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小學六年級科學_第1頁
下學期小學六年級科學_第2頁
下學期小學六年級科學_第3頁
下學期小學六年級科學_第4頁
下學期小學六年級科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8-2009學年度下學期小學六年級科學備 課 教 案科目:科學(河北版) 學校:橋西區(qū)逸夫回族小學 教者:趙澤江 時間:2009.32009.7本冊教學總目標能運用訪談、調查、網上查詢等方法搜集獲得相關的資料;能使用顯微鏡觀察出較微小的生物或生物細小結構;能通過觀察找出一個小生態(tài)系統中包含的各種動植物;能有根據地設定標準對紛繁的事物進行合理的分類;能在接觸各種事物的過程中發(fā)現值得探究的問題,并能說明自己是如何想到這些問題的;能用類比或聯想的方法對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假設;能設計實驗或類比實驗證實自己或別人提出的假設;能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并能說明理由;能運用各種方法分析出各種事物和現象

2、的結構、特征、關系產生原因、異同點等,并能對自己的分析結果說明理由;能根據設計方案利用簡易材料獨立地制作各種模型;能從實驗結構或曲線圖中分析或推測出相關的結論;能選用各種恰當的方式或方法把事物的特征、發(fā)展變化過程、研究結果等展示出來;能綜合正確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技能。能大膽進行設想和推測,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能與其他同學分工合作,和諧地開展研究、制作等活動;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觀點、方法、共享資料等信息,并能具體地說出交流的好處;能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并能闡述自己的理由;能發(fā)現或意識到各種常見事物的內在和外在“美”;能公正地評價別人或自己的研究結果、觀點、作品等;能意識到客觀事物或時期對人

3、類或自己的重要性;能關注科學技術的新進展,表現出對科學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從結構和功能的角度具體說明人體各系統、器官之間的關系;能舉例說明各種常見簡單生理現象產生的原因;能正確說出“青春期”出現的各種特征及需要注意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問題;能舉實例說明生態(tài)系統基本組成成分的作用,以及保持生態(tài)系統平衡的意義;能正確說出地球、太陽、銀河系和宇宙之間的關系;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飛行原理;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人類在天空中與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能正確說出科學研究的大體過程即每個過程的作用;能正確說出各種方法和技能的作用。能分析、發(fā)現、舉實例說出各種科學技術的作用及對人類健康生活的幫助;能推

4、測出各種事物中與環(huán)境和諧的因素;能舉例說明使事物與環(huán)境保持和諧的意義;能利用已知的科學技術解決常見的簡單問題。1、常見的建筑教學目標:1、能設法收集不同歷史時期關于房屋的資料。2、能分析出一座磚結構房屋的結構、層次與構成。3、能設定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分類,能大膽進行推測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4、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對房屋變化的作用,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研究各種問題。5、能有根據地說明從古到今人類房屋發(fā)展變化的原因,通過推理解釋不同地區(qū)民居具有不同風格的原因。6、能具體說出某一個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點教學重點:1、能分析出一座磚結構房屋的結構、層次與構成。2、能設定標準對建筑物進行

5、分類,能大膽進行推測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學難點:具體說出某一個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 A、談談自己家鄉(xiāng)的建筑物。B、談談自己所見所聞建筑物情況。二、房屋的變化A、活動目標:1、設法收集不同歷史時期關于房屋的資料2、有根據地說明從古到今人類房屋發(fā)展變化的原因3、能大膽進行推測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B、活動過程:1、讓學生明確活動的任務。教師講述:早在5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找到了能夠遮風避雨的山洞作為自己的房屋你知道從天然山洞到現代的高樓大廈,人類的房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嗎?引起房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內容或上網來獲取資料。再通過整理和分析資料

6、得出結論。2、學生圍繞上面的問題獨立獲取信息。教師提示學生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可以圍繞上面的問題,閱讀課文中的資料。(2)選擇適合探究題目的網址和書籍以搜集資料: 參考網址:中國建筑萬維網 (3)將得到的信息,及時記錄在資料卡片中。(4)利用第4記錄表格,有重點地列舉出不同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如天然山洞、樹巢、可以動的草棚或獸皮帳篷、土屋、磚瓦民居、故宮、白金漢宮、美國白宮、紐約的玻璃大廈、摩天大樓等,分析并記錄它們的外形、主要材料、主要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術。3、組織學生匯報、討論。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結果,說說人類的房屋是怎樣發(fā)生變化的,然后圍繞著房屋變化的

7、原因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從記錄表中分析:建筑物在外形、材料、結構、功能以及建筑技術發(fā)展的一些規(guī)律或趨勢。4、根據實際情況,教師可幫助學生做適當的分析歸納小結。 5、請學生課下搜集各個地區(qū)房屋的圖片和國內外著名建筑物的圖片。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單一到綜合的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筑材料、建筑工具和建筑機械得到了發(fā)展。建筑材料經歷由天然的樹枝、泥土、石料,到人造的磚瓦、石灰、水泥,玻璃、鋼鐵等再到合成的塑料、纖維、納米材料。建筑工具由原始的石器到金屬等。建筑機械由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機械化到自動化。三、不同風格的房屋A、活動目標1、能觀察分析出不同地區(qū)民居的外形有何不

