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單元知識總結(hao)_第1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單元知識總結(hao)_第2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單元知識總結(hao)_第3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單元知識總結(hao)_第4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單元知識總結(hao)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單元知識總結及練習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1、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2、 原子論(道爾頓)和分子學說(阿伏加德羅)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3、 1869年,俄國的化學家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4、 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fā)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鳥籠:隔水、透氣第一章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物質的變化1、概念: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例:石蠟熔化、水結成冰、汽油揮發(fā) 化學變

2、化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 例:煤燃燒、鐵生銹、食物腐敗、呼吸2、判斷變化依據:是否有其它(新)物質生成。 有則是化學變化,無則是物理變化3、相互關系:常常伴隨發(fā)生,有化學變化則一定有物理變化,有物理變化則不一定有化學變化。4、化學變化伴隨現(xiàn)象:放熱、吸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和生成沉淀。二、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的性質。包括: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揮發(fā)性、延展性、導電性、吸水性、吸附性等?;瘜W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的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活潑性、穩(wěn)定性、腐蝕性、毒性等。它們的區(qū)別是:物理性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而物質的

3、化學性質則要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xiàn)出來。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聯(lián)系:在變化語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會”“難于”等詞語,變成了相應的性質。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伴隨現(xiàn)象物質的形狀、狀態(tài)等發(fā)生變化常伴隨有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本質區(qū)別變化時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實例石蠟熔化、水結成冰、汽油揮發(fā)煤燃燒、鐵生銹、食物腐敗、呼吸相互關系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如石蠟燃燒時會發(fā)生石蠟熔化的現(xiàn)象(物理變化)。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伴隨化學變化。 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概念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

4、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實質物質的微粒組成結構不變所呈現(xiàn)出的性質。物質的微粒組成結構改變時所呈現(xiàn)出的性質。實例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吸附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穩(wěn)定性、助燃性、還原性等確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定通過化學變化方可知區(qū)別是否需要通過化學反應表現(xiàn)出來鞏固練習:A卷(課堂針對訓練)雙基再現(xiàn)知識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1、下列成語中一定包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蠟炬成灰 D、滴水成冰2、化學變化的特征是( ) A、有發(fā)熱發(fā)光現(xiàn)象 B、有氣體逸出 C、有新物質生成 D、物質的顏色發(fā)生

5、變化3、下列所示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葡萄釀成酒 B、鐵礦石煉成鋼鐵 C、海水曬鹽 D、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膠4、如圖所示變化中,有新物質生成的是( )5、下列敘述中前者描述屬于化學變化,后者描述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火藥爆炸、蒸發(fā) B、燃燒、腐爛 C、熔化、大米霉變 D、變形、沸騰6、化學就在你身邊,請你判斷,下列事實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 A、剩飯變餿 B、自行車生銹 C、牛奶變酸 D、電燈發(fā)光7、下列變化中,與其他三種變化有著本質區(qū)別的一種變化是( ) A、煤炭燃燒 B、食物腐敗 C、水結成冰 D、青銅器銹蝕知識點: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8、下列描述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6、 ) A、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B、玻璃易打碎 C、金剛石堅硬 D、冰在標準大氣壓下熔點是09、下列性質中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B、酒精易燃燒 C、酒精易揮發(fā) D、大米能釀酒10、下列物質能用顏色區(qū)別開來的是( ) A、食鹽和白糖 B、膽礬和食鹽 C、鐵片和鋁片 D、水和酒精11、下列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是( ) A、用銅作導線 B、用木材作燃燒 C、用“掂量”法鑒別鐵塊和鋁塊 D、用鹽酸溶解大理石變式活學12、(1題變式題)請分別列舉一個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例子:(1)化學變化_(2)物理變化_13、(2題變式題)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

