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老護理員培訓第七章安全_第1頁
養(yǎng)老護理員培訓第七章安全_第2頁
養(yǎng)老護理員培訓第七章安全_第3頁
養(yǎng)老護理員培訓第七章安全_第4頁
養(yǎng)老護理員培訓第七章安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頁,共176頁。1能說出常用助行器的種類;能根據不同病情(行走能力)正確使用助行器。2能復述搬移的種類;能根據老人的不同情況進行搬移操作。3能說出保護具的種類;能按正確方法使用保護具。4能說出意外事故的常見原因;能復述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的主要措施。第二頁,共176頁。第三頁,共176頁。第四頁,共176頁。 它可增加身體的穩(wěn)定性,減輕下肢的承重壓力。第五頁,共176頁。 普通手杖的特點是整體呈f形,輕便簡單、攜帶方便,適用于一般行動不便的老人。第六頁,共176頁。 支架式手杖的特點是上端有支撐手腕的裝置,可固定腕部和前臂。適用于腕部支撐力弱或腕關節(jié)強直的老人。 第七頁,共176頁。 T字形手

2、杖的特點是上端呈T字形。有些T字形手杖帶軟環(huán),加大了手杖與手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了行走時的穩(wěn)定性。第八頁,共176頁。 四腳式手杖的特點是手杖下端有四個支點,進一步增加了穩(wěn)定性。適用于穩(wěn)定性和平衡能力差的老人。但此種手杖攜帶不便,且在不平坦的道路上難以使用。第九頁,共176頁。 拐杖的種類很多,但綜合起來有固定式和可調式兩種??烧{式拐杖可根據使用者要求調整高度和扶手位置。拐杖的高度以使用者身高的77為宜(或站位時拐杖上端到腋窩下34橫指的高度),下端著地點為同側足前外方10cm處。 拐杖適用于下肢肌張力弱、關節(jié)變形或下肢骨折不能支撐體重的老人第十頁,共176頁。第十一頁,共176頁。 步行器用

3、于肌張力低下、行走時穩(wěn)定性差的老人。與手杖相比穩(wěn)定性更強,更為安全。使用步行器的前提是老人要有判斷力和較好的視力,在步行器的支持下能夠行走,不會發(fā)生危險。有的步行器還需要有較強的臂力。第十二頁,共176頁。 適用于邁步有困難的老人。因有輪子??呻S時拉動到床旁,讓老人緩慢移至步行器。但由于輪子容易滑動,用力方向不對時。老人有可能撲出而發(fā)生危險,要特別注意。第十三頁,共176頁。 提抬式步行器穩(wěn)定性強行走時老人要提起步行器放到自己正前方的適宜位置,再向前移動身體。站立時具有穩(wěn)定性的老人才可應用此種步行器。第十四頁,共176頁。 行走時先使用輪子部分將步行器前移,身體移動時用以步行器的支點著地,既具

4、有穩(wěn)定性,也方便推移。第十五頁,共176頁。第十六頁,共176頁。第十七頁,共176頁。第十八頁,共176頁。 驅動輪在后,小輪在前,移動方便,老人坐在輪椅上可用上臂轉動手輪圈,自己控制行走。室內外均可使用。第十九頁,共176頁。 輪椅的背部有固定頭頸部的軟槽,輪椅靠背能抬起和放平。適用于身體虛弱無力,難于支撐身體的老人。第二十頁,共176頁。 簡單輕便,造價低。養(yǎng)老護理員運送老人時使用。第二十一頁,共176頁。第二十二頁,共176頁。 壓力、摩擦力容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良、缺血和組織壞死。第二十三頁,共176頁。 肌肉張力下降,四肢酸痛、無力,甚至廢用性萎縮。關節(jié)僵直,活動不便。嚴重者導致關

