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課程計算說明書_第1頁
機械設計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課程計算說明書_第2頁
機械設計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課程計算說明書_第3頁
機械設計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課程計算說明書_第4頁
機械設計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課程計算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說明書設計題目:二級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班 級:機自設 計 者: 鐸 學 號: 指導教師: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計算說明書一、傳動方案擬定 3二、電動機的選擇 3三、運動、動力學參數計算 5四、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6五、軸的設計 11六、軸承的選擇和計算 24七、鍵連接的校核計算 26 八、聯軸器選擇 27九、箱體設計 28十、減速器附件 28十一、密封潤滑 29十二、設計小結 30十三、參考文獻 31計算過程及計算說明一、傳動方案擬定設計二級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工作條件:輸送機連續(xù)單向運轉工作時有輕微震動,空載啟動,卷筒效率為0.96;每年按300個工作日計算,使用期限為8年,大修

2、期4年,單班制工作;在專門工廠小批量生產(1) 原始數據:運輸機工作拉力:F=7KN;帶速V=1.10m/s;滾筒直徑D=400mm二、電動機選擇1、電動機類型的選擇: 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2、電動機功率選擇:(1)工作機所需功率:P=Tn/9550,因為,把數據帶入式子中得n=68.97r/min,所以P=1800*68.97/9550=13.00kW(2)1)傳動裝置的總效率:總=滾筒×4軸承×圓柱齒輪×聯軸器×圓錐齒輪 =0.96×0.99×0.98×0.99×0.97=0.862)電動機的輸出功率:Pd=

3、P/總=13.00/0.86=15.13kW3、確定電動機轉速:計算工作機軸工作轉速:nw=60×1000V/D=60×1000×1.30/×360=68.97r/min 按表14-2推薦的傳動比范圍,取圓柱齒輪和圓錐齒輪傳動的一級減速器傳動比范圍分別為23和35,則總傳動比范圍為Id=615。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nd=Id×nw=(615)×68.97=413.81034.6r/min符合這一范圍的同步轉速有750和1000r/min。4、確定電動機型號由上可見,電動機同步轉速可選750和1000r/min,可得到兩種不同的傳動

4、比方案方案電動機型號額定功率P/kW電動機轉速電動機重量/kg傳動裝置的傳動比同步轉速滿載轉速傳動比圓錐傳動比圓柱傳動比1Y200L1-618.51000970220143.542Y225S-818.575073026610.62.663.99綜合各方面因素選擇第一種方案,即選電動機型號為Y225S-8機。電動機的主要參數見下表型號額定功率/kW滿載轉速(r/min)中心高mm軸伸尺寸Y225S-818.573022560*140三、運動參數及動力參數計算計算總傳動比及分配各級的傳動比1、總傳動比:i=nm/nw=730/68.97=10.582、分配各級傳動比:取i直=1.52 i錐錐齒輪嚙

5、合的傳動比:i1=0.25i=2.66圓柱齒輪嚙合的傳動比:i2=i/ i1=10.58/2.66=3.991.計算各軸轉速(r/min)nI=n=730nII=nI/i1=730/2.66=274.4nIII=nII/i2=274.4/4=68.8nIV= nIII=68.82.計算各軸的功率(kW)PI=Pd·聯軸器=15.13×0.99=14.98PII=PI·軸承·圓錐齒輪=14.98×0.99×0.98=14.3PIII=PII·軸承·圓柱齒輪=14.3×0.99×0.98=13.9P

6、IV= P*軸承*聯軸器=13.9×0.99×0.99=13. 83.計算各軸扭矩(N·m)Td=9550* Pd/ nm =9550×15.13/730=198TI=9550*PI/nI=194TII=9550*PII/nII=497.7TIII=9550*PIII/nIII=1929.4TW=9550* PW/nW=1910.1Td、TI、TII、TIII、TW=依次為電動機軸,和工作機軸的輸入轉矩。參數 軸名電動機軸軸軸軸工作機軸轉速r/min730730274.468.868.8功率P/kW15.1314.9814.31.111.11轉矩/n*m

