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9呼風喚雨的世紀 新課標_第1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9呼風喚雨的世紀 新課標_第2頁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9呼風喚雨的世紀 新課標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案教學目的: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賴、耕、潛、舶、哲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出乎意料、騰云駕霧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化的句子。3、讀懂課文內(nèi)容, 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宏大變化。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詞句和資料展示體會科技帶給人類的變化。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產(chǎn)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教學重點:理解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宏大變化, 產(chǎn)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興趣。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含義深化的句子和詞語。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你覺得如今我們的生活怎么樣, 有沒有到達你想要的生活呢?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段視

2、頻吧, 看看視頻中的生活, 你想實現(xiàn)嗎?播放視頻這是我們將來的生活, 其實我們?nèi)缃竦纳钜惨呀?jīng)很高科技了, 相信古人是根本想象不到的。2、那就讓我們看看如今我們所到達的生活吧。出示圖片一我們可以登上月球, 去研究月亮了, 是不是很難想象?出示圖片二我們還可以深化海底, 去探究海底的機密, 是不是很神秘?出示圖片三這張圖片是因特網(wǎng)的, 就是我們?nèi)缃癫挥贸鲩T就可以從網(wǎng)上理解各種新聞, 還可以和很遠的朋友面對面似的聊天, 還可以從網(wǎng)上買到你想要的東西, 是不是很神奇?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向我們介紹了如今科學技術的威力。板書課題:29、呼風喚雨的世紀學生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一自讀課文

3、, 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 讀通句子, 注意一些引用的含義深化的詞語??紤]: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標注好自然段, 大體理解課文內(nèi)容。3、注意讀書姿勢要端正。二交流匯報:1、生自由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師注意鼓勵學生敢說并引導學生互相補充2、總結整理:這篇課文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開展歷程, 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開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宏大變化和燦爛前景。3、出示生字。過渡:下面, 咱們給生字找個朋友, 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你認識嗎?4、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和本課重點詞語。過渡:下面, 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進展細細地品讀, 看看作者都寫了哪些科技給

4、人類帶來的變化。三、精讀領悟一全文共分幾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 陳述了20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第二部分第2段:說明了科學技術對改變?nèi)祟惿畹默F(xiàn)實意義。第三部分第3、4段:運用比照和詳細事例提醒科技對人類的意義和作用。第四部分第5段:科技將使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妙。二學習第一部分。1、指名讀第1段。師生評價。2、理解呼風喚雨: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闊, 可以呼喚風雨, 現(xiàn)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在這里“呼風喚雨比喻人類20世紀在利用自然方面獲得了重大打破, 不再像從前那樣受到自然條件的嚴格限制。三學習第二部分。1、指名讀第2段。師生評價。2、老師

5、講解什么是設問句:設問句式是以自問自答的形式, 成心先提出問題, 自己提問自己答復。3、你能找出本段中的設問句嗎?你覺得用設問句好不好呢?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渴裁春麸L喚雨呢?靠的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好。用設問句的形式更強有力地說明, 正是人類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 使神話傳說中的“呼風喚雨變?yōu)楝F(xiàn)實。4、填空并答復以下問題:20世紀, 人類利用現(xiàn)代科技獲得那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鞍l(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有什么區(qū)別呢?你能舉例說明嗎?發(fā)現(xiàn)是指原來有, 被找到了。例如, 列文虎克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創(chuàng)造是指原來沒有, 被制造出來。例如, 愛迪生創(chuàng)造了電燈。5、再次有感

6、情地朗讀本段。四學習第三部分。1、自由默讀第3、4段, 考慮:1從第三段中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來讀一讀。2文中有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在這些例子中哪些是“創(chuàng)造?哪些是“發(fā)現(xiàn)?師生交流。2、你找出了哪幾句好句子呢?讀一讀并說說原因吧。預設一:那時沒有電燈, 沒有電視, 沒有收音機, 也沒有汽車。這句話運用排比的手法, 連用幾個“沒有寫出了人類在農(nóng)耕社會的生活情況, 表現(xiàn)了農(nóng)耕社會和現(xiàn)代社會的差距很大。預設二: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 來寄托自己的美妙愿望?!扒Ю镅邸绊橈L耳“騰云駕霧原指神話中看得很遠和聽得很遠的人, 這里指人們想象中超自然的才能, 這種說法很形象,