8、同,找出不同形狀的房屋之間的共同點。2、能通過推理解釋不同地區(qū)民居具有不同風格的原因。3、能分析一座磚結構房、層次與構成。4、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研究各種問題,具體說出某一個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點。B、活動過程:1、指導學生認識不同地區(qū)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1)提出問題。教師出示23幅不同地區(qū)的房屋圖片讓學生觀察后提問:不同地區(qū)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2)指導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教師先對活動的方法和過程提出具體的要求,并出示記錄表,指導學生整理信息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課文中的圖片、閱讀有關書籍或上網來獲取信息,利用表來整理信息。(3)組織學生先在小組交

9、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并分析不同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一向的不同,這些不同特點的房屋是怎樣與當地環(huán)境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的;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4)教師可以嘗試提出“如果在江蘇搭建四臺院或內蒙古搭建土房是否合適”等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意識到不同環(huán)境下房屋各具特色。2、指導學生分析房屋的構成。(1)教師講解: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但它們在構成方面都有一定的層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層次構成的嗎?(2)教師出示樓房構成層次圖,讓學生說說樓房是按照什么層次構成的,然后師生共同概括出樓房的構成并用下面的簡圖表示(也可逆向表示): 一棟

10、樓房(相當于一個系統)-單元房-房間-墻-磚(3)指導學生獨立分析一種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構成的,并用簡圖表示出來,引導學生從感性上認識結構與系統的關系。(4)組織學生在小組交流自己的分析結果。四、不同功能的建筑A、活動目標1能分析出不同建筑物的功能,設定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分類。2能具體說出某一個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點和功能。B、能實施建議1、布置活動任務。教師提問:除了我們居住的房屋外,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建筑物呢?教師出示學校、醫(yī)院、紀念碑、寺廟、長城、楊浦大橋、都江堰、圣彼得堡大教堂、北京天壇等建筑物的課件。2、讓學生觀察這是什么建筑物,討論有什么用途。3、指導學生對自己搜集到的圖片

11、進行分類。根據建筑物的功能制定標準再對建筑物進行分類將分類的結果以表格形式呈現。五、鞏固小結:1、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2、交流展示分類的結果。3、舉例說明自己周圍的建筑物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它們有什么特點和功能??梢砸龑W生根據材料給建筑物進行分類,如磚瓦結構的、鋼筋結構的等等。六、作業(yè):了解自己周圍的建筑物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它們有什么特點和功能。教學小記及建議2、巧妙的結構教學目標:1、能設計出多種分類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分類。2、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自己對研究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方面感興趣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分析同類事物的不同特點。3、能從選材或結構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從周圍

12、環(huán)境中找到各種巧妙自然的結構。4、能舉例說明建筑結構有哪些基本類型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5、能分析出各種建筑結構與哪些自然結構有相似之處,對仿生建筑感興趣并大膽設計。教學重點:1、能設計出多種分類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分類。2、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自己對研究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方面感興趣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分析同類事物的不同特點。教學難點:能舉例說明建筑結構有哪些基本類型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分析出各種建筑結構與哪些自然結構有相似之處,對仿生建筑感興趣并大膽設計。教學過程:一、導入: 復習上一節(jié)不同風格的房子二、常見建筑物的結構A、活動目標:1、能分析出各種建筑物結構的特點。2、能設計出多種分類標準,對建

13、筑物進行分類。3、能舉例說明建筑結構有哪些基本類。B、活動過程:1、指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出示幾幅典型建筑物的圖片,如趙州橋、鋼架結構的加油站、球形結構的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等,讓學生觀察這些建筑物有什么特點,說一說為什么做成這個樣子?在學生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提出問題:不同結構的建筑物與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關系?2、指導學生觀察建筑物的形狀和結構。 (1)教師提出活動的任務。通過觀察教材中的圖片或自己收集到的建筑物的圖片,觀察它們什么形狀和結構的。 (2)學生分組觀察建筑物的圖片,并利用繪圖的形式將它們記錄下來;(3)將自己搜集的建筑物圖片與小組 的同學交換并進一步觀察。3、組織學生

14、進行全班交流。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各組典型的建筑物圖片,用形象的語言描述建筑物的形狀和結構。在學生交流過程中,強調某些建筑物的結構特點:如趙州橋是拱形結構美國佛里達州的安普卡特中心是球形結構,泰姬·馬哈爾陵是圓屋頂結構,英吉利海峽地下隧道是柱形結構,金字塔是三角結構,埃菲爾鐵塔 是框架結構。4、指導學生分析建筑物的結構有哪些不同引導學生自己制定標準對建筑物的結構進行分類。并將分類的結果用概念圖的形式記錄下來。5、鼓勵學生將自己或本組的分類結果展示給其他同學,請同學在相應的結構中補充更多的建筑物。6、建筑物結構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I)整體結構的不同,如:三角形、立方形、圓柱

