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孝經(jīng)》《孫子兵法》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1.gif)
![四年級《孝經(jīng)》《孫子兵法》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2.gif)
![四年級《孝經(jīng)》《孫子兵法》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3.gif)
![四年級《孝經(jīng)》《孫子兵法》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4.gif)
![四年級《孝經(jīng)》《孫子兵法》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25e11ced-d7d7-4705-b154-05012fc9a228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孝經(jīng)(一)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忠于事君,終于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蔽沂切≈诛@:顯赫榮耀。聿:發(fā)聲助詞。修:學(xué)習(xí),發(fā)揚。厥:其,他們的。大雅:詩經(jīng)二雅之一,為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我是小翻譯孔子說:“我們的身體、毛發(fā)和皮膚,都是我們的父母給予我們的,不敢讓它們損壞受傷,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修養(yǎng)自身,推行道義,顯揚聲名到后世,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實行孝道的終極目標(biāo)。孝,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后忠心對待君主,最終目標(biāo)是要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詩經(jīng)·大雅·文王篇中說怎么能不思
2、念你的先祖呢?要稱學(xué)習(xí)發(fā)揚先祖的美德?。 笨伎寄愕闹腔?.孔子為什么說不敢讓我們的身體發(fā)膚受到傷害呢? 2.實行孝道的終極目標(biāo)在文章中是哪兩句? 3.推行孝道的三個階段都是什么呢?在原文中用“ ”畫出來。弘揚傳統(tǒng)文化曹操割發(fā)代首三國時期,曹操發(fā)兵宛城時規(guī)定:“大小將校,通過麥田,只要有踐踏的,全部斬首。”因此曹操的官兵在經(jīng)過麥田時,都下馬走過,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稱頌的。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飛起一只鳥兒,驚嚇了他的馬。他的馬一下子躥入田地,踏壞了一片麥田。曹操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要求按照規(guī)定處罰自己。官員說:“我怎么能給丞相治罪呢 ?”曹操說:“這條規(guī)定我我親自下
3、的,現(xiàn)在我的馬踩壞了麥田,我理應(yīng)受到懲罰。 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統(tǒng)領(lǐng)成千上萬的士兵呢 ?” 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便要自刎,他的手下連忙上前攔住了他。這時,大臣郭嘉走上前說: “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于尊者。丞相統(tǒng)領(lǐng)大軍,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殺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說:“ 既然古書春秋上這樣說,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要任務(wù),那就暫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yīng)該受罰。 ”于是,他就用劍割斷自己的頭發(fā)代替斬首的處罰。現(xiàn)在的人覺得剪頭發(fā)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認為:頭發(fā)是從父母那里繼承來的,隨便割掉不僅大逆不道,而且還是大不孝的表現(xiàn)。曹操作為封建社會的政治家,能夠割發(fā)代首,
4、嚴于律己,實屬難能可貴。 (二)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蔽沂切≈致旱÷?。盡:盡心盡力。一人:一個人,這里指在高位的人,即天子。我是小翻譯孔子說:“愛護親人的人,是不會在別人面前惡行惡言的;尊敬親人的人,是不會去怠慢別人的。以愛護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去侍奉雙親,并將這種德行教化施加于天下百姓,使大眾都效法遵從,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書·甫刑里說天子一個人有了善行,萬眾黎民都會仰賴于他?!笨伎寄愕闹腔?.文章中“不敢惡于人”中惡的含義是( )。A 不好 B 壞的行為
5、C 討厭2.天子之孝是什么樣子的呢?請用原文中的句子表示。 3.下邊的說法,哪一個是正確的?( )A.一個人在家里愛護親人,到了外邊就不敢面對惡人了。B.君主應(yīng)該制定嚴格的法律,用來規(guī)范百姓的言行。C.身教甚于言傳,因此作為一個君主應(yīng)該首先修養(yǎng)自己的身心。弘揚傳統(tǒng)文化大孝天下惠蒼生 歷史上的漢文帝劉恒,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他母親病了,他就親自熬藥,嘗好了冷熱才給母親端過去。然而,劉恒的孝,并非只針對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個皇帝,他對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時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這和其他皇帝沒什么兩樣。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窮、養(yǎng)老”、“令
6、四方毋來獻”則是很多皇帝做不來的。這道圣旨表達了劉恒愛護百姓、體恤民情、關(guān)心老人的意愿,“對8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90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送達;其他由嗇夫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劉恒可說是首開先河。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會不擁護呢?中華歷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漢文帝劉恒以皇帝的身份入選,是很不容易的。作為一國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節(jié)儉敦樸、厚養(yǎng)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開創(chuàng)了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彪炳史冊也就成了必然。(三)經(jīng)典國學(xué)