7、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A、電燈發(fā)亮 B、鎂條燃燒 C、酒精燃燒 D、銅鑄成銅器 E、酒精揮發(fā) F、白糖受熱變成炭 G、銅器生銹 H、白糖熔化 I、衛(wèi)生球消失14、(4題變式題)通過下列哪些性質可以鑒別以下各組物質,請將有關序號填在橫線上。顏色 狀態(tài) 氣味 味道 硬度糖水和鹽水_;氧氣和水_銅和鋁_;金剛石和玻璃_B卷(課外提升訓練)開放探究15、(探究題)金屬銅化學性質的探究觀察與問題將一小塊光亮的銅片,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片刻,銅片的顏色變黑假設與預測(1)銅片變黑是因為火焰中的煙灰附著在銅片上。(2)銅片變黑是因為它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黑色氧化銅。實驗與事實(1)用潔凈干布或潔凈濕布

8、擦一擦已冷卻的銅片黑色部分。觀察到的現(xiàn)象_;(2)將銅片放在敞口試管中加熱,銅片下端變黑,而上端_(“變黑”或“不變黑”)解釋與結論_16、(開放題)電燈可以照明,但在停電的時候,我們可以點燃蠟燭照明,請你就這兩種照明方法,從你所學過的化學知識,找出3個方面的差異。(1)_(2)_(3)_拓展應用17、(易錯題)下列敘述中,前者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后者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鐵在空氣中生銹;蠟燭熔化 B、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氣味C、液氧是淡藍色液體;堿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 D、酒精揮發(fā);鎂條在空氣中燃燒18、(易錯題)納美(nm)是一長度單位:1nm=10-9m,納米技術

9、開辟了人類認識世界的的新層次。納米材料是納米科技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把固體物質加工到納米級(1nm100nm)的超細粉末,即可得到納米材料,這種加工過程屬于( ) A、物理變化 B、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C、化學變化 D、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19、(創(chuàng)新題)在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中,美國科學家米勒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把甲烷、氨、氫和水蒸氣混合成一種和原始大氣基本一致的氣體,放入真空的玻璃儀器中,進行模擬實驗。一個星期后,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儀器中有數種氨基酸生成,你從米勒的實驗中能得出的結論是( ) A、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 C、無法判斷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D、一定沒有發(fā)生

10、物理變化20、在列聯(lián)網上用Google搜索“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時,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A、用毛發(fā)水、醬色、鹽等兌制成“假醬油”B、用工業(yè)石蠟等涂抹在瓜子表面給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燒法熏蒸粉絲 D、用淀粉、蔗糖、奶得精等摻和成“假奶粉”中考實戰(zhàn)21、(2007浙江金華)下列各圖所示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B C DA.燈泡通電發(fā)光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C.濕衣晾干 D.食鹽水的蒸發(fā)22、(2007四川德陽)如圖所示是一把鐵制剪刀。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觀 B.我能剪出各式各樣的服飾C.我經過磨礪會更加鋒利

11、 D.我懼怕潮濕的空氣,在那里我會變得十分難看課題2 化學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以實驗為基礎。學習化學的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探究步驟觀察物質的性質、變化、現(xiàn)象結論、解釋觀察蠟燭的制作材料燭芯棉線、外殼石蠟由石蠟制成點燃前觀察蠟燭的顏色、 形態(tài)、形狀乳白色固態(tài)圓柱狀顏色:乳白色狀態(tài):固態(tài)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投入水中浮在水上,難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難溶于水點燃蠟燭用火柴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火焰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層,第二層最明亮,內層暗石蠟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層,第二層最亮,內層暗取

12、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桿接觸外焰部分先變黑外焰溫度最高用一干燥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蕩燒杯內壁有水霧,石灰水變渾濁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熄滅將蠟燭熄滅觀察有白煙白煙是石蠟的蒸汽。蠟燭燃燒時先由固態(tài)轉變成液態(tài),再汽化,而后蒸汽燃燒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白煙燃燒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1、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特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氧氣支持燃燒(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供給呼吸。2、現(xiàn)象和結論:把空氣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會出現(xiàn)渾濁;而把呼出的氣體通入

