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輻流式二沉池設計計算_第1頁
向心輻流式二沉池設計計算_第2頁
向心輻流式二沉池設計計算_第3頁
向心輻流式二沉池設計計算_第4頁
向心輻流式二沉池設計計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6向心輻流式二沉池設計計算3.6.1 設計參數1、二沉池的設計按照以下規(guī)范:6.5.1 二沉池的設計滿足以下數據表也5日沉淀池設計數據沉淀池類型沉淀時間 出)去面 水力?商 m3/(ni2 + 垃每人每日 污泥造人* d)污泥 含水率 %)固體負荷電譚孫初次沉淀池0 5<t015-4 516-3695-97:次 沆淀泡生物膜法后1.5-01 回 2.010-2696-98活性污泥法后1.5-4.00. (5-1.512小99.299.6W150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應小于0.3m。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6.5.4 當采用污泥斗排泥時,每個污泥斗均應設單

2、獨的閘閥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與水平面的傾角,方斗直為 60° ,圓斗宜為55°。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區(qū)容積,除設機械排泥的宜按 4h的污泥量計 算外,宜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計算?;钚晕勰喾ㄌ幚砗蟮亩?沉淀池污泥區(qū)容積,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計算,并應有連續(xù) 排泥措施;生物膜法處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區(qū)容積,宜按 4h 的污泥量計算。6.5.6 排泥管的直徑不應小于200mm。6.5.7 當采用靜水壓力排泥時,初次沉淀池的靜水頭不應小于1.5m ;二次沉淀池的靜水頭,生物膜法處理后不應小于1.2m,活性污泥法處理池后不應小于0.9m。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

3、大負荷不宜大于 2.9L/(s m);二次沉淀池 的出水堰最大負荷不宜大于1.7L/(sm)06.5.9 沉淀池應設置浮渣的撇除、輸送和處置設施。6.5.12 輻流沉淀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與有效水深之比宜為612 ,水池直 徑不宜大于50m;2 宜采用機械排泥,排泥機械旋轉速度宜為13r/h,刮泥板的外緣線速度不宜大于3m/min。當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較小時 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 緩沖層高度,非機械排泥時宜為0.5m;機械排泥時,應根據刮 泥板高度確定,且緩沖層上緣宜高出刮泥板 0.3m;4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2、設計流量 Q=3.0m3/

4、s=10800m3/h水力表面負荷q=0.9m3/m2.h,沉淀時間2h3、污泥回流比 R=50%, SVI=83.3XrX10683.312000mg/l0.5Xr 12000 一1.54000mg/l3.6.2設計計算設計中選擇八組向心輻流式二沉池,N=8座,每座設計流量為 3.0/8=0.375m3/s,從氧化溝流來的污水進入集配水井,經過集配水井分配流量 后流入輻流式沉淀池。1、沉淀部分有效面積Q_3600A q式中A沉淀部分有效面積(m2);Q設計流量(m3/s);q表面負荷 m3/ (m2.h), TW8 0.51.5m3/ (m2.hm3/ (m2.h)設計中取 q=0.9m3/

5、 (m2h)A 0.375 3600 1500m22、0.9沉淀池直徑D式中D沉淀池直徑D 4 1500 44m.取 d 45m3、 澄清區(qū)高度h2 q t式中h'2沉淀池澄清區(qū)高度(m)T沉淀時間(h), 一般采用1.5 3.0h設計中取 t=2h, h'2 0.9 2 1.8m4、 污泥區(qū)高度- 2T 1 R Q X h2X Xr A式中h'2污泥區(qū)高度(m)T污泥區(qū)彳¥留時間(h)R污泥回流比()X氧化溝中污泥濃度(mg/l)Xr二沉池排泥濃度(mg/l)設計中取 T=2h, R=50%,X=4000mg/l,Xr=12000mg/l5、6、h5h 2

6、2 1 0.5 1350 4000 1 35m 24000 12000 1500池邊水深一,h2 h2 h2式中h2池邊水深(m)h2 1.8 1.35 3.15m污泥斗高度D1 D2,tg2式中D1污泥斗上口直徑(m)D2污泥斗下口直徑(m)污泥斗斜壁與水平面的傾角設計中取 D1=4.0m, D2=2.0m,=60Ch54.0 - 2.02tg601.73m7、沉淀池底部圓錐體高度h4DDi式中h4 沉淀池底部圓錐體高度(m)D沉淀7tk直徑(m)D1沉淀池污泥斗上口直徑(m)i沉淀池池底坡度設計中取 D1=4.0m, i=0.05145 4h44 4 0.05 1.025 1.0m28、

