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共16頁)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1.gif)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共16頁)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2.gif)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共16頁)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3.gif)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共16頁)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4.gif)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共16頁)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66f0e4f6-1991-47e5-bb0f-d662ff57b9f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第一章 概論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心理學的概念及學科性質,了解心理學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各學術流派,了解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分支,掌握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明確學習心理學的意義與作用。 本章重點: 1心理學的概念及性質 2心理學的歷史發(fā)展與流派 3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4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5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本章難點: 1心理學的概念 2心理學的流派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心理學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學 二、心理學的科學性質 第二節(jié) 心理學的歷史發(fā)展與流派 一、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及構造主義心理學 二、機能主義心理學 三、行為主義心理學 四、格式塔
2、心理學 五、精神分析學派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 七、認知心理學 第三節(jié) 心理學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學的理論領域 二、心理學的應用領域 第四節(jié)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觀察法 二、測驗法 三、實驗法 四、調查法 第五節(jié) 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和作用 一、認識內外世界 二、調整和控制行為 三、直接應用在實際工作上 三、考核知識點 (一)心理學的概念 (二)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三)心理學的分支 (四)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五)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學的概念 識記:心理學的概念 領會:心理學的基本性質 (二)心理學的分支 領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三)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領會:心理學各種方法的
3、主要特點 (四)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應用:心理學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酌意義第二章 意識與注意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意識的概念與不同凝態(tài),了解睡眠的階段與失眠的種類,了解夢的心理學原理與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與理論。 本章重點: 1意識的概念 2意識的不同狀態(tài)(層次) 3生物節(jié)律 4睡眠與夢 5催眠現像 本章難點: 1意識的狀態(tài) 2睡眠與催眠的區(qū)別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意識的性質 一、什么是意識 二、意識的狀態(tài) 第二節(jié) 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與意識的關系 三、注意的種類 第三節(jié) 生物節(jié)律、睡眠與夢 一、生物節(jié)律 二、睡眠與失眠 三、夢 第四節(jié) 意識的特殊現象 一、催眠 二
4、、心理促動藥物的影響 三、考核知識點 (一)意識的概念 (二)意識的狀態(tài)與注意的參與 (三)生物節(jié)律的特點 (四)睡眠的階段 (五)失眠的種類 (六)夢的特征與研究 (七)催眠的概念、催眠狀態(tài)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理論四、考核要求 (一)意識的性質 識記:意識、無意識 領會:意識的四種不同狀態(tài),注意與意識狀態(tài)的關系 (二)生物節(jié)律 識記:生物節(jié)律、日節(jié)律 領會:生物節(jié)律與睡眠 (三)睡眠與失眠 領會:腦電波與睡眠的階段,失眠的種類 (四)催眠現像 領會:催眠的原理,催眠與睡眠的區(qū)別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本章,要求理解感覺和知覺的基本概念,感覺和知覺的關系。了解視覺系統(tǒng)和聽覺
5、系統(tǒng)的基本構造,以及視覺聽覺產生的機制。理解社會知覺與一般知覺的異同,了解社會知覺的特殊性和基本規(guī)律。 本章重點: 1感覺和知覺的概念 2社會認知的基本過程 3視覺、聽覺的機制 本章難點: 1感覺、知覺的過程 2社會知覺的過程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感覺概述 一、感覺的一般概念 二、感覺的生理機制 三、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第二節(jié) 視覺 一、視覺刺激 二、基本的視覺現象 三、視覺的機制 第三節(jié) 聽覺 一、聽覺刺激 二、基本的聽覺現象 三、聽覺的機制 第四節(jié) 知覺感覺的整合 一、知覺的一般概念 二、知覺的特性 三、知覺的種類 第五節(jié) 社會知覺 一、社會知覺的一般概念 二、社會認知的過程 三、考核知識點