13、石灰水中會出現(xiàn)的渾濁,證明呼出的氣體比空氣中CO2的含量高。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能夠燃燒,而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高。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不出現(xiàn)水霧,而對著玻璃片呼氣則玻璃片上會出現(xiàn)水霧,證明呼出氣體中水的含量比空氣中水的含量高。總的結論:“兩多一少”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比空氣多,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3、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方法:用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內,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氣,使之立即熄滅的是二氧化碳;方法: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使之無明顯變化的是氧氣。三、實驗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學問題;B、假想和猜測;

14、C、制定計劃; D、進行實驗;E、收集證據; F、解釋與結論; G、反思與評價; H、表達與交流。四、化學學習的特點:1、關注物質的性質2、關注物質的變化3、關注物質變化的過程及其現(xiàn)象并進行比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結論鞏固練習:A卷(課堂針對訓練)雙基再現(xiàn)知識點: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是因為空氣中含有(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水蒸氣 D、氮氣2、久置于空氣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會出現(xiàn)一層白色物質,證明空氣中含有( ) A、氧氣 B、水 C、二氧化碳 D、氮氣4、通過觀察蠟燭的燃燒以及對燃燒產物的實驗探究,得出正確的結論是( )火焰溫度最高處是外焰 蠟燭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

15、和水 燃燒能發(fā)光,放熱 燃燒發(fā)生了化學變化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知識點:觀察實驗的方法5、點燃一張白紙,觀察燃燒前、燃燒時、燃燒后三個過程的現(xiàn)象(從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火焰的顏色等方面觀察)并填空:(1)點燃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2)點燃過程中的現(xiàn)象: 。(3)燃燒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 ;(4)觀察化學變化的順序是 。知識點: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7、空氣與呼出的氣體中,所含氣體的比較,正確的是( )氧氣體積分數:空氣呼出氣體 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空氣呼出氣體 A、 B、 C、 D、8、下列實驗能檢驗氣體是二氧化碳的是( ) A、用眼睛看或鼻子聞 B、將氣體對著干燥玻璃片

16、 C、氣體與澄清石灰水接觸 D、氣體中插入帶火星的木條9、1元硬幣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一些同學認為它可能是鐵制的。在討論時,有的同學提出“我們可以選拿磁鐵來吸一下”,于是就拿磁鐵來吸了一下。用磁鐵來吸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的( ) A、假設 B、觀察 C、做出結論 D、實驗10、區(qū)別一瓶人體呼出的氣體和一瓶空氣,最簡便的方法是( ) A、聞氣體 B、把點燃的木條放在瓶口 C、把點燃的木條伸入瓶內 D、觀察顏色變式活學11、為了比較人體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學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1)首先,由導管口_吸氣約15s,觀察到澄清石灰水_,說明空氣

17、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2)然后由導管口_吹氣約15s,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3)綜合上述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中的_B卷(課外提升訓練)開放探究12、(探究題)為了研究酒精的性質,一同學做了如下探究,請你把他的探究加以完成。(1)觀察酒精燈內酒精的顏色和狀態(tài):_。(2)聞聞它的氣味:_。(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少量水的試管中,看見_。(4)用火柴點燃酒精燈,發(fā)現(xiàn)_,然后把干而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發(fā)現(xiàn)_。把燒杯倒過來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發(fā)現(xiàn)石灰水_。歸納在常溫常壓下酒精是_色,透明的_體,有_氣味,_溶于水,酒精點燃

18、時生成_和_13、(開放題)小明發(fā)現(xiàn)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 B、認為與本次實驗無關,不予理睬 C、查找蠟燭成分資料,探究黑色物質成分 D、向老師請教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14、(開放題)現(xiàn)有三瓶氣體,分別為空氣、二氧化碳和氧氣,試用簡單的化學方法加以鑒別。拓展應用15、(易錯題)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重新燃燒 B、木條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發(fā)光、放熱并生成二氧化碳 C、石蠟受熱時觀察不到現(xiàn)象,只有燃燒時才有現(xiàn)象 D、收集人呼出的氣體后,應將集氣瓶正放在桌上,并蓋上玻璃片16、將燃著的火柴

