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律長征教案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頂部 目錄 第一篇:七律 長征教案 第二篇:1、七律長征教案 第三篇: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25七律 長征教案 第四篇:國家優(yōu)秀教案設計七律.長征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第五篇:七律長征 更多相關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七律 長征教案 七律 長征(第二課時) 類別:小學語文編號: 教學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課文;體會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后無比喜悅的心情。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21課 七律 長征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1、 板書課題,(生齊讀)長征這一段歷史全濃
2、縮在這首詩里了,知道作者是誰嗎?他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新中國的第一任國家主席毛澤東(板書),他不僅是我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出色的文學家、杰出的詩人呢。 2、 簡介長征的歷史背景。 想要學好這首詩,首先要了解一下當時的背景(出示課件)師讀。 3、 學生齊讀全詩。 二、 學習詩歌,感悟詩情。 1、 首聯(lián):“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1) 這是詩的首聯(lián),你讀懂了什么?(讀出豪邁:沒有裝備、征 程漫漫、敵人瘋狂的追擊,多少紅軍戰(zhàn)士英勇犧牲,可這一切的難在紅軍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在你眼中這是怎樣的紅軍戰(zhàn)士???帶著對紅軍戰(zhàn)士的這種感受讀-(板書:豪邁) (2) 同學們,二萬五千里長征
3、,艱難困苦怎能一一敘述,詩人寫 了五個地方,你能找到嗎? (3) 學生默讀,邊度邊畫。 2、 頷聯(lián):“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1) 自己讀讀,難在何處?(這么長、這么高,又有敵人的圍 追堵截、狂轟亂炸,要想翻越該有多難?。?(2) 五嶺山脈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烏蒙山海拔2300米,氣勢 磅礴。而在紅軍眼里,逶迤的五嶺成了-(細浪),磅礴的烏蒙山成了-(泥丸),這句詩被后人譽為“神來之筆”,你明白它妙在何處嗎?如此的輕松平常,誰能讀出山的雄偉、細浪和泥丸的輕巧?(學生有感情練讀) 【設計意圖:高年級對語言表達形式的揣摩至關重要,要品其意、悟其神。在“妙在何處“的體會中,學生悟出一切
4、在紅軍眼中都稀松平常,品出夸張修辭手法的使用時為體現(xiàn)紅軍精神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是統(tǒng)一的?!?3、 頸聯(lián):“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橫橋鐵索寒?!?(1) 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暖”和“寒”是一對反義詞) (2) “暖”(出示金沙江圖)金沙江的地勢險要,兩岸都是懸崖 峭壁,水流湍急,敵人戒備森嚴。但紅軍一面假裝攻打*,一面分兵到皎車渡奇襲守敵,繳獲渡船,活捉了守衛(wèi)在對岸的敵軍。結果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3) 教師引讀:詩人回想起那歡快的場面,喜悅之情溢滿胸懷。 (4) “寒”:(出示瀘定橋圖片)簡介背景資料:大渡河在四川 西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只有13根鐵索,橫跨在水流
5、湍急的河面上,真是寒氣逼人。你有什么感受?(冷 寒 )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紅軍戰(zhàn)士用血肉之軀鋪就了勝利之橋,詩人回想起那悲壯的場面,心理久久不能平靜,他仿佛看見紅軍戰(zhàn)士攀著13根寒光閃閃的鐵索浴血前進引領學生讀“大度橋橫鐵索寒”。 (5) 教師小結:一“暖”一“寒”,一“喜”一“悲”,真難??! 可在紅軍眼里又算什么?想到這難忘的一幕一幕,想到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只有一句詩回蕩在詩人的腦海里,這正是引領學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設計意圖:緊扣重點詞“暖”、“寒”,通過情景、體驗等有效手段,尤其是通過情景語言的引讀,層層推進感情,讀的效果很明顯。】 4、 尾聯(lián)
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喜開顏。” (1) 岷山位于四川北部,海拔5000米以上,終年積雪。想要翻 越它,難度大于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 (2) 你從詩人的這句“更喜岷山千里雪”讀懂了什么? (3) 寫話訓練:出示雪山背景學生續(xù)寫?!吧蕉悸坊?,紅軍戰(zhàn)士 踩著冰面艱難的前行,有的滑到后再也沒有起來,但紅軍 戰(zhàn)士依然奮勇前進? (4) 交流、點評學生的寫作。 三、 課外拓展 1 小結:長征時什么?在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時地球的紅飄帶,在毛澤東的筆下,長征時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現(xiàn)在,這種不怕艱難險阻的長征精神已經(jīng)成為我們民族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種民族精神! 2 齊讀全詩。 3 結
7、合本課的學習,寫一寫讀后感。 第二篇:1、七律長征教案 七律 長征 初二語文備課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詩中關鍵詞的音、義,把握詩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欣賞本詩高度的藝術概括性的特色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的特色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一、預習導航 1.背景知識介紹:長征。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
