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第6章_第1頁
中國美術史-第6章_第2頁
中國美術史-第6章_第3頁
中國美術史-第6章_第4頁
中國美術史-第6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宋遼金元美術 第六章 開宗立派的時代返回主目錄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宋代繪畫第三節(jié) 遼、金、西夏繪畫第四節(jié) 元代繪畫第五節(jié) 雕塑藝術第六節(jié) 建筑藝術第七節(jié) 工藝美術返回主目錄第一節(jié) 概述 宋代的社會環(huán)境給文藝建設帶來了良好契機,極大地促進了繪畫、工藝、建筑等藝術門類的興旺。城市打破了坊與市的嚴格界限。寺廟壁畫和雕塑傾向于適應市民的欣賞愛好。節(jié)令性繪畫正在興起。工藝美術樣式豐富,五大名窯和北方民間窯系飛躍發(fā)展,體現(xiàn)了當時工藝美術的造詣與成就。 統(tǒng)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宮廷繪畫和士大夫繪畫的活躍與發(fā)展。 宋代在山水畫和花鳥畫方面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尤其是山水畫在表現(xiàn)自然而又超乎自然、營造境

2、界方面達到了一個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畫的符號系統(tǒng)和審美規(guī)范成了中國繪畫藝術具有特征意義的重要標志。返回主目錄返回節(jié)目錄宋代畫家大體上可分為宮廷畫家、士大夫文人畫家和民間職業(yè)畫家三類。宋代初期承襲五代后蜀和南唐翰林圖畫院之制,設立畫院。宋代各朝都沿用翰林圖畫院的體制。畫院崇尚寫實,風格富麗工致。被稱為“院體”的宋代宮廷繪畫以其豐富的藝術創(chuàng)作構成中國繪畫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后世繪畫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文人畫是宋代繪畫中極富特色而又在中國繪畫史上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畫派。文人畫代表人物如米芾、蘇軾、文同等都在文學上很有造詣。雖然文人畫在宋代沒有形成強大的陣營與宮廷繪畫相抗衡,但它在事實上給中國畫增添了富有獨

3、特意義的內(nèi)容和形式。宋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繁榮導致社會對繪畫作品需求量的增大,民間職業(yè)畫家的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在遼、金、西夏這些地區(qū),漢族和各民族藝術家們共同致力于藝術創(chuàng)作,既繼承漢族藝術精華,又體現(xiàn)該地區(qū)民族的特色。元朝的建立在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相互交流和補充。異族的統(tǒng)治,給漢民族帶來了心靈痛楚,一般文人尋找詩文書畫作為自己的精神避難所。元代文人畫因而得到很大發(fā)展,在形式要素上趨于完備。元代雕塑除沿襲傳統(tǒng)的漢式雕塑外,大量采用由尼泊爾傳來的“梵相”式樣。元朝建筑上式樣豐富多彩,為明清建筑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元代瓷器中的白瓷、青花、釉里紅,織繡中的納石失、織金錦緞、毛織品、棉織品都取得了新的

4、成就。雕漆、鑄銀、玉器等生產(chǎn),也都有較大發(fā)展。第二節(jié) 宋代繪畫 一、山水畫 北宋山水畫主要繼承五代以荊浩、關仝tng 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多以全景式構圖來表現(xiàn)北方山川林木,畫風雄沉壯偉,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成、范寬和郭熙。 讀碑窠k 石圖 李成 宋溪山行旅圖 范寬 宋全景式構圖中國畫的構圖樣式精心布局構圖是繪畫創(chuàng)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歷代畫家創(chuàng)造了許多構圖樣式,并掌握了不同構圖樣式所表達的不同審美內(nèi)涵。每一種構圖樣式都會傳達出特定的情韻和氣勢,并與一定的審美范疇相聯(lián)系。畫家根據(jù)所表現(xiàn)的主題需要,選擇相應的構圖樣式。 五代荊浩的匡廬圖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構圖樣式 一、“全景式”構圖。是將景物整體攝入畫

5、面,同時兼有高遠、深遠、平遠等視覺因素的傳統(tǒng)構圖方式。 采用全景式構圖,風格嚴整穩(wěn)定、博大沉雄,富于崇高感。 例如,五代荊浩的匡廬圖,以“全景式”構圖,表現(xiàn)廬山的博大崇高。 (宋代馬遠的梅石溪鳧圖) 二、“C”形構圖。氣勢流暢、造型優(yōu)美,能給人以輕松愉悅的視覺感受。 例如,宋代馬遠的梅石溪鳧圖中,用“C”形構圖表現(xiàn)輕松幽雅的小景。 清代吳昌碩的三千年結實 三、“S”形構圖,或稱“之字形”構圖。曲折多變、層次豐富,具有流動感。宜于表現(xiàn)山川洄轉、花樹重疊、縱深迂回的畫面。適用于立軸式畫幅。 例如,清代吳昌碩的三千年結實中,用之字形構圖取得穿插變化、豐富畫面的藝術效果。雪景寒林圖 范寬 宋郭熙 早春