19、a、b,分別插入圖中I、II兩個集氣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 A、a熄滅、b變旺 B、a更旺、b熄滅 C、a、b都變旺 D、a、b都熄滅17、(創(chuàng)新題)觀察酒精燈燃燒時,小明描述下列實驗現(xiàn)象,其中錯誤的是( ) A、火焰分三層,外層最亮 B、罩在火焰上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珠 C、將燒杯內壁用石灰水濕潤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8、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環(huán)節(jié)屬于科學探究的要素的是( )發(fā)現(xiàn)問題 設計實驗 查閱資料 提出假設 實驗觀察 解釋結論 交流反思 A、 B、 C、 D、19、(信息題)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的化學家科恩和英國化學家玻普耳,以表彰它們在理

20、論化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因為他們的工作使實驗和理論能夠共同協(xié)力探討分子體系的性質,引起整個化學領域正在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化學不是純實驗科學 B、化學不再需要實驗了 C、化學不做實驗,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來化學的方向還是經驗化中考實戰(zhàn)20、(2006南寧)蠟燭是由石蠟和棉線燭芯組成的。某同學在做蠟燭燃燒的探究實驗時,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如圖所示),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蠟燭又能重新燃燒起來。由此,他大膽地做了一個推測,此白煙是(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棉線 D、石蠟的固體小顆粒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一、 常用的儀器(儀器名稱不能寫錯別字)(一)初中化學

21、實驗常用儀器 反應容器 可直接受熱的:試管、蒸發(fā)皿、燃燒匙 能間接受熱的:燒杯、燒瓶、錐形瓶(加熱時,需加石棉網)常 存放藥品的儀器:廣口瓶(裝固體)、細口瓶(裝液體)、滴瓶(裝少量液體)、集氣瓶(裝氣體) 用 加熱儀器:酒精燈 計量儀器:托盤天平(稱固體質量)、量筒(量液體體積)儀 分離儀器:漏斗 取用儀器:藥匙(用來取粉末或小顆狀固體)、鑷子(用來取塊狀或較大顆粒固體)、膠頭滴管(用來取少量液體)器 夾持儀器:試管夾、鐵架臺(帶鐵夾、鐵圈)其他儀器:長頸漏斗、石棉網、玻璃棒、試管刷、水槽不能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溫度計、滴瓶、集氣瓶、廣口瓶、細口瓶1、 試管(1)、用途:在常溫或加熱時,

22、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溶解少量固體。 收集少量氣體的容器 用于裝配成氣體的發(fā)生器。(2)、注意事項:a、加熱時外壁必須干燥,不能驟熱驟冷,要先預熱, 然后才能集中受熱,以防止試管受熱不均而破裂。b、加熱時,試管要先用鐵夾夾持固定在鐵架臺上(短時間加熱也可用試管夾夾持)。試管夾應夾在的中上部(鐵夾應夾在離試管口的1/3處)。c、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且未冷前試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d、加熱液體時,盛液量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防止液體受熱溢出),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的角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防止液體噴出傷人)。2、 燒杯(1)、用途: 溶解固體物質、配

23、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釋、濃縮 也可用做較大量的物質間的反應(2)、注意事項:受熱時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網上使其受熱均勻(防止受熱不均使燒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過容積的1/3(防止加熱沸騰使液體外溢)。3、燒瓶:有圓底燒瓶,平底燒瓶。用途: 常用做較大量的液體間的反應 也可用做裝置氣體發(fā)生器4、錐形瓶 用途:加熱液體,也可用于裝置氣體發(fā)生器注意:使用燒瓶或錐形瓶時容積不得超過其容積的1/2,加熱時溶液的量不應超過容積的2/35、膠頭滴管 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注意: 先排空再吸液 懸空垂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試劑) 吸取液體后,應保持膠