8、赤水,越過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1935年10月,紅軍主力終于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2.有關律詩的常識 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壓韻等方面有嚴格的規(guī)定。律詩分五言和七言兩種,限定一首八句,超過八句的叫排律或長律。律詩八句,兩句一聯(lián)。分別稱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3.字詞學習 逶迤(wi yí)磅礴(páng bó)泥丸(w
9、5;n)岷山(mín)烏 蒙(méng)云崖(yá)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欢尉实挠捌埧?。(多媒體播放長征錄像) 這激動人心的戰(zhàn)斗就發(fā)生在紅軍長征途中,我們的紅軍歷盡千山萬水,經(jīng)過千辛萬苦,就要到達陜北,毛澤東主席心潮澎湃,豪情萬丈地寫下了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朗讀課文,合作探究 1、朗誦課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結合注釋,說說全詩的大意。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
10、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 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 四、賞讀課文,鞏固拓展 1.男、女生、集體分別朗誦課文,逐句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边@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tǒng)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斑h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
11、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斑h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jīng)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边@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xiàn)紅軍敢于藐視并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戲橋橫鐵索寒?!边@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zhàn)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shù)道急流險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苯Y
12、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這里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想念他們定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2、集體朗誦,欣賞七律長征歌曲,體會感悟詩歌的意境。 3、探究。 詩中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五幅雄壯圖畫,你能一一概括
13、嗎?用動詞加地名的方式概括。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朧,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4、集體背誦課文 五、小結課文 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zhàn)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 六、課后探究習題答案 一、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翻岷山 二、1不矛盾?!板藻啤薄鞍蹴纭笔强陀^形象,“騰細浪”“走泥丸”是主觀感受。 2略3詩中寫的“岷山千里雪”,實際是概括所
14、有過雪山的艱苦斗爭。 三、毛澤東評述長征的文章有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等,描繪長征的詩詞有清平樂 會昌憶秦娥 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等八首詩詞。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瀾。 刺破青天鍔未殘。 驚回首, 奔騰急, 天欲墮, 離天三尺三。 萬馬戰(zhàn)猶酣。 賴以拄其間。 附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毛澤東 首聯(lián):全詩總綱,提出中心 頷聯(lián):承“千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 頸聯(lián):承“萬水”以金沙、大渡河為代表 尾聯(lián):總結全詩,突出越過岷山后的喜悅 教學反思: 1、本課教學設計堅持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貫穿始終,“感受紅軍長征精神” 與“品
15、味詩中語言”雙線并行,盡量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2、本課注重了教學手段的變化,學生思維的調動,以及問題的設計,但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第三篇: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25七律 長征教案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汪朝霞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會寫三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難點 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一、談話