15、彤,球形、圓錐形、弓形、弧形等(2)屋頂結構的不同如平頂、圓頂、弧形頂、棱形頂等。(3)墻體結構的不同,如支柱、管狀、實心、空心、框架等。(4)材料結構的不同,如鋼結構,鋼筋混凝士結構、混合結構、磚木結構、其他結構(竹結構、磚拱結構、窯洞)等。三、探究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A、活動目標:1能提出自己對研究建筑物結構感興趣的問題。2能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增強建筑物承受力的方法。3能從選材或結構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4能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B、活動過程:1、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自己提出探究的問題:(1)教師出示趙州橋、空心的樓板或立柱、埃菲爾鐵塔的掛圖或課件,提問:這些建筑物的結構有什

16、么特點?讓學生提出自己要研究的問題。看誰提出的問題多,并且有探究的價值。(2)指定學生匯報自己要研究的問題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師生共同歸納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及時地進行板書。(3)讓學生選擇一個或兩個問題進行研究。2、制訂實驗方案。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問題可以通過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來設計實驗方案,也可以參照教科書中的實驗項目,來制訂實驗方案。3、實驗觀察。實驗分3步進行:(I)根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材料;(2)將實驗材料組裝成實驗模型;(3)改變實驗條件,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嘗試進行定量、定性實驗研究。4、分析現象。根據實驗現象,歸納出形狀和結構與受力大小的實驗結論。5、實踐運用。指導學生進行

17、小組討論,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分析在實際生活中某種建筑物在選材和結構設計上具有哪些科學道理。四、各具特色的形狀和結構A、活動目標1、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到各種巧妙自然的結構。2、能分析出各種建筑結構與哪些自然事物結構有相似之處。3、能描述、感嘆自然事物結構之美。4、能對仿生建筑感興趣并大膽設計。B、活動過程1、從書插圖中選擇其一或其二幫助學生具體分析,尤其是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從整體到局部,進而分析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從整體上觀察它的外形結構有什么特點,從局部觀察它的花紋是什么樣的。2、參照上述方法,組織學生分組觀察書(或其他圖書)中其他生物或物體的結構分析其特點,舉與其結構雷同的建筑物。3、組織學

18、生進行全班交流,說說自己觀察分析的結果,適時引導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詞匯描述自然界中,尤其是生命世界中一些結構的精致、巧妙、奇特,從而幫助學生欣賞、感嘆自然事物結構之美。C、 “科學在線”指導學生閱讀,了解人們怎樣受到生物的啟示來發(fā)明仿生建筑。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大膽設計仿生建筑比一比誰的沒計更新穎、獨特。五、小結:作業(yè):仿生建筑設計一建筑物圖教學小記及建議3、美麗的建筑教學目標:1、能從多個片面研究同一件裝飾材料的特點,體會一些有關建筑的詩歌、散文中美的意境。2、能用文學的語言描述某建筑的特色。3、能舉實例說明可以從哪些方面欣賞建筑的美麗。4、能對現有的裝飾材料(如是否環(huán)保等)作出自己的評

19、價并說明理由。教學重點:1、能從多個片面研究同一件裝飾材料的特點,體會一些有關建筑的詩歌、散文中美的意境。2、能用文學的語言描述某建筑的特色。教學難點:3、能舉實例說明可以從哪些方面欣賞建筑的美麗。4、能對現有的裝飾材料(如是否環(huán)保等)作出自己的評價并說明理由。教學過程:一、導入: 暢談家鄉(xiāng)不同風格的建筑物。二、欣賞建筑美A、活動目標:1、能用文學語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2、能舉實例說明可以從哪些方面欣賞建筑的美麗。3、能體會出一些有關建筑的詩歌、散文美的意境。B、活動過程:1、出示悉尼歌劇院、臺灣日月潭慈恩塔、頤和園長廊等畫面。學生觀察思考:這些建筑物美在哪里? 2、指導學生欣賞建筑物自身的

20、美。(1)檢查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各種建筑物及周邊環(huán)境的圖片。(2)提示學生觀察建筑物的造型、圖案、色彩、裝飾是什么樣的,具有什么功能,美在哪里?(3)學生分組先觀察欣賞自己搜集到的圖片,再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換。(4)指導學生運用優(yōu)美詞語、詩歌或散文來贊美建筑物的美。(5)組織學生圍繞兩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舉例說明3、指導學生欣賞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協調一致的美。(1)出示流水別墅、水榭樓臺圖片,觀察、思考這些建筑物美在哪里?(2)學生分組觀察書中的圖片,欣賞建筑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是怎樣協調一致的(3)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看法。(4)適時滲透給學生樹立保護建筑物及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并想方設法讓更多的人欣賞到

21、建筑美,為創(chuàng)設美麗環(huán)境做出努力。三、調查建筑裝飾材料A、活動目標:1、能從多個畫面研究同一件裝飾材料的特點。2、能對現有的裝飾材料提出改進意見,并說明理由。B、活動過程:1、指導學生明確活動的任務、方法和過程。(1)任務觀察建筑材料的圖案、造型和顏色是什么樣的具有哪些用途,對環(huán)境有什么影響等。(2)方法按小組的形式進行,方法包括:調查、觀察、詢問等。(3)過程組織學生到裝飾材料市場看,有哪些建筑裝飾材料了解是用什么制成的,它們的圖案、造型和顏色是什么樣的,對環(huán)境有無污染。查閱有關資料,認識各種建筑裝飾材料的特點、作用和不足。2、布置學生課外時間分組進行調查。教師要提示學生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