24、頭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膠頭; 除吸同一試劑外,用過后應立即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藥品,未經洗滌的滴管嚴禁吸取別的試劑(防止試劑相互污染。) 滴瓶上的滴管與瓶配套使用,滴液后應立即插入原瓶內,不得弄臟,也不能用水沖冼。6、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體積液體的儀器,精確到0.1毫升。注意: 不能在量筒內稀釋或配制溶液,不能對量筒加熱 。 也不能在量筒里進行化學反應操作注意: 在量液體時,要根據所量的體積來選擇大小恰當的量筒(否則會造成較大的誤差);讀數時應將量筒垂直平穩(wěn)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與量筒內的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在同一水平面。7、托盤天平:稱量儀器,精確到0.1克

25、。8、集氣瓶:(瓶口上邊緣磨砂,無塞)用途:用于收集氣體或短時間貯存少量氣體。用于進行某些物質和氣體燃燒的反應器。注意事項: 不能加熱 收集或貯存氣體時,要配以毛玻璃片遮蓋。 在瓶內作物質燃燒反應時,若有固體生成,瓶底應先加少量水或鋪少量細沙。9、廣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固體試劑10、細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液體試劑11、漏斗 用途:用于向細口容器內注入液體或用于過濾裝置。12、長頸漏斗 用途:用于向反應容器內注入液體。若用來制取氣體,則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13、試管夾 用途:用于夾持試管,給試管加熱。注意事項: 使用時從試管的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26、或夾在距管口1/3) 手握長柄,不要把手指按在短柄上。14、鐵架臺 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于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15、酒精燈 用途: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注意事項: 使用時先將燈放穩(wěn),燈帽取下直立放在試驗臺上,以防止?jié)L動和便于取用。 使用前檢查并調整燈芯(保證更好燃燒,火焰保持較高的的溫度)。 燈體內的酒精不可超過燈容積的2/3,也不應少于1/4。(酒精過多,在加熱或移動時易溢出;太少,加熱酒精蒸氣易引起爆炸)。 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酒精燈(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酒精燈的外焰最高,應用外

27、焰部分加熱。要先預熱再集中加熱。要防止燈芯與熱的玻璃器皿接觸(以防玻璃器皿炸裂) 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將火焰沿著燈頸吹入燈內) 實驗結束時,應用燈帽蓋滅。(以免燈內酒精揮發(fā)而使燈心留有過多的水分,不僅浪費酒精而且再用時不易點燃) 不要碰倒酒精燈,若有酒精灑到桌面并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布撲蓋或撒沙土撲滅火焰,不能用水沖,以免火勢蔓延。16、玻璃棒 用途:攪拌(加速溶解)、引流(過濾或轉移液體)。注意事項: 攪拌時不要碰撞容器壁 用后及時洗干凈17、藥匙 用途:取用粉末或小顆粒狀的固體藥品,每次用后要將藥匙用干凈的濾紙揩凈。二、藥品的取用規(guī)則1、“三不準”原則:不嘗、

28、不觸、不聞。即: 不準嘗藥品的味道 不準用手接觸藥品 不準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氣味2、用量原則:嚴格按規(guī)定用量取用;無說明的液體取1-2ml,固體蓋滿試管底部即可。3、剩余藥品:不放回原瓶、不隨意丟棄、不帶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三、固體藥品的取用工具:塊狀或較大顆粒的用鑷子;粉末狀的用藥匙或紙槽。1、取用塊狀固體用鑷子。(一橫二放三慢豎)步驟:先把容器橫放,用鑷子夾取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2、取用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時要用藥匙或紙槽。(一橫二送三直立)步驟:先把試管橫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小

29、心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藥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藥品沾在管口或試管上。注意:使用后的藥匙或鑷子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干凈。四、液體藥品的取用:“多用倒,少用滴”。工具:量筒和滴管。1、取用大量液體時可直接用試劑瓶傾倒。步驟:瓶蓋倒放在實驗臺(防止桌面上的雜物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藥品);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殘留的液體流下腐蝕標簽),瓶口緊挨試管口,緩緩地將液體注入試管內(快速倒會造成液體灑落);倒完液體后,應立即蓋上瓶塞(防止液體的揮發(fā)或污染),標簽向外放回原處。2、取用少量液體時可用膠頭滴管。要領:懸、垂。3、取用一定量液體時可用量筒和膠頭滴管。注意事項:使用量筒時,要做到

