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訓練:簡單機械_第1頁
階梯訓練:簡單機械_第2頁
階梯訓練:簡單機械_第3頁
階梯訓練:簡單機械_第4頁
階梯訓練:簡單機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杠桿 杠桿的應用(a)(b)圖9-7*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 ,就稱這根硬棒為杠桿。當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處于 狀態(tài)時,就稱該杠桿平衡。0.5*2省力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 阻力臂。在理發(fā)剪、羊角錘、縫紉機踏板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0.5圖9-8*3圖9-7中, 圖的握法更有利于擰緊或松開螺帽。0.5*4如果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是200N,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是41,那么,杠桿平衡時,阻力是 N。0.5*5用一根硬棒撬石頭,如果石頭重2.4×l03N,動力臂是1.2m,阻力臂是20cm,那么,要把這塊石頭撬起,施加的動力應當是 N。1.0*6如圖9-8所示,杠桿上每小格的長度相等,每只鉤

2、碼等重,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與錯誤:1.5(1)左右兩邊各加掛一只鉤碼,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左右兩邊各加掛一只鉤碼,杠桿會順時針轉(zhuǎn)動。 ( )(3)若右邊再加掛一只鉤碼,左邊必須再加掛兩只鉤碼才能保持平衡 ( )圖9-9(4)如果左邊鉤碼向左移一格,則右邊鉤碼必須向右移兩格,才能保持平衡 (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0.5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稱為力臂杠桿平衡就是指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C動力作用點離支點越遠,一定越省力D力使物體轉(zhuǎn)動的效果決定于力和力臂的乘積*8“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可采用圖9-9所示的裝置。實驗時讓橫桿AB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

3、 。若開始實驗前發(fā)現(xiàn)B端下沉,可將B端螺母向 邊調(diào)。若每個鉤碼質(zhì)量為50g,則在C點應掛 只鉤碼杠桿才能平衡;若C點不掛鉤碼,改在D點用彈簧測力計拉,為使杠桿平衡,這時彈簧測力計的最小讀數(shù)應為 N,拉力的方向應 。2.0圖9-10*9如圖9-10所示,AB為輕桿,AOOC= CB,B端懸掛重為10N的物體,當A端施加豎直向下的力F N時,杠桿平衡。如果動力作用點從A點移到C點,能使杠桿仍平衡的力F至少是 N,該力的方向是 。2.5*10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與錯誤。2.0(1)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 ( )(2)杠桿上的支點總是在動力作用點與阻力作用點之間 ( )(3)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

4、離叫力臂 ( )圖9-11(4)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方向不一定是相反的,有時可能是相同的( )*11關于杠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0.5A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稱為力臂B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方向有可能是相同的C支點總是處在動力和阻力之間的某一位置D人們在生產(chǎn)勞動中使用杠桿的目的就是為了省力*12如圖9-11所示,現(xiàn)在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在兩側的鉤碼下面再各加掛一只鉤碼(所有的鉤碼都是相同的),則( )。1.0A杠桿仍保持平衡 B杠桿左端會下降C杠桿右端會下降 D無法確定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13如圖9-12所示,F(xiàn)1、F2的方向均為豎直向下,但F1F2,現(xiàn)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設

5、想,保持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變,而使它們的作用點分別以相等的速度向支點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杠桿的情況是( )。1.0A仍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 B順時針轉(zhuǎn)動 C逆時針轉(zhuǎn)動。*14如圖9-13所示是自重不計的杠桿,O為支點。已知LAO3LAB,物重G300N。(1)在A端施最小的力F使杠桿平衡,畫出該力的示意圖。(2)求出力F的大小。1.5圖9-12圖9-13圖9-14知識的應用*15如圖9-14表示用杠桿提重物。沿AB方向(豎直方向)、或者沿AC方向(與桿垂直的方向)、或者沿AD向(水平方向)都能使杠桿平衡。其中,沿 方向用力時,這個力的力臂最長,其力最小。某人用彈簧測力計鉤住桿的A端,沿水平