7、198196497.71929.41910.1傳動比12.663.9911效率0.990.970.970.984.驗證帶速V= nIII=1.1103m/s誤差為=-0.003<5%,合適四、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1. 圓錐齒輪的設計計算已知輸入功率P1=P=14.98Kw,小齒輪的轉速為730r/min,齒數比為u=2.66,由電動機驅動,工作壽命為8年(每年工作300天),單班制,輸送機連續(xù)單向運轉,工作時有輕微震動,空載啟動。(1)選定齒輪精度等級,材料和確定許用應力1)該減速器為通用減速器,速度不高故選用7級精度(GB10095-88)2)選擇小齒輪材料為35SiMn鋼調質,硬度為2

8、29286HBS,大齒輪為45鋼(調質),硬度為229286HBS,按齒面硬度中間值,有圖5-29b按碳鋼查MQ線得 Flim1=290Mpa Flim2 =220Mpa同理由圖5-32b查得 Hlim1=700Mpa Hlim2 =580Mpa3)有式(5-29),(5-30)分別求得Fp1=Flim1 YSTYNYx/SFmin=446MpaFp2=Flim2 YSTYNYx/SFmin=338MpaHp2=Hlim2 YSTZNZW/SHmin=580Mpa由于為閉式齒面硬度中,主要失效形式為齒面疲勞點蝕,故應按接觸疲勞強度進行設計,并校核其齒根的彎曲強度。(2)按接觸疲勞強度進行設計計

9、算由設計公式進行計算 即d11017kT1Z/Hp (1-0.5R)RuH21/31)小齒輪的名義轉矩 T1= TI=194N·m2)選取載荷系數K=1.31.6同小齒輪懸臂設置,取k=1.53)選取齒寬系數,取4)選取重合度系數,取Z5)初算小齒輪大端分度圓直徑 d6)確定齒數和模數 選取取=75大端模數m=mm,取m=47)計算主要尺寸 (3) 校核齒根彎曲疲勞強度 1)計算從重合度系數 因為重合度,所以 。 2)確定的大值 由圖5-26查得。則 因為,所以選擇大齒輪進行校核3)校核大齒輪的齒根彎曲疲勞強度 故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足夠,所選參數合適。 2.圓柱直齒輪的設計計算 已知:

10、輸入功率,小齒輪轉速為274.4r/min,齒數比為u=4,電動機驅動,工作壽命為8年(每年工作300天)單班制,帶式輸送機,時有輕微震動,單項運轉。 (1)選擇齒輪材料,確定許用應力 根據題設條件看,大小齒輪均采用20CrMnTi鋼滲碳淬火,硬度5662HRC。 由圖5-29c查得彎曲疲勞強度極限應力 由圖5-32c查得接觸疲勞強度極限應力(2)按輪齒彎曲疲勞強度計算齒輪的模數m 1)確定彎曲應力 采用國標時, 因為齒輪的循環(huán)次數所以?。粍t=600Mpa2)小齒輪的名義轉矩 3)選取載荷系數K=1.64)初步選定齒輪的參數 5)確定復合齒形系數,因大小齒輪選用同一材料及熱處理,則相同,故按小

11、齒輪的復合齒形系數帶入即可由機械設計基礎第四版P88,圖5-26可查得:6)確定重合度系數 因為重合度 所以 將上述各參數代入m式中得 按表5-1,取標準模數。則中心距 7)計算傳動的幾何尺寸: 齒寬: (3)校核齒面的接觸強度 1) 重合度系數2) 鋼制齒輪把上面各值代入式中可算得: 符合要求(4)校核齒根彎曲強度故,軸強度滿足要求。但是考慮的中心距的問題,所以將模數增大到4.5五、軸的設計計算輸入軸的設計計算1已知:P1 =14.98kw, n1 =730r/min,T1 =196 N·m2選擇材料并按扭矩初算軸徑選用45#調質,硬度217255HBS, =650Mp根據課本P2

12、35(10-2)式,并查表10-2,取c=115dmin=115mm=31.38mm考慮到最小直徑處要連接聯軸器要有鍵槽,將直徑增大5%,則d=31.38×(1+5%)mm=33mm3.初步選擇聯軸器要使軸徑d12與聯軸器軸孔相適應故選擇連軸器型號查課本P297,查kA=1.5, Tc=kA T1=1.5*196=294 N·m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P298,取HL彈性柱銷聯軸器,其額定轉矩315 N·m,半聯軸器的孔徑d1 =35mm,故取d12 =35mm,軸孔長度L=82mm,聯軸器的軸配長度L1 =60mm.4.軸的結構設計(1)擬定軸的裝配方案如下圖:(2)