7、再現(xiàn)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 之孝也。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蔽沂切≈稚琊ⅲ汗糯弁酢⒅T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舊時亦用為國家的代稱。諸侯:古代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我是小翻譯身處上位卻不驕傲,那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謹慎守法,那財富再多也不會有損溢。身居高位卻沒有傾覆的危險,所以能夠長久地保持尊貴的地位。財富豐裕卻不奢侈揮霍,所以能夠長久地守住自己的富有。能夠保有自己的富貴,然后才能保護自己的國家,讓自己的民眾和睦相處。這就是諸侯的孝道。詩經(jīng)
8、83;小雅·小曼中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就像身臨深潭旁邊唯恐掉落,就像踩在薄冰之上擔(dān)心陷下去那樣,小心謹慎地處事?!笨伎寄愕闹腔?.在上不驕,高而不危。這句話的意思是( )。A. 站在上面不驕傲,那么再高也不危險。B. 身處上位卻不驕傲,那位置在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C. 在山上不驕傲地亂跑,那么爬再高也不危險。2.如果我們想要長期保有自己的富貴,因該如何去做呢? 3.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下面哪個說法正確?( )A.這兩句話其實說的一個意思,都是很危險。B.這兩句話,都是很危險,但是還是有區(qū)別的,如履薄冰更加危險。弘揚傳統(tǒng)文化今天學(xué)的知識雖然是說諸侯的孝道根本的,其實也是一個人的孝道根
9、本。在四書·大學(xué)里面有一段話說得好,“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就是說,君子應(yīng)該先注重自己的德行,當(dāng)你有了高尚的品德,就會有有才之人來跟隨你、幫助你,有了人才,你就等于有了最初的創(chuàng)業(yè)的資本,這樣做起事情來,就會很順利。慢慢的,你就會積累下你的財富,有了財富才能夠才盡其用,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所以說,作為一個人,最根本、最應(yīng)該注重的就是德行的修養(yǎng),而不是追逐財富。只有小人才舍棄德行,追逐財富,但是這樣本末倒置的結(jié)果,必定是沒有好的結(jié)果的。那么,這和我們學(xué)的孝道有什么關(guān)系呢?其實,這“慎乎德”也就和我們學(xué)的“在上不驕,節(jié)制謹度
10、”是一個意思,這個也是孝道的根本了。(四)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蔽沂切≈址悍?,衣服。穿衣服。身:引申為行為。宗廟: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詩:詩經(jīng)我是小翻譯 不是歷代明君規(guī)定的合乎禮法的服飾不敢穿戴,不是歷代明君制定的合乎禮法的言語不敢說;不是歷代明君推行的有德行為,不敢去做。所以不符合禮法的話不說,不符合道德的行為不做;說話不需要選擇就能符合禮法,行為不必刻意考慮也不會不當(dāng)。做到這
11、樣,那么說出去的話傳遍天下也不會有過失,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和厭惡。服飾、言語、行為這三點都能做到遵從歷代明君的禮法準(zhǔn)則,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先宗廟的香火延續(xù)。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詩經(jīng)·大雅· 民里說:“日夜都要勤勉不懈,專心侍奉天子?!笨伎寄愕闹腔?.“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這句話里,兩個“服”字的意思一樣嗎?要不一樣,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口無擇言,身無擇行?!钡囊馑际牵?)A. 開口不用選擇語言,身體不用選擇行為。B. 說話不需要選擇就能符合禮法,行為不必刻意考慮也不會不當(dāng)。C. 我們說話可以口不擇言,做事可以隨心所欲。3. 文章中提到的“三者備”,指的是哪
12、三者。 4. 這段話的總體含義是什么? 弘揚傳統(tǒng)文化古代衣服的講究同學(xué)們,你們知道嗎?在古代,人們穿什么服裝都是很有講究的。衣服是一個人的外表,它不僅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文化素質(zhì),也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表現(xiàn)。在古代,統(tǒng)治者制定了不同階層的人所穿的衣服,在棉花傳入我國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絲織品和麻葛織品。絲綢這種高級的布品,只有統(tǒng)治者才能穿,而一般的貧民百姓,則只能穿麻布衣織品。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稱。后來一般讀書人在沒有考取功名,沒有入仕之前,也稱為布衣。比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就自稱“臣本布衣”,也就是從這種說法中得來的。另外,就算是統(tǒng)治階層,他們的衣服也是有等級區(qū)分的。天子、諸侯、卿、大夫、
13、士,這五種人都穿的不同的衣服,這就是所謂的章服。什么級別的人,只能穿什么級別的衣服,不可以亂穿,如果穿錯了,就犯了僭上逼下的罪過。比如卿或大夫穿了天子的服裝,那就是冒犯了天子,那是大不敬,是要治罪的。而且,他們也不能穿諸侯的服裝,如果穿了,那就是等于逼迫下面的人了,這也是不對的。所以,古人在上朝的時候,就算彼此之間互不相識,只要看看你穿的是什么樣的衣服,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樣的官銜??吹侥阋路厦娴幕y,人們就知道你是屬于什么地位,這也是是便于不同等級官員互相之間行禮,位卑的人要主動向位尊的人行禮,不能失禮。其實,在古代,有關(guān)穿衣的講究還很多很多,要是有興趣的話,你們可以自己去找找,看看還能找出多
14、少呢。(五)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我是小助手分:區(qū)分。謹:謹慎。庶人:泛指無官爵的平民;百姓。 我是小翻譯利用天時四季、節(jié)氣的變化,區(qū)分土地的高低、好壞,行為謹慎,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孝養(yǎng)父母,這就是平民百姓應(yīng)該遵循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孝敬父母是不分地位貴賤的,孝道是沒有始終,永遠存在的,有人擔(dān)心自己做不到行孝,那是沒有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1.名詞解釋: 1.區(qū)分 謹慎 百姓 分: 謹: 庶人: 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是什么意思?( )A. 用上天的東西,來把地上的利益分了。B.