6、(AD)方向拉住使桿在圖示位置平衡,若他緩慢地使彈簧測力計向豎直(AB)方向旋轉(zhuǎn),且保持桿的位置不變, 那么,(1)旋轉(zhuǎn)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會改變嗎?答 。(2)如果改變,是怎樣改變的呢?答 。3.5圖9-15*16兩個小孩坐在蹺蹺板上,蹺蹺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1.0A兩個小孩一定等重 B兩個小孩到支點的距離一定相等C兩個小孩各自的體重和到支點的距離的乘積相等*17瞧,圖9-15中那個人背了點東西多費勁!你將建議他作下列哪種改進呢( )。1.0A腰應當直起來 B步子邁得小些C兩手往前移一移 D將棒往前拉一拉,使物體更靠近人些*18如圖9-16所示是用開啟瓶蓋

7、的板手掀開瓶蓋。板手相當于一個杠桿,標出它的支點O,畫出它受的動力(F1)和阻力(F2)的示意圖。1.5*19如圖9-17是一個簡易壓水泵。用手向下壓手柄,活塞桿會把活塞往上提;用手向上提手柄,活塞桿會把活塞向下推。整個手柄是一個彎曲的杠桿。1.5(1)請在圖上標出支點O,畫出此時的阻力F2,作出F1、F2的力臂L1和L2;(2)請回答:這個手柄屬于哪一類杠桿? 。 圖9-18圖9-17圖9-16*20如圖9-18是一個人挑擔子的示意圖。扁擔前端A處掛的重物質(zhì)量是m120kg,后端B處掛的重物質(zhì)量是m230kg。求:(l)前、后兩物體各為多重; (2)如果A、B兩點間距離是1.5m,則他的肩與

8、前端A的距離應為多大?3.5*21長為80cm的杠桿,自重不計,支點在離右端20cm處。若在左端掛20N的重物,則在右端應掛 N的重物才能使杠桿平衡;若在兩端再各加掛10N的重物,則杠桿的支點應向 移動 cm,才能使杠桿恢復平衡。2.5圖9-19*22如圖9-19的桿秤,提紐O處是支點。已知AO為5cm,秤砣質(zhì)量是500g,秤桿上B處的刻度(也叫“秤星”)表示2kg,當秤砣放在B處時秤桿平衡則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是 kg,OB之間的距離是 cm。再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將500g的秤砣換成一個550g的較大秤砣,秤鉤上掛的還是原來的物體,這時秤砣的位置與提紐的距離應比原來 (選填“大些”或“小些”

9、)才能平衡。這時從秤桿上讀得的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比它的實際質(zhì)量要 (選填“大些”或“小些”)。圖9-20(2)現(xiàn)在社會上有些不法小商販,采取偷換秤砣的辦法來坑害顧客。想想看,他們在賣貨時,是用偏大的秤砣還是用偏小的秤砣?答: 。5.0*23如圖9-20所示,一根重為G的均勻鐵棒OA可繞O自由轉(zhuǎn)動,原來處在豎直位置(圖中實線)。若用始終保持水平方向的力F拉它的A端,在它繞O點轉(zhuǎn)動的過程中,F(xiàn)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1.5A保持不變 B逐漸增大 C逐漸減小*24象圖9-21那樣,用始終垂直于與木頭的力F將木頭緩慢地抬起,在抬起的過程中,力F大小將( )。1.5F圖9-21不變 B漸漸變小C 漸漸變大

10、D先變小后變大圖9-22*25如圖9-22所示,輕質(zhì)桿AB可繞支點O自由轉(zhuǎn)動,其A端由一根細繩AC固定于地面。若在其B端分別施加大小相同的四個不同方向的力,則當細繩AC承受的力最大時,B端對應的力應當是( )。1.5AF1 BF2 CF3 DF4*26如圖9-23所示,一根輕木條左端放一支較矮的蠟燭,右端放一支較高的蠟燭,兩支蠟燭一樣粗細,在O處將木條支起,木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同時點燃蠟燭,點燃后燃燒速度相同。那么,在燃燒過程中,木條( )。1.5A始終保持水平 B左端會下沉 C右端會下沉圖9-25*27如圖9-24,要在杠桿的A端作用一個最小的力F使杠桿平衡,在圖中畫出這個力的力臂L及這個

11、力的示意圖。1.5圖9-24圖9-23 *28圖9-25所示,兩個小孩正在玩蹺蹺板?,F(xiàn)在是女孩把男孩蹺起來了。如果你是那個男孩,你有什么最簡單的辦法把女孩蹺起來呢?2.5圖9-26知識的拓展圖9-27*29如圖9-26為一根硬棒,棒上標出了A、B、C三點,把它作杠桿使用。則以棒上的 點為支點、動力作用在 點、阻力作用在 點時,最省力。2.5 *30如圖9-27所示,輕質(zhì)桿可繞O自由轉(zhuǎn)動,在A端施加一個始終垂直于杠桿的作用力F,使其從OA位置勻速轉(zhuǎn)到OA/位置的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 )。2.0A一直是變大的 B一直是變小的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圖9-28*31如9-28圖所示,直角

