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教案及反思_第1頁
孟子二章教案及反思_第2頁
孟子二章教案及反思_第3頁
孟子二章教案及反思_第4頁
孟子二章教案及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孟子二章教案及反思在學習孟子二章時,可以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使他們思維活躍,沖破樊籬,充分解放了他們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學習的主人,下面是筆者為你帶來孟子二章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孟子二章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現(xiàn)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3.背誦兩篇短文,積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標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德育目標1.理解天時地利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認識,2.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意。并從中得到教益,增強憂

2、患意識,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教學重點、難點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2.正確認識得道多助及生于憂患的時代意義。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語設計同學們,大家還記得那財氣勢恢宏的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嗎?西路軍勝利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齊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們學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層探究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二,資料助讀 孟子與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鄒人,是孔子之孫孔僅的再傳弟子。游說于齊梁之間,沒有被重用,退而與其門徒公孫丑、萬章等著書立說。繼承孔子的學說,兼言仁和義,提出仁政的口號,主張恢復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時又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稱暴君為

3、一夫,認為人性本善,強調養(yǎng)心、存心等內心修養(yǎng)的工夫,成為宋代理學家心性學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順元年封為鄒國亞圣公,明嘉靖九年定為亞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僅次于孔子。思想事跡大都見于孟子一書。孟子文章向來以雄辯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出于對當時執(zhí)政者貪婪殘暴行徑的憤慨,對掙扎在苦難中人民的同情,對別家學說的敵視,對貫徹自己.主張的強烈愿望,以及那種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救世責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剛厲、理直氣壯。他又善于運用各種驅誘論敵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筆鋒咄咄逼人。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

4、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停頓、重音。2.教師示范背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氣勢。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稍作朗讀指導。注意排比句的節(jié)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四、譯讀課文,把握文意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2.小組討論,質疑、解疑。3.教師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內容如下:(1)通假字: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異義詞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內城;郭:外城)委而幸之(離開。今義:往、到)親戚畔之(

5、親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池非不深也(護城河。今指水塘。)(3)一詞多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 三里之城(的)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代詞)以天下之所順(用)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到) 兵革非不堅利也(銳利)(4)注意下列加點詞的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用作動詞,限制)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用作動詞,使鞏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

6、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五、思讀課文,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層展開論證的?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明確: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開籍提出論點,指出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由此逐層展開,用概括性的戰(zhàn)例加以證明,分別就天時與地利、地利與人和作比較,

7、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戰(zhàn)爭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戰(zhàn)爭中的人和推出治國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結論,闡明了人和的實質,即多助天下順之;最后把多助與寡助進行對比,自然導出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教師依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形成背誦思路。2.學生依據(jù)板書提示,背誦課文。六、總結升華教師提示,六經(jīng)注我,我注六經(jīng),學習文言文,要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古為今用,賦予經(jīng)典作品以時代意義;對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認識的?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七、布置作業(yè)1,背誦全文。2.整理課堂發(fā)言,寫一篇讀后感。第二課時一、導語設計大家都熟悉臥薪嘗膽的故事吧。越王勾踐在患難中矢志不渝,終于打敗了吳國,重振越國;然而在

8、此以后,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沉溺于安樂中的越王重蹈覆轍。越王勾踐的經(jīng)歷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請走進孟子.告子下的選段中去尋找答案。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提示學生把握句中的停頓及重音。多媒體顯示:(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加點詞重讀)3.學生大聲讀課文。三

9、,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2.小組討論交流,解答翻譯中的疑難問題。3.全班分為兩組,展開課堂競賽,每道題單數(shù)題一組回答,雙數(shù)題二組回答。每小題賦5分。以積分多少分出勝負。多媒體顯示:第一板塊:文言知識(1)讀準下面的字。畎畝 傅說 膠鬲 行拂(2)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入則無法家拂士所以動心忍性(3)翻譯句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第二板塊:思想內容(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證的?請簡述本

10、文的論證思路。(2)這篇短論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色?第三板塊:才華展示(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知道有哪些名句與此意思相同?請列出兩句。(2)哪些事例可以證明這一道理?請列舉幾例。學生課堂競賽成果展示:關于思想內容:(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者從個人、國家兩方面論證。文章先談造就人才的問題。先以六個出身低微、經(jīng)過種種磨煉而終于身負大任的顯貴人物為例來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同時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的觀點。從兩方面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在生活、思想、行為等方面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接著由個人說到國家,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

11、人能否成就大業(yè)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論點。(2)這篇短論采用了類比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歸納推理論證等論證方法。如把造就人才與治理國家類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羅列,如把成就偉人與國家滅亡對比,如先分析論證,后歸納觀點等等。才華展示:(1)相關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挎少偉男。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為天下之健,志剛為大君之道。(2)相關的事例有: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李白成帶領義軍打進北京城,志得意滿,終致失敗,這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真實寫照。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只青蛙丟進沸水中,青蛙奮力一蹦跳出來

12、了。將青蛙放入溫和的開水中,青蛙樂于呆在其中,溫度漸升漸高,青蛙慢慢適應,最后竟被煮死了。這也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寫照。暢銷一時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也在詮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4.教師綜合評判,分出優(yōu)勝組,全班鼓掌祝賀。5.學生齊背課文。四、總結升華 提問:學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孟子文中所言的兩個問題,對我們仍具有可貴的啟發(fā)意義:一是關于人才的造就問題。孟子在這個問題上強調了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強調入的才能是在艱難困苦的磨煉中形成的,增長的。擔當大任者,必先經(jīng)歷一番苦勞餓等等艱難困苦的磨煉,方能增長才能,擔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優(yōu)哉悠哉,貪安圖樂,自然也增長不了才

13、能。才能從磨煉中來。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夠經(jīng)受住挫折困頓的考驗,在挫折困頓中奮起,這樣才會有所作為。挫折困頓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奮斗,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方能沖出困境,別開生面;若頹然喪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從奮斗中來。一是關于國家的治理問題。孟子指出擁有賢臣,采納諫誡,保持警覺,居安思危對一個國家的_重要,這關系到國之存亡。孟子的這個思想有深遠的意義。試想,一個國家如果奸邪當?shù)?,佞幸弄權,沉湎安樂,喪失警覺,那么其前途命運是可想而知的。五、課堂小結(孟子)兩章,筆帶鋒芒,語言犀利,氣勢磅礴,善于說理,手法多樣.論證嚴密。這些特點對于我們今天讀寫議論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導作用和借鑒意義。

14、孟子的政治思想對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希望大家悉心體會,思有所悟,學有所獲。六.置作業(yè)1.兩篇短文中,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你的理由。2.寫一篇瀆后感。淡談在物質生活日益豐裕的今天,該如何認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二章反思今天講了孟子二章之后,我靜下心來冷靜的思索我的教學。這節(jié)課本想向孩子們講講得到與失道,憂患與安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可是,講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失誤的地方其實很多。首先,新課導學過程中的讀文和翻譯環(huán)節(jié),給學生10分的時間讓他們完成這個任務,本以為學生已經(jīng)預習,可以很快的完成,意料之外的是,學生預習的并不是很好,因此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只有一半的組完成,其他組參與度不夠;同時,在處理過程中,太倉促也太粗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