6、 (一)感覺的基本概念 (二)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三)基本的視覺現象和機制 (四)基本的聽覺現象和機制 (五)知覺的一般概念 (六)知覺的特性和機制 (七)社會知覺的一般概念 (八)社會認知的過程 四、考核要求 (一)感覺概述 識記:感覺的基本概念 領會: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二)視覺系統(tǒng)識記:視覺適應,顏色的特性 領會:視覺產生的機制,色覺理論 (三)聽覺系統(tǒng) 領會:聽覺產生的機制,基本的聽覺現象 (四)知覺感覺的整合 識記:知覺的概念,知覺的特性 領會:知覺的機制 簡單應用:感覺的整合知覺的形成 (五)社會知覺 識記:社會知覺的一般概念,社會知覺的特性 領會:社會知覺的基本過程 第四章 記憶
7、與學習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記憶的基本過程、記憶的類別、記憶系統(tǒng)中各成分的特點及關系,了解遺忘的規(guī)律及主動遺忘的作用、記憶與學習的關系,掌握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及學習策略。 本章重點: 1記憶的過程 2記憶系統(tǒng) 3遺忘的規(guī)律及克服遺忘的方法4學習的策略 本章難點: 1記憶系統(tǒng)中各成分的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2學習與記憶的關系 3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記憶概述 一、記憶的概念 二、記憶的基本過程 三、記憶的類型 第二節(jié) 記憶系統(tǒng) 一、感覺記憶 二、短時記憶 三、長時記憶 第三節(jié) 遺忘 一、遺忘的進程與遺忘曲線 二、遺忘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 三、有意遺忘的作用
8、四、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第四節(jié) 學習 一、學習的定義 二、學習過程的一般模式 三、學習的分類 四、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 (一)記憶的概念與基本過程 (二)記憶的類型 (三)記憶系統(tǒng) (四)遺忘及遺忘曲線 (五)遺忘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 (六)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七)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記憶概述 識記:記憶 領會:記憶的過程,記憶的類型 (二)記憶系統(tǒng) 識記: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領會: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的特征與區(qū)別,記憶系 統(tǒng)間各成分的關系 應用:說明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的條件,長時記憶儲存 與建構的特征 (三)遺忘 識記:遺忘 領會:遺忘曲線
9、,遺忘的原因,有意遺忘的作用 應用:如何提高記憶能力 (四)學習 識記:學習 領會: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分類,學習與記憶的關系 應用:學習的策略 第五章 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掌握思維的基本概念和過程,思維的基本特隆,概念形成的過程與問題解決的實質和步驟,形成問題解決的有關理論模式,了解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掌握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的概念、測量、影響因素等,掌握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訓練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點: 1思維的基本概念、過程和機制 2概念形成的過程和有關條件 3問題解決的過程、理論模式和方法步驟 4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5創(chuàng)造性的概念,影響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 本章難點:
10、 1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 2創(chuàng)造性的測量 3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思維及其基本特征 一、思維的概念和特征 二、思維的過程和種類 第二節(jié) 概念的形成過程 一、概念的心理學定義 二、概念形成過程的研究 第三節(jié) 推理和問題解決 一、推理 二、問題解決的定義 三、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法 四、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第四節(jié) 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 一、想象和創(chuàng)造思維 二、創(chuàng)造性的測量和鑒別 三、創(chuàng)造性的影響因素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 三、考核知識點 (一)思維的概念和過程 (二)思維的機制 (三)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條件 (四)推理的過程和影響因素 (五)問題解決的概念、理論模式和方法步驟 (六)問題解決能力的培
11、養(yǎng)及其影響因素 (七)創(chuàng)造性的概念 (八)創(chuàng)造性的測量和鑒別 (九)創(chuàng)造性的影響因素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四、考核要求 (一)思維及其基本特征 識記:思維的概念,思維的特征 領會:思維的機制 (二)概念的形成過程 識記:概念的性質和分類,概念的功能 領會:概念形成的過程和條件 (三)推理和問題解決 識記:推理的概念,問題解決的概念 領會:推理的一般過程,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問題解決的理論模式和方法步驟 (四)想像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 識記:想像的概念,創(chuàng)造性的概念 領會:創(chuàng)造性的測量和鑒別 第六章 智力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智力的基本概念及智力的不同類型,理解智商與智力的關系,了解智力的