12、輕棒ABO可繞O點自由轉(zhuǎn)動,AB30cm,OB40 cm,在OB的中點C處掛一重為G的物體。要使它在圖示位置保持平衡,則在棒的A端至少應施加多大的力F?( )。2.0AF 2 G5 BFG2 CF2G3 DFG*32如圖9-29所示,棒OA是可繞O點轉(zhuǎn)動的杠桿。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住A端,杠桿平衡。保持杠桿的位置不動,緩慢地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直到彈簧測力計轉(zhuǎn)到豎直方向。在這一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將( )。2.0A保持不變 B漸漸變大 C漸漸變小D先變大后變小 E先變小后變大*33如圖9-30為一端粗一端細的木頭,木頭重為G,重心Q距粗端A的長度是木棒全長的l3。在細端B施加一個始終

13、保持豎直方向的力F,緩慢地向上提,在提的過程中,F(xiàn)的大小將( )。2.0A不變 B逐漸變小 C逐漸變大圖9-30圖9-31圖9-29*34如圖9-31所示,彎曲杠桿的一端掛有重物G。在杠桿上畫出一個能使杠桿平衡且為最小的力F。1.5*35兩個相同體積的實心球甲和乙,密度分別是p甲= 9×103kg/m3和p乙= 4×103kg/m3 ,分別掛在一根長為52cm的輕桿兩端。求:當支點距甲球多少厘米時,輕桿可以水平地平衡。2.5圖9-32*36如圖9-32是蒸汽鍋爐上的保險閥裝置。當閥門受到的向上的蒸汽壓強超過安全值時,閥門會被頂開,放掉一些蒸汽,使鍋爐內(nèi)蒸汽壓強減小。已知閥門

14、氣口的面積是3cm2,杠桿OAB自重不計,爐內(nèi)應保持的蒸汽壓強是1.2×l05Pa。問:(l)當爐內(nèi)蒸汽應強為規(guī)定值時,閥門對杠桿A處向上的頂力是多大?(2)若OA為5cm,AB為75cm,當杠桿上B處所掛的重物為多重時,可以使爐內(nèi)蒸汽壓強維持規(guī)定值? 3.5圖9-33*37如圖9-33所示,一塊長15m的薄板,重不計,一端支起,另一端用細繩拉住,繩與水平夾角為30°,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一只球從支點上方沿板向右以10 cms的速度勻速運動,經(jīng)5s繩子斷了。求:球有多重。3.5滑輪 滑輪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1使用 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這種滑輪相當于一個

15、 杠桿。使用 滑輪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這種滑輪相當于一個 的杠桿。1.0*2根據(jù)杠桿知識,費力杠桿省距離,省力桿費距離??梢?, 滑輪是費距離的,而 滑輪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0.5*3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的裝置叫 ,它既可以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0.5*4定滑輪有這樣的特點:拉動繩子時,物體移動,輪子也轉(zhuǎn),但它的軸的位置是不變的。動滑輪有這樣的特點:拉動繩子時,物體移動,輪子也轉(zhuǎn),并且它的軸的位置是移動的。請在圖9-34所示各滑輪旁邊的括號內(nèi)寫上定滑輪或動滑輪。2.5圖9-34圖9-35*5將兩個滑輪裝配成圖9-35的樣子,用力F拉動繩端時,物體會向 移動。其中A是 滑輪,

16、B是 滑輪。1.0*6用一個動滑輪來提升重物,若動滑輪重為10N,物重為40N。摩擦不計,則當物體勻速上升時,作用在繩端的動力F是 N;若動力移動20cm,則物體上升 cm。1.5*7在圖9-36和圖9-37中的輪子上畫一根線表示杠桿,并標出支點O;畫出動力F1和阻力F2,以及力臂L1和L2。2.0*8如圖3-38所示,沿三種不同的方向拉繩使物體上升,所用的力分別是F1、F2、F3,則( )。1.5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個力一樣大圖9-36圖9-37圖9-38圖9-39*9用一個動滑輪豎直向上勻速提升重物。已知物重G180N,摩擦不計,繩端的拉力是F100N。動滑輪重為 N。