22、要損壞建筑裝飾材料。3、針對某建筑裝飾材料,提出改進意見。四、小結:作業(yè):將調查結果填寫在表格上教學小記及建議4、人體的組成教學目標:1、能用類比的方法舉例說明人體的構成。2、能借助工具(顯徽鏡或放大鏡)觀察微小的物體。3、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各種細胞的外形有什么區(qū)別。4、能歸納出絕大多數生命體是由細胞構成的。5、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人體的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之間的關系,同時說出細胞是怎樣為人體的生命活動不斷提供物質和能量的。教學重點:1、能用類比的方法舉例說明人體的構成。2、能歸納出絕大多數生命體是由細胞構成的。教學難點:1、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各種細胞的外形有什么區(qū)別。2、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人

23、體的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之間的關系,同時說出細胞是怎樣為人體的生命活動不斷提供物質和能量的。教學過程:一、導入: A、讓學生分析校園建筑物的構成。B、說說過年時吃的雞有哪些器官構成。二、認識人體的組成:A、活動目標:1、能在自己的身體相應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統。2、能用類比(建筑物的層次結構)的方法舉例說明人體的構成。3能用自已的話說明人體的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之間的關系B、活動過程:1、提問:從外部形態(tài)上人體分為哪幾部分?2、鼓勵學生在一張紙上將自己所知道的人體的內部器官寫出來。3、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4、讓學生將自已所畫的內部器官與教材第20頁圖進行比較然后對照圖將人體內部的主

24、要器官在自己的身體相應位置指出來。5、理解器官:肝臟、胃、肺、心臟等。系統:包括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huán)系統等。6、在學生對人體的主要內部器官有所了解后,告訴他們教材中的每幅圖都表示一種系統,讓學生對人體的構成先有一個總體的、概括的了解。7、在分析人體的結構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自然地將話題轉到上單元研究的建筑物的結構上,從而引領學生對建筑物和人體的構成作類比研究。8、指導學生認識人體的循環(huán)系統,將人體的結構層次逐一與建筑物的結構層次進行類比,可以鼓勵學生回答圖中細胞相當于樓房結構中的哪一部分,組織、器官分別相當于樓房中哪個部分。通過類比,逐漸認識到細胞是人體的基本結構?!澳衬臣毎衬辰M織一

25、某某器官一某某系統有機體”是人體構成的基本層次構成。用類比的方法去分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9、仿照剛學到的方法將人體的結構或身體內任意一個系統與某種機器或植物進行類比,強化對人體基本結構的認識。例如:各種人體細胞各種人體組織各種人體器官各種人體系統人體各種植物細胞各種植物組織各種植物器官各種植物系統植物三、觀察細胞A、活動目標1、能使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胞。2、能描述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形狀。3、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各種細胞的外形有什么區(qū)別。4、能歸納出絕大多數生命體是由細胞構成的。B、活動過程:1、洋蔥切片 為學生多提供一些不同細胞的標本。2、學生描述自己對細胞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利用顯微鏡觀

26、察細胞的積極性。3、顯微鏡的操作:根據本書提供的資料弄清顯微鏡的基本使用要求。讓學生對顯微鏡進行簡單的操作,觀察時要睜開雙眼盡量做到規(guī)范操作。,4、當確保每位學生都看到洋蔥表皮的細胞后,再提供學生一些其他動植物的細胞標本進行觀察。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結果畫下來并進行描述,讓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細胞的形態(tài)、種類多種多樣。四、小結:1、將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等關鍵詞打亂順序,讓學生將其迅速排列,根據學生的正確程度對其進行評價。2、復習:細胞相當于“磚結構樓房”中的磚;組織(由許多細胞組成)相當于墻(由許多磚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組織組成)相當于房間(由不同的墻面圍成);系統(由不同的器官組成)

27、相當于單元(由多個功能不同的房間組成);人體(由八大系統組成)相當于樓房(由多個單元建成)。教學小記及建議5、消化與吸收教學目標:1、能根據已有的知識,設計并制作一個簡易的人體消化道模型。2、能通過調查了解引起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原因。3、能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fā)現有關消化系統的問題,與其他小組同學進行交流。4、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舉例說出各個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5、能舉實例說明暴飲暴食對各個消化器官的危害,探究治療消化不良藥物的作用,用實例說技術的進步給診斷和治療疾病帶來的幫助。6、能根據各個消化器官的功能,舉例說明養(yǎng)成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原因。教學重點:1、能用自己的話說

