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變形縫構造_第1頁
第8章變形縫構造_第2頁
第8章變形縫構造_第3頁
第8章變形縫構造_第4頁
第8章變形縫構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章第八章 變形縫構造變形縫構造 提要:提要:本章講述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本章講述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的作用、設置原則和構造做法。的作用、設置原則和構造做法。 一、變形縫的基本知識一、變形縫的基本知識(一)變形縫定義(一)變形縫定義 當建筑物的長度過大、平面形式復雜或同一建筑物個別部位的荷載或高度有較大的差別時,建筑物由于溫度變化、地基不均勻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響,使結構內部產生附加應力和變形,易使建筑物破壞,產生裂縫甚至倒塌,影響正常的使用與安全。為減少這些應力和變形對建筑物的損壞,在設計和施工中預先在建筑物變形敏感在設計和施工中預先在建筑物變形敏感的部位將結構斷開,預留一定的縫隙,

2、將建筑構的部位將結構斷開,預留一定的縫隙,將建筑構件垂直斷開成若干獨立的部分,形成能自由變形件垂直斷開成若干獨立的部分,形成能自由變形而互不影響的單元,這種預先設置的將建筑物垂而互不影響的單元,這種預先設置的將建筑物垂直分割的寬度適當?shù)娜斯たp稱為變形縫。直分割的寬度適當?shù)娜斯たp稱為變形縫。(二)變形縫的分類(二)變形縫的分類1、變形縫的分類 根據(jù)變形縫的作用變形縫可分為伸縮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縫、沉降縫、防震縫三種。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變形縫的設變形縫的設置置 一、伸縮縫一、伸縮縫定義:定義:伸縮縫是沿建筑物豎向設置,將基礎以上部分全部斷開的垂直縫,可以避免長度或寬度較大的建筑物,由于溫度變化引起

3、材料的熱脹冷縮導致構件開裂,伸縮縫也稱作溫度縫。 基礎不必斷開基礎不必斷開作用:作用:伸縮縫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溫差和混凝土收縮而使房屋結構產生嚴重的變形和裂縫。通過將過長或過寬的建筑物分為幾個長度較短的單元,以減少溫度應力產生的破壞。伸縮縫設置原則伸縮縫設置原則 1 、伸縮縫應設在因溫度和收縮變形引起的應力集中或砌體產生裂縫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2、伸縮縫的位置和間距與建筑物的材料、結構形式、使用情況、施工條件及當?shù)販囟茸兓闆r有關,伸縮縫的間距可通過計算確定;亦可按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01)確定;結構設計規(guī)范對磚石墻體伸縮縫的最大間距有相應規(guī)定,一般為5075m。詳見表8-

4、1、8-2。 特別是與屋頂和樓板的類型有關,整體式或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因屋頂和樓板本身沒有自由伸縮的余地,當溫度變化時,在結構內部產生的溫度應力大,因而伸縮縫間距比其他結構形式小一些。大量性民用建筑用的是裝配式無檁體系鋼筋混凝土結構,有保溫和隔熱層的屋頂,相對說其伸縮縫間距要大一些。 3、伸縮縫要求把建筑物的墻體、樓板層、屋頂?shù)然A以上的部分全部斷開,基礎部分因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不必斷開。 4、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040mm。 表表8-1 砌體房屋溫度伸縮縫的最大間距(砌體房屋溫度伸縮縫的最大間距(m) 伸縮縫伸縮縫 (1)作用)作用: 防止因溫度防止因溫度 變形而開裂變形而開裂 (2)