17、1.5*10圖9-39甲和乙都是由一只定滑輪和一只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但是它們有不同點。請回答:(1) 滑輪組能改變動力的方向,而 滑輪組不改變動力的方向;(2)甲滑輪組有 段繩子承擔物重,而乙滑輪組有 段繩子承擔物重, 滑輪組更省力些;(3)如果都使物體上升h高度,那么甲滑輪組的繩端必須向下移動 ,乙滑輪組的繩端必須向上移動 。3.5*11仍然看圖9-39甲和乙如果摩擦不計,動滑輪重不計,G300N,則圖甲中的拉力F甲 N,圖乙中的拉力F乙 N;如果摩擦不計,動滑輪重是30N,G300N,則F甲 N,F(xiàn)乙 N。3.5*1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1.0A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由其中的動滑輪個數(shù)

18、決定的圖9-40B剪刀實際上是兩個杠桿的組合C費力杠桿是不好的,實際應用中應當盡量避免使用D不論是定滑輪還是動滑輪,其輪心都相當于杠桿的支點*13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1.0A任何一個滑輪組都具備既省力又改變動力方向的優(yōu)點B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決定于動滑輪的個數(shù)C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決定于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D任何滑輪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優(yōu)點*14如圖9-40所示,不計摩擦及滑輪重,重為G1、G2的兩個物體現(xiàn)在處于靜止,則( )。1.5AG1=2G2 BG1=G2 C2G1=G2 DG1=3G2 知識的應用*15圖9-41是一個杠桿式簡易起吊機,它上面裝了一個定滑輪可以改變拉繩的方向,杠桿O

19、BA可繞O點轉(zhuǎn)動。在圖上畫出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1.5*16在圖9-42中,畫出滑輪組的繞線,使人站在地面上能把物體提到高處。畫好后再回答:(1)該滑輪組有 段繩子承擔物重;(2)如果拉動繩端向下移動Lm,則物體能上升的高度h= 。2.5圖9-41圖9-42圖9-43*17用如圖9-43的滑輪勻速提升重物:(1)如果G200N,滑輪重不計,則掛鉤承受的拉力是 N,拉繩的力F為 N;(2)如果G200N,滑輪重為10N,則掛鉤承受的拉力是 N,拉繩的力F為 N。2.5圖9-44圖9-45*18如圖9-44所示,某人用滑輪先后以甲、乙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勻速提升重物。如果該人的體重為800N、手臂

20、所能發(fā)揮的最大拉力為1000N,滑輪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計,則:以圖甲方式最多可提升重為 N的物體;而以圖乙方式最多可提升重為 N的物體。3.0*19在圖9-45虛線框內(nèi)畫一個用于豎直提起重物的滑輪組。要求該滑輪組有這樣的特點:有4段繩子承擔總重,所用滑輪個數(shù)為最少。2.5知識的拓展*20用某滑輪組提升重物,已知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由5段繩子承擔,繩重和摩擦不計,動滑輪共重20N。若在勻速提升重物時,繩端的拉力是100N,則被提升的重力為( )1.5A400N B480N C500N D520N*21畫出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示意圖,并證明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3.5*22一個體重為500N的人,經(jīng)測

21、定他的手臂最大可發(fā)揮700N的拉力。若這個人用一個定滑輪來提升重物,他所能提起的最大物重為( )。1.5A1200N B700N C500N D200N*23要用滑輪組勻速提起重為1250N的重物,而串繞滑輪組的繩子最多只能承受250N的拉力。若不計摩擦和滑輪重,則該滑輪組中至少有( )。2.5A一只定滑輪和兩只動滑輪 B兩只定滑輪和三只動滑輪C兩只定滑輪和兩只動滑輪 D三只定滑輪和兩只動滑輪圖9-46*24如圖9-46所示,繩及滑輪重不計,繩與滑輪的摩擦不計。已知物重為100N,使物體勻速運動時物體與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40N。則物體在勻速運動過程中受的合力是 N,作用在繩端的拉力是 N。2.