13、軸上零件的定位的各段長度,直徑,及定位為了定位半聯軸器,1-2軸右端有一軸肩,取d2-3=42mm選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承受有徑向力和軸向力,故選用系列圓錐滾子軸承。參考d2-3=42mm。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P311,表18-4.選取標準精度約為03.尺寸系列30309.尺寸:故d3-4= d5-6=45mm,而l3-4=26mm 此兩對軸承均系采用軸肩定位,查表18-4,3030軸承軸肩定位高度h=4.5mm因此取d4-5=54mm。取安裝齒輪處的直徑d67=42mm,使套筒可靠的壓在軸承上,故l56<T =27.25mm,l56=26mm。軸承端蓋總寬度為20mm,由于裝拆及添加潤滑

14、油的要求,軸承端蓋與外端面與半聯軸器右端面的距離l=30mm,故l23=20+30=50mm。取l45=120mm.圓錐齒輪的輪轂寬度lh=(1.21.5)ds,取lh=63mm,齒輪端面與箱壁間距取15mm,故l67=78mm。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半聯軸器與軸、齒輪與軸采用平鍵連接,即過盈配合。由設計手冊,并考慮便于加工,取半聯軸器與齒輪處的鍵剖面尺寸,齒輪鍵長L=B-(510)=57.5mm配合均用H7/K6,滾動軸承采用軸肩及套筒定位。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軸尺寸公差為K6軸圓角:5.軸強度的計算及校核求平均節(jié)圓直徑:已知d1=28mmdm1= d1(1-0.5R)=4mm錐齒輪受

15、力:已知T1=196N·m,則圓周力:Ft1=2000T1/dm1=2000×19695.2=4117.6N徑向力:Fr1=Ft1·=1404.1N軸向力:Fa1=Ft1·tan=524.1N軸承的支反力(1) 繪制軸受力簡圖(如下圖)(2)軸承支反力水平面上的支反力:+ =Ft=4117.6N解得:=-255.6 N, =6684.0N垂直面上的支反力FBy =-Fr1·CD+Fa1·dm/2BC=-704.3 NFCy=-FBy=2108.4N(3) 求彎矩,繪制彎矩圖(如下圖)MCx=-Ft·CD=-347.7N

16、83;mMCy1 =FBy·BC=-64.1 N·mMCy2=-Fa·dm/2=-24.9 N·m(4)合成彎矩:=353.6 N·m=348.6 N·m(5)求當量彎:因單向回轉,視轉矩為脈動循環(huán),則=0.602剖面C的當量彎矩: N·m N·m6斷危險截面并驗算強度1)剖面C當量彎矩最大,而直徑與鄰段直徑相差不大,故剖面C為危險截面。已知Me= MC 1=372.8MPa, -1b=59Mpa, =40.9MPa< 2)A處雖只受扭矩但截面最小也為危險截面=27.5MPa< 所以其強度足夠.中間軸的

17、設計1.已知:2選擇材料并按扭矩初算軸徑選用45#調質,硬度217255HBS根據課本P235(10-2)式,并查表10-2,取c=1083.軸的結構設計(1)擬定軸的裝配方案如下圖(2)軸上零件的定位的各段長度,直徑,及定位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受到徑向力和軸向力,故 選用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取30310型,尺寸故d12= d56=50mm, 此兩對軸承均系采用套筒定位,查表18-4, 軸定位軸肩高度h=4.5mm,因此取套筒直徑為59mm.取安裝齒輪處的直徑:d23=d45=57mm,錐齒輪右端與左軸承之間采用套筒定

18、位,已知錐齒輪輪轂長lh=(1.21.5)ds,取lh=55m為了使套筒可靠的壓緊端面,故取 =52mm,齒輪的右端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度h>0.07d,取h=4mm,則此處軸環(huán)的直徑d34=63mm.已知圓錐直齒輪的齒寬為b1=48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端面,此處軸長l45<lh,取 =46mm。以箱體小圓錐齒輪中心線為對稱軸,取(3) 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半聯軸器與軸、齒輪與軸采用平鍵連接,即過盈配合。由設計手冊,并考慮便于加工,取半聯軸器與齒輪處的鍵剖面尺寸mm,齒輪鍵長L=B-(510)=50mm配合均用H7/K6,滾動軸承采用軸肩及套筒定位。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

