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巖地區(qū)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1頁
花崗巖地區(qū)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2頁
花崗巖地區(qū)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3頁
花崗巖地區(qū)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4頁
花崗巖地區(qū)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前言(一)工程概況 受東莞市×××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對其擬建×××場地進行巖土工程勘察,勘察階段屬詳細勘察。擬建場地位于東莞市南城西平宏偉路東側,擬建建筑物包括5棟1725層高層建筑物、1棟4層幼兒園,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32521m2,總建筑面積98470 m2,首層建筑占地面積10560 m2,最大高度為74.4m。(二)勘察目的和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為:【1】 查明建筑范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變化規(guī)律,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wěn)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2】 當采用基巖作為樁的持力層時,應查明基巖的巖性、構造

2、、巖面變化、風化程度、確定其堅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質量等級,判定有無破碎巖體或軟弱巖層,推薦經濟合理的樁端持力層;【3】 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程度,可液化土層和特殊性巖土的分布及其對樁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議;【4】 對需要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參數(shù),預測建筑物的變形特征(或論述其變形的控制方式);【5】 查明場地內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 查明水文地質條件,提出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評價地下水對樁基設計和施工的影響,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7】 評價成(沉)樁可能性,論證樁的施工條件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8】 為設計部門提供

3、可能的基礎型式及設計所需的地質資料。(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施工時間為2011年12月29日至2012年1月10日完成,勘察工作采用全取芯鉆探、現(xiàn)場鑒別、標貫測試及取水、巖、土樣試驗的勘察方法,共完成勘察工作量如下表:勘察工作量一覽表 表1完成項目 單位完成工作量備注鉆探取土、標貫孔個27共計2053.6米/63孔(不取樣)標貫孔個38 原位試驗標貫試驗 次459取樣及室內試驗土樣組27水樣 組 3巖樣 組14土的腐蝕性試樣組3勘察報告及巖芯照片 冊5勘察工作及報告編寫主要根據(jù)下列規(guī)范執(zhí)行: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

4、-20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15-31-2003);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JGJ72-2004);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護工程技術規(guī)程(DBJ/T15-20-97);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DBJ15-38-2005)。二、場地巖土工程條件(一)場地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處東莞市南城西平,四面均鄰近城區(qū)道路,且位處居民區(qū)周圍,屬剝蝕殘丘及其邊緣沖洪積地貌單元,現(xiàn)狀為閑置地,場地稍做整平,地勢有一定高差,鉆孔孔口地面高程為20.6m23.1m,交通方便(詳見建筑物與勘探點位置平面圖)。本次勘察采用珠區(qū)坐標,85國家高程系統(tǒng)。(二)巖土分布特征鉆孔深度控制

5、范圍內,地基巖土按地質成因類型和巖土層性質,場區(qū)地層自上而下分為:第四系填土層(Qml)、第四系耕表土層(Qpd)、第四系沖-洪積層(Qal+pl)、第四系坡積層(Qdl)、第四系殘積層(Qel)及燕山期基巖(r),具體描述如下:1、第四系填土層(Qml)。素填土(層號1):淺棕紅色,灰黃色,灰色,填料主要為粘性土,上部夾較多建筑垃圾,松散。場區(qū)大部分分布,僅在ZK5、ZK6、ZK15孔缺失,厚度:0.405.00m,平均2.17m。 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表 表2項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數(shù)據(jù)個數(shù) n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 Xk 標貫修正擊數(shù)N(擊)4.716.08.93標貫原

6、始擊數(shù)N(擊)5.017.09.33根據(jù)野外鑒定,結合地區(qū)經驗,該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fak=70kPa。由于該層為新近堆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結且土質不均勻,故本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僅作為臨時荷載驗算時使用。2、第四系耕表土層(Qpd)。耕表土(層號2):褐色,土黃色,成分主要為粉質粘土,含少量植物根系及約15%砂粒,稍濕,軟塑。場區(qū)部分分布,見于ZK1、ZK3、ZK4、ZK9、ZK10、ZK21、ZK22、ZK24、ZK25、ZK30、ZK32、ZK35孔,厚度:0.300.80m,平均0.48m;層底標高:16.2020.40m,平均17.96m;層底埋深:1.805.40m,平均3.9

7、3m。根據(jù)野外鑒定,結合地區(qū)經驗,該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fak=100kPa。由于該層為含有機質,土質疏松,故本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僅作為臨時荷載驗算時使用。3、第四系沖-洪積層(Qal+pl)粉質黏土(層序號為3):土黃色,棕黃色,紅色,粘性強,稍有滑感,含8%-10%砂粒,膠結一般,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稍濕-濕,軟塑。場區(qū)部分分布,見于ZK1、ZK2、ZK9、ZK10、ZK11、ZK21、ZK22、ZK24、ZK29、ZK35、ZK38孔,厚度:1.103.10m,平均1.77m;層底標高:14.6017.50m,平均16.14m;層底埋深:4.007.00m,平均5.64m。 物理

8、力學指標統(tǒng)計表 表3項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數(shù)據(jù)個數(shù) n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 Xk W(%)32.034.032.960.80.03(kN/m3)17.217.617.460.20.01e 1.0001.0631.03160.0240.02WL(%)34.936.435.560.60.02WP(%)21.522.321.860.30.01IP13.414.113.760.30.02IL0.770.900.8160.060.07C(kPa)151918620.0916.5(°)9.310.610.260.50.059.8a1-2(MPa-1)0.640.700.