5、設置:間距控制)設置:間距控制 1) 磚磚 混:混:50m 2) 框框 架:預制架:預制35m 現(xiàn)澆現(xiàn)澆50m 3) 剪力墻:預制剪力墻:預制30m 現(xiàn)澆現(xiàn)澆40m 4) 其它(查表確定)其它(查表確定) (3)構造)構造 1)縫寬:磚混)縫寬:磚混 = 2030; 框架框架50mm 2)做法:基礎以上全部斷開)做法:基礎以上全部斷開二、沉降縫二、沉降縫(一)沉降縫的設置(一)沉降縫的設置 定義:為避免建筑物各部為避免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勻沉降引起破分由于不均勻沉降引起破壞而設置的縫,叫沉降縫。壞而設置的縫,叫沉降縫。作用:沉降縫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剪切裂縫的產生和發(fā)展,通過設置沉降縫以消除因地基

6、承載力不均而導致結構產生的附加內力,使結構變形能夠自由釋放,達到減小不均勻沉降對建筑物的不利影響的目的。設置:設置:為保證縫兩側單元的上下變形,沉降縫要從基礎底部到屋面全部斷開。 基礎必須斷基礎必須斷開開 在下列情況,應考慮設置沉降縫,如圖8-1所示。 (1)當建筑物建造在不同承載力的地基上,且難于保證均勻沉降時; (2)建筑平面的轉折部位; (3)同一建筑物相鄰部分的高度相差較大或荷載大小相差懸殊處(或平面形狀復雜、高度變化較大、連接部位比較薄弱,同一建筑物相鄰部分的層數(shù)相差兩層以上或層高相差超過10米); (4)建筑結構或基礎形式變化較大處; (5)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處。 (二)沉降縫的寬

7、度(二)沉降縫的寬度 沉降縫的寬度與地基的性質、建筑物的高度有關。地基越軟弱,建筑物高度越大,沉陷的可能性越高,沉降后所產生的傾斜距離越大。沉降縫的寬度也就越大,這里的建筑物高度是指相鄰低側建筑的高度。 沉降縫可兼起伸縮縫的作用,而伸縮縫卻不能沉降縫可兼起伸縮縫的作用,而伸縮縫卻不能代替沉降縫。代替沉降縫。沉降縫在進行構造設計時,應滿足伸縮和沉降的雙重要求。三、防震縫三、防震縫 概念:概念:建造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9度地區(qū)的房屋,為避免破壞,按抗震要求設置的垂直縫隙即防震縫。 防震縫的設置原則:防震縫的設置原則:依抗震設防烈度、房屋結構類型和高度不同而異。 防震縫的主要作用:防震縫的主要作用:是

8、保證復雜形體的建筑物或剛度相差較大的建筑物在受到地震荷載作用時,防止建筑物之間相互撞擊而產生應力和應變,以達到減小地震荷載對建筑物的影響的目的。 基礎不一定斷開基礎不一定斷開 (一)防震縫的位置 在抗震地區(qū)按規(guī)定設置防震縫,把建筑物劃分成若干個形體簡單,質量、剛度均勻的獨立單元,能避免地震作用引起的破壞。 對多層砌體房屋,應優(yōu)先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橫墻承重或縱橫墻混合承重的墻混合承重的結構體系,在8度和9度抗震設防地區(qū),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宜設防震縫。 (1) 建筑有錯層且錯層樓板高差大于層高的1/4; (2) 建筑立面高差在6m以上; (3) 建筑物相鄰各部分的結構剛度、質量截然不同。 對多層和

9、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遇到下列情況宜設防震縫: (1)建筑平面體型復雜且無加強措施; (2)建筑物毗連部分結構的剛度或荷載相差懸殊且未采取有效措施時; (3)建筑物有較大的錯層時; (4)在同時需要設置伸縮縫或沉降縫時,防震縫應與伸縮縫、沉降縫協(xié)調布置。 (二)防震縫的寬度 多層砌體房屋,防震縫的寬度可采用70100mm,縫兩側均需設置墻體,以加強防震縫兩側房屋剛度。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宜選用合理的建筑結構方案,盡量不設防震縫,當必須設置防震縫時,其最小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當高度不超過15m時,不應小于100mm。當高度超過15m時,按不同設防烈度,在70mm的基礎上增加縫寬:6度地區(qū)

