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_第1頁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_第2頁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湖北科技版小學第11冊第四單元聽一聽北京喜訊到邊寨(管弦樂合奏)。教材分析:這首曲子是由鄭路、馬洪業(yè)作曲的一首管弦樂曲,創(chuàng)作于1976年12月,“喜訊”指的是1976年黨中央粉碎了“四人幫”篡黨奪權的陰謀,把中國從危難中解救出來。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樂的風格表現(xiàn)了“喜訊”從北京傳到西南邊寨,各族人民載歌載舞、萬眾歡騰的情景。樂曲是多樂段結構,由引子、六個樂段、尾聲組成。全曲風格統(tǒng)一,富于變化,節(jié)奏明快,旋律流暢,濃郁的民族音樂使音樂顯得更加絢麗多彩,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教學目標:1、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情緒和苗、彝族音樂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2、

2、通過對比欣賞,感受各主題旋律的速度、力度、節(jié)奏、音色及情緒的不同,使學生能聽辨出不同的音樂形象。3、培養(yǎng)及發(fā)展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4、通過音樂欣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學重點: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情緒和苗、彝族音樂的風格。教學難點:感受各主題旋律的速度、力度、節(jié)奏、音色及情緒的不同,使學生能聽辨出不同的音樂形象。教學過程:課前,播放音樂,教師隨音樂舞蹈。一、欣賞樂曲,初步感受。1、揭題,師簡介作品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2、播放全曲,學生完整聆聽。(同時播放民族風情圖片)3、學生用語言描述對樂曲的整體感受或想象到的畫面。4、了解管弦樂器及音色。三、分段對比欣賞,聽辨

3、音色及音樂形象。1、引子+主題1,感受圓號的音色,力度的變化,它模仿號角、象征喜訊從北京傳出,越傳越遠。聽辨第一主題力度、速度、旋律、節(jié)奏的變化,感受音樂情緒。模唱第一主題旋律。2、主題2讓學生聆聽雙簧管模仿蘆笙、打擊樂模仿女孩的銀飾發(fā)出清脆的響聲,聯(lián)想小孩對舞的情景。師引導學生分組隨音樂舞蹈,部分學生用打擊樂伴奏。3、主題3聆聽雙響筒表現(xiàn)的急促的馬蹄聲。4、主題4再次聆聽雙簧管柔和的音色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聽辨降3音,用“Lu”模唱旋律,用手指劃一劃姑娘優(yōu)美的舞姿。5、主題5聆聽主題旋律的不同,感受男士舞蹈的豪邁、剛勁有力,女士舞蹈彈跳性強,舞步歡快活潑。引導男生拍手(強)女生搖串鈴表現(xiàn)對舞的氣氛。6、主題1+尾聲聆聽主題的再現(xiàn)與第一主題有何不同,感受狂歡的氣氛一次比一次高漲,此起彼伏的號角聲,營造了萬民歡騰的熱烈氛圍。7、復聽全曲,弄清音樂結構。每組選一個代表上臺,當聽到自己組的主題音樂的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