9、6660.030.040.68Es(MPa)2.963.163.0760.090.033.0標貫修正擊數(shù)N(擊)3.65.34.580.70.154.1標貫原始擊數(shù)N(擊)4.06.05.080.80.154.5根據(jù)室內土工試驗及現(xiàn)場標貫試驗,結合地區(qū)經驗,建議本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建議fak=130kPa。4、第四系坡積層(Qdl)粉質黏土(層序號為4):棕黃色,紅色,灰白色,下部呈花斑狀,粘性強,稍有滑感,含8%砂礫粒,膠結較好,高干強度,高韌性,濕,硬可塑。場區(qū)部分分布,見于ZK1、ZK2、ZK3、ZK4、ZK5、ZK6、ZK9、ZK10、ZK11、ZK12、ZK13、ZK14、ZK15、

10、ZK16、ZK20、ZK21、ZK22、ZK23、ZK24、ZK25、ZK26、ZK29、ZK30、ZK31、ZK32、ZK33、ZK35、ZK36、ZK37、ZK50、ZK51孔,厚度:0.707.30m,平均3.23m;層底標高:12.2019.50m,平均15.08m;層底埋深:2.7010.00m,平均6.72m。 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表 表4項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數(shù)據(jù)個數(shù) n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 Xk W(%)25.329.426.961.40.05(kN/m3)17.818.218.060.20.01e 0.8300.9300.86960.0380.04WL(

11、%)34.036.835.261.10.03WP(%)21.022.521.760.60.03IP13.014.313.660.50.04IL0.330.480.3860.050.14C(kPa)212725620.0922.8(°)14.317.116.161.00.0615.2a1-2(MPa-1)0.330.390.3660.020.060.37Es(MPa)4.925.665.2360.270.055.0標貫修正擊數(shù)N(擊)6.612.29.1351.50.168.7標貫原始擊數(shù)N(擊)7.013.010.2351.50.159.8根據(jù)室內土工試驗及現(xiàn)場標貫試驗,結合地區(qū)經驗

12、,建議本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建議fak=200kPa。5、第四系殘積層(Qel)砂質粘性土(層序號為5):紅色,系花崗巖風化殘積而成,以粉粘粒為主,含黑云母屑和石英砂粒,稍濕-濕,硬可塑,遇水或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下易軟化,并在含砂粒量較大部位遇水易崩解成砂狀。場區(qū)普遍分布,厚度:0.9025.90m,平均13.33m;層底標高:-7.0020.50m,平均4.26m;層底埋深:1.5029.30m,平均17.52m。局部夾全風化夾層(編號為6-1A)、強風化巖夾層(編號為6-2A)或中風化巖夾層(孤石,編號6-3A),詳見工程地質剖面圖及鉆孔柱狀圖,其中全風化(編號為6-1A)夾層見于ZK11孔,厚度

13、3.70m;強風化巖夾層(編號為6-2A)見于ZK12孔,厚度2.00m;中風化巖夾層(孤石,編號6-3A)見于ZK11、ZK12,厚度:0.801.60m。 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表 表5項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數(shù)據(jù)個數(shù) n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 Xk W(%)20.224.222.4101.40.06(kN/m3)17.818.218.0100.10.01e 0.7410.8300.795100.0340.04WL(%)32.034.033.1100.70.02WP(%)20.021.020.5100.40.02IP12.013.012.5100.30.03IL-0.050

14、.310.15100.120.83C(kPa)2240301060.2126.5(°)16.823.819.1102.80.1517.4a1-2(MPa-1)0.200.340.27100.050.190.30Es(MPa)5.358.886.81101.230.186.1標貫修正擊數(shù)N(擊)3.821.812.42513.50.2812.1標貫原始擊數(shù)N(擊)4.029.016.02515.10.3215.5根據(jù)室內土工試驗及現(xiàn)場標貫試驗,結合地區(qū)經驗,建議本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建議fak=230kPa。在ZK3、ZK4、ZK12、ZK20、ZK32、ZK38、ZK44孔上部該層標貫