28、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舉例說出各個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2、通過調查發(fā)現引起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原因。教學難點:1、能根據已知的知識,設計并制作一個簡易的人體消化道模型。2、用實例說技術的進步給診斷和治療疾病帶來的幫助。教學過程:一、導入: A、讓學生分析人體的構成。B、說說平時吃的食物都要通過人體的哪些器官。二、奇妙的旅行。A、活動目標: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2、能按照正確的順序說出食物在被消化過程中所經過的消化器官。3、能舉例說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4能探究治療消化不良藥物的作用:B、活動過程:1、活動前讓學生談談是否見過類似“小冬”肚子不舒服那樣 的例子,讓學生嘗試著

29、推測醫(yī)生可能會對“小冬”說些什么,“小 冬”又會學到些什么?2、根據學生對“小冬”話題的關注程度,適時將話題引到食物的消化問題上來。盡量讓學生談談對消化和吸收了解多少。 3、對照教材中的漫畫發(fā)現自己沒有想到或者是想錯了的地方,對于漫畫,注意提醒學生,微型機器人每次停留的地方都是消化器官,順序是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4、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將背景資料中提供的內容進一步簡化,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了解食物在體內消化和吸收的過程。5、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再借小冬的話題來探討消化器官的衛(wèi)生保健問題。6、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對消化和吸收的解釋。嚼饅頭活動可以安排在認識唾液對消化的作用時進行,也可以安排學

30、生在同家人吃飯時體會。三、傾聽它們的訴說A、活動目標:1能舉實例說明暴飲暴食對各個消化器官的危害。2能根據各個消化器官的功能舉例說明要養(yǎng)成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原因。B、活動過程:1、本活動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和活動穿插起來進行。2、組織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活動。學生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標志(主要消化器官的頭飾或胸牌),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地進行表演,其他同學可以協助或提供相關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充分發(fā)表意見。 3、各組將本組討論的結果以及列出的合理、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展示給大家,相互補充。四、調查消化系統疾病A、活動目標:1、能通過調查發(fā)現引起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原因。2、能根據實際提

31、出預防消化系統疾病的措施。B、活動過程: 1、對于各組擬調查的內容和方式讓學生自主理解。2、組織學生在課上的交流展示活動, 五、制作消化道模型A、活動目標:1、能根據已知的知識設計并制作一個簡易的人體消化道模型。2、能與其他小組同學交流本組的制作模型的方法。3、能對消化系統提出有興趣做進一步研究的問題。4、能舉實例說明內窺鏡的作用。B、活動過程1、制作消化道模型有助于學牛對各消化器官的相互位置關系的理解。2、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要相信學生會根據自已的理解來制作。即便有的組不能完成,也可以通過別人的介紹,了解自己沒能成功的原因。3、學生展示了自己做的模型。六、“科學在線”反映了科學技術在醫(yī)學領域的

32、運用。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并討論,希望學生再搜集更多的相關信息。作業(yè):搜集更多消化系統的相關信息。教學小記及建議6、呼吸與交換教學目標:1、能正確觀察出吸氣與呼氣時胸部發(fā)生的變化。2、用正確的方法測量自己的肺活量,能按照要求制作一個模擬肺進行呼吸的模型。3、能運用調查的方法,獲得有關呼吸系統疾病的信息。4、能有根據地解釋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解釋每個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現象,能與其他同學交換白己的看法。5、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舉例說明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因素。6、能分別提出幾條減少呼吸系統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統健康的具體措施。7、能舉例說明感冒時,應選擇哪些藥物治療,并能對自己

33、的選擇說明理由。教學重點:1、能正確觀察出吸氣與呼氣時胸部發(fā)生的變化。2、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舉例說明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因素。教學難點:1、能有根據地解釋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解釋每個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現象,能與其他同學交換白己的看法。2、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舉例說明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因素。教學過程:一、導入: A、談談自己是怎樣呼吸?B、發(fā)現別人又是怎樣呼吸的?二、體驗呼吸A、活動目標:1、能正確觀察出吸氣與呼氣時胸部發(fā)生的變化。2、能有根據地解釋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3、能按照要求制作廣一個模擬肺進行呼吸的模型,4、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

34、統豐要組成部分的作用。B、活動過程:1、出示教材中健康肺和因吸煙而損傷的肺的對比圖片。 問:是否知道這是人體的哪個器官,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差別。2、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人能仔細觀察、分析呼吸的過程。當學生明確肺是氣體交換的最重要器官后,組織學生反復體驗呼吸過程中胸部的變化。以吹氣球為例學生觀察胸部在呼吸時的起伏變化。3、讓學生互相觀察同學間深呼吸時的胸部變化,還可將手放在自己的胸部再反復的深呼吸過程中體會。通過反復體驗,逐步認識:呼氣時胸腔向內收縮;吸氣時,胸腔向外擴張。4、指導學生對照分析呼吸的過程,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再幫學生簡要慨括呼吸的基本過程:從鼻腔吸進的新鮮空氣(氧氣)通

35、過喉、氣管、支氣管進到肺(肺泡)里,被血液運送到全身各處,從全身各處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被血液運回肺(肺泡)內,經支氣管、氣管、喉、鼻腔呼出體外。5、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上述意思6、組織學生制作肺的模型:可布置學生在課下完成裝置的制作,制作模型時,要注意密封,橡膠皮膜可用廢氣球皮代替,可用Y形管連接兩個氣球。三、呼吸與保健A、活動目標:1、能運用調查的方法,獲得有關呼吸系統疾病的信息。2、能舉例說明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因素,能與其他同學交換自己的看法。3、能分別提出幾條減少呼吸系統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統健康的具體措施。4、能舉例說明感冒時應選擇哪些藥物治療,并能對自己的選擇說明理由。B、活動過程:1