16、導入,了解七律 1、同學們,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你們知道是什么嗎?說說發(fā)生在長征途中故事。在長征即將結束的前夕,一代偉人毛澤東把這段風云歷史濃縮成一首詩,就是這首著名的-七律 長征 2、師引導認識:七律是古詩的一種體裁,每一首詩是8行,每一行是7個字。長征是這一首詩要寫的內容,所以中間有一個間隔號,要注意停頓。 二、自由讀詩,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再讀全詩,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讀出詩的味道。 3、聽朗讀錄音。 小結過渡:同學們想不想也讀這么好?不要著急。下面,讓我們跟隨紅軍的腳步,一起走進這首詩。 三、品詞析句,深入體會 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
17、,萬水千山只等閑” 1、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劃出描寫地點的詞語。介紹“五嶺、烏蒙、金沙江、大渡橋、岷山”。理解“萬水千山”。 2、師簡介長征。引導學生留意幾個數(shù)據(jù),進而感受長征的遠、艱難。 3、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小結過渡:這么遠的路,紅軍怕不怕?紅軍在長征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下面先讓我們走進五嶺和烏蒙山。 學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朗讀詩句。 2、思考“逶迤”、“磅礴”的意思,想象紅軍戰(zhàn)士在翻越這樣的崇山峻嶺時會遇到哪些困難?“騰細浪”“走泥丸”的理解,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5、你覺得
18、紅軍怎樣? 6、感情飽滿地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小結過渡:山再高,路再險,也阻擋不了紅軍前進的步伐。然而,困難卻接踵而至?。 引出:金沙水拍云崖暖 1、朗讀詩句。 2、利用情景理解“暖”,并體會其暗指的含義。 3、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 過渡: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智取,那飛奪瀘定橋就是- 引出“大渡橋橫鐵索寒” 1、情景理解“寒”,并體會其暗指的含義。 2、理解“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小結過渡:就這樣他們翻山越嶺,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讓山河都為之動容。然而,還有更加嚴峻的考驗在等待紅軍戰(zhàn)士,那就是- 學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朗讀詩句 2、理解“更喜”“盡開眼”
19、 3、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過渡:兩萬五千里的長征啊,僅此千山萬水嗎??可在這種情況下,紅軍戰(zhàn)士們戰(zhàn)勝了無數(shù)的艱難險阻,這正是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四、誦讀延伸,升華長征 1、配樂朗讀 2、嘗試背誦 3、毛澤東簡介,領略詩人的豪情和作為偉人的博大高昂氣質。 師總結:今天當我們吟誦這首長征時,長征的歷史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但老師相信長征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五、課外拓展,感受偉人 1、收集長征故事、誦讀毛澤東詩詞。 3、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或感受。 板書設計:七律·長征 毛澤東 不怕困難 無畏樂觀 不怕 難 第四篇:國家優(yōu)秀教案設計七律.長征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0、七律.長征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課標中關于閱讀的規(guī)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能自主質疑,并憑借自讀感悟、交流釋疑,理解紅軍戰(zhàn)士的豪邁氣概。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第十冊第6單元的20課 教材分析: 這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對詩句意思的理解,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
21、學重點: 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及長征勝利后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 教學難點: 通過對詩句意思的理解,體會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 2.這一課我們繼續(xù)去領略英雄們的豪邁氣概。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在上節(jié)課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已能初步體會到長征的千難萬險及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難的英雄氣概,本環(huán)節(jié)設計得雖然樸實,卻能緊承上一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激
22、發(fā)學生已有知識,調動學生情感,融入特殊的學習氛圍,為更好地學文作鋪墊?!?二、學習課文首聯(lián) 1.自由讀首聯(lián),看看首聯(lián)中哪個詞語與課題相照應?(讀完指名說“遠征”) 2.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紅軍長征歷經(jīng)了多少路程(二萬五千里)。要走完這二萬五千里長征路,戰(zhàn)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3.面對困難紅軍怕不怕?文中的哪一句說明了這一點?(“紅軍不怕遠征難”) 4.如果你們就是不畏艱難的紅軍戰(zhàn)士,你們會怎樣回答?指導朗讀:突出“不怕”二字。 5.第二句中的哪個詞告訴我們紅軍不怕艱難?(理解“只等閑”:只是很平常的事) 6.紅軍戰(zhàn)士把什么看作只是很平