15、擊數(shù)稍低,土質稍軟,建議按150kPa取值。6、燕山期基巖(r)根據(jù)巖石風化程度,在鉆孔揭露深度內,僅揭露至全風化帶(巖層序號為6-1)、強風化帶(巖層序號為6-2)、中風化帶(巖層序號為6-3)及微風化帶(巖層序號為6-4)四個帶,分述如下:1)全風化花崗巖(層序號為6-1):紅色,黃褐色,巖石組織結構已基本破壞,但尚可辨認,并有微弱殘余結構強度,手可捻碎,巖芯呈堅硬土狀,遇水或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下易軟化,并在含砂粒量較大部位遇水易崩解成砂狀。場區(qū)大部分分布,僅在ZK8、ZK12、ZK14、ZK17、ZK53孔缺失,厚度:1.7013.80m,平均5.24m;層底標高:-16.4018.60m,平

16、均-1.05m;層底埋深:3.4037.80m,平均22.81m。 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表 表6項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數(shù)據(jù)個數(shù) n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 Xk W(%)20.220.420.32(kN/m3)18.218.518.42e 0.7040.7350.7202WL(%)34.635.034.82WP(%)21.321.621.52IP13.313.413.42IL-0.10-0.07-0.092C(kPa)3840392(°)22.123.923.02a1-2(MPa-1)0.240.250.252Es(MPa)6.877.116.992標貫修正擊數(shù)N(

17、擊)19.542.727.3954.90.1826.4標貫原始擊數(shù)N(擊)30.049.039.1955.20.1338.3本層巖石巖體極破碎, 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類。根據(jù)室內土工試驗及現(xiàn)場標貫試驗,結合地區(qū)經驗,建議本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建議fa=300kPa。2)強風化花崗巖(層序號為6-2):黃褐色,淺紅色,巖石組織結構已大部份破壞,風化裂隙發(fā)育,大部份礦物已風化變質,部份石英風化后呈顆粒狀,巖芯呈土狀,下部半土半巖狀至巖塊狀,遇水或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下易軟化,并在含砂粒量較大部位遇水易崩解成砂狀。場區(qū)大部分分布,僅在ZK53孔缺失,厚度:1.0018.20m,平均6.65m;層底標高:-25.

18、2013.70m,平均-7.27m;層底埋深:8.3046.70m,平均28.94m。局部夾中風化巖夾層(孤石,編號6-3A),詳見工程地質剖面圖及鉆孔柱狀圖,見于ZK27、ZK28、ZK38、ZK58孔,厚度:0.501.10m。 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表 表7項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數(shù)據(jù)個數(shù) n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 Xk W(%)17.719.218.53(kN/m3)18.318.718.53e 0.6510.6990.6833WL(%)32.434.033.23WP(%)20.221.020.63IP12.213.012.63IL-0.22-0.14-0.173C(k

19、Pa)4652483(°)24.525.625.03a1-2(MPa-1)0.130.160.153Es(MPa)10.6812.3211.503標貫修正擊數(shù)N(擊)31.3100.049.46213.90.2846.5標貫原始擊數(shù)N(擊)52.0100.074.96215.10.2071.8本層巖石巖體極破碎, 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類。根據(jù)室內土工試驗及現(xiàn)場標貫試驗,結合地區(qū)經驗,建議本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建議fa=600kPa。3)中風化花崗巖(層序號為6-3):灰白色-灰色,上部夾暗黃色,巖石組織結構部分破壞,風化斜裂隙發(fā)育,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上部巖體稍破碎,下部完整,巖芯呈短

20、柱狀,碎塊狀,巖石堅硬,敲擊聲脆。場區(qū)大部分分布,僅在ZK33孔缺失,厚度:0.407.00m,平均2.42m;層頂標高:-25.2013.70m,平均-6.89m;層頂埋深:8.3046.70m,平均28.56m。巖石抗壓強度R(MPa)指標統(tǒng)計表 表8項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試驗數(shù)據(jù)個數(shù)平均值 Xm 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 Xk 飽和狀態(tài)23.534.1728.564.520.1625.22按巖石單軸抗壓強度劃分,巖石屬較軟巖,巖石裂隙較發(fā)育,上部巖體破碎,下部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類。根據(jù)巖石飽和狀態(tài)抗壓強度試驗及其巖性,結合地區(qū)經驗,該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建議: fa=200

21、0kPa。4)微風化花崗巖(層序號為6-4):灰色-灰白色,巖石組織結構基本未變,礦物成分略有變色,切割面巖質較為新鮮,有少量風化裂隙,局部可見石英脈穿插,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巖體完整,巖芯呈長柱狀,短柱狀,巖石堅硬,敲擊聲清脆。場區(qū)除ZK2、ZK6、ZK11、ZK22、ZK31、ZK33、ZK34、ZK36、ZK44孔外其余孔均揭露到該層,揭露厚度:0.604.10m,平均1.72m;層頂埋深:11.6048.00m,平均29.99m。該層未穿透。 巖石抗壓強度R(MPa)指標統(tǒng)計表 表9項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試驗數(shù)據(jù)個數(shù)平均值 Xm 標準差 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 Xk 飽和狀態(tài)38.