15、 我們要利用天氣的變化和隨意利用土地資源。C. 我們要利用天時地利,來勞作生息。3.下面的說法,哪一個是正確的?( )A. 施行孝道是沒有始終的,它是永遠存在的。B. 我們在贍養(yǎng)父母的時候,要盡量節(jié)儉。C. 天子和平民百姓不同,所以天子盡孝要多點,百姓盡孝可以少點。4.讀了這段文字,你認為你因該如何施行孝道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蔡順采桑 西漢末年,河南汝陽有一個名叫蔡順的人,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只有母親和他相依為命。有一天,蔡順看見母親又在幫別人洗衣服,很是辛苦,就邊給親捶背,邊告訴母親以后他長大了會好好孝順?biāo)摹D赣H聽了很高興。 當(dāng)時正是戰(zhàn)亂時期,到處都在打仗,蔡順的家鄉(xiāng)遭遇了饑荒,到處寸草不生
16、。家里什么吃的都沒了。可是他的母親卻在這個時候生病了。為不讓母親餓著,蔡順決定上山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野果來吃。蔡順找了很久,發(fā)現(xiàn)了一些桑葚。他摘下桑椹嘗了嘗,發(fā)現(xiàn)這些桑椹有甜的有酸的,就決定把酸的留給自己吃,甜的給母親吃。于是他把桑椹分別放到了兩個籃子中?;丶业穆飞希添樅懿恍矣龅搅藦姳I。強盜要他留下值錢的東西,并看到他拎著一籃黑色的果子和一籃紅色的果子,就問他是怎么回事。蔡順告訴他們自己的母親生病了,自己是去給母親找吃的,他籃子里的是桑葚,黑的甜給母親吃,紅的酸留給自己吃。強盜們看到小小的蔡順那么孝順,就把他放了過去,不僅也沒有拿走他的桑椹,還送給了他一頭牛和三斗米。孝順的蔡順感動了強盜,
17、他們也不再做強盜了,而是去投身參加了農(nóng)民起義軍,為老百姓爭取權(quán)利去了。而蔡順的母親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也終于好了。蔡順孝敬母親的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還被編進了二十四孝中了。從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孝敬父母,并不需要等到擁有了榮華富貴才可以做到,只要我們有一顆孝敬的,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到的。(六)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dǎo)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我是小助手經(jīng):常規(guī)的,恒久不變的。則:效法。 因:
18、根據(jù),利用。我是小翻譯孔子說:孝道就好像天際日月星辰恒久不變的運轉(zhuǎn),也如地上萬物生長的規(guī)律一般,是人們行為的根本。天地之間的這種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也是人們應(yīng)該效法的。效法天道運轉(zhuǎn)的規(guī)律,利用大地自然變換的優(yōu)勢,來平順施教天下大眾。歷代明君看到通過教育可以感化大眾,所以就率先施行廣博的愛護,因此民眾就沒有敢于遺棄他的親人的,向大眾傳播道德、仁義,民眾就會興起去執(zhí)行。用恭敬和謙讓做出表率,民眾就不再相互爭斗,用禮儀和音樂來做引導(dǎo),民眾就會和睦相處;把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呈現(xiàn)出來,民眾就知道什么是禁止的而不會犯法了。考考你的智慧 1.“則天之明”中則字是什么意思?( )A. 否則 B. 規(guī)則 C.效法2.解
19、釋句子“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 3.古代的明君是如何教導(dǎo)大眾的呢? 4.“天經(jīng)地義”這個成語是指指理所當(dāng)然的事。它是含有反義詞的成語,這樣的成語你還能寫出幾個嗎? 弘揚傳統(tǒng)文化馮諼客孟嘗君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窮得沒法養(yǎng)活自己,托人請求孟嘗君,說他愿意在孟嘗君家里當(dāng)個食客。孟嘗君問:“客人有什么愛好?”回答說:“他沒有什么愛好。”又問:“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說:“他也沒有什么才能。”孟嘗君聽后就笑著接受了他,按照對待其他客人的樣子對待他,并且知道馮諼還有一個母親,孟嘗君就讓人給她送吃的和用的。有一次孟嘗君需要找人去薛邑收回他的債務(wù),馮諼就自愿站出來替他到薛邑去了。臨走時,馮諼問孟嘗
20、君是不是需要用這些錢替孟嘗君買些東西回來,孟嘗君就對馮諼說:“您收了債,看看就我里缺少什么東西就替我買回來吧。”馮諼趕著車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應(yīng)該還債的老百姓都來核對借契。借契全核對過了,馮諼就假托孟嘗君的命令,把債款返送給那些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們歡呼萬歲。馮諼回來后,孟嘗君問他買了什么回來,馮諼說:“您說看我家所缺少的就買回來,我考慮到,您宮里堆積著珍寶,獵狗和駿馬充滿了牲口圈,美女滿堂,您家所缺少的只是義。所以我就用債款給您買了義?!泵蠂L君問:“義是怎么買的?”答道:“現(xiàn)在薛是屬于您的,可是您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沒有去愛護他們,反而趁機在他們身上謀取私利。我私自假托