22、5圖9-47*25在圖9-47中,畫出滑輪組的串繞方法,要求是:繩端往上提,重物往上升。并回答下列問題:5.5(l)這個滑輪組有 段繩子承擔物重,若繩端的拉力向上移動l.5m,則物體上升 m。(2)若物重G30N,摩擦及動滑輪重均不計,使重物勻速上升時,繩端的拉力F N。(3)若物重G30N,摩擦不計,動滑輪重為G動=6N,使重物勻速上升時,繩端的拉力F N。*26如圖9-48甲和乙中,都各有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請按下列要求畫圖并回答問題:3.5(l)在圖甲中畫繞線,使得繩端往下拉時,重物往上升。它將有 段繩子承擔物重。圖9-48(2)在圖乙中畫繞線,使得繩端向上拉時,重物往上升。它將有

23、段繩子承擔物重。*27如圖9-49甲和乙。在甲圖中畫繞線,使繩端向右拉時物體向左移;在圖乙中畫繞線,使繩端向左拉時物體向左移。2.5*28仍然請看圖9-48甲和乙。(繞線已經(jīng)畫好了嗎?)設物重G為200N,摩擦不計,動滑輪的重不能忽略,串繞滑輪組的繩子最多只能承受50N的拉力。2.5圖9-49(1)你將選用它們中的哪一個來提升重物?答:選用 ;(2)若在實際提升物體勻速上升時,繩端的拉力是44N,求該滑輪組動滑輪的總重。圖9-50*29如圖9-50所示,物重G30N,繩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輪勻速上升。(l)若滑輪重不計,滑輪向移動20cm,則拉力F= N,物體上升 cm。(2)若滑輪重為

24、2N,使物體上升20cm,則拉力F N,滑輪向上移動 cm。3.5圖9-52*30如圖9-51所示,滑輪重不計,滑輪與轉(zhuǎn)軸的摩擦不計,在拉力F作用下可使物體勻速運動。(l)如果拉繩的速度是v,則物體移動的速度v物= v;(2)如果已知拉力F是6N,那么可知( )3.5A物重為12NB物重為3N圖9-51C物重為2ND物體受摩擦力12NE物體受摩擦力3NF物體受摩擦力2N*31在圖9-52中,畫出滑輪組在提升重物時的最省力的繞法。1.5*32利用圖9-53的滑輪組起吊物體,摩擦不計。物重G400N。當拉力F為140N時,可使物體以0.5ms的速度勻速上升。想想看,根據(jù)這些條件,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25、,并把它們一一求出來。4.5*33如圖9-54所示,繩及滑輪重不計,滑輪轉(zhuǎn)動時的摩擦不計。物體A重800N、B重l00N,B在運動時受地面的摩擦力是fB20N。當拉力F200N時,物體A以3m/s的速度沿水平面勻速運動。求:(l)物體B運動的速度;(2)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fA。3.5圖9-53圖9-55圖9-54*34如圖9-55所示,每只滑輪重都是2N,當拉力F為5N時,物體G可保持靜止。則物重G為 N,圖中所標a繩承受的力是 N,b繩承受的力是 N。2.5*35如圖9-56甲、乙兩個滑輪組,它們吊著的物體重都是G,滑輪重及摩擦均不計。當繩端拉力分別為F甲和F乙時,物體勻速上升。則F甲與F乙

26、之比是( )。2.5All B23 C32 D45圖9-57圖9-56圖9-58*36畫出圖9-57滑輪組的繞線。要求是:繩往下拉,物體往上升,有三段繩子承擔物重1.5*37如圖9-58所示,滑輪重及滑輪轉(zhuǎn)動時的摩擦均不計。向上拉繩的速度是1.2圖9-59ms,拉繩的力F是9N。由此可知( )。2.5A物重是27N,物體的速度是0.4msB物重是18N,物體的速度是0.6msC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7N,物體的速度是0.4msD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18N,物體的速度是0.6ms圖9-60*38如圖9-59所示,摩擦不計,滑輪重2N,物重10N。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以0.4ms的速度勻速上升,則(

27、 )。2.5AF5N,F(xiàn)向上的速度是0.2m/sBF7N,F(xiàn)向上的速度是0.2m/sCF6N,F(xiàn)向上的速度是0.8m/sDF22N,F(xiàn)向上的速度是0.2m/s圖9-61*39如圖9-60所示,滑輪重及滑輪摩擦不計,物體A和B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3.0A兩物體重力的大小關系是G12G2B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fA=2G2CA物體所受的合力的方向是向右的DA物體受到三個力的作用,B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40用如圖9-61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摩擦不計,當物重G=1600N、拉力F為450N時,可使物體勻速上升。求:(1)當拉繩的速度為多大時,可使重物以0.5ms的速度勻速上升;(2)當被提起的物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