12、個體差異與發(fā)展特征,了解智力測驗的指標與經典性智力測驗,掌握智力的各種理論觀點,掌握遺傳、環(huán)境、教 育在智力發(fā)展中的作用。 本章重點: 1智力的性質及類別 2智商與智力差異 3智力的理論 4智力測驗 5智力的影響因素 本章難點: 1、智力的性質 2、智力的理論 3、智力的影響因素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智力概述 一、智力的性質 二、智商與智力差異 三、智力發(fā)展的特征 第二節(jié) 智力的理論 一、智力的因素論 二、多元智力理論 三、智力結構論 四、智力的認知理論 第三節(jié) 智力的測量 一、智力測驗概述 二、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 三、經典智力測驗 四、智力測驗與性向測驗、成就測驗的關系 第四節(jié) 智力的影響
13、因素:遺傳與環(huán)境 一、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 二、家庭環(huán)境對智力的影響 三、學校教育對智力的影響 四、社會實踐對智力的影響 三、考核知識點 (一)智力的性質 (二)智商與智力差異 (三)智力發(fā)展的特征 (四)智力的理論 (五)智力測驗的技術指標 (六)智力的影響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智力的性質 識記:智商、比率智商、離差智商 領會:智力的類型,智力的發(fā)展特征,智力與能力的關系 應用:如何看待智力差異 (二)智力的理論 識記:智力的一般因素與特殊因素,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 領會:各理論的主要觀點 (三)智力測驗 識記:常模、信度、效度 領會:智力測驗的性質與類型,智力測驗與性向測驗、成就測驗的區(qū)
14、別 (四)智力的影響因素 識記:遺傳因素 領會:智力的影響因素 應用:如何發(fā)揮教育在智力發(fā)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 動機與情緒情感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動機和情緒情感的概念,掌握動機理論,了解動機和情緒情感的種類,把握動機和情緒情感的作用。 本章重點: 1動機的概念、功能與產生 2動機的種類 3社會性動機 4動機理論 5情緒情感的界定與種類 6情緒情感的表達 7情緒情感的功能 本章難點: 1動機與行為的關系 2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 3動機理論 4情緒情感與動機的關系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動機與行為 一、動機的定義 二、動機的產生 三、動機的種類 四、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 第
15、二節(jié) 社會性動機 一、交往動機 二、成就動機 三、工作動機 第三節(jié) 動機理論 一、本能理論 二、匱乏與成長動機理論 三、認知與期待理論 第四節(jié) 情緒情感及其種類 一、情緒情感的定義 二、情緒與情感的區(qū)別 三、情緒情感的種類 四、情緒情感的表達 第五節(jié) 情緒情感的功能 一、情緒情感的動機作用 二、情緒情感的調控功能 三、情緒情感的健康功能 四、情緒情感的信號功能 三、考核知識點 (一)動機的概念與特征 (二)動機的產生與作用 (三)動機的種類(四)社會性動機 (五)動機理論 (六)情緒情感的概念及二者的區(qū)別 (七)情緒情感的種類(八)情緒情感的表達(九)情緒情感的作用四、考核要求(一) 動機與行
16、為識記:動機、需要、誘因領會:動機的基本特征、動機的功能、需要、誘因與動機產生的關系,動機的種類(二) 社會性動機識記:交往性動機、成就動機、工作動機領會:成就動機的分工,工作動機理論應用:影響成就動機高低的因素,社會性動機在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意義(三) 動機理論識記:本能理論、匱乏理論、成長動機、認知與期待理論領會: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應用:用匱乏與成長理論、認知期待理論解釋人們在追求目標過程的現象(四) 情緒情感的概念識記:情緒情感、心境、應激領會:情緒與情感的區(qū)別、情緒與情感的表達方式(五) 情緒情感的功能應用:說明情緒情感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應用第八章 人格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人格的
17、基本概念與特性,了解人格的不同結構成分,掌握人格的兩個主要理論,了解各種人格差異, 了解人格的測評方法,理解影響人格的重要因素本章重點:1、 人格的概念與特性2、 人格的結構3、 人格理論4、 人格的影響因素本章難點:1、 氣質與性格的關系2、 人格理論3、 認知方式二、課程內容第一節(jié) 人格性質一、 人格的界定二、 人格的結構第二節(jié)、人格差異一、 認知方式差異二、 氣質差異三、 性格差異第三節(jié)、人格理論一、 人格特質說二、 人格類型說第四節(jié)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遺傳因素 二、社會文化因素 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經驗 五、自然物理因素 第五節(jié) 人格測量 一、測驗法 二、投射法 三、考核知識
18、點 (一)人格的概念與特性 (二)人格的結構 (三)人格特質說與人格類型說 (四)認知方式 (五)人格測量方法 (六)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概述 識記:人格、氣質、性格、自我意識 領會:人格的特性,氣質類型,氣質與性格的區(qū)別,自我調控 的三個系統(tǒng) 應用:如何看待人的氣質差異 (二)人格理論 識記:特質、個性特質、共性特質 領會:特質的種類,現代特質理論,類型的三種模式,特質說 與類型說的關系。 應用:描述各種人格差異的特征 (三)認知方式 識記:認知方式 領會:各種認知方式差異的特點 應用:在教育中如何發(fā)揮不同學生認知方式的優(yōu)勢 (四)人格測量 領會:人格測量的主要方法
19、(五)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領會:影響人格形成的因素 應用: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第九章 人際交往與社會影響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過程和特點,人際吸引的條件,人際關系的測量方法,群體的特征和結構,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本章重點: 1三維人際關系理論 2人際溝通和人際吸引 3人際關系的測量 4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本章難點: 1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 2人際關系的測量 3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人際交往概述 一、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人際交往的理論 第四節(jié)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遺傳因素 二、社會文化因素 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 四、早