7、沉淀池總高H hi h2 h3 h4 h5式中H 沉淀池總高(m)hi 二沉7&超高(m)h2 池邊水深(m)h3 沉淀池緩沖層高度(m)h4 沉淀池底部圓錐體高度(m)h5 污泥斗高(m)設計中取 hi =0.30m, h2 =3.15m, h3=0.8m, h4=1.0m, h5 =1.73mH 0.30 3.15 0.8 1.0 1.73 6.98m9、 校核徑深比二沉池有效水深為4.25m,直彳全為45mD -45- 10.6 12 滿足規(guī)范6.5.12,二沉池直徑與有效水深之比 H 4.25宜為6-12,水池直徑不宜大于50m010、 進水槽的設計采用環(huán)形平底槽,等距設布水孔

8、,孔徑為 50mm,并加100mm長短管。進水槽設進水槽寬度B=0.8m,槽中流速取v=1.4m/s槽中水深h Qt_RvB式中h進水才©水深(m)R污泥回流比()B進水才©寬度(m)V進水槽中流速(m/s)h0.37510.5050m1.4 0.8 .m進水槽布水孔數布水孔平均流速Vn ' 2t Gm式中Vn 配水孔平均流速,一般取 0.30.8m/st導流絮凝區(qū)平均停留時間s,池周有效水深為24米時,取 360720s污水的運動黏度,與水溫有關Gm導流絮凝區(qū)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可取 10-30s1本設計中取 t=700s, Gm=20s-1,水溫為 20c時,

9、=1.06 x 106n2/sVn . 2 700 1.06 10 6 20 0.77m/s布水孔數n=Q 1 RVn S式中S-單個布水孔面積(n2)0.375 10.77 0.50.052373個13、校核堰口負荷布水孔間距n式中l(wèi)布水孔間距(m)D二沉池直徑(m)B進水才©寬度(m)n配水孔數(個)3.1445 0%3730.375m校核GmGm 1 22t2V1 V22Vn,取=1式中V1配水孔水流收縮斷面的流速 m/s, V1=V2導流絮凝區(qū)平均向下流速m/s, V2=Q/ff 導流絮凝區(qū)環(huán)形面積m2 設導流絮凝區(qū)的寬度與配水槽同寬,則Q1 R 0.75 1 0.5L,V2

10、=Q/f= ' D BB3.14 45-0.8 0.8 .msGm 0.770.005 6 =20s 1 ,在 1020s1 之間,滿足要求。2 700 1.06 10 6環(huán)形集水槽的設計采用周邊集水槽,雙側集水,每池只有一個出口。集水槽寬度b 0.9 kq集0.4式中k安全系數,取1.4q集集水才©流量(m/s)0.4 一一 一 一b 0.9 1.4 0.3750.695 0.70m集水槽起點水深為 h起=0.75b=0.75 X 0.70=0.525 0.50m集水槽終點水深為 h終=1.25b=1.25 X 0.70=0.875 0.90m出水堰設計出水采用90。三角堰

11、,單個三角堰流量qi 1.343Hl2.47式中Hi堰上水頭(m),設計中取50mmqi 1.343 0.052.47 1.343 0.052.47 0.00047三角堰的個數n仁Q = 0.375792(個)q10.00047外側出水堰中心距|1=L111 -D1n1n1內側出水堰中心距12= L212 D2n2n212內側三角堰中心距(m)L2內側三角堰周長(m)n2內側三角堰個數(個)D2內側三角堰圓周直徑式中11外側三角堰中心距(m)L1外側三角堰周長(m)n1外側三角堰個數(個)D1外側三角土!圓周直徑(m)(m設計中取 D1=41.8m, D2=40.4m, n1=410 個,n2

12、=396 個11D1 =3.14 20.9 2 n14100.32m12D2 3 14 20 2 2 =3.14 w.2 2 0.32mn2396q 3.6QD1式中 q 二沉池土!口負荷(L/s.m)q單座二沉ytk設計流量(m3/s)D1出水渠平均直徑(m)設計中 Di = 45 2 0.8 0.8 2 0.35 2=41.1m135014、q3.6 3.14 41.1滿足規(guī)范要求。校核固體負荷c 241 R QXG 1.45L/s.m 1.7L/s.mA式中G固體負荷kg/(m2/d)X懸浮固體濃度 mg/lA二沉池水面面積(m2)G):。;35°129.6kg/(m2.d) 150kg/(m2/d) 滿足要求。15、二沉池及出水堰計算簡圖1-1三三三二二二DN150-i(i -'R207R196O005000 OO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