19、采用基孔制,軸尺寸公差為K6 (4) 軸圓角:245度 4. 軸強度的計算及校核 1.(1)小直齒輪分度圓直徑:已知d1=80mm,圓周力:Ft1=2000T2/d1=12442.5N徑向力:Fr1=Ft1·tan=4528.7N(2) 錐齒輪受力: 已知T2=497.7N·m ,dm2= d2(1-0.5)= 255mm則圓周力:Ft2=2000T2/dm2=3903.5N徑向力:Fr2=Ft1·tancos=496.87N軸向力:Fa1=Ft2·tan=1331.1N(3)求軸承的支反力軸承的受力簡圖水平面上,豎直面上的支反力平衡則: 對A求矩=-8

20、145.3N, =-8200.7N, (4)畫彎矩圖2. B.處的彎矩:C處的彎矩:3.合成彎矩:4.轉矩5. 因單向回轉,視轉矩脈動循環(huán),已知,查表12-1=65MPa,則剖面B處的當量彎矩: 剖面C處的當量彎矩圖: (7) 判斷危險截面并驗算強度 剖面C當量彎矩最大,而直徑與鄰段直徑相差不大,故剖面C為危險截面。已知:Me= MC 1=1128.1MPa, ,W=0.1d3 所以其強度合適。輸出軸設計(軸) 已知:輸出軸功率為P=13.9kW,轉速為68.8r/min,轉矩為1929.4N·m,大圓柱齒輪的直徑為360 mm,齒寬為4.5mm。 1.選擇軸的材料 選取軸的材料為4

21、5鋼(調質), 2. 按扭矩初算聯軸器處的最小直徑 先據表12-2,按45鋼(調質)取C=110,則: ,考慮到最小直徑處要連接聯軸器要有鍵槽,將直徑增大5%,則d=65.7×(1+5%)mm=69mm要使軸徑d12與聯軸器軸孔相適應,故選擇連軸器型號查課本P297,查TA=1.5, 設計扭矩:Tc=TA T3=1.5×1929.4=2893.5N·m,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P298,取HL6彈性柱銷聯軸器,額定扭矩為3150N·m其半聯軸器的孔徑d =70mm,長度為132mm。故取d1-2 =70mm,l1-2=130mm3. 軸的結構設計 (1)擬定軸

22、的裝配方案如下圖:(2)軸上零件的定位的各段長度,直徑,及定位 1)為了定位半聯軸器,1-2軸右端有一軸肩,取d2-3=77mm, 軸承端蓋總寬度為20mm,由于裝拆及添加潤滑油的要求,軸承端蓋與外端面與半聯軸器右端面的距離l=30mm,故l23=30+30=60mm擋圈直徑D=78mm 2)選取軸承型號:圓錐滾子軸承30316型號,dDT=80mm170mm42.5mm所以取3)根據軸承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度h=6mm,選4)齒輪與右軸承間采用套筒定位,套筒直徑為92mm,齒輪的輪轂寬度故取為60mm,軸肩h>0.07d,取h=7mm,軸環(huán)處處的直徑=104mm, >1.4h,取

23、=10mm, 5)取箱體小圓錐齒輪的中心線為對稱軸,6)軸上的周向定位 齒輪與軸用鍵連接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取,L=B-(510)=60mm.同時保證齒輪與軸有良好對中性,選擇齒輪輪轂與軸合為H7/m6,滾動軸承宇宙的軸向定位有過渡配合來保證,軸尺寸公差為m6 7)確定軸的倒角尺寸:2。4.軸的強度校核 1)齒輪上的作用力的大小2)求直反力3)畫彎矩圖:4)畫扭矩圖:5)彎扭合成:因單向回轉,視轉矩為脈動循環(huán),則=0.602剖面C的當量彎矩: N·m=1161.5 N·m6)判斷危險剖面:C截面:24.2MPa< A截面直徑最小也為危險截面:33.9MPa< 滿足