20、期童年經驗 五、自然物理因素 第五節(jié) 人格測量 一、測驗法 二、投射法 三、考核知識點 (一)人格的概念與特性 (二)人格的結構 (三)人格特質說與人格類型說 (四)認知方式 (五)人格測量方法 (六)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概述 識記:人格、氣質、性格、自我意識 領會:人格的特性,氣質類型,氣質與性格的區(qū)別,自我調控的三個系統(tǒng) 應用:如何看待人的氣質差異 (二)人格理論 識記:特質、個性特質、共性特質 , 領會:特質的種類,現代特質理論,類型的三種模式,特質說與類型說的關系。 應用:描述各種人格差異的特征 (三)認知方式 識記:認知方式 領會:各種認知方式差異的特點 應用
21、:在教育中如何發(fā)揮不同學生認知方式的優(yōu)勢 (四)人格測量 領會:人格測量的主要方法 (五)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領會:影響人格形成的因素 應用: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第九章 人際交往與社會影響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過程和特點,人際喜歡和吸引的條件,人際關系的測量方法,群體的特征和結構,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本章重點: 1三維人際關系理論 2人際溝通和人際吸引 3人際關系的測量 4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本章難點: 1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 2人際關系的測量 3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人際交往概述 一、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人際
22、交往的理論第二節(jié) 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 一、人際溝通 二、人際吸引的條件 三、人際關系的測量 第三節(jié) 群體及其對個人行為的影響 一、群體的一般特性 二、社會影響 三、考核知識點 (一)人際關系理論 (二)入際交往的心理需要 (三)溝通的過程和模式 (四)人際喜歡和吸引的條件 (五)人際關系測量的原理與步驟 (六)群體的概念和特征 (七)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四、考核要求 (一)入際交往概述 1識記:人際關系的概念 2領會:三維人際關系理論,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人際溝通和吸引 1識記:溝通的概念、溝通的要素和模式 2領會:人際喜歡和吸引的條件 3簡單應用:非言語溝通技能在社會適應中的意義,人
23、際關系測量的基本步驟 (三)群體及其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1、識記:群體的概念和特征,群體的功能,社會助長,從眾,去個體化 2領會: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3簡單應用:從眾與服從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掌握壓力、挫折、焦慮等概念,理解和掌握壓力、挫折、焦慮的處理策略,掌握培養(yǎng)健康個性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本章重點: 1心理健康的標準 2壓力、挫折、焦慮的應對策略 3健康個性的培養(yǎng) 本章難點: 1壓力、挫折、焦慮的應對策略 2健康個性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科學的健康觀念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三、
24、心理健康的標準 四、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 第二節(jié) 心理健康與壓力 一、壓力及其來源 二、壓力的身心反應 , 三、壓力的影響因素及其應對策略 第三節(jié) 心理健康與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二、挫折的產生原因 三、挫折后的反應 四、挫折的應對策略 第四節(jié) 心理健康與焦慮 一、焦慮的概念 二、焦慮的主要類型和產生原因 三、焦慮的應對策略 三、考核知識點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標準 (二)壓力的概念、來源 (三)應對壓力的策略 (四)挫折的概念、類型、原因 (五)挫折的防衛(wèi)方式 (六)挫折的應對策略 (七)焦慮的概念、類型、原因 (八)焦慮的應對策略 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識記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標準 領會:增進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二)心理健康與壓力 識記:壓力的概念 領會:壓力的來源,壓力的影響因素 簡單應用:壓力的應對策略 (三)心理健康與挫折 識記:挫折的概念,挫折的類型 領會:挫折產生的原因,挫折的防衛(wèi)方式簡單應用:挫折的應對策略 (四)心理健康與焦慮 識記:焦慮的概念,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商店可視化工具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單立柱托盤堆垛機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嚴守黨的生活紀律維護黨員良好形象黨員教育培訓課件
- 作用方法局麻作用吸收作用表面麻醉浸潤麻醉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講解
- 醫(yī)學儀器外貿購銷合同范本年
- 土地房屋轉讓簡單合同范本
- 服裝設計與生產加工合同
- 項目承包服務合同范本
- 財務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合作合同
- 店面房出租經營合同書
- 質檢工作計劃書2025質檢部工作計劃范文
- 《復旦大學》課件
- 承包魚塘維修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題(A類)
- 2024版《安全生產法》考試題庫附答案(共90題)
- 疥瘡病人的護理
- 2024版《糖尿病健康宣教》課件
- 公務員2012年國考《申論》真題卷及答案(地市級)
- 新員工三級安全教育考試試題參考答案
- 35kV輸變電工程(變電站、輸配電線路建設)技術方案
- 數學史簡介課件可編輯全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