6、圖 宋 這幅畫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軸線上,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之構圖,表現(xiàn)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銜接中景扭動的山石,隔著云霧,兩座山峰在遠景突起,居中矗立,下臨深淵,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左側平坡逶迤,令人覺得既深且遠。郭熙 (1023約1085),字淳夫。北宋神宗熙寧間圖畫院藝學,后任翰林待詔直長。神宗年間,郭熙給宮中畫了許多屏風和壁畫。郭熙擅長畫山水寒林,格調清新。他取法李成,亦吸取董源、范寬,并勇于革新創(chuàng)造,終自成一家。當時畫院畫家無不師效其畫,有“獨步一時”之譽。 米芾創(chuàng)造了一種濃淡枯濕橫點、積點成山的山水畫技法,后世稱之為“米點”,稱其山水畫為

7、“米氏云山”、“米家云山”或“米點山水”。由于歷史的原因,米芾山水畫的真跡至今無一遺存,我們現(xiàn)在只能通過其子米友仁的山水畫和元代的一些模仿品中見到米家山水的面貌。瀟湘奇觀圖 米友仁 宋 青綠山水畫在宋代仍受到宮廷貴族的欣賞。千里江山圖(局部) 王希孟 宋 到南宋,山水畫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產(chǎn)生了開創(chuàng)南宋山水畫剛健峻銳,水墨蒼勁新風格的南宋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萬壑松風圖 李唐 宋 四景山水圖 劉松年 宋 踏歌圖 馬遠 宋 溪山清遠圖(局部) 夏圭 宋二、花鳥畫 宋代是花鳥畫空前發(fā)展的時期。一方面有畫院畫家應宮廷廳堂壁裝飾之需要而創(chuàng)作的承襲五代的“黃家富貴”的花鳥畫風,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

8、水墨花鳥畫也形成了獨特的體系,不拘陳法,寄情于筆墨,與院體花鳥畫形成鮮明對比。 1精工富麗的院體花鳥畫 雙喜圖 崔白 宋柳鴉蘆雁圖 趙佶 宋2追求筆墨意趣的文人花鳥畫 墨竹圖 文同 宋枯木怪石圖 蘇軾 宋四梅圖(局部) 揚無咎 宋猿圖 法常 宋 三、人物畫 宋代的宗教人物畫不及唐代盛行,也不及唐代氣勢雄偉。但仍有不少名家參加了寺觀壁畫的創(chuàng)作與繪制,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唐代以來的傳統(tǒng)。宋代人物畫的表現(xiàn)主題、題材范圍比起唐代、五代的繪畫則有明顯的變化和拓展,平民市井的鄉(xiāng)村生活,各種社會風俗活動,以及邊區(qū)少數(shù)民族生活,都成了畫家們精心構思和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朝元仙仗圖(局部) 武宗元 宋 五馬圖(局部) 李

9、公麟 宋 清明上河圖(局部) 張擇端 宋采薇圖(局部) 李唐 宋 潑墨仙人圖 梁楷 宋第三節(jié) 遼、金、西夏繪畫 一、遼代繪畫返回主目錄返回節(jié)目錄竹雀雙兔圖 遼寧法庫縣葉茂臺出土深山會棋圖 遼寧法庫縣葉茂臺出土二、金代繪畫赤壁圖 武元直 金 幽竹枯槎圖 王庭筠 金 文姬歸漢圖 (局部) 張瑀 金 第四節(jié) 元代繪畫 元代由于政權的更替,戰(zhàn)爭引起的社會動蕩等方面的原因,繪畫出現(xiàn)了和宋代顯著不同的特點。人物畫主要成就更多地體現(xiàn)在寺觀壁畫方面,宋代院體繪畫精密不茍的畫風,元代已成衰微之勢。繼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繪畫在元代畫壇上占據(jù)著顯著地位,元代前期的趙孟頫、高克恭、任仁發(fā)等位居顯要的館閣士大夫均

10、以擅長繪畫著稱。元代中后期文人畫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帶的畫家為代表?!霸募摇钡狞S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主要師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諸家,以水墨或淺絳寫江南山水,各自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貌。此時文人畫與工匠畫有了更明確的分野。花鳥畫也向水墨方向發(fā)展,梅、蘭、竹、石為主要題材,出現(xiàn)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顧安、王冕等代表畫家。 返回主目錄返回節(jié)目錄一、山水畫 元代新的繪畫風氣的到來與趙孟頫的開啟密切相關。 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四人的創(chuàng)作集中體現(xiàn)了元代山水畫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鮮明個性特點,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畫的時代風貌。他們強調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狀物寄情,屬典型的文人畫,對明、清繪畫影響巨大。 鵲