23、常的事?(翻越萬水千山) 7.指導朗讀:用平淡的語氣讀“只等閑” 8.學生互讀首聯(lián),相互之間說說首聯(lián)的含義。 9.指名讀首聯(lián),想想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什么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設計意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堂上給足學生時間,讓他們充分閱讀,為下一步理解詩句奠定基礎。】 三、學習課文第二聯(lián) 1.在長征途中,紅軍翻越了千山萬水。自由讀第二聯(lián) 。 2.你了解五嶺和烏蒙嗎?請同學們看,這就是彎彎曲曲連綿起伏、長達數(shù)千里的五嶺,(用簡筆畫畫出“五嶺”的直觀示意圖)這彎彎曲曲連綿起伏的樣子可以用詩中的哪個詞語來形容?(逶迤) 3.那烏蒙山又是怎么樣的呢?(山很高,氣勢很雄偉,那么險峻)你
24、能不能讀好?讀出你理解的“逶迤”和“磅礴”。 4.哪些詞說明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騰細浪”、“走泥丸”) 5.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指名說) 6.同桌說說第二聯(lián)的詩意,指名說: 彎彎曲曲連綿起伏的五嶺在紅軍的眼里像跳動的細浪,高大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的腳下就像滾動的泥丸。 7.要知道這些山可都是海拔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峻嶺?。∵@樣連綿起伏的群山,這樣氣勢雄偉的高山怎么就變成了細浪、小泥彈珠?從這里可以看出紅軍什么樣的品質?(板書:英雄 樂觀) 8.這一聯(lián)不僅寫出了長征的艱難,而且展現(xiàn)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指導朗讀:重讀“逶迤”、“磅礴”,輕讀“騰細浪”、“走泥丸”,這樣
25、就可以突出長征的艱難、突出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 9.面對這樣的險山峻水(引讀總起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設計意圖: 讀出問題,讀出感情,讀出精神,當今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知識發(fā)展的課堂,這一設計,在幫學生梳理詩的結構過程中,巧妙的滲透了長征精神??此坪唵我还P,卻體現(xiàn)了語文即生活,語文與時俱進。 四、學習課文第三聯(lián) 1.(過渡)如果說第二聯(lián)是千山的寫照,那么第三聯(lián)就是萬水的說明。默讀第三聯(lián),然后說說金沙江和大渡河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多媒體出示金沙江和大渡河圖片) 2.(手指圖片)這就是金沙江,你看到了什么?(理解“水拍”和“云崖”)金沙江水浪滔滔,不停拍打著兩岸直插云霄的
26、峭壁。如果讓你過這樣的江,你會有什么感覺?請你讀一讀,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質疑:怎么會是暖的呢?板書:暖)請同學們聯(lián)系一下曾在這里發(fā)生過的著名的戰(zhàn)斗想一想?為什么暖?因為什么暖?(結合相關資料討論歸納). (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敵人想憑著這個天險阻擋我軍北上。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wèi)在對岸的六十多名敵兵。 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主要的渡口,使大部隊巧渡成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 3.除了天氣的溫暖,還寫出了心里暖,高興、喜悅。請你也帶著這樣的語氣讀好它。 4.紅軍和敵人的戰(zhàn)斗有智取也有惡戰(zhàn),讓我們看一看飛奪瀘定橋的壯烈
27、場面吧! (出示圖片)這就是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你看到了什么? 大渡河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jīng)被敵人抽掉,只剩下13根鐵鏈高懸在湍急的河流之上。這樣的橋,讓你過去,你心里會感到怎么樣?你能理解“寒”了嗎? 說說詩意。 學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飛奪瀘定橋的22名勇士手攀鐵索,冒著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 此時此刻,你又怎么理解這個“寒”字? 5.誰愿意用朗讀來表達這種智取的喜悅,面對惡戰(zhàn)的勇往直前?齊讀。 6.面對這樣的險山惡水(引讀總起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設計意圖: 對“暖”和“寒”的理解及其意境的體會,是
28、學生比較難把握的,所以在學習這兩行詩句時,通過借助相關資料,讓學生對具體的事件、環(huán)境有了深入了解后,對詩句意思的理解,以及對紅軍戰(zhàn)士情感的體會也就水到渠成了?!?五、小結第二、三聯(lián) 1.這兩聯(lián)分別寫了兩處山和水,長征中紅軍戰(zhàn)士只跨越了這兩處山水嗎?(結合資料作補充) 2.除了這些自然條件帶來的困難,紅軍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3.小結: 萬水千山不僅僅指自然條件帶來的困難,還泛指所有的困難。比如:在長征中,天上每日有幾十架敵機偵查、轟炸,地上有幾十萬的大軍圍追堵截;途中還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 4.再讀這兩聯(lián),體會思想感情。(齊讀) 【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小結中,讓學生全面地了解紅軍戰(zhàn)士
29、所遇到的重重困難,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紅軍戰(zhàn)士的大無畏精神?!?六、學習第四聯(lián) 1.紅軍將士翻五嶺,越烏蒙,巧渡金沙,飛奪瀘定,之后又翻越了5座大雪山,8月渡過了荒無人煙的大草地,9月來到了高4000米左右的岷山,即將踏上長征最后的征程,翻越這座雪山后,你知道意味著什么嗎?指讀齊讀。 2.誰已經(jīng)理解這句詩的大意了? 3.更讓紅軍戰(zhàn)士欣喜的是過了千里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4.這里的“三軍”就是指什么? 翻越岷山對紅軍將士們來說真的不算什么嗎?同學們請看(多媒體出示資料): 岷山終年積雪,紅軍冒著刺骨的寒風,腳穿草鞋,踏著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紅軍戰(zhàn)士長眠在這里,化成了一座座晶瑩的豐碑。