22、669.7747.0710.660.2339.18按巖石單軸抗壓強度劃分,巖石屬較硬巖,巖體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類。根據(jù)巖石飽和狀態(tài)抗壓強度試驗及其巖性,結合地區(qū)經驗,該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建議: fa=4000kPa。以上巖土層的分布情況及力學性質詳見 “鉆孔柱狀圖”、“工程地質剖面圖”、“土工試驗報告”。(三)地下水根據(jù)地層分布、巖芯觀察及鉆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場地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淺部填土層中的上層滯水,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的補給,以蒸發(fā)的方式排泄,水位隨場區(qū)內降水量、蒸發(fā)量及地表特性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水量不大?;鶐r中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基巖裂隙中,靠大氣降水及上層地下水補給,其補給條件、

23、涌水量大小及徑流規(guī)律受地質構造及裂隙控制。施工后于2012年1月11日測得混合靜止水位埋深在4.507.60m之間,標高在14.0017.50m之間,初見水位較靜止水位高約0.50m。據(jù)調訪,場地范圍地下水一年之中隨季節(jié)變化的幅度平均約在1.00m左右。據(jù)土質判斷各土層滲透性,場地填土層(層序號為1)結構松散,判斷為中等-強透水性,其余土層為弱微透水性。根據(jù)ZK6、ZK30、ZK63孔水樣分析結果及ZK37、ZK56、ZK61孔地下水位以上土的腐蝕性分析結果,結合水文地質情況綜合判斷,場地填土的地層滲透性為A類,其余為B類,故場地地下水和土在1填土層中對砼具弱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

24、微腐蝕性,土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場地地下水和土在其它土層中對砼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土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類。具體見附表工程水簡項分析報告和土的腐蝕性分析報告。三、 巖土工程分析和評價(一)場地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評價1場地穩(wěn)定性評價 場區(qū)位于燕山期花崗巖巖體之上,基底巖石穩(wěn)定。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場地及鄰近均無較大的斷裂構造通過,區(qū)域內歷史上的地震以微震為主,震害很小,處于構造相對穩(wěn)定階段。 除此外,場區(qū)地勢起伏不大,目前無滑坡、崩塌或塌陷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和作用。另據(jù)場地野外鉆探亦未發(fā)現(xiàn)斷裂跡象,場地地質構造穩(wěn)定性好。2地震效應2.1建筑場地地震設計參數(shù)據(jù)建筑抗震

25、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劃分,結合地質剖面圖及場地巖土力學強度可確定中風化層(層序號為6-3)頂面埋深即為本場地覆蓋層厚度值:8.3046.70m,平均28.56m。據(jù)廣東省地震工程防震研究院提供的君珆花園工程場地巖土層剪切波速測定報告及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劃分,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為類。場地劃分為可進行建筑的一般地段。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及東莞市建設局文件(東建字200432號),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區(qū)域,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特征周期值為0.35s,建筑物應相應抗震設防。2.2

26、地震液化問題據(jù)本次勘察揭露,本場地未揭露砂層或粉土層,故本場地可不進行液化判別和地基處理。2.3)002K16OZK17、ZK1、ZK15、ZK21、ZK22、ZK230、ZK21、ZK22、ZK23、ZK24)002K16OZK17、ZK1、ZK15、ZK21、ZK22、ZK230、ZK21、ZK22、ZK23、ZK24填土的震陷本場區(qū)分布有填土(層序號為1),在一定強度的震動作用、上部荷載壓力作用或側向臨空下,該軟弱土體的結構受到擾動后和在破壞了其平衡性的情況下,將會產生附加沉降和側向的蠕動,從而影響工程的建設和使用或穩(wěn)定,通過有效的地基處理、樁基礎穿越或挖除后可以消除該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影響

27、。3、場地適宜性評價據(jù)本次勘察揭露,場地揭露有厚度較大的填土(局部填土底部含少量淤泥質土層),經采取必要措施處理后本場地適宜進行建筑,此外未發(fā)現(xiàn)其它可影響該場地穩(wěn)定性的不良地質因素,場地地基基本穩(wěn)定。(二)特殊性巖土評價A、人工填土層(層序號1)結構松散,自穩(wěn)性差,中等強透水性,均勻性差,未完成自重固結,自重及上部受壓作用下會產生負摩擦力作用,在設計施工中應考慮其不利影響。該填土在一定強度的震動作用、上部荷載壓力作用或側向臨空下,該軟弱土體的結構受到擾動后和在破壞了其平衡性的情況下,將會產生附加沉降,從而產生沉陷等變形,從而影響工程的建設和使用或穩(wěn)定,通過有效的地基處理、樁基礎穿越或挖除后可以