21、您的命令,把債款送給了老百姓,并且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給您買義的方式?!泵蠂L君很不高興,只好說:“好吧,先生算了吧!”一年后,孟嘗君遭到罷官,孟嘗君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邑去了。離那里還差一百里路的時候,就看到薛邑的百姓扶老攜幼,都站在路上來迎接他。直到這時,孟嘗君才明白了馮諼給他帶來了什么。孟嘗君回頭看著馮諼,感激地說:“先生給我買義的道理,今天才算見到了。”孟嘗君做了幾十年相,沒有一點禍患,都是(由于)馮諼的計謀啊。(七)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
22、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是以天下和平,災(zāi)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蔽沂切≈诌z:遺棄。治國者:治理國家的人,這里指諸侯。鰥寡: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失去丈夫的女人。引申指孤苦無依的人。然:這樣,如此。覺,偉大。 我是小翻譯孔子說:“以前那些圣明的先王,以孝道來治理天下時,連那些非常卑微的小國臣子也不敢遺棄,何況是公、侯、伯、子、男這五等諸侯呢?因此他們能夠得到各國的歡心,愿意幫助他去侍奉他的先王。治理一個國家的諸侯,連那些孤苦無依的鰥夫寡婦都不敢輕辱,更何況是那些士人和百姓呢?因此能夠得到百姓的歡心,讓他們愿意幫助諸侯祭祀他的先祖。因此,天下太平和睦
23、,災(zāi)害和霍亂也不會發(fā)生。所以圣明的君王用孝道來治理天下也能得到這樣的效果。詩經(jīng)·大雅·抑篇上說: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各國都來歸順。”考考你的智慧1.“有覺德行中”,覺字的含義是?( )A.感覺 B.睡覺 C.偉大2.以前的明君是如何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 ) 3.明君用應(yīng)該以孝道治理天下,那么我們在生活中因該如何去做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郯子鹿乳郯子是我國東周時期的人,他的父母在年邁的時候,都患了很嚴重的眼疾,郯子非常焦急,想方設(shè)法四處求醫(yī)。 一次,他聽醫(yī)生說,治這種病最好的辦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場上買不到,就算要去深山里找,可還沒走到跟前,鹿
24、就早逃走了!怎么辦呢?郯子冥 思苦想,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找來張鹿皮披在身上,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遠遠看去,極像一頭頑皮的小鹿。就這樣,郯子扮成小鹿,學(xué)著鹿走路的樣子,學(xué)著鹿“呦呦”的叫,騙取鹿的信任,混進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給父母親治病。 有一次,混在鹿群中的郯子忽然發(fā)現(xiàn)林中有一支箭對準(zhǔn)了自己,頓時意識到,那是獵人的箭。他趕緊站起來,大聲喊:“別射!別射!我是人! 我是來取鹿奶回去孝敬父母的?!鲍C人得知郯子取鹿乳的事,非常感動,就幫他一起擠出鹿奶,并護送他出山。從此郯子鹿乳奉親的孝順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后來,郯子做了一個叫做郯國的小國國君,也是以仁德
25、感化國民。郯國雖是個區(qū)區(qū)小國,但卻很有名氣,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郯子的政績、才華和仁孝之德,贏得了百姓的心。郯子治國講道德、施仁義、恩威有加,百姓心悅誠服,因此使得郯地文化發(fā)達,民風(fēng)淳厚,當(dāng)時的一些典章制度也都長久地保持了下去,對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八)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君子,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我是小助手容止:指(人)儀容舉止。度:榜樣,這里是做榜樣的意思。臨:治理。忒,差錯。我是小翻譯孔子說:“君子,他的言談,必須想到要受到人們的稱道;他的作為,必須想到要給
26、人們帶來歡樂;他立德行義,必須能讓人們尊敬;他的所作所為,必須能夠讓人們來效法;他的儀容舉止,必須合乎規(guī)矩,可讓人們仰望;一進一退都可以作為人們的榜樣;以這樣的方式來治理國家,管理百姓。所以人們會敬畏而愛戴他,并且效仿他想要和他一樣。所以就能成就他的德育教化,順利推行他的法規(guī)和命令。詩經(jīng)·曹風(fēng)·鸤鳩篇中說:善良的君子,其容貌舉止端正而沒有過錯?!笨伎寄愕闹腔?.以臨其民中,臨字的含義是什么?()治理.面對.降臨2.下邊哪句話的含義是正確的?()君子說的話要讓別人去評判,行為要能取悅別人。君子的穿衣打扮要漂亮,可以讓人們觀賞。善良的君子,其容貌舉止端正而沒有過錯。3.文章中提
27、到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人們的榜樣,那么,你心里有能作為你的榜樣的人嗎?為什么他能作為你的榜樣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們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行的端,坐得正,這樣才能心中坦蕩,無愧于天地。后漢有個人叫楊震,他做官的時候非常清廉,老百姓都很尊敬他。楊震去做東萊太守的時候,路經(jīng)一個叫做昌邑縣的地方。昌邑縣的縣令王密曾經(jīng)被楊震重用過,心里一直十分感激他,只是總沒有機會報答,很是遺憾。當(dāng)他聽說楊震赴任要路過昌邑,心里就非常高興。楊震一到昌邑,王密就立刻上門拜見他,兩個人相見,非常高興,談天說地,一直聊到深夜。這時,王密看看其他人都睡覺了,于是就悄悄拿出黃金十斤送給楊震。楊震立刻拒絕了他,