5、節(jié)拘攣變形。第二十四頁,共176頁。 長期不活動妨礙有效呼吸,限制胸部擴張,使得換氣減少,分泌物不易排出,嚴重者導致墜積性肺炎。第二十五頁,共176頁。 由于長期臥床不活動,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造成營養(yǎng)吸收障礙,并容易導致便秘。第二十六頁,共176頁。 排尿不規(guī)律使得小便滯留,增加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結石的機會。第二十七頁,共176頁。 長期不活動的老人與外界交往減少,會導致抑郁、焦慮、煩躁等心理問題。第二十八頁,共176頁。(1)協(xié)助老人更換體位,使老人舒適。(2)更換體位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局部組織受壓,預防壓瘡的發(fā)生。(3)加強肌肉張力,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拘攣。(4)增加肺活量

6、,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第二十九頁,共176頁。(1)充分考慮老人身體狀況、意識狀態(tài)、肢體功能、有無疼痛等因素。(2)了解老人的心理狀況,向老人講明目的,取得配合。(3)合理應用人體力學,順應人體自然運動曲線,減少摩擦力,擴大支撐面,達到養(yǎng)老護理員省力并使老人舒適的目的。(4)更換體位過程中避免拖、拉、推等生硬動作,以免擦破皮膚。(5)保護和促進老人自身運動功能,根據具體情況提供適當協(xié)助。第三十頁,共176頁。(1)準備必要的物品,確認輪椅、平車的剎車是否完好。(2)向老人充分說明下一步要做什么,以取得配合。(3)養(yǎng)老護理員要有自信,情緒穩(wěn)定。(4)更換體位過程中要觀察情況,與老人輕松交談,應

7、用必要的技巧。第三十一頁,共176頁。(1)協(xié)助老人移向床頭。(2)協(xié)助老人移向床邊。(3)協(xié)助老人翻身側臥(從仰臥位到側臥位)(4)協(xié)助老人坐起(從仰臥位到坐位),(5)協(xié)助老人站立。(6)協(xié)助老人從床上到輪椅(椅子)上。(7)平車或擔架搬運老人。第三十二頁,共176頁。第三十三頁,共176頁。 隨著人性化服務意識不斷加強,許多國內外養(yǎng)老機構都提出了“去除約束”的口號。所以,約束法應盡量避免。但是,為防止譫妄、躁動等意識不清老人發(fā)生墜床、撞傷等意外傷害,在尊重老人尊嚴的前提下,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以確保安全。第三十四頁,共176頁。(1)使用約束具前要向老人家屬解釋清楚,取得老人或家屬的同

8、意。在可用可不用的情況下,盡量不用。(2)可利用家庭環(huán)境和家具自然約束老人,如床的一側靠墻,另一側用椅子攔擋;或床下兩側放海綿墊,防止老人墜床摔傷;也可應用改良的服裝和被單自然約束老人。(3)保護性制動措施,只能短時間使用,使用時注意老人的臥位要舒適,并經常更換體位。(4)使用約束帶時要放襯墊,松緊適宜,并定時放松,定時觀察局部皮膚血液循環(huán)狀況,對局部進行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5)約束時應注意保持老人的肢體處于功能位置。第三十五頁,共176頁。第三十六頁,共176頁。 據統(tǒng)計,從事故的種類上分析,占第一位的是跌倒,占第二位的是墜床,占第三位的是被撞倒,其次為夾傷、燙傷、走失、觸電。嚴重的事故

9、導致老人骨折、組織損傷,嚴重者臥床不起,發(fā)生肺部感染、壓瘡的幾率隨之增加。第三十七頁,共176頁。 老人走失主要受幻覺、妄想的支配,或因為對入住環(huán)境的不適應而離家出走?;祭夏晷园V呆的老人表現(xiàn)為記憶力下降、幻覺、反應遲鈍,容易走失,應特別注意監(jiān)護。第三十八頁,共176頁。常見原因有:1)動作遲緩、反應能力下降,容易發(fā)生熱水、熱飯、熱湯、蒸汽等原因引起的燙傷。2)使用電器時因動作遲緩、視覺障礙不慎觸電。另外,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味覺、視覺較為遲鈍。常引起火災等意外事故。第三十九頁,共176頁。常見原因有1)穿著不適,如穿過長的褲子、不舒適的鞋或穿著拖鞋、襪子行走。2)室內光線不充足。地面不平整或濕滑