28、消除該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影響。B、風化巖(主要為6-1全風化巖層、6-2強風化巖層)和殘積土(層序號5)本次勘察揭露的風化巖母巖為燕山期花崗巖,殘積土成分為砂質粘性土,硬可塑狀,場地上分布厚度大,搖振反應中等,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浸水或干濕交替時易軟化;風化層(強風化巖)上部大部分為土狀-半土半巖狀,底部漸變?yōu)閹r塊狀,均勻性差,殘積土層(層序號5)局部揭露有全風化巖夾層(層序號6-1A)、強風化巖夾層(層序號6-2A)或孤石(層序號6-3A),強風化層(層序號6-2)局部揭露有孤石(層序號6-3A),在風化層內分布無一定的規(guī)律性,該地質現(xiàn)象對基礎的施工有一定的影響(如誤判持力層及樁尖滑移、斷樁等

29、現(xiàn)象),且采用預制樁時,其貫入同一巖面標高的強風化巖深度能力可能不一樣。風化層節(jié)理裂隙較為發(fā)育,巖體破碎,呈弱透水性,原狀態(tài)下強度較高,浸水或干濕交替時易軟化,力學強度降低。(三)地基均勻性評價場地范圍內均為第四系土層覆蓋,下伏基巖,上覆土層和基巖分界較為明顯。據(jù)工程地質剖面顯示,場地巖土層其作為持力層時相鄰鉆孔層底面的坡度大部分地段大于10%,為不均勻地基;6-4微風化巖層地基均勻性由于未揭穿該層暫不評價其地基均勻性。(四)地基工程力學性能評價1、素填土層(層序號為1):場地大部分分布,呈松散狀,承載力低,未完成自重固結,土質不均勻,工程力學性能較差,未經處理不得作為擬建建筑物之基礎持力層,

30、由于該填土層為中等強透水性,直立自穩(wěn)性差,對降水工程及基坑(槽)工程、挖孔工程不利,應采取適當措施以確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質量。2、耕表土層(層序號為2):場地部分分布,呈軟塑狀,承載力低,含有機質,土質不均勻,工程力學性能較差,未經處理不得作為擬建建筑物之基礎持力層。3、粉質粘土(層序號為3):場地局部分布,軟塑狀,承載力較低,頂面埋深不大,工程力學性能一般,可做為上部荷載較輕、結構簡單的擬建建筑物基礎持力層。4、粉質粘土(層序號為4):場地部分分布,可塑狀,承載力中等偏高,厚度稍大,工程力學性能尚好,若其強度及變形能滿足設計要求,頂面埋深較淺部位可作為擬建建筑物之基礎持力層。5、殘積土(層序號

31、為5): 場區(qū)普遍分布,硬塑,局部可塑,承載力較高,具中等壓縮性,下伏基巖層,工程地質性能較好,可做為與該地基承載力相應的基礎持力層。6、全風化巖(層序號6-1)、強風化巖層(層序號6-2):場地埋藏較深,力學強度較高,可考慮作為摩擦-端承樁基礎持力層。7、中風化巖層(層序號6-3)、微風化巖層(層序號6-4):場地大部分揭露到,埋藏較深,下部巖體完整,承載力高,工程地質性能好,是端承樁基礎理想的持力層及下臥層。(五)擬建建筑物基礎方案評價根據(jù)勘察揭露,擬建場地地質變化較大,本資料根據(jù)上部軟弱土層(1填土層、2耕表土層、3軟塑粉質粘土層)厚度及強風化面埋深情況將擬建場地劃分為A區(qū)、B區(qū)兩工程地

32、質分區(qū):A區(qū)強風化巖面埋深較大,軟弱土層(1填土層、2耕表土層、3軟塑粉質粘土層)厚度較厚(總厚度大致在1.307.00m之間);B區(qū)強風化巖面埋深較淺(考慮約5.5m地下室埋深后自地下室底板以下平均埋深小于6m),填土厚度較?。ù笾略?.70-1.30m之間),故根據(jù)上述情況及揭露的工程地質剖面圖,結合擬建建筑物實際情況,場地內擬建建筑物基礎建議考慮如下兩種方案之一。方案1:所有擬建建筑物采用筏板式天然地基基礎方案,以土質較好的4硬塑狀粉質粘土、5殘積土及6基巖層中一層或共同作為基礎持力層,部分地段上部的軟弱土(1填土層、2耕表土層、3軟塑粉質粘土層)厚度較大處挖深較大,宜根據(jù)實際地質條件進

33、行必要基坑(槽)支護。在與高層建筑物相連的低層擬建商業(yè)樓在兩者之間應設置相應的沉降縫。方案2:若方案1的天然地基基礎方案難以滿足上部荷載的要求,建議采用樁基礎方案。建議A區(qū)均采用以6-2強風化巖層作為樁基礎持力層的管樁基礎方案,或A區(qū)的高層采用管樁方案、低層采用天然地基+相應的基坑(槽)支護方案;B區(qū)的高層采用以6-3中風化巖層、6-4微風化巖層中一層或共同作為基礎持力層的鉆(沖)孔、旋挖孔、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方案,低層采用以土質較好的4硬塑狀粉質粘土、5殘積土及6基巖層中一層或共同作為基礎持力層天然地基基礎方案。詳述如下:5.1預應力管樁基礎預制樁施工質量易控制,且工期短,對場地無污染,且造

