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看云識天氣_第1頁
22-看云識天氣_第2頁
22-看云識天氣_第3頁
22-看云識天氣_第4頁
22-看云識天氣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看云識天氣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 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篩選信息)。 2、積累一些與天氣相關的諺語、詩詞。 3、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如打比方、分類別等。4、品味文章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2、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層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805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zhàn),荷蘭人決

2、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為河岸到處是蜘蛛忙于織蛛網(wǎng)的情景。后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蜘蛛織蛛網(wǎng)來預測天氣的狀況。除此以外,我們還知道哪些自然現(xiàn)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云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文章看云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jù)云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2、 作者及文體簡介(一)作者 朱泳燚,1940年生于上海,1960年畢業(yè)于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幾十年來,他先后在教師進修學院、中等師范學校等多所學校任教,現(xiàn)為特級教師,發(fā)表了語文教學和語言研究方面的論文、文章

3、200篇;專著葉圣陶的語言修改藝術于1988年獲全國首屆優(yōu)秀教育圖書評比一等獎。(二)說明文1、含義: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zhì)、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知識。2、分類:從說明對象的角度分: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3、語言特點:準確、簡明、生動、平時4、說明的順序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5、說明的方法常見的有10種: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引用、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 三、字詞梳理魚鱗 峰巒 點綴(zhuì)陰森 預兆 輕盈 綾紗朦朧 凸起 頃刻(qng) 冰雹(báo)圓弧 諺語 嚴嚴

4、實實 絲絲縷縷四、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根據(jù)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識別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瀏覽全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闡明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這句話? 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招牌”一詞,本義指商業(yè)人員用來標志商品,招攬顧客的廣告牌,用在這里形象地說明了云和天氣的緊密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2)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jīng)驗是什么,用

5、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第2段那一句 3.文章依次介紹了哪些云的形態(tài)?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分別預示著什么樣的天氣? 云的種類簡表1 云名云的形態(tài)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卷 云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積云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無雨雪積云像棉花團,上午出現(xiàn),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高積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2000米 左右較薄天 晴 云的種類簡表2 云名云的形態(tài)變化位置天氣征兆卷層云卷云聚集,向前推像白綢幕蒙住天空進高晴轉(zhuǎn)陰高層云卷云越變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低將下大雨雪雨層云高層云變得更厚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更低雨雪連綿積雨云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

6、山烏云密布天空更低雨雪冰雹 4、文章依次介紹了哪些云的光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分別預示著什么樣的天氣? 云的光彩簡表光名產(chǎn)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天氣征兆暈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華產(chǎn)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里紫外紅華環(huán)由小變大,轉(zhuǎn)晴;由大變小,轉(zhuǎn)陰雨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云層變紅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5、文章把云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說明有什么好處? 這樣根據(jù)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6、文章介紹這八種

7、云,按照什么順序? 明確: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的云。 五、小結(jié) 本文運用分類說明的方法,對八種云、四種光彩進行描述,說明它們與天氣的關系。 第二課時 1、 復習上節(jié)內(nèi)容 二、探究質(zhì)疑 1、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天上云的“姿態(tài)萬千”? 連用八個比喻,分別說明云的形態(tài)之多,姿態(tài)萬千。2、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云的“變化無常”? 用“有時有時一霎間”寫云的變化無常。3、課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蹦芊袢サ?為什么? 不能去掉?!巴背3!敝敢话愕那闆r,但又不是絕無例外,說明得恰如其分。表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5、課文第3段寫天氣晴朗的象征的薄云

8、,各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描摹來寫它們的形態(tài)? (1)卷云:“最輕盈、站得最高”用擬人手法,將卷云人格化;“絲絲縷縷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用比喻手法,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2)卷積云:“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說明卷積云的形態(tài)。 (3)積云:“像棉花團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說明積云的形態(tài)。 (4)高積云:“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用比喻手法說明高積云的形態(tài)。 這些比喻,一具知識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別說清了四種薄云各自的形態(tài)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讀者理解,可讀性強。 6、 課文第4

9、5段如何生動形象地描摹四種低而厚密的云? (1)卷層云:“卷云聚集著,天空漸漸出現(xiàn)一層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運用比喻,動態(tài)地描摹卷層云的產(chǎn)生。 (2)高層云:“卷層云慢慢向前推進,天氣就要轉(zhuǎn)陰隔著云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蓖ㄟ^比喻,動態(tài)地描摹雨層云的演變過程和形態(tài)。 (3)雨層云:“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運用擬人,動態(tài)地描摹雨層云的演變過程和形態(tài)。 (4)積雨云:“積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態(tài)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運用比喻,動態(tài)描摹了積雨云的形成和形態(tài)?!胺e雨云越長越高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

10、風”。形象地動態(tài)描摹積雨云形成風雨雷電的過程。用“迅速”、“越越”不一會兒”,說明變化快。 這些比喻、擬人手法,動態(tài)的描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低而厚密的云形成演變過程,既有知識性,又有形象性,可讀性強。 7、課文第6段引用一些諺語。諺語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總結(jié)經(jīng)驗的結(jié)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請在課文中找出這些諺語,說說它們的意思,想想引用諺語有什么好處? (1)“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說明出現(xiàn)卷層云,并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 (2)“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說,出現(xiàn)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xiàn)晚霞,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運用諺語來說明光彩與天氣的關系,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三、小結(jié) 文章按照總-分-總的關系展開說明。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氣的關系,第2段是3、4、5段的“綱,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jié)全文。 文章采用生動說明,通過大量的比喻、擬人、引用諺語及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摹,在準確的基礎上把事物說明得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相關的知識四、拓展延伸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與天氣的有關諺語。 (1)魚鱗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