28、說:“我了解你才推薦你,而你卻不了解我的為人。”王密沒有理解楊震的意思,繼續(xù)說道:“深更半夜,沒有人知道的。”楊震卻認真地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了楊震的話,立時醒悟了過來,非常羞愧地走了。(九)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我是小助手致,竭盡。嚴:端莊嚴肅丑,同類。我是小翻譯孔子說:“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恭敬之心地侍候;在奉養(yǎng)的時候
29、,要盡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做;父母生病的時候,要帶著憂慮的心態(tài)盡心盡力地照料;父母去世時,要竭盡悲痛的心情去料理后事;祭奠祖先的時候,要竭盡嚴肅地去對待。這五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算作是盡到了侍奉父母的責(zé)任。侍奉父母的時候,要做到身居高位而不驕橫傲慢,身居低位而不違法作亂,在同事之間,要和順相處而不起紛爭。身居上位,如果驕橫傲慢就會導(dǎo)致滅亡,身居低位違法作亂就會遭受刑罰,在同事間紛爭不斷就會引起互相殘殺。這三項惡事如果除去,讓父母每日擔(dān)心自己,就算每天都用豬牛羊肉去盡心奉養(yǎng),也還是不孝啊。”考考你的智慧1.選擇加點字的合適意思。A.送給,給予。B.招引,使達到。 C.竭盡。(1)大會開始,由主席首先
30、致辭。( )(2)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 )(3)如果我們不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致病的。( )2.我們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有五致、三戒,都是什么呢? 3. 為什么說“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 弘揚傳統(tǒng)文化泰伯采藥商朝末年的時候,有個孝、悌兩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諸侯周太王的長子。他有兩個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姬昌出生的時候,有紅色的雀鳥嘴里銜了丹書,停在門上,表示有圣人出世的祥瑞。周太王看祥瑞的出現(xiàn),又發(fā)現(xiàn)這個小孫子姬昌的確有不凡之才,就有意將王位傳給季歷,再由季歷傳位給姬昌。泰伯知道了父親的心意,就和大弟仲雍商量應(yīng)該如何順從
31、父親的意愿。這時,剛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藥為名離開了周國,遠遠地來到南方荊蠻之地。當(dāng)時有許多人到荊蠻尋找泰伯,泰伯為了不被認出來,就披散了頭發(fā),又在身上紋上了花紋。他父親去世的時候,兩個長兄也沒有回去奔喪。這樣,泰伯成全了父親想把王位傳給季歷的心愿,免去了世人說父親不按規(guī)矩傳位的嫌疑,讓季歷順理成章地繼承王位。泰伯讓天下,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個社會的風(fēng)氣。后來,孔子表揚泰伯,說他已經(jīng)到了至德的地步。(十)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蔽沂切≈稚疲汉谩?悌:敬愛
32、兄長。我是小翻譯孔子說:“ 教育人們相親相愛,沒有比推行孝道更好的(辦法)了;教育人們禮讓和順,沒有比敬愛兄長更好的了;轉(zhuǎn)移民風(fēng),改變民俗,沒有比音樂的教化更好的了;讓君主安于其位,治理民眾,沒有比用禮教來感化更好的了。禮教,就是敬愛而已。”考考你的智慧1.解釋名詞 善: 禮: 悌: 2.仿寫成語“移風(fēng)易俗”(含有近義詞的成語,再寫出三個)。 3.“教民禮順,莫善于悌”你是怎么理解的? 4. 請你談?wù)勗趯W(xué)校里應(yīng)該如何守禮? 弘揚傳統(tǒng)文化伯禽趨跪 西周初年,周公有個兒子,名叫伯禽。他跟著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見父親。可是,去了三次,就被父親痛打了三次。伯禽想不通,就去問商子父親為什么要打他。商子問了他
33、去見父親的情況,就對他說:“南山的陽面有一種樹,叫做橋木;北山的陰面也有一種樹,叫做梓木,你自己去看一看吧。?”伯禽聽了商子的話,就跑去看了。只見南山的橋木生得很高,樹都是仰著的;而北山的梓木長得很低,都是俯著的。伯禽看完后,就回來把他看見的告訴了商子。商子就對伯禽說:“橋木仰起,這就是做父親的道理,梓木俯著,這就是做兒子的道理?!辈萋犃耍苡懈形?。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見父親,一進門就很快地走上前去,一到大堂里就跪了下去,這次,周公再也沒有打他,而且還贊許他受了君子的教訓(xùn)。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當(dāng)面對長輩時,要懷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而不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十一)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敬其