36、、談: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因得過某種呼吸系統的疾病而感受頗深?;顒忧翱勺寣W生提前搜集資料供課上討論。2、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然后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3、為學生提供展示,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幻燈片,播放收集到的視頻資料。4、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從說明書中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鼓勵學生說說自己選藥的理由,并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能力解決遇到的類似問題。5、交流,讓學生意識到不僅要對癥治病。更要通過各種積極的方式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如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等等。 四、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A、活動目標:1、能用正確的方法測量自己的肺活量。2、

37、能解釋每個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現象。 B、活動過程1、向學生滲透呼吸系統的機能與身體素質的相關性。2、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文中提供的操作方法和步驟測量各自肺活量。同時,還要適時提醒注意安全衛(wèi)生。3、各組整理好本組同學肺活量的數據后,引導學生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并用柱狀圖呈現同學的測量結果,嘗試對結果進行分析4、探討“在哪些情況下呼吸會加快”,要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討論。最終讓學生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呼吸的速度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氧氣”。滲透人體的活動都需要能量的知識。教學小記及建議7、循環(huán)與運輸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教學是學生學會不同的方法測定心律,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通過調查

38、了解醫(yī)學方面的新技術,以培養(yǎng)學生制作探究收集材料等諸多方面的能力。2、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采用探究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學。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關注科學動態(tài)的習慣。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測定心律,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 教學難點: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測定心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掛圖、小黑板、收集到的資料、聽診器、膠管、牙簽。學生準備:漏斗、橡皮、牙簽。五、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交流已有認知組織交流人體是靠什么把肺部獲取的氧氣和消化系統獲取的養(yǎng)料運送到身體各處的?學生交流關于血液循環(huán)系統的知識。二、測量心律1、講解什么是心律。2、測量心律的方法之一-用耳朵聽:出示聽診器讓個別學生聽心跳的聲音

39、(激發(fā)學生想聽的欲望,指導制作建議聽診器并進行試用,教師計時學生分組聽心跳數30秒內心跳次數)。3、計算心律并與其它組交流,繪出曲線圖。4、計算自己一天的心跳次數交流計算結果與方法。5、模擬心跳推想心臟是怎樣工作的。在一分鐘內用力擠壓較硬的小球,次數與自己心跳次數相同,體會手有什么感覺。6、學生交流。7、想象心臟是如何工作的。8、總結講解心臟工作狀況及作用。三、體驗測定心律的其他方法。1、用眼睛看,指導操作。2、用手摸,摸手腕部與頸部的動脈。四、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1、講述:在一天內我們心跳的快慢有時會不一樣,那么心跳快慢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2、出示探究提示:想一想,你在什么情況下心跳會

40、加快?通過你的經驗你認為心跳的快慢與什么有關?交流自己的精力和看法,教師記錄在黑板上。持統一觀點的學生分為一組討論怎樣用實驗來證明,怎樣合理有效的利用時間等。3、學生驗證自己的假設。4、交流本組的假設和實驗方法、結果和最后結論。5、組織總結歸納出心跳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五、調查新技術在醫(yī)療中的作用。各組交流所調查的新技術在醫(yī)療中的應用。教學小記及建議8、心理與適應教學目標:1、通過游戲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人的神經系統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2、采用交流、體驗等形式觀察、發(fā)現神經系統的功能。3、培養(yǎng)學生揭開人體奧秘的興趣。教學重點:通過游戲等方式使學生體會到人的神經系統的各種功

41、能。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晚上回家在拉好窗簾的情況下關燈看能否看清周圍的物體;把臉或手浸在涼水里注意剛入水和過一會的感覺。學生每人準備一只筆和一個尺教學過程:一、引入:區(qū)分人體的功能。1、讓學生交流人有那些功能。2、講述:人們把這些功能分為兩大類:一是生理功能,二是心理功能。3、讓學生把這些功能歸類,并說明二者關系。4、提示這節(jié)課的內容:生理功能我們已經學過很多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人的心理功能。二、刺激反應游戲。1、講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受各種各樣的刺激,并且會對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應,讓我們來做幾個刺激反應游戲。2、講解演示游戲的做法: a、逃避打手游戲b、快速抓棒游戲。3、學生每個人作

42、五次記錄下各自的成功次數。4、組織討論:在這個游戲中我們的神經系統心理功能是怎樣工作的?從而指導了我們采取哪些生理反應?在打手游戲中為什么成功的次數會有不同?為什么有的同學能躲過去有的同學躲不過去?5、組織學生閱讀“科學在線”的內容并結合自己的分析加以理解,考慮我們剛剛分析的對否。6、找出后動中的刺激源、感覺器官、產生的反應,填寫在書中的表格。三、認識各種適應現象。1、讓學生交流課前所作的晚上關燈及把臉浸在涼水中的感覺,及其類似的經歷2、剛一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聞到了什么?現在你還能聞到么?為什么會這樣?3、組織討論:剛才大家說了許多在同一種條件下我們的感覺會先后不同?這是怎么回事?4、用左手寫