24、強度要求六軸承的選擇與計算1 輸入軸的軸承:30309圓錐滾子軸承e=0.35,Y=1.7軸承內部軸向力:=7008.5N滾子軸承2.中間軸軸承30310圓錐滾子軸承e=0.35,Y=1.7軸承內部軸向力:=7008.5N滾子軸承3.輸出軸軸承30316圓錐滾子軸承e=0.35,Y=1.7軸承內部軸向力:滾子軸承七鍵的計算校核1.輸入軸上的鍵聯軸器處:小錐齒輪處:2.軸的鍵的校核計算:大錐齒輪處:小直齒輪處:3.輸出軸鍵的校核:直齒輪處的鍵:聯軸器處鍵的校核:八聯軸器的選擇輸入軸聯軸器: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P298,取HL彈性柱銷聯軸器,其額定轉矩315 N·m,半聯軸器的孔徑d1 =

25、35mm,軸孔長度L=82mm,聯軸器的軸配長度L1 =60mm.輸出軸聯軸器: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P298,取HL6彈性柱銷聯軸器,額定扭矩為3150N·m其半聯軸器的孔徑d =70mm,長度為132mm。所選聯軸器的額定扭矩均大工作扭矩故,滿足需求。九減速器箱體結構尺寸名稱符號結果機座壁厚8機蓋壁厚8機座凸緣厚度b=1.512機蓋凸緣厚度12機座凸底緣厚度20地腳螺釘直徑=0.036a+12=19.2M20地腳螺釘數目n4軸承旁連接螺栓直徑M16機蓋與機座連接螺栓直徑M10聯接螺栓d2的間距l(xiāng)=150200180軸承端蓋螺釘直徑M8窺視孔蓋螺釘直徑M8定位銷直徑8df、d1、d2到

26、外機壁距離C1(27,23,17)27,23,17d1、d2至凸緣邊緣距離C2(21,15)21,15軸承旁凸臺半徑R1= C2(21,15)21,15凸臺高度h=20mm外機壁至軸承座端面距離l1=C1 +C2+(812)=444846大齒輪頂圓與內機壁距離11.2 12齒輪端面與內機壁距離210機蓋、機座肋厚m10.85,m20.857軸承端蓋外徑D2=1.25D+10135,148,223軸承端蓋凸緣厚度t=(11.2)d39軸承旁聯接螺栓距離SD2135,148,223十減速器附件的選擇 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選擇通氣塞M16×1.5,A型壓配式圓形油壓表A32JB/T7941.

27、1-1995,外六角螺塞及封油墊M14×1.5,箱座吊耳,吊環(huán)螺釘M16(GB/T825-1988),啟蓋螺釘M8。十一.齒輪的密封與潤滑 齒輪采用潤滑油潤滑,由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選名稱為工業(yè)閉式齒輪油(GB-5903-1995),代號為L-CKC220潤滑劑。因為齒輪的速度小于12m/s,所以圓錐齒輪浸入油的深度約一個齒高,三分之一齒輪半徑,大齒輪的齒頂到油底面的距離3060mm。因為大圓錐齒輪的線速度為4.87m/s>2m/s,可以利用齒輪飛濺的油潤滑軸承,并通過油槽潤滑其他軸上的軸承,且有散熱作用,效果較好。對箱體進行密封為了防止外界的灰塵,水分等侵入軸承,并阻止?jié)櫥瑒?/p>

28、的流失。十二.設計小結 通過這次對圓錐圓柱二級減速器的設計,使我們真正的了解了機械設計的概念,在這次設計過程中,反反復復的演算一方面不斷的讓我們接進正確,另一方面也在考驗我們我們的耐心,思維的嚴密性和做研究的嚴謹性。我想這也是這次設計我們是喲應該達到的。這些讓我感受頗深。通過三個星期的設計實踐,我們真正感受到了設計過程的謹密性,為我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機械設計是機械這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技術課程,他融匯了多門學科中的許多知識,例如,機械設計,材料力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等,我們對先前學的和一些未知的知識都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們認識到,自己還有好多東西還不知道,以后更要加深自己的知識內涵,同時,也非常感謝老師對我們悉心的指導,得已讓我們能更好的設計。 參考文獻:1. 紀名剛機械設計第八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王旭、王積森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