34、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我是小助手寡:少。 要:重要的。我是小翻譯孔子說:“尊敬他人的父親,那么他的兒子就會高興;尊敬他人的兄長那么他的兄弟就會高興;尊敬他人的君主,那么他的臣民就會高興;尊敬一個人,卻能使千萬個人高興,所尊敬的人雖然少,但是卻能使高興的人很多,這就是尊敬作為重要道理的意義啊?!笨伎寄愕闹腔?.“敬一人而千萬人悅”中的“一人”是指特定的人嗎? 2.“敬其父則子悅”這段文字的說的是?( )A. 我們應(yīng)該去討好他人的父親來取悅他人。B. 我們應(yīng)該像尊敬自己的父親一樣去尊敬他人的父親,那么他的兒子就會很高興。C. 我
35、們尊敬自己的父親,那么我們的孩子就會高興。3. 這段文字說的要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弘揚傳統(tǒng)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說法,也就是說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這樣,從內(nèi)心去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他人的長輩,再推廣到尊敬所有師長以及他人,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他人的孩子,在推廣到愛護所有弱小的群體,這樣,我們的社會將會多么和睦啊。(十二)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
36、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我是小助手至:到去。至德:至高無上的美德。愷:歡樂。孰:誰。 我是小翻譯孔子說:“君子用孝道來教化世人,并不是到每個人的家里去天天當(dāng)面施教。教人行孝,是要讓天下為人父母的都能得到孝敬;教人尊敬兄長,是要讓天下當(dāng)人兄長的都能得到尊敬;教人臣服,是要讓天下當(dāng)君主的都能受到尊敬。詩經(jīng)·大雅·泂酌篇里說:歡樂平易的君子,是民眾的父母。如果沒有至高無上的美德,那誰又能使天下民眾順從,感化大眾而有如此偉大的功德呢!”考考你
37、的智慧1.“至德”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2.下面的說法哪一個是錯誤的?( )A.要想教好學(xué)生,就必須天天叮囑他,面對面的教育他。B.身教比言傳更重要。C.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3. 說說你對“愷悌君子,民之父母?!边@句話的理解。 弘揚傳統(tǒng)文化緹縈救父齊國臨淄有個讀書人叫淳于意,曾做過齊國的太倉令(負責(zé)倉庫的小官)。但淳于意喜愛醫(yī)學(xué),不愿做官,故而辭官行醫(yī)。淳于意繼承了扁鵲等古時名醫(yī)的醫(yī)術(shù),能根據(jù)病象診斷人的生死,極為靈驗。但他有一個毛病,覺得能治好的人才治,對于那些已病入膏育的人就不治,人們就以為他是故意見死不救,因此他雖然治好了許多人,卻也結(jié)了不少冤家。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有人上書說
38、,淳于意在做太倉令時有貪污行為,按法當(dāng)處以“肉刑”(當(dāng)時的肉刑有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因為淳于意當(dāng)過太倉令,因此要押往長安,由朝廷審理后才能判決。淳于意的小女兒知道后,就決定隨父西行,去解救父親。緹縈到了長安,就寫了一封信上奏文帝,說:“我是齊太倉令淳于意的女兒緹縈。我父親為官,清正廉潔,齊地百姓有口皆碑。現(xiàn)在被告犯法,要處以肉刑。我作為女兒的,不只替父傷心,也替那些受肉刑的人傷心。人死了就再也不能活過來了,手足被砍后再也不能長出來了,這樣的話,那些犯了錯誤的人,以后就是想重新做人,也沒有辦法了。我身為女子,愿被罰作官奴埠,替父親接收懲罰,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文帝自繼
39、位以來就一直主張減省刑罰,如今又被緹縈的一片孝心所感動,覺得緹縈所說很有道理,就立即傳旨,赦免了淳于意,還要群臣制定代替肉刑的辦法,廢除肉刑。經(jīng)過反復(fù)討論,朝廷決定用服勞役代替蔥刑,用答刑代替剿刑和月刑。改剔刑為打三百竹板,刑為打五百竹板。緹縈的行為不僅救了父親,也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人們紛紛稱贊緹縈的膽識與勇氣,更加自覺地遵紀(jì)守法,刑事案件逐年減少。(十三)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我是小助手事: 對待,侍奉。聿:發(fā)聲助詞。修:學(xué)習(xí),發(fā)揚。成:成就。 我是小翻譯孔子說:“君子侍奉父母能夠盡孝道
40、,因此可以把這種孝心轉(zhuǎn)移成為對君主的忠心,對待兄長能夠竭盡恭敬,因此可以把這種恭敬之心轉(zhuǎn)移成為對于尊長的恭順;在家的時候能管理好家事,因此可以把這種治家的道理轉(zhuǎn)移到做官去治理國家了。所以說在家里能夠孝悌恭敬的德行做得很好的人,他的名聲也能夠豎立起來并且名揚后世了?!笨伎寄愕闹腔?.“君子之事親孝”中的事是什么意思?( )A. 故事 B.事情 C.做事情 D.服侍2.從這段話中,可以總結(jié)出一個成語,它是( )A.將心比心 B.以此類推 C.承上啟下 D.觸類旁通3.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A.一個人要是很老實,那么就可以做大事。( )B.一個人要是能夠恭敬地對待自己的兄長,那么他對其他的長者也會很恭