10、地面未使用防滑材料等。3)不慎從床上掉下。4)被室內外臺階或障礙物絆倒。5)室內家具放置不合理,開門方向設計不合理。6)藥物或疾病的影響。如神志不清、心血管疾病、雙腿無力等。第四十頁,共176頁。1)噎嗆的概念 噎嗆是指進食時,食物誤入氣管或卡在食道第一狹窄處壓迫呼吸道。一般表現(xiàn)為進食過程中突然嚴重嗆咳,目光恐懼發(fā)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的老人可能出現(xiàn)面色蒼白或紫紺。第四十一頁,共176頁。偏癱、失語、活動受限的老年人,面部肌肉長時間處于松弛狀態(tài),咀嚼無力、吞咽困難,并且吞咽、咳嗽反射減弱,常常發(fā)生食物誤入氣管,引起噎嗆。吃東西時說話、笑鬧或進食太快。 戴假牙的老人進食時,不易感覺到食物的大小

11、,從而引起噎嗆。第四十二頁,共176頁。(1)客觀評估老人的生活能力(ADL),制定防止老人發(fā)生意外事故的有效措施。(2)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老人周邊潛在的危險因素。及時排除。(3)充分開動腦筋,使用合適的輔助用具,必要時做一些住處的改造裝修。(4)與老人和家屬商議,在尊重個人意愿和生活習慣的基礎上,使用保護裝置。第四十三頁,共176頁。第四十四頁,共176頁。 室內要采用分散、柔和的光線。過道、門前要有照明燈。夜間要開柔和的地燈或壁燈。第四十五頁,共176頁。 室內地面平整,不設門檻,消除地面障礙。選擇防滑地面材料,必要的地方安扶手,特別是廁所浴室要有防滑墊和扶手。居室內所有的門盡量選擇推拉門,防

12、止老人開門時向前跌倒。 第四十六頁,共176頁。 如果居室內有不可避免的臺階,盡量設計得緩,每一個臺階的高度要低。第四十七頁,共176頁。 家具雜物不要過多,便于老人通過。家具要做到無棱角。不使用玻璃家具。在可能發(fā)生危險的地方或裝置上(臺階、煤氣、電插頭等)做標志,起到提醒老人和家屬的作用。第四十八頁,共176頁。 幫助老人和家屬選擇適合老人的介助用品,如輪椅、助行器、手杖等。有視力障礙的老人應選擇適當?shù)难坨R,聽覺有障礙的老人應選擇助聽器,彌補視覺、聽覺障礙。記憶力減退的老人,應用報時器、報警器、備忘錄等來彌補。第四十九頁,共176頁。 老年人衣著要簡單、寬松,使活動自如,以柔軟的棉麻布料為宜

13、。鞋要選擇有鞋帶的平跟鞋,保證老年人的安全。第五十頁,共176頁。第五十一頁,共176頁。 通道光線要充足。室外和室內的地面要平整,無坑洼不平。地面使用防滑材料,過道擦地后要等地面完全干后再通行。雨雪天氣道路泥濘。行動不便的老人最好不要外出。第五十二頁,共176頁。 盡量減少臺階,做到無障礙設計。臺階高度要比一般住宅低,坡度要緩。上下樓梯處不要放置高的書架類家具和帶銳利棱角的物品。第五十三頁,共176頁。 地面無雜物。便于老人通過,并且做到防滑。室內家具無棱角,放置合理。不使用玻璃家具。不要突然開門以免撞倒老人。腳墊不易滑動,放置安全合理第五十四頁,共176頁。 扶手位置合理,無松動。合理使用