10、,建筑每增高5m,縫寬增加20mm;7度地區(qū),建筑每增高4m,縫寬增加20mm;8度地區(qū),建筑每增高3m,縫寬增加20mm; 9度地區(qū),建筑每增高2m,縫寬增加20mm。 框架-剪力墻結構防震縫的寬度可適當降低,但不宜小于100mm。當防震縫兩側結構類型不同時,宜按需要較寬防震縫的結構類型和較低房屋高度確定縫寬。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幾點提示: 1)防震縫應將建筑分成若干體型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單元。 2) 防震縫應與伸縮縫、沉降縫協(xié)調布置,相鄰的上部結構完全斷開,基礎一般不斷開,縫兩側均需布置墻體,使其封閉連結。 3)伸縮縫、沉降縫應符合防震縫的要求。沉

11、降縫的寬度尚應考慮基礎內傾使縫寬減小后仍能滿足防震縫的寬度。4)凡是需做伸縮縫、沉降縫的地方均應做成防震縫,一般防震縫的基礎可不斷開,只是兼做沉降縫時才將基礎斷開。 5)伸縮縫與防震縫均是從基礎頂面以上開始設置,而沉降縫必須從基礎開始設置,并貫通建筑物的全高,這樣能使沉降縫兩側的建筑物能成為獨立單元,使他們在豎向方向可以自由沉降,在縫的寬度保證的情況下,它能同時起到伸縮縫與防震縫的作用。三縫可以合一而用,但伸縮縫和防震縫絕對不能代替沉降縫。 為防止風、雨、冷熱空氣、灰砂等侵入室內,為防止風、雨、冷熱空氣、灰砂等侵入室內,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和耐久性,應對變形縫進行覆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和耐久性,應對變

12、形縫進行覆蓋和裝修。這些覆蓋和裝修必須保證變形縫能充蓋和裝修。這些覆蓋和裝修必須保證變形縫能充分發(fā)揮其功能,使縫隙兩側結構單元的水平或豎分發(fā)揮其功能,使縫隙兩側結構單元的水平或豎向相對位移不受阻礙。向相對位移不受阻礙。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變形縫的構變形縫的構造造 一、墻面變形縫一、墻面變形縫 (一)(一) 伸縮縫伸縮縫 (1)墻體伸縮縫)墻體伸縮縫 墻體伸縮縫根據(jù)墻體材料、厚度和施工條件不同,可做成平縫、錯口縫、凹凸縫平縫、錯口縫、凹凸縫等截面形式,如圖82所示。 (2)外墻伸縮縫構造)外墻伸縮縫構造 外墻伸縮縫內應填塞具有防水、保溫和防腐性能外墻伸縮縫內應填塞具有防水、保溫和防腐性能的彈性材料,如

13、瀝青麻絲、泡沫塑料條、橡膠條的彈性材料,如瀝青麻絲、泡沫塑料條、橡膠條、油膏等,見圖、油膏等,見圖8-3。(3)內墻伸縮縫構造)內墻伸縮縫構造內側縫口通常用具有一定裝飾效果的木質蓋縫條、金屬片或塑料片遮蓋。為保證蓋縫材料在結構發(fā)生水平方向變形時不被破壞,通常僅一邊固定在墻上。(二)沉降縫(二)沉降縫 由于沉降縫可能要兼起伸縮縫的作用,所以墻體的沉降縫蓋縫條應滿足水平伸縮和垂直沉降變形的要求,如圖8-5所示。 外墻沉降縫構造外墻沉降縫構造 注意: a、在沉降縫內不能填塞填充材料,以免妨礙建筑物兩側各單元的自由變形。但寒冷地區(qū)為了防寒,有時也添以松軟材料。 b、伸縮縫的造價頗高,且增加建筑及結構處