30、 5.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你體會到了什么? 6.面對犧牲,面對死亡(引讀總起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設計意圖: 以“不怕遠征難”為主線,呼喚情感,喚醒感知,給學生以教育。課堂中積極開發(fā)潛在的資源,把學生領進那個戰(zhàn)爭年代,再現(xiàn)當時情景,加深了學生對“難”但“不怕難”的感悟,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反復誦讀,材料補充,學生的情感思維被激活了,受到了情感的啟迪,思想的啟迪。】 七、總結全詩 1.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結束長征,它撤出中央蘇區(qū)踏上長征路途時,有近10萬之眾。而到達陜北時人數(shù)已不滿8000人,但是這支部隊經(jīng)過了長征的洗禮,已構成了一道鋼鐵長城,毛主
31、席正是為這一座鋼鐵長城叫好,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這一座鋼鐵長城是用什么構筑起來的嗎?指名說。 2.這樣壯麗的詩篇,我們應該牢記在心中,大家練習把它背下來(自由背) 誰愿意來背誦一下(指名背) 背誦這首詩(齊背) 3.總結: 這首詩引起了我們無盡的遐想,紅軍戰(zhàn)士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面對千山萬水,面對千辛萬苦,面對千難萬險,卻始終保持著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終于完成了史無前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種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們,讓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詩吧,把你的感受盡情地發(fā)揮出來吧! 八、延伸拓展,補充閱讀 1.寫下學習長征后的感受。 2.課后閱讀地球的紅飄帶。 九、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五嶺
32、 細浪烏蒙 泥丸 紅軍不怕遠征難,( 英雄主義)萬水千山只等閑。 (樂觀主義) 大渡 寒金沙 暖岷山 盡開顏 第五篇:七律長征 七律 長征教學設計 金絲峽鎮(zhèn)馬家坪小學周勇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用具:中國地圖;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教
33、師簡介歷史背景: 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發(fā)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tǒng)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jīng)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xiàn)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
34、、陜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zhàn)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毛澤東同志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xiàn)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
35、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shù),而是說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泥丸:泥團子,小泥球。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 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合同管理工程師《合同法務》模擬題
- 復印機租賃協(xié)議
- 高齡用工免責協(xié)議書
- 拆遷征收補償協(xié)議書
- 2025年03月山東華宇工學院博士人才公開招聘(5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大興安嶺地區(qū)“地委書記進校園”引才14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南通市海門區(qū)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天津市武清區(qū)高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模擬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顏料紅系列項目安全風險評價報告
- 長治醫(yī)學院《形勢與政策(5)》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二模)咸陽市2025年高考模擬檢測(二)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高校教資《高等教育法規(guī)》核心備考題庫(含典型題、重點題)
- 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知識培訓
- 2025-2030中國探地雷達行業(yè)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預測與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智慧共享中藥房建設與運行規(guī)范
- 東湖高新區(qū)2023-2024學年下學期期中七年級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2025年中國信達資產(chǎn)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醫(yī)骨傷科學》課件- 外治法
-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昆蟲記》讀中推進課課件(共19張)
- 醫(yī)學會議準備流程
- 2025年上海新徐匯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