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教學設計及分析_第1頁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及分析_第2頁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及分析_第3頁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及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及分析背景: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教學,它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從形、聲、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學活動從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向立體化的教學模式轉變。同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的需要,是實施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新課程的需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研究意義重大。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實踐活動的整體優(yōu)化,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擺在我們語文老師面前的任務,下面是針對自己揠苗助長一課進行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嘗試。 課題:揠苗助長 主要設計思路: 揠苗助長故事內容比較短小,情節(jié)也比較簡單,如何挖掘出小故

2、事背后的大道理?如何把這則寓言上得飽滿而充滿語文味?如何借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更好地為我課堂服務,這是我一直在努力思考的地方。 另外文中關于農夫“傻”的定位,在我們許多同學眼里都認為是一個十足的傻子,事實上,這樣的評價對“文中的農夫”來說不是很公平的,并且這對后來寓意的揭示以及聯(lián)系實踐談生活中的“農夫”時,更是矛盾的。因為生活中“揠苗助長”的故事天天在發(fā)生,而這些人都是像農夫一樣十足的“傻子”嗎?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我準備從“農夫”這個形象入手,借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讓學生概括出農夫的初步印象,在這里學生的答案應該是各種各樣的,但經(jīng)過梳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傻”,其二是做事心

3、很“急”,然后圍繞這個人物,抓住“傻”與“急”兩個板塊進行不斷推進,其中在進行“傻”的定位時,利用白板的交互技術,先后抓住“終于”、“一棵一棵”等關鍵詞語,通過品讀、想象等手段,啟發(fā)學生思考,對于一個做事這么小心、這么肯動腦筋的農夫,能說是傻子嗎?學生由此對農夫有了正確的定位,他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腦筋有問題的人,而是一個做了傻事的人。 接著再帶領學生走進農夫的內心,體會他的“焦急”,在這兒抓住“巴望”、“焦急”、“天天到田邊去看”等詞句進行重點教學,正因為他的心急,做了這樣的傻事,才會導致禾苗全都枯死的結果,那導致的原因是什么呢?通過音樂、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變成一棵棵受傷害的禾苗

4、,進行盡情地訴說,寓意自然而然地浮現(xiàn)出來了,“沒有尊重禾苗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碑斎粸榱伺囵B(yǎng)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與還原生活的表演創(chuàng)造能力,還先后設計了“劇本表演”等環(huán)節(jié)。最后聯(lián)系實踐,談生活中的“農夫”,讓學生的關注點從課內轉移到了課外,從學校生活轉移到了社會生活,學生對“揠苗助長”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層次。 為了讓這則短小的寓言更加厚實,更有語文味,在最后配上音樂加上畫面學生創(chuàng)設了揠苗助長的古文朗讀情景,讓學生學著古代學問家邊搖頭邊朗讀,初步感受了中國燦爛的文化底蘊。 最后通過課件為學生展示了世界上一經(jīng)典的寓言名著,為拓展課外閱讀,豐富學生閱讀面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整節(jié)課注重了語文教學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有

5、機整合,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實踐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喜歡故事嗎?你們的聲音告訴我不是很喜歡 (生:大聲) 師:對,對于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僅要敢于說,而且要敢于大聲說,真的喜歡嗎?那今天正好有一個機會來考考你們? .(課件相繼出示課外經(jīng)典寓言故事的圖片)師:看看這個故事叫什么名字?這個呢 在這兒通過相繼出示一幅幅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圖片,勾起學生對寓言的回憶,激發(fā)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 .你們知道這些都是什么故事嗎?它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生:比較短小、有趣,有深刻的道理。 師: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小故事、大道理”。 .師:今天想不想學一個大道理?讀課題。 師:“揠”是什么意

6、思?揠苗助長就是?(拔苗助長)拔苗助長就是?(揠苗助長)好玩嗎?那想不想看看這個故事?來睜大眼睛、豎起耳朵,準備好了嗎? 二、觀看動畫,感知人物。 .播放動畫,提出要求。 .看完動畫,你覺得這位農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急、傻)教師相繼板書。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那他急在哪兒?傻在哪兒?請大家打開課文,認真讀一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分小節(jié)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四、精讀品悟、感知形象。 .師:那他傻在哪兒? 生:“將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師:最后的結果是 生:禾苗全都枯死了。 師:這真的很傻。 .師:那你眼睛再瞧一瞧,他是怎樣地拔的? 生:一棵一棵地

7、拔。 師:從這“一棵一棵”你讀出了什么? 生:吃力。 師:你來吃力地讀一讀吧。 生:很小心,很有耐心地拔。 師:你來把他小心翼翼的樣子讀出來。 師:太了不起了,我們學著他的樣子一起來讀讀。 .師:這個辦法是一開始就想到了的嗎? 生: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 師:從“終于”這個詞你讀出了什么呢? 生:他想了很久很久,他想了很多很多辦法。.師:好玩嗎?要不我們臨時表演一下好不好?需要幾個角色?農夫誰來做?禾苗呢?選三個代表。“兒子”呢?這旁白我來做,你們誰也別來搶。 .要演好農夫的角色,其實很簡單,老師給你們提供幾個詞語,(“巴望”、“焦急”“終于”“一棵一棵拔”“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等等) 師