41、敬。( )C.這段文字的含義和:“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含義一樣。( )4.你如何理解“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弘揚傳統(tǒng)文化宋濂借書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買不起書,他只好向別人借書來看。他每次借書的時候,都會講好期限,按時歸還,從不違約,所以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就連夜抄書,一直抄到很晚也沒有休息。但是正是寒冬臘月,天氣特別的冷。他母親就對他說:”孩子,很晚了,天又這么冷,天亮了再抄吧,不行,就晚還一天吧?!彼五フf:“這可不行,書借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對別人的尊重。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42、?!庇忠淮危五ヒズ苓h的地方向一位著名的學(xué)者請教學(xué)問,誰知到了約好的那天,卻下起了鵝毛大雪。宋濂準(zhǔn)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呢?”宋濂說:“我早已和老師約好了請教的日子,今不出發(fā)就會誤了拜師,這就失約了;是對老師不尊重,所以就算風(fēng)雪再大,我都得上路。”當(dāng)宋濂趕到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他說:“年輕人,你如此守信好學(xué),將來必有大出息!” 果然,后來宋濂成為了一代大文學(xué)家,還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xué)者稱太史公。從宋濂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正是宋濂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在細微的事情上也保證了誠信,才促使了他今后的成功。(十四)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士有爭友
43、,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dāng)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dāng)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我是小助手爭:直言相勸。令:美好的。 我是小翻譯孔子說:“ 讀書人要是有直言相勸的朋友,那他的好名聲就會一直跟隨著他;一個父親如果有能苦口諫言的兒子,那他就不會陷身于不義之中。因此,在遇到不義之事,做兒子的就不能不對父親竭力勸諫,作為臣子的就不能不對君王直言諫諍。所以遇到不義之事,一定要去勸諫阻攔,如果一味盲目地遵從父親的指令,那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孝順呢?”考考你的智慧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含義?A.使,使得。 B.時節(jié)。 C.美好,善。 D.量詞(1)今年真
44、是大豐收了,市場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時令果蔬。( ) (2)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 )(3)我們學(xué)校在這次全國數(shù)學(xué)競賽中又取得了好成績,這個消息真令人振奮啊?。?)2.有人說,孝敬父母就是必須順從父母的一切意愿,你認為這樣做對嗎? 3. 當(dāng)父母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如何去勸說父母呢?談?wù)勀愕南敕ā?弘揚傳統(tǒng)文化“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這是論語中講到的三友:三種是益友,三種是損友。益友就是能夠幫助你、對你有好處的朋友,損友就是對你會有損害的,會讓你有損失的損友。益友,有三種:第一個是正直的朋友,他能夠幫助你不犯大的過;第二種是能夠
45、寬恕我們?nèi)秉c的朋友,因為人都會有過失,如果朋友很小器,這樣的朋友就做不長久;第三種是博學(xué)多聞的朋友,他能幫助我們增長學(xué)問,開闊眼界。所以這三友,對我們品德和人生都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益友的反面就是損友,損友也有三種:第一種是諂媚逢迎的人,這種人刻意奉承他人,其實并不真誠;第二種是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他們善于討好我們,哪怕是我們犯了過失,他還是保持著微笑,不會來勸諫、得罪我們;第三種是花言巧語的人,他們說的話經(jīng)常會使我們飄飄然,讓我們心生傲慢。這三類朋友,會使我們不能明確地辨別是非,也不能使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所以這三類的朋友我們要遠離。(十五)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
46、;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我是小助手尊:尊貴。言:說。 我是小翻譯孔子說:“雖然說貴為天子,但一定還有比他更加尊貴的人,就是說他還有父親;一定有比他先出生的人,就是說他還有兄長;到宗廟祭祀,一定會竭盡恭敬之意,是因為沒有忘記自己的親人;修養(yǎng)身心,謹慎行事,是因為唯恐自己的德行有過失而讓祖先蒙受恥辱。”考考你的智慧1. 解釋名詞。 尊: 先: 言: 2.判斷對錯,對的畫“”,錯的畫“×”。A.“必有先也”和“恐辱先也”里的先是一個意思。( )B.“不忘親也”中的親是親和的意思。( )C.慎行的意思是要謹慎行事。( )3.下邊的說法正確的是( )。A