43、自己的名字,體驗左手對寫字的適應過程。5、組織討論:從以上各種不同的適應現象中,能夠發(fā)現什么共同點?6、以上述體驗為例講解什么是適應。7、交流所知的人身體適應能力的例子(冬泳、春捂秋凍、暈船的適應)。四、體驗錯覺。1、用半分鐘的時間完成40頁的判斷題。2、用尺子想辦法測量一下長短并匯報檢驗結果。3、講解什么是錯覺。4、交流生活中你發(fā)現有什么錯覺。(例如:早晨初升的太陽大、各種魔術)五、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教學小記及建議9、健康成長教學目標:1、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青春期的知識,并作簡單交流。2、采用觀察交流的方式自學課文。3、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教學難點:教師講解讓

44、學生了解一些有關青春期的知識。課前準備:從體驗表上抄下自己上學后每年的身高、體重、肺活量等數值,并在41頁的圖表上劃出曲線。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1、復習青春期知識。2、老師: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逐漸發(fā)生著一系列奇妙的變化,有的階段變化非常明顯,有的階段變化又不太明顯,你注意到了嗎?二、體驗成長的快樂1、復習看圖方法并看圖將結果記錄在書中的表格內。2、對照男女生第二性征表看青春期都有什么變化,哪些現象已經出現了。3、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心理上的變化。4、小結青春期有哪些變化。三、學會健康生活。1、說說青春期應注意什么?2、閱讀45頁的第一段文字,讓學生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判斷的失誤”“

45、不健康的心態(tài)”。3、閱讀45頁的后半部分內容,明確什么是健康的心態(tài),并加以理解。知道如何同異性交往。4、答問卷:我所欣賞的品質與氣質;小組內統計結果;全班統計結果。5、你希望自己具有什么品質?也請在問卷標出來。四、總結:本課的收獲是什么。教學小記及建議10、小池塘 大世界教學目標:1能通過觀察找出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的各種動植物。2、能通過類比說出生態(tài)系統的構成。3、能正確分析出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各組成成員之間的關系。4、能以合理的形式正確記錄觀察結果。5、能用確當的形式描述生態(tài)系統中各個生物之間的關系。6、能有根據的對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教學重點:1能通過觀察找出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的各種動植物,通過

46、類比說出生態(tài)系統的構成。2能正確分析出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各組成成員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能以合理的形式正確記錄觀察結果,用確當的形式描述生態(tài)系統中各個生物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聽童年歌曲二、觀察池塘1、提出任務:仔細認真觀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長著哪些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條件。池塘觀察記錄表我觀察到的生物有:它們之間形成的食物關系:(畫出食物鏈或食物網)這些生物的生存離不開那些外界條件?2、觀察記錄:3、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同學交流。4、討論: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種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如果外界條件發(fā)生了改變,池塘環(huán)境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5、小結:像池塘

47、這樣,由水草、魚、蝦、水蚤和各種細菌等生物及水、空氣、陽光、溫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構成的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被成為生態(tài)系統。三、分析生態(tài)系統1、討論分析:森林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它是怎樣構成的?讓我們試著進行分析2、研究生態(tài)系統:(1)講述:地球上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生態(tài)系統,大到整個海洋、整個陸地,小到一片草地、一個池塘。讓我們在校園中選擇一個小型的生態(tài)系統研究吧?。?)選點觀察在校園中找一塊草地,用繩子隨機圈出一塊面積為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測量出它與附近某個建筑物的距離。在紙上畫出位置圖,標出東西南北。(3)取樣記錄數一數區(qū)域內所有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并畫出他們的形狀。測量地面和土壤的溫度,

48、并記錄下來用塑料袋區(qū)一些土壤,并描述土壤的成分。(4)統計整理(5)討論:我們觀察的生態(tài)系統中哪種生物最多?為什么?生態(tài)系統中死去的動植物為什么腐爛?對生態(tài)系統有什么作用?各小組選區(qū)的不同地點中的生物種類相同嗎?這些生物之間可以形成怎樣的食物關系?與非生物又有什么關系?(6)展示結果四、小結:生態(tài)系統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各種非生物因素組成。在生態(tài)系統中,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整體,其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關系即生態(tài)平衡。在生態(tài)系統中,人類也是其中的一個成員。人類的各種活動必須尊重生態(tài)系統這一規(guī)律,樹立維持生態(tài)平衡

49、的觀點。教學小記及建議11、小瓶子 大學問教學目標:1、能正確分析出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成分對維持生態(tài)平衡所起作用。 2、能設計制作一個生態(tài)系統模型,研究生態(tài)平衡的問題,并能發(fā)現自己設計制作的生態(tài)系統模型存在的問題,并改進方法。3、能提出自己具體的研究與生態(tài)平衡相關的問題,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并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4、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生態(tài)平衡的含義,舉出3個以上實例說明人與生物圈有哪些關系。教學重點:1、能正確分析出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成分對維持生態(tài)平衡所起作用。 2、能提出自己具體的研究與生態(tài)平衡相關的問題,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并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教學難點:能設計制作一個生