14、防滑腳墊。裝有緊急呼叫按鈕,以便老人洗澡過程中有不適能及時告知養(yǎng)老護理員。有排風裝置。第五十五頁,共176頁。 換氣排風裝置完好。地面有水時要及時擦干。配有火災感應報警器,規(guī)定緊急疏散路線。第五十六頁,共176頁。 有可能發(fā)生危險的地方或裝置,可做一些標志提醒老人,如臺階、煤氣、電插頭等處。第五十七頁,共176頁。第五十八頁,共176頁。第五十九頁,共176頁。第六十頁,共176頁。1)選擇適合老人的手杖類型。2)手杖的長度應是手臂下垂時從地面到手腕的高度。3)拄拐杖時,肘彎曲角度以150為宜。手杖的下端著力點在同側腳旁15cm處。4)為老人選擇質地柔軟的服裝和舒適防滑的鞋,便于老人行走。5)

15、活動肢體。尤其是下肢,做好站立和行走的準備。6)老人有內翻足時。養(yǎng)老護理員要用力把他的腳按在地板上,拉平腳趾。7)向老人說明并且經常練習步態(tài)協(xié)調性以及膝部抬起的高度,行走時步調與手杖配合。第六十一頁,共176頁。第六十二頁,共176頁。兩腳并攏,重心移到健側腳上,把手杖向前拄出一步遠。向前邁出患側腳,放平在地面上。重心緩慢移到患側腳上。手杖支撐。健側腳前移。兩腳并攏。然后開始下一個循環(huán)過程。最初訓練時可按照“手杖一患側一健側”順序練習,也可按照口令“手杖、左腳、右腳”進行。第六十三頁,共176頁。上臺階時,首先把手杖放在上一個臺階上。先上健側腳,移動重心在健側腳上。再跟上患側腳。下臺階時,手杖

16、先放在下一個臺階。先下患側腳,再跟下健側腳。第六十四頁,共176頁。調整心態(tài),不要著急。盡可能靠近障礙物。手杖拄到障礙物前方。先邁患側腿,調整重心后。再跟邁健側腿,與患側腿并攏。第六十五頁,共176頁。第六十六頁,共176頁。 老人健側持手杖,養(yǎng)老護理員從后方把手伸入老人腋窩下,拇指放在腋窩后,用手支拖患者腋下,手背按住胸廓,起到固定作用。第六十七頁,共176頁。 老人健側持手杖,養(yǎng)老護理員一手扶住老人肩部,另一手提拉老人腰帶,防止老人身體倒向前側或兩側,使老人的身體保持平衡,緩慢向前移步。第六十八頁,共176頁。1)無論向哪一個方向移動,都要先移動手杖,調整好重心后再移動腳步。2)手杖與老人

17、自行步調要協(xié)調,在沒有完全適應使用手杖之前,要有養(yǎng)老護理員或家屬陪伴。3)道路不平整的情況下,不宜使用手杖,移動距離較長時最好使用輪椅車。4)養(yǎng)老機構內和有老人生活的家庭要做到無障礙設施。第六十九頁,共176頁。第七十頁,共176頁。1)檢查拐杖是否完好。2)根據老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單側拐杖或雙側拐杖。3)上端接觸肘窩的部分要有軟墊,下端要有防滑橡膠帽。4)為老人選擇質地柔軟的服裝和舒適防滑的鞋,便于老人行走。5)活動下肢肢體,做好站立和行走的準備活動。6)老人有內翻足時,養(yǎng)老護理員要用力把他的腳按在地板上,拉平腳趾。第七十一頁,共176頁。 握住拐杖,支撐上身,將上端橫木放在腋下。第七十二

18、頁,共176頁。右側拐杖向前移動。邁出左腳。左側拐杖向前移動,與右側拐杖相平行。右腳跟上左腳,與左腳相平行。第七十三頁,共176頁。右側拐杖和左腳同時移向前方。穩(wěn)定后,左側拐杖和右腳同時移向前方。第七十四頁,共176頁。 步行兩側拐杖同時伸向前方(身體重心移向前方) 用拐杖支撐懸空身體(借助人體重力兩腿向前甩動約30cm) 著地平穩(wěn)后再同時移動兩拐到身體兩側。第七十五頁,共176頁。1)初次使用時可能會因不適應引起肩部或腋窩疼痛,應幫助老人尋找合適的支托角度,以免摩擦腋窩導致皮膚損傷。2)老人在沒有達到熟練使用拐杖之前,要有專人監(jiān)護,以免跌倒受傷。第七十六頁,共176頁。第七十七頁,共176頁