30、: 當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時改用膠頭滴管滴 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若仰視則讀數偏低,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俯視則讀數偏高,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五、 固體試劑的稱量儀器:托盤天平、藥匙(托盤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稱量,能精確到0.1克)步驟:調零、放紙片、左物右碼、讀數、復位使用托盤天平時,要做到: 左物右碼:添加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碼,并先大后小;稱量完畢,砝碼要放回砝碼盒,游碼要回零。左盤質量=右盤質量+游碼質量 即:藥品的質量=砝碼讀數+游碼讀數若左右放顛倒了;藥品的質量=砝碼讀數 游碼讀數 任何藥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盤中稱量:干燥固體可放在紙上稱量,易潮解藥品要放在燒杯中稱量。

31、注意:稱量一定質量的藥品應先放砝碼,再移動游碼,最后放藥品;稱量未知質量的藥品則應先放藥品,再放砝碼,最后移動游碼。六、加熱:先預熱,后對準液體和固體部位集中加熱;酒精燈是常用的加熱儀器,用外焰加熱。給液體加熱可使用試管、燒瓶、燒杯;給固體加熱可使用干燥的試管。液體: 、用干抹布擦拭試管的外壁, 、管口不能對著自己和旁人,、試管夾從管底套上和取下, 、試管與桌面成45度固體: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先預熱后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注意:被加熱的儀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熱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熱時玻璃儀器的底部不能觸及酒精燈的燈心,以免容器破裂。燒的很熱的容器

32、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應放在石棉網上。七、簡易裝置氣密性檢查:步驟:連接好裝置; 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用手緊握試管;過一會兒導管中有氣泡產生,當手離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八、儀器的洗滌:清洗干凈的標準是:儀器內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就表明已洗滌干凈了。九、過濾:是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一種方法(即:一種溶,一種不溶,一定用過濾方法)。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一貼” 指用水潤濕后的濾紙應緊貼漏斗壁;“二低” 指濾紙邊緣稍低于漏斗邊緣 濾液液面稍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 指燒杯緊靠玻璃棒 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 漏斗末端緊靠燒杯內壁十、物質的溶解

33、:1少量固體的溶解(振蕩溶解) 手臂不動、手腕動2較多量固體的溶解(攪拌溶解) 儀器:燒杯、玻璃棒十一、氣體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氣體的發(fā)生裝置 、固體與固體之間反應,需要加熱,用制O2裝置;一定要用酒精燈。 、固體與液體之間且不需要加熱,用制CO2裝置;一定不需要酒精燈。2、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無毒排空)、排水法 適用于不溶于水且與水不反應的氣體,導管稍稍伸進瓶內。不需要驗滿(當有氣泡從集氣瓶口冒出時,說明氣體已收集滿)。、排空氣法: 導管應伸入瓶底。需要驗滿。A:向上排空氣法 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B:向下排空氣法 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十二、氣體的驗滿:O2 的驗

34、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CO2的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證明某氣體為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鞏固練習:A卷(課堂針對訓練)雙基再現(xiàn)知識點:藥品的取用1、實驗時,對剩余藥品的處理方法是( ) A、倒回原瓶 B、倒入廢池子里 C、原地拋棄 D、放入指定容器里2、下列儀器中,不能用作反應容器的是( ) A、燒杯 B、試管 C、量筒 D、集氣瓶3、在實驗室取用下列藥品時,需要用藥匙的是( ) A、稀硫酸溶液 B、塊狀大理石 C、鐵絲 D、氧化銅粉末4、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需量取46mL蒸餾水,最好選用量筒的規(guī)格是( ) A、10mL B、50mL C、100mL D、500mL5