8、:如果把這幾個詞語通過演表現(xiàn)出來了,那么你就是我們大家的明星偶像了,怎么表現(xiàn)呢?加動作、加表情、加語言。那要演好兒子,要注意文中的哪個詞?(納悶)禾苗呢?文中沒有詞了,你能提供幾個嗎? .師:出場順序呢? 小組成員互演。 .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背景音樂。剛才指定的學生上臺表演,評價。 師:(教師總結),看完了,你有什么話想對農夫說的嗎?是啊就是因為農夫操之過急,沒有按照事物的規(guī)律來辦事,結果做出了這樣的傻事。 六、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那我們反思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看似不傻,卻因為操之過急,卻做著同樣的傻事?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七、朗讀古文,感受古蘊。 .師:沒有想到這

9、么一個小小的故事,竟然帶給我們這么多的思考,喜歡嗎?告訴你,其實這則寓言出自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大學問家之手,知道是誰嗎?孟子。他很了不起,你知道他不起在哪兒呢?他這則寓言只有短短的41個字。(課件出示) .教師范讀。好玩嗎? (學生使勁點頭) .師:你知道古人讀書是怎樣讀的? 生:一邊搖頭一邊讀。 .師:知道為什么要搖著頭讀嗎? (學生搖頭) 師:教師示范著讀一句,懂了嗎?這樣吧,還是讓我把這個秘密告訴你們吧。他們搖頭是為了把書讀得更有節(jié)奏美,你們試試看呢! .學生學著古人的樣子一邊搖頭一邊讀了起來。 .指名讀、齊讀。(配上音樂,創(chuàng)設讀古文的優(yōu)美意境。) 八、介紹經(jīng)典,拓展閱讀。 .師:同學們,

10、從遠古時代起,許多國家、許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國的古代寓言;像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等等,這些寓言作品充滿了智慧的故事,讓我們課外去讀一讀,記住,這些小故事大道理,會讓你終身受益。 實踐反思: 課標的實施建議中提出:“注意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確,有效而合理地把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加以整合,對我們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關鍵是如何整合才能把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中經(jīng)常采用的多媒體,它是一種直覺藝術,而閱讀是一種幻覺藝術。文章是多義的,是一個等待填空的燈籠架,是一個未成品的東西,它本身所具備的召喚結構需要與讀者之間產生陌

11、生化與間離性的。 為了避免媒體給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帶來閱讀期待視野的限制以及閱讀再創(chuàng)造性方面的影響,本節(jié)課中先后出現(xiàn)的多媒體在呈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以及處理的方式上與教學進行了很好的整合,首先是關于這則寓言故事的動畫視頻的處理方式,在這一節(jié)課一揭題后就進行了直接呈現(xiàn),在把學生帶入到這種意境中后,并沒有簡單地停止,而是給學生提了一個核心問題:看完了這個動畫,你覺得這位農夫是一個怎樣的人?此時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因為他們已經(jīng)把這位農夫初步的立體直覺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心中,至于對農夫的定位是否到位?至于他的內心可能是怎么想的?以及對其它角色、對其他環(huán)境的是否關注,在這兒到是無關緊要的,因為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就是

12、要學生帶著這種初步的感知去走進文本去品味、去揣摩、去與各種角色進行深入的對話了,在這一個過程中,學生把語言的品味與自己先前的初步認識進行不斷地智慧碰撞,從而逐漸修正和形成自己獨到的認識,此時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那種對語言文字的閱讀期待以及閱讀的不斷建構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符合了閱讀的召喚結構。 其次,在本節(jié)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文字還原成生活,設計了“劇本表演式”的環(huán)節(jié),目的很簡單,一方面是希望建構一個空間,以便學生加深對內容以及寓意的理解和把握,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希望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打通書面文字與情景生活的阻隔,培養(yǎng)孩子綜合的實踐能力。為了能演到位,在這

13、兒我利用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了場景,提供給了學生“揠苗助長”的幾個關鍵畫面和一段適合這個場景的背景音樂,而不是完整的動畫,這樣的設計就是希望為他們完整的表演,提供幾個點進行支撐,同時也不影響他們個性化的再創(chuàng)表演,當然這樣一段場景的設計也為孩子能迅速進入角色進行了很好氣氛營造和情感鋪墊。 第三,古文的呈現(xiàn)以及經(jīng)典寓言的介紹,是直接利用了信息技術直觀、形象、便利、不受時空限制的原則,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了解燦爛的古文化知識,以及在拓展閱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真觀交互的功能。文章中重點詞句的圈劃、書寫以及不斷替換的呈現(xiàn)都利用了白板技術,像“巴望”、“終于”、“一棵一棵”、“筋疲力盡”、“納悶”等詞的處理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