19、。1)檢查步行器是否完好,連接處有無松動。2)根據老人的身高和需求調節(jié)步行器的高度,一般以上臂彎曲90為宜。第七十八頁,共176頁。1)老人平穩(wěn)站起讓老人的前臂放在扶手上支撐部分體重身體略前傾減少下肢承重。2)老人身體平衡后再緩慢小幅度步行。3)協(xié)助老人使用步行器時要站在老人的旁邊幫助老人掌握平衡一旦老人身體失衡要馬上攙扶。第七十九頁,共176頁。1)使用步行器的前提是老人要有判斷力和較好的視力,在步行器的支持下能夠行走,不會發(fā)生危險。2)使用步行器需要有較強的臂力,在使用步行器前或使用中要循序漸進,逐步適應。3)不要在地面不平整的場所使用步行器,以免發(fā)生危險。4)使用帶輪子的步行器時,如果身

20、體重力過度向前推,步行器會向前滑動,失去平衡,使老人跌倒。因此要特別注意。第八十頁,共176頁。第八十一頁,共176頁。1)確認老人身體狀況是否可以使用輪椅。2)檢查輪椅是否完好。車胎是否充氣。3)周圍空間要寬敞,將妨礙移乘輪椅的雜物進行整理。4)如外出應注意保暖,帶好必要物品。第八十二頁,共176頁。第八十三頁,共176頁。第八十四頁,共176頁。第八十五頁,共176頁。第八十六頁,共176頁。 腳踩踏輪椅后側的杠桿抬起前輪(以兩后輪為支點,使前輪平穩(wěn)地移上臺階)再以兩前輪為支點雙手抬車把抬起后輪平穩(wěn)地移上臺階。第八十七頁,共176頁。老人和養(yǎng)老護理員都背向前進方向養(yǎng)老護理員在前,輪椅在后叮

21、囑老人抓緊扶手。提起車把輕輕把后輪移到臺階下。以兩后輪為支點緩慢抬起前輪輕輕把前輪移到臺階下。第八十八頁,共176頁。 老人和養(yǎng)老護理員都背向前進方向養(yǎng)老護理員在前,輪椅在后叮囑老人抓緊扶手,緩慢下坡。第八十九頁,共176頁。 老人和養(yǎng)老護理員都背向前進方向養(yǎng)老護理員在前,輪椅在后進入電梯后要及時拉緊車閘進出電梯經過不平的地方要事先告訴老人緩慢進出。7)推輪椅上下電梯的方法第九十頁,共176頁。1)行走過程中觀察道路前后情況,隨時注意老人面色,詢問老人有無不適。2)使用輪椅過程中,要力求平穩(wěn)移動輪椅,避免突然加速、減速和改變方向,避免車體大的震蕩,防止老人發(fā)生意外。3)使用輪椅過程中要注意與老

22、人交流,事先向老人說明前進方向、注意事項等。第九十一頁,共176頁。第九十二頁,共176頁。第九十三頁,共176頁。1)物品軟枕。2)環(huán)境關閉門窗,調節(jié)室內溫度。3)養(yǎng)老護理員洗凈并溫暖雙手。第九十四頁,共176頁。 1)一人法 向老人解釋征得同意后使老人呈去枕仰臥位將枕頭橫立于床頭(避免老人頭部受傷)。第九十五頁,共176頁。 叮囑老人環(huán)抱兩臂兩臂放于胸前(如老人能配合,可讓老人雙手握住床頭欄桿)雙膝屈曲兩小腿立于床上。第九十六頁,共176頁。 養(yǎng)老護理員站在老人上半身對角線的延長線上。第九十七頁,共176頁。 一手經老人頸后伸到對側腋下另一手托住老人臀部叮囑老人雙腳用力蹬床面同時養(yǎng)老護理員

