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的診斷及手術治療_第1頁
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的診斷及手術治療_第2頁
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的診斷及手術治療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的診斷及手術治療【摘要】 目的:探討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的診斷及改良手術方法。方法:總 結 9 例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患者,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特點,采用不同區(qū)域 不同減壓方式治療并對其療效加以分析。結果: 9 例病例,隨訪 3 個24 個 月,平均 16.9 個月。術后 JOA評分 5 分 11 分,平均 9.4 分,功能恢復率 78.2%,優(yōu)良率 77.8%。結論:臨床表現(xiàn)結合 CT及 MRI檢查是診斷胸腰段黃韌 帶骨化癥的重要手段;改良手術技術較為可靠安全,術后療效滿意。關鍵詞】 胸腰段 黃韌帶 骨化 診斷 治療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極少見。國內(nèi)報導僅見累及 L1,2。未見報導

2、 L2, 3。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 , 臨床癥狀復雜而不典型 , 常因誤診或漏診而導致 不可逆性脊髓、神經(jīng)損害,。加之胸腰段位于脊椎活動中心, 過度去除后路結構又極易出現(xiàn)不穩(wěn)等并發(fā)癥。因此 ,自2000年5月2005年 6月,我科 對此類病人試采用胸腰段交界處保留棘突及其上韌帶結構、保留外側(cè) 1/3 2/3 關節(jié)突、保留中 1/3 椎板的方法治療 9 例。并對其診斷和手術進行分析討論。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9 例患者中,男6例,女 3例,年齡 37歲66歲,平均49.8 歲;病程7 個 42個月,平均18個月。隨訪 3個 24個月,平均16.9 個月。所有病例均為 兩個以上節(jié)段發(fā)病 ,其

3、中T8,9L1,25 例,T10,11L1,22 例,T8,9 L2,31 例 ,L1,2 L2,31 例。1.2 臨床表現(xiàn)此病起病隱匿 ,病程較長,當漸進性發(fā)展 ,輕微外傷可使病情迅速加重。 患者最早出現(xiàn)下肢麻木 , 感覺異常 6 例, 單側(cè)或雙下肢無力 , 行走困難 4 例,胸腹 部束帶感 5 例, 下肢放射痛 7例, 踩棉花感 3 例。查體主要單側(cè)或雙側(cè)肌力減退 6例,不同平面以下痛覺減退或消失 9例, 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5 例, 亢進 2 例,椎 體束征陽性 6例,括約肌功能障礙 8 例。1.3 影像學檢查本組病例均做了 X線平片、 CT平掃和 MRI檢查。 X線平片顯示脊柱出現(xiàn) 不同

4、程度退行性改變 ,小關節(jié)增生 ,CT掃描進一步證實黃韌帶增生、骨化 ,小關 節(jié)內(nèi)聚、增生 , 中央管,側(cè)隱窩狹窄。但無法全部顯示胸腰段受壓區(qū)域及脊髓內(nèi) 部改變。 MRI檢查, 示脊髓及馬尾主要為后方致壓 , 范圍主要為黃韌帶區(qū)域。 2 例 病人示脊髓內(nèi)長 T2 高信號改變。1.4 手術方法患者俯臥于脊柱手術托架上 ,0.5% 利多卡因注射液加適量腎上腺素局部 , 椎板阻滯麻醉 , 胸椎兩側(cè)椎板各 5 mL。腰椎 7.5 mL 10 m。范圍包括骨化灶 上、下各一個椎體 , 暴露雙側(cè)椎板至小關節(jié)外側(cè)。依椐 X線片及 12 肋準確定位 需手術切除黃韌帶骨化間隙 ,用直徑 1.5 mm2 mm小刮勺