34、價稍低,若采用預應力管樁基礎,建議以強風化巖層(層序號為6-2)作為該管樁基礎持力層,實際樁長可根據(jù)現(xiàn)場打樁貫入度,結合最后1米錘擊數(shù)及總錘擊數(shù)(或靜壓樁的終壓力)進行控制。沉樁可能性:1)A區(qū)西北部場地淺表土層土質較差,重型或大型機械在地面走動時有可能出現(xiàn)陷機現(xiàn)象,必要時在地表鋪上一定厚度的砂石墊層。2)據(jù)本次勘察揭露,場地1填土層局部填碎塊石,對預制樁基礎施工有不利影響,應予以清除。3)據(jù)本次勘察揭露,本場地存在以下對預制樁施工不利的巖土層或地質現(xiàn)象:6-2強風化巖層自上而下一般為土狀半土半巖狀巖塊狀,但部分地段缺失土狀強風化巖而直接下伏半土半巖狀強風化巖巖塊狀強風化巖,局部地段甚為直接揭

35、露為巖塊狀強風化巖或缺失6-2強風化巖層而直接由殘積土層進入6-3中風化巖層;殘積土層(層序號5)局部揭露有全風化巖夾層(層序號6-1A)、強風化巖夾層(層序號6-2A)或孤石(層序號6-3A),強風化層(層序號6-2)局部揭露有孤石(層序號6-3A),且上述現(xiàn)象在場地內分布無一定的規(guī)律性,對預制樁基礎施工均有不利影響,對以中風化巖及以上巖層作為持力層的基礎易造成誤判持力層,當過渡巖土層較為均勻時預制樁可以取得較好的施工效果及單樁承載力,若缺失過渡層,樁尖直接由上部的相對軟層進入較硬層時極可能打爛樁頭或斷樁,當入巖深度不夠或樁周摩擦力較小值時亦可致樁身穩(wěn)定性較差,應對單樁承載力進行相應的折減。

36、當預制樁施工過程中遇孤石時可考慮采用引孔處理,但引孔范圍不宜過大。4)據(jù)本次勘察揭露,部分地段樁長稍短,樁施工時應注意控制沉樁速度及壓力以免發(fā)生斷樁或打爛樁頭事故。5)場地基巖層地基不均勻,強風化巖層部分地段起伏變化較大,預制樁施工時樁尖有可能出現(xiàn)滑移現(xiàn)象,樁施工時應適當控制打(壓)樁的速度,并盡量采用低錘密擊慢壓的施工方式。6)場地位處居民區(qū),選擇沉樁方式時應考慮施工過程對周圍環(huán)境(包括居民)的影響。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其它巖土工程問題及建議:1)該場地區(qū)存在未完成自重固結的1填土層,場地上分布厚度不一,應考慮其所產生的樁側負摩阻力對樁承載力及沉降的影響,負摩阻力系數(shù)建議取0.35。2)應對不

37、均勻地基進行變形驗算,當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相應措施消除不均勻地基導致不均勻沉降的影響。3)當采用強風化巖做持力層時,由于該層有遇水易軟化特性,應考慮對該層的端阻力做適當?shù)恼蹨p,并在預制管樁底部采用混凝土密封。4)采用預應力管樁,在群樁施工中的擠土效應可能引起很高的超孔隙水壓力,容易引起土體的隆起、水平位移,并對相鄰在建建(構)筑物的上部結構造成振動破壞,對基礎(包括樁基)產生位移、彎曲等變形,同時也會產生很大的噪音污染等環(huán)境巖土工程問題。為防止或減輕上述影響及危害,建議通過設計合理的樁間距,確定合理的打樁休止時間、控制沉樁速度及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應力釋放鉆孔等其它施工措施,來減少擠土量,降低超孔隙

38、水壓力等措施,防止產生不良環(huán)境巖土工程問題。5)樁基工程正式施工前,應進行試樁,以核實施工條件,核實相應的樁尖標高,核實單樁承載力,核實預制樁進入持力層的能力。樁基施工應符合廣東省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15-31-2003)規(guī)定,并按該規(guī)范要求進行驗收。6)在管樁施工過程中,如遇到地質條件異常的部位,不能強行施打(施壓),應及時與勘察部門聯(lián)系或補充鉆探以查明情況,以免造成樁身疲勞、樁頭損壞、偏樁、斷樁等現(xiàn)象,進而影響樁基質量。5.2天然地基基礎建議以土質較好的4硬塑狀粉質粘土、5殘積土及6基巖層中一層或共同作為基礎持力層,基礎施工時實際開挖深度可參照“工程地質剖面圖”進行?;A底面進