14、理上的難度,不宜輕易多用。 c、不要將抗震縫做成企口縫,錯口砌筑,外墻面處縫內應用松軟有彈性的材料填充。(三)防震縫(三)防震縫 防震縫應與伸縮縫、沉降縫統(tǒng)一布置,并滿足防震縫的設計要求。一般情況下,設置防震縫時,基礎可不分開,但在平面復雜的建筑中,或建筑相鄰部分剛度差別很大時,則需將基礎分開。兼有沉降縫要求的防震縫也應將基礎分開。 由于防震縫一般較寬,蓋縫條應滿足牢固、防風和防水等要求,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適應變形的能力,如圖8-6所示。蓋縫條兩側鉆有長方形孔,加墊圈后打入鋼釘,鋼釘不能釘實,蓋板和鋼釘之間應留有上下少量活動的余地,以適應沉降要求。 墻體變形縫的構造要點:(1)為保證外墻變形縫

15、自由變形,并防止風雨影響室內,應用浸過瀝青的麻絲填嵌縫隙;(2)當變形縫寬度較大時,縫口可采用鍍鋅鐵皮或鉛板蓋縫調節(jié);(3)內墻變形縫著重表面處理,可采用木條或金屬蓋縫,僅一邊固定在墻上允許自由變形。二、樓、地面變形縫二、樓、地面變形縫樓地板層變形縫的位置與縫寬大小應與墻身和屋頂變形縫一致,縫內常用可壓縮變形的材料,如油膏、瀝青麻絲、橡膠、金屬或塑料調節(jié)片等封縫,上鋪活動蓋板或橡塑地板,以滿足地面平整、光潔、防滑、防塵及防水等要求,頂棚的蓋縫條一般也只單邊固定,以保證構件兩端能自由變形,如圖8-7。三、屋面變形縫三、屋面變形縫屋面變形縫的位置與縫寬亦與墻體、樓地面的變屋面變形縫的位置與縫寬亦與

16、墻體、樓地面的變形縫一致,一般設在同一標高屋頂或建筑物的高形縫一致,一般設在同一標高屋頂或建筑物的高低錯落處。不上人屋面一般可在變形縫處加砌矮低錯落處。不上人屋面一般可在變形縫處加砌矮墻并做好防水和泛水,蓋縫處應能允許自由變形墻并做好防水和泛水,蓋縫處應能允許自由變形并不造成滲漏。上人屋面則采用油膏等密封材料并不造成滲漏。上人屋面則采用油膏等密封材料嵌縫并做好泛水處理。嵌縫并做好泛水處理。(1)同層等高不上人屋面 不上人屋面變形縫,一般是在縫兩側各砌半磚厚矮墻,并做好屋面防水和泛水構造處理,矮墻頂部用鍍鋅薄鋼板或鋼筋混凝土蓋板蓋縫(補圖.1)。(2)同層等高上人屋面 上人屋面為便于行走,縫兩側

17、一般不砌小矮墻,此時應切實做好屋面防水,避免雨水滲漏(補圖.2)。 (3)高低屋面的變形縫 高低屋面交接處的變形縫,應在低側屋面板上砌半磚矮墻,與高側墻之間留出變形縫隙,并做好屋面防水和泛水處理。矮墻之上可用從高側墻上懸挑的鋼筋混凝土板或鍍鋅薄鋼板蓋縫(補圖.3)補圖1. 同層等高不上人屋面變形縫(a)鋼筋混凝土板蓋縫;(b)鍍鋅薄鋼板蓋縫補圖.2 同層等高上人屋面變形縫補圖.3 高低屋面變形縫 剛性防水屋面變形縫的構造與柔性防水屋面的做法基本相同,只是防水材料不同(補圖.4)。 補圖.4 剛性防水屋頂變形縫構造(a)不上人屋面變形縫;(b)上人屋面變形縫;(c)高低跨屋面變形縫小小 結結1 1、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其作用是將建筑、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其作用是將建筑物在敏感部位用垂直的縫斷開,使其成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物在敏感部位用垂直的縫斷開,使其成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單元,保證各部分能獨立變形、互不干擾。單元,保證各部分能獨立變形、互不干擾。2 2、伸縮縫和防震縫一般從基礎以上將將建筑物斷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