5、,刮除椎板間后方殘余 的未骨化黃韌帶 ,顯露出后方椎板 , 小關節(jié),椎板間的輪廓。用窄、薄、快的骨 鑿依次從上位椎板下 1/3 橫行。棘突根部中央縱行。下位椎板上 1/3 橫行鑿開 , 用長的巾鉗提住 , 再沿上位椎體下關節(jié)突內(nèi) 1/3 1/4 ,斜向外下(與神經(jīng)根走 向一致 )鑿開,巾鉗提拉下 , 向內(nèi)上小心撬起該骨塊。此時用神經(jīng)剝離器小心分離 骨塊前方粘連的硬膜 , 取出該骨塊。對側(cè)亦同法取出后。暴露兩側(cè)硬膜,探查椎 管減壓程度 , 并用弧形骨鑿切除棘間韌帶前方之骨化塊。逐次減除需減壓的間隙 探查相鄰兩間隙 ,如椎板增厚仍呈帶狀壓迫脊髓或馬尾 ,可潛行減薄 ,解除壓迫。 對于胸 11及以上

6、節(jié)段病變 , 采用高速氣動磨鉆 ,先將兩側(cè)內(nèi)半關節(jié) ,上下端椎磨 去后方皮質(zhì) , 尖嘴咬骨鉗加深至椎板前方皮質(zhì) , 再換用磨鉆鉆透。整塊從下方提 起, 小心分離與硬膜的粘連。完整去除增厚的椎板及骨化的黃韌帶。探查側(cè)方黃 韌帶, 徹底減壓后 ,修補硬膜缺損 ,放置負壓引流管 , 通層縫合切口。術后患者平 臥 12 h24 h,24 h 后開始被動直腿抬高訓練。常規(guī)使用類固醇類激素及 -七葉皂甙鈉 3 d5 d。24 h48 h 去除引流管。1.5 療效評定按 JOA評分及 Hirabayashi 恢復率評價手術效果。軀干感覺 2 分;下肢運動 4 分;感覺 2 分;括約肌功能 3 分;正常為 1

7、1 分?;謴吐?75% 100%為優(yōu), 50%74%為良, 25%49%為可,不及 25%為差。本組患者術前 JOA 評分 1 分 7 分,平均 3.9 分。2 結果本組 9 例,手術時間 120 min 210 min ,平均 165 min 。術中出血 350 mL,平均 380 mL。術后隨訪時間 6個42 個月,平均 26 個月。術后 JOA評分 5分 11分,平均 9.4 分,功能恢復率 78.2%。9例患者療效優(yōu) 5例,良 2例, 可 2 例,差 0 例,優(yōu)良率 77.8%。3 討論胸椎黃韌骨化癥臨床不多見 , 伴發(fā)腰椎黃韌帶骨化癥更少見。其病因與 發(fā)病機制可能與慢性退變、損傷、炎

8、癥、代謝率因素有關,。本組病 例發(fā)病年齡均為青壯年,且均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應該與胸腰段活動度大,生 理彎曲點,黃韌帶與小關節(jié)受力大而易損傷有關。由于胸腰椎黃韌帶骨化癥部位較特殊,其臨床表現(xiàn)復雜而不典型,易漏 診或誤診。患者早期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下肢麻木無力、感覺異常、胸腹部束帶感 等。由于其病變同時累及胸脊髓及腰神經(jīng)根,可出現(xiàn)上、下運動神經(jīng)元損傷的 混合性癱或軟癱癥狀,極易誤診為腰間盤突出癥或腰椎管狹窄癥,胸椎管狹窄 癥。本組病例中 2 例病變至 L2,3 的病例,由于脊髓、神經(jīng)根受壓,下肢癥狀 不典型, CT平掃又漏診胸椎病變。 MRI 檢查才得以確診。因此,詳細詢問病史 及全面細致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