39、入持力層的深度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超深部分可考慮按有關規(guī)定采用墊層分層夯實回填,或考慮采用墩基礎。當持力層上覆軟弱土層(1填土層、2耕表土層、3軟塑粉質粘土層)厚度較大,天然地基開挖開挖時基坑(槽)不能保持直立狀態(tài),有可能失穩(wěn)崩塌,可考慮采用鋼板樁或其他可行方法進行適當?shù)闹ёo,當挖深大于4米時應進行相應的支護設計。并相應做好對鄰近已建建筑物或水泥地面的沉降變形觀測工作,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處理。應對不均勻地基進行變形驗算,當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相應措施消除不均勻地基導致不均勻沉降的影響。5.3沖(鉆)孔、旋挖孔、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該樁型穿越能力強,能嵌入中風化巖并能穿越一定厚度的破碎中風化巖層,可取得較高的

40、承載力。故建議采用6-3中風化巖層(局部地段6-3中風化巖厚度薄則可考慮改用6-4微風化巖層)作為樁基持力層。樁長、樁徑可根據(jù)擬建建筑物上部荷情況結合場地地質資料設計計算確定,但樁底的沉渣量、成樁質量及樁長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樁承載力特征值Ra,宜通過樁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豎向也可按廣東省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 15-31-2003)估算,其設計參數(shù)見下表錘擊式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及灌注樁承載力數(shù)據(jù)一覽表,并按相同樁型、相近承載力取值及相似工程地質條件的試樁資料綜合確定。成樁可能性:1)場地位處居民區(qū),鄰近已建建筑物及道路,應注意灌注樁施工(泥漿及振動)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2)部分場地淺表層揭

41、露有厚度較大的1填土層,大型或重型機械走機時可能出現(xiàn)陷機現(xiàn)象,可考慮在地表鋪設一定厚度的砂石墊層消除其不利影響。3)場地1填土層內局部夾有塊石,對沖孔、人工挖孔灌注樁成孔問題不大,對鉆孔、旋挖孔灌注樁成孔影響較不利,采用鉆孔、旋挖孔灌注樁基礎時應注意,必要時應予以開挖清除。4)場地內存在可影響灌注樁成樁質量的填土層(層序號為1),局部厚度較大,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在該層位易產生塌孔、縮徑等問題,對灌注樁護壁及成樁不利,嚴重時會危及鄰近已有建(構)筑物和道路的安全,并影響樁身質量及單樁承載力。為確保樁基質量,樁基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現(xiàn)行的規(guī)范、規(guī)程要求進行,要注意樁孔的護壁工作,避免塌孔、縮徑等現(xiàn)象

42、的發(fā)生,必要時應考慮對樁周松散填土采用注泥漿、固化等措施進行適當?shù)念A處理。5)由于本場地灌注樁持力層以上大部分為粘性土層,根據(jù)地區(qū)經驗,樁機在施工時的粘阻力較大,鉆(沖)孔樁施工進度較慢,采用該方案時應予以注意并應有合理可行的處理措施確保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可考慮采用人工挖孔或旋挖孔樁。樁承載力數(shù)據(jù)一覽表 表10層號土(巖)名 稱狀態(tài)樁側摩阻力特征值qsa(kPa)樁端阻力特征值qpa(kPa)打入式預制樁鉆(沖)、旋挖孔、人工挖孔灌注樁預制樁灌注樁L99L1616L3030LL1515L1素填土松散-2耕表土軟塑1815-3粉質粘土軟塑2320-4粉質粘土可塑3832-5殘積砂質粘性土硬可塑

43、423515002200280032006007506-1花崗巖全風化756528003200400045007009006-2強風化12010040005000550065001100(1800)1300(1800)6-3中風化完整巖石飽和抗壓強度建議值frk=23MPa6-4微風化完整巖石飽和抗壓強度建議值frk=38MPa注明:1)表中“L”為樁的入土深度,括號內數(shù)值為人工挖孔樁樁端承載力特征值; 2)當預應力管樁采用靜壓式沉樁時,端阻力特征值相應折減11%;3)采用預制樁基礎時應對預制樁單樁承載力按相關規(guī)范進行深度修正;4)采用樁基時需滿足樁長及入持力層深度要求,單樁承載力應進行靜載試