7、 表達了當時人們的美妙愿望。預設三:20世紀的成就, 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引用的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在這里又形容什么呢?師補充:“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原意是:以比喻的手法描寫了北國突降大雪時的情形, 這一片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景象, 就像是一夜春風吹來, 漫山遍野的梨花盛開了。在這里, “春風指的是科技帶來的人類生活的美妙春天, “梨花指無數(shù)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 說明科學技術開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妙。3、文中有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發(fā)現(xiàn):登上月球、潛入深海, 洞察天體, 探究奧秘;創(chuàng)造:電視、 、因特網(wǎng), 飛機、火車、遠洋船。4、想一想

8、, 你還能舉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呢?5、師小結: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雖然都是人類在科技方面獲得的成就, 但作者還是準確地將它們分開說明, 可見作者用詞的準確。同時, 作者為了說明20世紀獲得的宏大成就, 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把“20世紀前后人們生活的不同進展比較, 并且列舉了科技成就的例子, 這些作比較和舉例子的方法使文章表達獲得很好的效果。5、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五學習第四部分。1、齊讀最后一段。師指導“仍然“不斷要重讀。2、英國數(shù)學家伯特蘭羅素是怎樣評價科學技術的?歸根到底, 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聯(lián)絡本文, 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吧??萍紡氐赘淖兞巳祟惖纳娣绞剑?它將使人類

9、的生活更加美妙。3、齊讀最后一句, 暢想將來科技。4、拓展延伸: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或是感想呢?例如:20世紀已經(jīng)過去, 二十一世紀屬于我們。我們要回憶科學開展歷程, 創(chuàng)造神話, 美化生活;要展望將來科技, 創(chuàng)造奇跡, 改善生活。六課堂小結:科技的飛速開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宏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將來的科技還要靠我們?nèi)?chuàng)造, 將來的生活還要靠我們?nèi)ゴ蛟?。四、課堂總結同學們, 學完了本課, 你都有哪些收獲呢?1理解了20世紀以來一百年間科學技術開展的歷程和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宏大變化。觀察內(nèi)容的選擇,我本著先靜后動,由近及遠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觀察內(nèi)容。隨機觀察也是

10、不可少的,是相當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蟲等,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提問,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對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大小適中,引導幼兒多角度多層面地進展觀察,保證每個幼兒看得到,看得清??吹们宀拍苷f得正確。在觀察過程中指導。我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即按順序觀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點觀察,觀察與說話相結合,在觀察中積累詞匯,理解詞匯,如一次我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觀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劇變化,烏云密布,我問幼兒烏云是什么樣子的,有的孩子說:烏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說“烏云跑得飛快。我加以肯定說“這是烏云滾滾。當幼兒看到閃電時,我告訴他“這叫電光閃閃。接著幼兒聽到雷聲驚叫起來,我

11、抓住時機說:“這就是雷聲隆隆。一會兒下起了大雨,我問:“雨下得怎樣?幼兒說大極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較觀察,讓幼兒掌握“傾盆大雨這個詞。雨后,我又帶幼兒觀察晴朗的天空,朗讀自編的一首兒歌:“藍天高,白云飄,鳥兒飛,樹兒搖,太陽公公咪咪笑。這樣抓住特征見景生情,幼兒不僅印象深化,對雷雨前后氣象變化的詞語學得快,記得牢,而且會應用。我還在觀察的根底上,引導幼兒聯(lián)想,讓他們與以往學的詞語、生活經(jīng)歷聯(lián)絡起來,在開展想象力中開展語言。如啄木鳥的嘴是長長的,尖尖的,硬硬的,像醫(yī)生用的手術刀樣,給大樹開刀治病。通過聯(lián)想,幼兒可以生動形象地描繪觀察對象。2激發(fā)了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究科學的濃重興趣。五、穩(wěn)固練習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老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老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那么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后,對于在“?;颉皩W中傳授經(jīng)學者也稱為“經(jīng)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方書院、皇室,也稱老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翻開“根底訓練-?呼風喚雨的世紀?, 一起來闖關吧!六、作業(yè)布置這個工作可讓學生分組負責搜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換。要求學生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