47、.皇帝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他可以目中無人了。 B.皇帝也是人,他也會有父母兄弟。 C.我們修身養(yǎng)性,主要是怕有人面前侮辱我們。4.我們推行孝道,首先是要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謹慎行事,這是為什么呢? 弘揚傳統(tǒng)文化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孔子在去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聽上去很是悲哀??鬃泳驼f:“這哭聲,聽起來很悲哀,趕緊去看看,那是一個賢人?!庇谑?,車夫就趕著馬車沿著聲音傳來的方向駛?cè)ァ2痪茫涂吹揭粋€人,身上帶著鐮刀,系著白色的帶子,在那里失聲痛哭??鬃由锨皢柕溃骸跋壬?,請問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皋魚?!笨鬃訂枺骸拔铱茨⒉皇窃诜?,那為何會又哭得這樣悲傷呢?”丘吾子哽咽地說:“我這一生有三
48、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有所覺悟,但是已經(jīng)追悔莫及了。”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說給我聽聽嗎?”丘吾子痛心地說:“我年輕時喜歡學(xué)習(xí),于是就周游各國,忽略了我的父母,可是等我學(xué)成回來后,他們卻已經(jīng)過世了,這是我第一個過失;在我年輕的時候,因為利益的關(guān)系,去侍奉驕傲奢侈的齊國君王,他喪失了民心,我也未能盡到臣子的職責(zé),這是我第二個過失;我生來就很重視友誼,可是如今朋友間卻因為小事而和朋友絕交了,這是我第三個過失。”皋魚仰天悲嘆道:“樹木想要安靜下來,可是風(fēng)卻吹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yǎng)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逝去了就永遠追不回來的,是時光;過世后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就讓我從此告別了這個人世吧!”因
49、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孔子很感嘆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yīng)記著此事,這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敬”的宏愿,想著當(dāng)我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時候,就可以盡情孝敬父母了。可是卻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時光一去不復(fù)返,孝順父母也是稍縱即逝的。因此,為父母盡孝心,一定趁父母健在的時候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當(dāng)前做起。 。(十六)經(jīng)典國學(xué)再現(xiàn)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我是小助手上:上位者,這里指君王。退:退官居家??铮嚎镎?,糾正。 我是小翻譯孔子說:“君子侍奉君王,在朝廷當(dāng)官的時候,要竭盡心思想著如何效忠,當(dāng)退官居家的時候,要想著如何修正過失。對待君王的優(yōu)點,要順承并發(fā)揚,對待君王的缺點要糾正制止,這樣,君臣之間才能相互和睦親近。詩經(jīng)·小雅·隰桑篇篇中說心中敬愛著他,距離太遠而不能說明;這種敬愛之情藏在心中,不會有忘卻的那一日!” 考考你的智慧1.“心乎愛矣,遐不謂矣”這句話中,遐字的解釋是( )。A.遠 B.長久 C.假裝2.按照孔子說的,我們在處事時的做法是文章中的哪兩句? 3. 對待君王的優(yōu)點,我們應(yīng)該( )A. 立刻當(dāng)面大加贊揚,好讓君王高興。B. 趕緊向君王學(xué)習(xí),并讓別人都知道。C. 再看看君王有什么缺點,提出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長申請書格式
- 大學(xué)生緩考申請書
- 解決子女就業(yè)申請書
- 接口文檔自動生成工具選擇
- 精神科醫(yī)院臨終關(guān)懷協(xié)議書(2篇)
- 獎勵資金申請書
- 2024-2025學(xué)年遼寧省沈陽市高二上學(xué)期期末五校聯(lián)考英語試題
- 換電表申請書
- 電工材料在能源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與推動
- Module 6 Unit 12 Whats your fathers job綜合練習(xí) 教科版(含答案)
- 運輸管理實務(wù)課件4.5鐵路運費計算1
- 垃圾清運服務(wù)投標(biāo)方案技術(shù)方案
- 化學(xué)品安全員勞動合同
- 民政局版離婚協(xié)議書模板
- 腎病科血栓性微血管病診療規(guī)范2023版
- 六年級英語完形填空60篇含答案及講解
- 鎖骨骨折個案護理
- 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財務(wù)報表(三張報表)
- 新時代中小學(xué)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zhǔn)則
- 《幼兒園英語口語》
- 廣東中考英語考綱1600詞匯表及300詞組表(整理打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