44、驗校核, 采用灌注樁基礎時應考慮按相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對基底地基進行檢測。5)未盡事宜應滿足相關規(guī)范或規(guī)程中相關規(guī)定及要求。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其它巖土工程問題及建議:1)場地上部1填土層為欠固結土,后期的自重固結或地面大面積堆載時均可能產生負摩阻力,樁基設計及施工時應適當考慮該問題。負摩擦系數(shù)建議取0.35。2)強風化層(層序號6-2)局部揭露有孤石(層序號6-3A),且上述現(xiàn)象在場地內分布無一定的規(guī)律性,對以中風化巖及以上巖層作為持力層的灌注樁基礎易造成誤判持力層,可通過超前鉆探查明。3)灌注樁樁基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按施工程序進行,要認真做好樁孔的護壁工作;當經有關技術人員現(xiàn)場鑒定、確認樁基持力

45、層及嵌入持力層深度滿足設計要求后,應清除好孔底沉渣,確保沉渣厚度不超過100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序。4)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時,必須符合“關于限制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樁的通知”(粵建管字200349號及東建函200463號)有關規(guī)定。當人工挖孔樁較長時應慎重。管樁的側阻力標準值應根據(jù)土(巖)層的埋深,將上表中qsa乘以以下表修正系數(shù): 管樁深度修正系數(shù)表 表11土(巖)層埋深h(m)5102030修正系數(shù)值0.81.01.11.2 嵌(中風化)巖樁發(fā)揮系數(shù)C1、C2 表12C1C20.30.04建議設計時根據(jù)上部荷載情況、場地環(huán)境條件及場地地質資料綜合考慮后選擇相應的基礎型式。(六)基坑支護方案

46、評價及建議6.1基坑支護方案6.1.1基坑側壁安全等級擬開挖基坑邊線距用地紅線最小距離為17m左右,基坑側壁土體主要為1填土層、2耕表土層、3軟塑粉質粘土層、4硬可塑粉質粘土層及5硬可塑殘積土,底板埋深以下土層為4硬可塑粉質粘土層及5硬可塑殘積土,受基坑工程擾動區(qū)域的地基屬軟弱地基,根據(jù)廣東省標準建筑基坑支護工程技術規(guī)程DBJ/T15-20-97規(guī)定,判定基坑安全等級為三級。現(xiàn)根據(jù)本次勘察結果,結合基坑場地現(xiàn)狀,提出基坑支護建議如下。6.1. 2基坑開挖支護方案根據(jù)勘察揭露及上述的基坑安全等級分析判定情況,基坑支護可考慮土釘墻或重力式水泥擋墻支護方式,若開挖深度小于3m,亦可考慮采用鋼板樁適當

47、支護方式進行基坑支護,若1填土厚度較大上述方案難以滿足要求時亦可考慮采用重力式水泥擋墻+錨桿(索)的支護方式。樁長設計應滿足支護安全要求?;又ёo設計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shù)詳見下表的力學參數(shù)表。6. 2基坑地下水控制影響基坑開挖及支護施工的地下水類型為填土層內的上層滯水及地表水,無連續(xù)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地表水體的滲透或徑流流入補給,水量隨補給水變化,極不穩(wěn)定,易于疏干,可考慮在基坑內采用集水井集中抽排滲入基坑內水體,并應注意控制抽排水的速度和水量,注意避免地下水浸泡基坑底土體而導致降低基坑底土體地基承載力?;油鈶O置相應的排水溝并將排出的水通暢排出安全位置,考慮雨季時地表水水量較大,排水

48、溝及基坑抗浮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降水量的影響。6. 3基坑的抗浮設計由于場區(qū)無地下水長期觀測資料,現(xiàn)結合場區(qū)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天然洪水期水位因素及勘察期間由鉆孔所得的簡易水文地質資料。地下水抗浮設計水位建議采用擬建建(構)筑物的室外地坪標高。若基坑內的擬建 建筑物自重抗浮無法滿足設計要求,底板設計時應考慮設置抗拔錨桿或采用抗拔樁進行抗浮設計。當基坑開挖較深時,基坑底在開挖卸荷之后,由于土體回彈慣性,基坑底土體將出現(xiàn)隆起現(xiàn)象,水池底板設計時應考慮此不利因素。建議對基坑隆起進行基底處理,避免底板開裂。坡頂及坡底應設置有效的明溝排水,坡頂附近距坡頂邊為坡高范圍內不宜堆放重物。6.4基坑的整體穩(wěn)定性基坑抗隆起驗算局部地段基坑底為3軟塑狀粉質粘土層,當支護結構插入深度未達到4硬可塑粉質粘土層或風化巖土層、或雖達到但插入段位移較大時,應進行抗隆起驗算,驗算公式建議采用廣東省標準建筑基坑支護工程技術規(guī)程(DBJ/T15-20-97)D.1.2。當精確驗算不滿足要求時,可考慮對深層坑底土體進行水泥土攪拌樁或旋噴樁加固以增大坑底到含水層頂板距離從而可以滿足其要求。6.5現(xiàn)場監(jiān)測基坑開挖時,宜對基坑內外土體的水平、豎向位移的沉降進行觀測;觀測基坑開挖影響范圍內的地下水位、孔隙水壓力的變化,有無滲漏、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