9、查是診斷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的基本步驟。 MRI檢查 加 CT 掃描是明確診斷的必要手段。黃韌帶骨化癥壓迫脊髓及神經(jīng)根引發(fā)脊髓及神經(jīng)病變。治療關鍵在于早 期、準確,徹底清除后方壓迫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少后路結構的損傷。 2000 年來 我們采用準確定位,不同病變區(qū)域不同方法減壓治療胸腰段黃韌帶骨化癥患者 9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所有病例采用局部浸潤加椎板阻滯麻醉,可以在手 術中密切觀察局部及肢體反應。觸 及脊髓或神經(jīng)根時患者可配合。主訴反應類 型、部位,減少局部神經(jīng)組織的損傷。胸腰段交界及上腰段采用雙側(cè)開窗。由 于黃韌帶解剖的特殊性,使用快而窄的骨鑿切棘突根部時,黃韌帶較薄,上、 下兩端鑿除又位于黃

10、韌帶上、下起始端,僅為鑿開增厚的椎板。因此不易損傷 脊髓。此時,需用巾鉗夾持需切除的椎板及關節(jié)突,向上提拉,使的外側(cè)斜行 切骨時椎板及黃韌帶不易陷入椎管引起和加重脊髓或神經(jīng)根損傷。加上斜行切 骨沿神經(jīng)根走向稍外側(cè),正好與減壓區(qū)下方上下關節(jié)突內(nèi)側(cè) 1/4 1/3 處相連 , 可以去除增生肥厚的關節(jié)突內(nèi)緣 , 達到減壓徹底的目的。還盡可能的保留了后方 骨纖維結構 , 防止術后大面積減壓引起的不穩(wěn)定。根椐文獻報道 , 單純椎板切除術治療后縱韌帶骨化癥效果欠佳, ,6,7, 早期并發(fā)癥多見 ,晚期由于復發(fā)或多節(jié)段廣泛切除椎板后形成后凸 畸形。分析其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病率高或術后病情加重與手術方法和操作過程有

11、 關。硬脊膜破損:無論胸椎與腰椎采用椎板漂浮或其它各種減壓方法均可因 骨化的黃韌帶與硬膜粘連受壓嚴重、硬膜薄而較脆,易出現(xiàn)破損。因此操作時 要小心分離粘連,一旦破損應認真修補完善,否則易發(fā)生腦脊液漏或切口不愈合。術后常規(guī)用負壓引流并密切觀察引流物量與性狀。 24 h48 h 拔除引流 深靜脈栓塞與年齡較大、過度肥胖、術前活動少、臥床時間長、血液高凝狀 態(tài)有關。脊髓及神經(jīng)功能惡化:脊髓突然減壓后發(fā)生充血、水腫。術中操作 不慎或振動加重損傷。術后血腫形成再次壓迫。減壓不準確,不徹底。因 此針對以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機制,術中操作務必精細,準確,要盡可能避免脊髓 的觸及,神經(jīng)根的挫傷。要徹底止血,并充分引

12、流。常規(guī)術后給予減輕神經(jīng)根 水腫藥物,慎用止血藥及脫水藥。對于術前高凝狀態(tài)的病人,適當少量使用抗 凝藥物。術后早期床上神經(jīng)根牽拉訓練,如直腿抬高、腰背肌鍛煉,防止血腫 形成、機化與硬膜及神經(jīng)根粘連而癥狀復發(fā)?!緟⒖嘉墨I】 Okada K,Oka S,Tohge K,et al Thoracic myelopathy caused by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clinicopathalogic stud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Spine,1991,15:280 287. Oeani K,Aihara T,Tana

13、ka A,et al.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f the thoracic spine in adult kyphosis. IntOrthop,1986,10:135 139. Hirabayashi K,Miyakawa J,Satomi K,et al.Operative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 progression of ossification among patients.Spine,1981,6:354 364. 盛偉斌, 艾爾肯. 沙德爾,等胸椎黃韌帶骨化癥的診斷及外科治療 , 中華骨科雜志 ,2001,21(8):457 462. Stollman A,Pinto R,Benjamin V,et al.Radiologic imaging symptomatic ligamentum flavum thinkening with and without ossification Am J Neuroractiol,1987,8:991 994. Yonenobu K, Ebara S,Fujiwara K,et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