35、、用量筒量取20mL水,讀數時視線仰視,則所取水的實際體積是( ) A、等于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無法確定6、下表有關膠頭滴管的使用,正確的是( )A、為防止藥液流出,取液后的膠頭滴管可倒置B、將取液后的膠頭滴管平放在實驗臺上 C、用過的膠頭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以備再用 D、向試管內滴加薄弱液時,應將滴管下端伸入試管內知識點:物質的加熱7、下列使用酒精燈的操作方法中,錯誤的是( ) A、向酒精燈中添加酒精,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 B、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用漏斗 C、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D、酒精燈不用時蓋上燈帽8、實驗時不小心將酒精燈翻倒,灑出酒精并著火,

36、應當立即( ) A、用濕布蓋 B、用嘴吹滅 C、用沙子撒蓋 D、用水潑滅9、實驗室常用的下列儀器中,不能用于加熱的是( ) A、試管 B、燒杯 C、量筒 D、蒸發(fā)皿10、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發(fā)現(xiàn)試管破裂,可能原因有: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加熱前試管外壁的水沒有擦干;加熱時試管部觸及燈芯;被加熱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1/3;加熱時沒有及時上下移動試管;沒有進行預熱,直接集中加熱試管里液體的中下部。其中與之相關的是( )A、 B、 C、 D、知識點:洗滌儀器及托盤天平的使用11、判斷玻璃儀器已經洗凈的標準,是觀察器壁上( ) A、附著的水能聚成水滴 B、附著的水能成股流下 C、一點水都

37、沒有附著 D、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又不成股流下12、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試劑時,錯將固體試劑放在右盤,在左盤上放置5g砝碼,將游碼移動到0.5g的位置,此時天平保持平衡,則該同學稱量的固體試劑的質量是( ) A、5.5g B、5g C、4.5g D、4g變式活學13、(1題變式題)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14、(1題變式題)下列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 B卷(課外提升訓練)開放探究15、(探究題)在介紹量筒的使用時老師強調,它只能在常溫下量取液體,否則會引起較大誤差,小明同學感到困惑,如果在較高溫度下,量取的液體到底是偏多還是偏少呢?小明做了如下探究并得到初步結論。(1)請你概括

38、一下小明同學所要研究的問題:_(2)小明在實驗前做出猜想,你認為可能的有:_(3)通過查閱資料,膨脹系數:已知水玻璃,你認為最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結果及結論是_16、(開放題)某同學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實驗結束發(fā)現(xiàn)試管已破裂,請分析造成破裂的可能原因。拓展應用17、(易錯題)某學生量取液體,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底處相平,讀數為30mL,將液體倒出一部分后,俯視讀數為20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為( )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無法確定18、(易錯題)實驗室加熱150mL液體,可以使用的儀器是( )A、 B、 C、 D、19、下列操作均有一處錯誤,將操作的錯誤

39、及由此引起的后果填在空格內。(1)錯誤:_ 后果:_(3)錯誤:_ 后果:_(3)錯誤:_ 后果:_(4)錯誤:_ 后果:_20、(創(chuàng)新題)請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用品可以代替課本中的初中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請把它們收集起來,建立自己的家庭實驗室。請在下表列出(注:危險實驗要在教師指導下做):儀器替代品儀器替代品試管滴瓶試管夾燒杯玻璃棒量筒酒精燈集氣瓶膠頭滴管導管中考實戰(zhàn)21、(2007黃岡)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B C D22、實驗結束后,下列儀器的放置方法正確的是( )A B C D第一單元 測試題(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

40、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下列變化,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是物理變化的是( ) A、牛奶變酸,火藥爆炸 B、玻璃破碎,空氣液化 C、米釀成醋,滴水成冰 D、榨取果汁,礦石冶煉2、下列物質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鹽酸有揮發(fā)性 B、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C、膽礬晶體呈藍色 D、酒精有特殊氣味3、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用藥匙或鑷子取出固體藥品 B、用酒精燈外焰給物質加熱 C、試管夾應夾在離試管口的1/3處 D、稱量時將砝碼放在左盤4、下列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 A、水力發(fā)電 B、合成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 C、破譯人類基因密碼 D、設計新程序,開發(fā)電腦新功能5、

