊下中國伙伴關系的升級與轉型研究
- 2025年木材銷售企業(yè)庫存管理服務合同
- 汽車修理廠管理方案
-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小學生口算天天練
- 九年級上冊-備戰(zhàn)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核心考點與重難點練習(統(tǒng)部編版)
- 三年級數(shù)學添括號去括號加減簡便計算練習400道及答案
-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便計算300題及答案
- 澳洲牛肉行業(yè)分析
- 老客戶的開發(fā)與技巧課件
- 計算機江蘇對口單招文化綜合理論試卷
- 成人學士學位英語單詞(史上全面)
- KAPPA-實施方法課件
- GB/T 13813-2023煤礦用金屬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試驗方法和判定規(guī)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