23、用力將老人移向床頭。第九十八頁,共176頁。同一人法的內容、。兩名養(yǎng)老護理員分別站在床的兩側對稱地托住老人肩部和臀部也可一人托肩部、腰部另一人托背部、臀部兩人配合將老人移向床頭。第九十九頁,共176頁。第一百頁,共176頁。1)環(huán)境關閉門窗,調節(jié)室內溫度。2)養(yǎng)老護理員 著裝整齊,洗凈并溫暖雙手。第一百零一頁,共176頁。第一百零二頁,共176頁。向老人解釋征得老人同意。養(yǎng)老護理員站在老人身體一側叮囑老人環(huán)抱兩臂并放于胸前(向右翻身時,右臂在下,左臂在上。向左翻身時與之相反)將枕頭移到養(yǎng)老護理員的近側慢慢將老人頭部移到枕上。第一百零三頁,共176頁。養(yǎng)老護理員兩腿略分開兩腿屈膝重心放低(以增加

24、身體的穩(wěn)定性)一手經老人頸下抱住老人對側肩部另一手經老人臀下抱住老人對側髖部將老人上半身移向近側第一百零四頁,共176頁。 一手經老人臀下抱住老人對側髖部另手抱住大腿部將老人下半身移向近側整理床鋪。第一百零五頁,共176頁。向老人解釋征得老人同意。兩名養(yǎng)老護理員站在同側叮囑老人環(huán)抱兩臂并放于胸前將枕頭移到近側慢慢將老人頭部移到枕上。一人抱住老人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抱住老人髖部和大腿部將老人慢慢移向近側。第一百零六頁,共176頁。第一百零七頁,共176頁。1)物品3個軟枕。 2)環(huán)境關閉門窗,調節(jié)室內溫度。3)養(yǎng)老護理員 著裝整齊,洗凈并溫暖雙手。第一百零八頁,共176頁。第一百零九頁,共176頁。

25、第一百一十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一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二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三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四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五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六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七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八頁,共176頁。第一百一十九頁,共176頁。第一百二十頁,共176頁。1)物品2個軟枕(大小各1個)。2)環(huán)境清潔、空氣清新。3)養(yǎng)老護理員洗凈、擦干并溫暖雙手。第一百二十一頁,共176頁。1)為老人翻身后掀開背部棉被暴露背部養(yǎng)老護理員一手扶助老人身體(保持體位穩(wěn)定)另一手呈環(huán)杯狀從背部下方至上叩拍背部數(shù)次。2)操作后將老人衣服整理平整將一大枕頭放老人背部(支撐身

26、體)另一小枕頭置老人頸部凹陷處協(xié)助老人蓋好被子整理用物與床鋪開窗通風洗手記錄。第一百二十二頁,共176頁。1)老人可取側臥位或坐位,叩背前要將老人的支撐點安置妥當。2)叩背前操作者先將手五指并攏微彎曲手指,使手背隆起呈環(huán)杯狀再叩擊老人的背部。3)叩拍時先從老人后背部的肺底向上叩擊至肩下。每次叩擊的部位要與上一次的部位重疊13,不可遺漏。叩擊一側后再叩擊另一側,每側叩擊次數(shù)至少三遍。4)叩背的力度要適宜,過輕不能使痰液順利排出,過重則會損傷身體。第一百二十三頁,共176頁。5)叩背時注意位置要準確,不能叩在腎區(qū)和脊柱上。6)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選擇稀釋痰液的方法,如做霧化吸入、蒸汽吸入等以協(xié)助