50、態(tài)系統模型,研究生態(tài)平衡的問題,并能發(fā)現自己設計制作的生態(tài)系統模型存在的問題,并改進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 談話:平時我們見過許多瓶子,不知有誰利用過發(fā)揮他的長處?二、交響與和諧生態(tài)平衡 A、活動目標: 1、能設法找到3種以上有關當地(或周圍)生態(tài)系統平衡的資料。 2、能正確分析出生態(tài)系統中某一成員消失后對生態(tài)平衡的影響。 3、能從所搜集到的資料中分析出生態(tài)系統平衡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 4、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 jB、活動過程1、分成三層進行:、課前查找資料。、課上討論、分析資料:認識生態(tài)平衡的動態(tài)平衡。、閱讀科學在線,認識人工生態(tài)系統生態(tài)農業(yè),并以此實例來認識生態(tài)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

51、、分解者。2、檢查學生查找有關生態(tài)平衡的資料,可以是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的實例,也可以是生態(tài)平衡維持得比較好的實例,也可以是生態(tài)農業(yè)做得比較好的案例,如比較典型的“桑基魚塘”、“蔗基魚塘”。3、以具體的實例介紹什么是生態(tài)平衡,怎樣的一種狀態(tài)就是生態(tài)平衡。在理解了什么是生態(tài)平衡的基礎上,讓學生閱讀教材里的資料,黑尾鹿與大灰狼的故事。4、引導學生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可能學生從小受文學作品的影響,不喜歡大灰狼、狐貍等等一些被加人人文色彩的動物,認為這種動物“很壞”。在客觀情況下,動物沒有誰好誰壞之分,在生態(tài)系統內它們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盡管在生態(tài)系統中“弱肉強食”是很殘酷的,但

52、它是動物謀求生存的不可避免的方式。5、講解:生態(tài)系統中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帶給生態(tài)系統的將是毀滅性的打擊,人類能夠做的只能是維護這種平衡,人們看似好意的行為有時反而辦了壞事,違反了自然規(guī)律。自然界適者生存的規(guī)律既推動著捕食者的發(fā)展,也推動著被捕食者的發(fā)展。黑尾鹿與大灰狼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生態(tài)系統中雖然總是存在著你死我活的爭斗,但也正是這種爭斗促進了生物間的和諧發(fā)展。6、讓學生把課前搜集的一些有關生態(tài)平衡的資料進行交流,在交流了這些資料之后,讓學生討論教材給出的話題。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生態(tài)平衡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的平衡是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平衡。7、閱讀科學在線、認識人工生

53、態(tài)系統生態(tài)農業(yè),并以此實例來認識生態(tài)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做個生態(tài)瓶A、活動目標:1、能合理地制定生態(tài)瓶研究方案。2、能設計合理的記錄表,堅持進行長期觀察記錄,提出自己具體的生態(tài)瓶研究問題。3、能說明自己設計制作的生態(tài)系統模型的原理4、能說出3條以上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5、能發(fā)現自己設計制作的生態(tài)系統模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法。6、能舉出3個以上實例說明人與生物圈有哪些關系。B、活動過程:1、制定生態(tài)瓶研究方案,把自己的生態(tài)瓶做好,制作本小組的記錄表格,確定本小組下一步研究的問題,閱讀科學在線的內容,討論人與生物圈的聯系。2、指導學生回憶上幾節(jié)課研究過的生態(tài)系統是由哪些成員組

54、成的?池塘 的生態(tài)系統是什么樣的,陸地生態(tài)系統、森林生態(tài)系統、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都各是什么樣的?3、材料制作模擬生態(tài)系統生態(tài)瓶。參考教材中生態(tài)瓶制作方法范例,模擬池塘生態(tài)系統,學生可以按照它來制作,也可以自已設計其他方案。但無論模擬、制作哪一種生態(tài)系統,都要認真考慮本課結束前提示欄的內容,想一想你打算模擬的生態(tài)系統有哪些成員是必不可少的,怎樣才能保持平衡。4、按照方案制作生態(tài)瓶,在制作過程中,注意學生保持教室內衛(wèi)生,制作完畢注意洗手生態(tài)瓶不要被污染。5、交流:自制的生態(tài)瓶還存在哪些問題、怎樣去改進。然后組織學生制作記錄表格。鼓勵學生堅持做好科學觀察記錄。作業(yè):繼續(xù)完善、改進自己的生態(tài)瓶教學小記及建議12 、小行為 大環(huán)境教學目標:1、能將人類對生態(tài)系統影響的行為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來。2、能提出3條以上具體保護周圍生態(tài)平衡的措施。3、能意識到人類的行為對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4、能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教學重點:能正確分析人類保護和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行為,并能對自己的分析說明理由。教學難點:1、理解生產者這一概念。2、理解生態(tài)系統的自動調節(jié)是有限的。教學準備:資料、圖片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