41、2007年第9號臺風“圣帕”狂襲了臺灣島和內地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圣帕”襲擊中發(fā)生的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樹木折斷 B.房屋倒塌 C.鐵軌生銹 D.道路沖毀6、你認為下列物質沒有可能發(fā)現(xiàn)或制成的是( ) A、冬暖夏涼的服裝 B、點石成金的魔棒 C、比鐵硬比木輕的材料 D、能代替人體某種器官的儀器7、下列有關生活常識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完后的廢電池應該集中回收處理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塵造成的污染 C、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D、“綠色食品”是指顏色一定為綠色的食品8、在蠟燭燃燒的探究實驗中,觀察到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有水珠,迅速向燒杯內注入澄清的

42、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蠟燭燃燒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蠟燭中含有水 C、蠟燭中含有二氧化碳 D、蠟燭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9、點燃一根蠟燭,我們不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A、靠近火焰的石蠟熔化流下 B、蠟燭火焰分層 C、火焰上方冒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 D、火焰明亮,上方稍有黑煙10、下列物質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質與另外三種有根本區(qū)別的是( ) A、氫氣用于填充氣球 B、石墨用于制鉛筆芯 C、鎂粉用做煙花和照明彈 D、銅絲用做電線11、一學生要用托盤天平稱量2.5g藥品,在稱量中發(fā)現(xiàn)指針向左偏轉,這時他應該( ) A、減少藥品 B、向右盤中加砝碼 C、移動游

43、碼 D、調節(jié)平衡螺母12、某同學用量筒量取液體,將量筒平放且面對刻度平視測量,使視線與量筒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20mL,倒出部分液體后,仰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5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是( ) A、大于15mL B、等于15mL C、小于15mL D、無法確定13、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而物質又總是不斷變化的,請你判斷圖所示的變化,哪一種變化與其它三種變化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14、下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如果實驗沒有說明用量,就應該取用最小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B、用托盤天平稱量物質時,先加小砝碼再依次加較大的砝碼 C、滴瓶上的滴管取用藥品

44、后應立即用自來水沖洗,然后放回原滴瓶上 D、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應該選進行預熱,然后把燈焰固定在放固體的部位。15、有下列實驗操作: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套入;向試管里滴液體時,為了不使藥液灑出,滴管伸到試管口內;雙手握緊容器后再把導氣管伸入水里,檢驗氣密性;用剩的藥品應放回原瓶,以免浪費。其中操作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 B、 C、 D、只有16、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17、下列關于“一定”和“不一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變化中有顏色改變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 B、在變化中有狀態(tài)變化的一定是物理變化C、在變化中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一定是化學變化 D、在化學變化中不一定發(fā)生物理變化18、有下

45、列實驗操作: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將取液后的滴管平放在實驗臺上;將固體藥品盛放在細口瓶內;用托盤天平稱量時左盤放稱量物,右盤放砝碼;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給試管里固體加熱時,試管口與桌面成450角;取用石灰石可以用鑷子夾??;給盛液體的試管、蒸發(fā)皿、燒杯加熱時都不需墊上石棉網。其中正確的是( )A、全部 B、 C、 D、19、在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活動中,美國科學家米勒(SMillte)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模擬原始大氣的成份將甲烷、氨、氫和水蒸氣混合,放入真空的玻璃儀器中進行實驗。一個星期后,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儀器中果然有數種氨基酸生成。你從米勒的實驗中能得出的結論是( )A.一定發(fā)生

46、了化學變化 B.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C.無法判斷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D.一定沒有發(fā)生物理變化20、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的許多重大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 B、做實驗必須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 C、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和驗證化學原理、學到科學探究方法并獲得化學知識 D、家庭小實驗可做也可不做二、填空題(共40分)21、下列描述:銅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銅綠是一種綠色粉末;加熱銅綠生成氧化銅、二氧化碳與水;氧化銅為黑色粉末;加熱時產生的水蒸氣在試管口冷凝成水珠;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二氧化碳不可燃;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填序號,下同)_;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屬于物理性質的是_;屬于化學性質的是_。2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儀器主要有_,使用過程中應保持橡膠膠帽_,不要_或_,防止_。用它取用一種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