27、咳痰。7)操作中隨時注意老人身體的保暖,以防老人受涼。8)為老人翻身時注意動作協(xié)調、輕穩(wěn)。第一百二十四頁,共176頁。第一百二十五頁,共176頁。1)評估觀察并詢問老人身體狀況,確定能否順利坐起。2)外出備好外衣、鞋、助行器等必要物品。3)養(yǎng)老護理員 著裝整齊。洗凈并溫暖雙手。為老人穿好衣服,向老人做好解釋,征得同意。第一百二十六頁,共176頁。第一百二十七頁,共176頁。 抬高床頭呈60。如果是坐移床邊,先按照“移向床邊法”將老人身體移向一側床邊養(yǎng)老護理員站在老人一側雙腿分開、屈膝(重心放低)。第一百二十八頁,共176頁。 一手及小臂伸入老人頸肩部并抱住對側肩另一手扶住老人對側髖關節(jié)部位使老

28、人身體翻動略側向自己用手壓住老人肘關節(jié)做支撐點沿自然坐起的運動曲線協(xié)助老人坐起。第一百二十九頁,共176頁。第一百三十頁,共176頁。1)評估觀察并詢問老人身體狀況,確定能否順利站起。2)物品如果移到椅子或輪椅車上,備好必要物品。3)養(yǎng)老護理員 向老人做好解釋,取得配合。為老人穿好衣服和鞋襪。第一百三十一頁,共176頁。 在安全坐穩(wěn)的基礎上使老人腿向后回收并略分開老人手臂扶在養(yǎng)老護理員肩上或在養(yǎng)老護理員頸后交叉相握養(yǎng)老護理員屈膝右腿伸到老人兩腿間抵住老人患側膝部(形成良好固定)兩手臂環(huán)抱老人腰部并夾緊兩人身體靠近老人身體前傾靠于養(yǎng)老護理員肩部向上用力協(xié)助老人站起輕輕向前搬正老人腰部保持穩(wěn)定姿態(tài)

29、。第一百三十二頁,共176頁。第一百三十三頁,共176頁。1)評估觀察并詢問老人身體狀況,確定能否順利移動。2)物品 輪椅。3)檢查檢查周圍是否寬敞、無障礙物,輪椅是否完好。4)養(yǎng)老護理員著裝整齊,洗凈雙手。第一百三十四頁,共176頁。第一百三十五頁,共176頁。 1)向老人解釋征得同意后將輪椅靠近老人身體健側輪椅與床呈3045固定輪椅。第一百三十六頁,共176頁。2)扶助老人坐在床沿上叮囑老人手臂扶在養(yǎng)老護理員肩上或兩手在養(yǎng)老護理員頸后交叉相握。3)養(yǎng)老護理員的右腿伸到老人兩腿間抵住老人患側膝部兩手臂環(huán)抱老人腰部或提起腰帶夾緊兩人身體靠近老人身體前傾靠于養(yǎng)老護理員肩部養(yǎng)老護理員以自己的身體為

30、軸轉動順勢將老人穩(wěn)妥地移到輪椅或椅子上。第一百三十七頁,共176頁。第一百三十八頁,共176頁。第一百三十九頁,共176頁。第一百四十頁,共176頁。1)物品平車、枕和被褥,檢查平車是否完好。2)環(huán)境清潔、寬闊。3)養(yǎng)老護理員著裝整齊,向老人做好解釋并征得同意。第一百四十一頁,共176頁。第一百四十二頁,共176頁。將平車推到老人床旁使平車頭端與床呈鈍角。養(yǎng)老護理員兩腿分開屈膝(重心放低)一手臂自老人腋下插入抱緊其遠側肩部另一手臂自老人大腿下伸入抱緊其兩腿叮囑老人雙臂在養(yǎng)老護理員頸后交叉兩手相握用力抱起老人轉動身體順勢將老人穩(wěn)妥地抱至平車上。 協(xié)助老人取舒適體位蓋好被子(運送過程中需密切觀察老