11、華秋色圖 趙孟頫 元富春山居圖(局部) 黃公望 元漁父圖 吳鎮(zhèn) 元漁莊秋霽圖 倪瓚 元青卞隱居圖 王蒙 元二、花鳥畫 元代花鳥畫大體上可分兩類,一類是延續(xù)宋代院體花鳥畫而略有發(fā)展。另一類則是在繼承蘇軾、米芾等文人畫傳統(tǒng)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鳥畫,大都借梅蘭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花鳥圖 錢選 元墨梅圖 王冕 元秀石疏林圖 趙孟頫 元三、道釋壁畫和人物畫 元代人物畫成就遠不如唐宋時期。唯有肖像畫成績比較突出。同時,宗教壁畫和界畫受到元代統(tǒng)治者的偏愛,有了較快的發(fā)展。朝元圖(局部) 永樂宮壁畫 元楊竹西小像 倪瓚、王繹 元第五節(jié) 雕塑藝術 宋元雕塑成就主要反映在宗教題材上,尤其是佛教藝術

12、雕塑。宋元雕塑在規(guī)模上不及隋唐時代的氣勢宏偉。在審美上也失去了隋唐的靜穆和神圣,而傾向于在宗教雕塑中滲入世俗性和現(xiàn)實性的成分。 返回主目錄返回節(jié)目錄一、宋代雕塑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羅漢題材的雕塑,均以其豐富多姿的藝術造像而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以保圣寺和靈巖寺的彩塑為著名。保圣寺降龍羅漢像 宋靈巖寺羅漢彩塑 宋山西晉祠女彩塑 宋養(yǎng)雞女 大足石窟摩崖雕刻 宋二、遼、金、西夏的雕塑 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彩塑 山西大同 遼 合掌露齒菩薩是大同華嚴寺薄伽教殿內(nèi)的著名彩塑。相傳,遼代皇家崇信佛教,征調能工巧匠修建華嚴寺。城外有個雕造技術出眾的巧匠,不愿為皇家賣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輕的獨生女兒一人在家。這惹

13、惱了官府,總管以“違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頓。由于眾工匠的請求,才免于更大災禍。他女兒惦念老父親,便女扮男裝,假充工匠的兒子,修建工程浩大,監(jiān)管人員經(jīng)常責打工匠。那姑娘主動替大伙煮飯燒菜,端茶送水。她見父親和工匠們塑造神像時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雙手合十、閉目誦經(jīng)的姿態(tài),為他們祈禱。雕工們受到啟示,便依著她的身段、體形、動態(tài)塑造修飾.戲曲人物磚雕 山西稷山出土 金山西稷山縣苗圃金墓雜劇磚雕,是一組由4人構成的反映金代早期雜劇演出的珍貴實物資料。1978年發(fā)現(xiàn),原砌于稷山縣苗圃1號墓南壁上,與戲臺共存。這4個雜劇人物各用兩塊大磚雕成。人體高6570厘米,是已發(fā)現(xiàn)的同類磚雕中個體最大

14、的一組。4人并立,自左至右,第1人戴幞頭(原有帽腳,已風化脫落,帽后留有插腳的空隙),穿抹領襯衣,圓領窄袖長衫,腰束帶,下著褲,袖手而立;第2人頭巾裹,穿長衫,腰束帶,敞胸懷,腳穿尖頭鞋,扎褲口,其右手下垂,袖長及膝,左手上舉展指置左面頰下,頭微低,吐舌露齒,喜笑顏開,似在側耳細聽,表情生動滑稽。第3人戴吏帽,穿抹領襯衣,圓領窄袖長衫,腰束帶,前襟掖起,右手已殘缺,左手伸出2指,面微右側,似與右邊一人說話。第4人戴直腳幞頭(帽腳已脫落),穿抹領襯衣,圓領寬袖長袍,雙手當胸置笏。這副雜劇磚雕中4個人物,其右起第1人為末泥,第2人為副末,第3人為副凈,第4人為裝孤。其中沒有裝旦。末泥、裝孤分居兩側

15、,副凈、副末居中表演,一說一應,刻畫傳神,似為正雜劇,且副凈滑稽幽默,其表演形式系以滑稽唱念為主。三、元代雕塑 山西晉城玉皇廟28星宿之胃土雉彩塑廣目天王 北京居庸關云臺山石刻第六節(jié) 建筑藝術 一、宋代建筑 返回主目錄返回節(jié)目錄河北定縣開元寺料敵塔 宋山西太原晉祠圣母殿前飛梁 宋二、遼、金的建筑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遼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遼三、元代建筑 北京妙應寺白塔 元第七節(jié) 工藝美術宋代官府所設立的手工業(yè)管理機構非常龐大,并有細致的分工。城市的繁榮,市民的激增,導致大量工藝美術向商品化和平民化的方向發(fā)展。各種工藝產(chǎn)品,大多不惜工本,十分精美。宋代尤以陶瓷工藝的成就最為輝煌,其余工藝門類亦有相應的發(fā)展與提高。元代統(tǒng)治者不僅愛好工藝美術,而且有的甚至還親自學習各種手工藝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