31、人身體狀況)。第一百四十三頁,共176頁。第一百四十四頁,共176頁。將平車推到老人床旁使平車頭端與床呈鈍角。甲、乙兩名養(yǎng)老護理員站于床的同側叮囑老人雙臂抱于胸前甲兩手臂分別托住老人頸肩部和腰部乙兩手臂分別托住老人臀部和雙腿兩人步調協(xié)調致呈扇面打開狀移動將老人平穩(wěn)地移到平車上。第一百四十五頁,共176頁。第一百四十六頁,共176頁。 3)平車頭端與床呈鈍角(空間要寬闊,注意移動后頭足方向)甲抱住老人頭部、肩部乙抱住背部、臀部丙抱住臀部、雙腿由甲發(fā)令三人步調協(xié)調致,呈扇面打開狀移動將老人平穩(wěn)地移動到床上或平車上 。第一百四十七頁,共176頁。第一百四十八頁,共176頁。 移開床頭桌、椅將結實的中

32、單平鋪在老人身下平車與床并排靠緊固定車輪養(yǎng)老護理員甲站在床頭用枕頭托住老人頭部乙站在床尾,托住老人兩小腿丙和丁分別站在床側和平車側將中單卷至老人身旁雙手緊握中單兩端由甲發(fā)令四人同時將老人抬起平穩(wěn)地移到平車上或床上。 第一百四十九頁,共176頁。第一百五十頁,共176頁。第一百五十一頁,共176頁。 利用床上用品或家具制成自然床擋。第一百五十二頁,共176頁。1)床的一側靠墻另一側靠近床尾處用椅背攔擋將床頭柜下移至距離床頭20cm處床的兩側分別用枕頭或被子攔擋。2)可用帆布或木制床擋放在床的兩側用布帶將床擋與床頭和床尾捆綁固定(為便于操作)床擋中部可安裝活動門。3)也可使用多功能床擋不用時將床擋

33、插于床尾(根據老人病情)使用時可插于床沿上部、中部、下部。 第一百五十三頁,共176頁。1)使用床擋前要向老人及家屬解釋清楚,在可用可不用的情況下,盡量不用。2)床擋要兩側同時使用。3)老人有躁動時,可在床擋上加襯墊,或用軟布纏繞,防止撞傷。第一百五十四頁,共176頁。 保護手套用透氣的棉布制成套狀,腕部帶抽帶。戴摘方便。使用時定時摘下透氣,防止出汗導致皮膚破潰。定時活動五指,防止關節(jié)僵直。第一百五十五頁,共176頁。第一百五十六頁,共176頁。 常用于固定手腕及踝部。第一百五十七頁,共176頁。物品棉墊、繃帶。環(huán)境安靜、寬闊。養(yǎng)老護理員 洗手并溫暖雙手。第一百五十八頁,共176頁。 用棉墊包

34、裹于老人手腕或踝部寬繃帶打成雙套結套在棉墊外稍用力拉緊(以不影響血液循環(huán)為宜)將帶子系于床緣上。第一百五十九頁,共176頁。 常用于固定肩部,限制躁動的老人坐起。第一百六十頁,共176頁。物品用布制成寬8cm、長120cm的棉墊。環(huán)境清潔、安靜。養(yǎng)老護理員洗凈并溫暖雙手。第一百六十一頁,共176頁。 老人兩肩部套上袖筒腋窩襯棉墊兩袖筒的細帶在胸前打結固定將兩條長帶系于床頭將軟枕立于床頭(防止老人躁動時撞傷頭部)。第一百六十二頁,共176頁。 用于固定膝部,限制躁動的老人下肢活動。第一百六十三頁,共176頁。物品用布制成寬10cm、長250cm的棉墊。環(huán)境清潔、安靜。養(yǎng)老護理員 洗凈并溫暖雙手。第一百六十四頁,共176頁。 老人兩膝襯棉墊將約束帶放于兩膝上寬帶下的兩頭帶各固定一側膝關節(jié)然后將寬帶兩頭固定在床緣。第一百六十五頁,共176頁。1)約束帶是保護性制動措施。必須在尊重老人或家屬意愿的基礎上才可使用。2)只能短時間使用,用時須注意老人的臥位是否舒適,并經常更換臥位。3)使用約束帶時要使用襯墊,松緊適宜,并定時放松,進行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4)使用約束帶時要注意保持老人的肢體處于功能位置。第一百六十六頁,共176頁。第一百六十七頁,共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