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原型批評_第1頁
神話原型批評_第2頁
神話原型批評_第3頁
神話原型批評_第4頁
神話原型批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話原型批評主 要 內 容定義主要人物和理論特點局限定義l神話原型神話原型批評源于20世紀初英國古典學界崛起的儀式學派(又稱劍橋學派),大成于加拿大文學批評家諾斯洛普弗萊的批評的剖析(1957年),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批評流派。(“新批評”走向衰落)l神話神話”這個概念由來已久,一般泛指關于神或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時也包括被神化了的人。一個文化或者民族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從一個側面講述了該民族的歷史。民族神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她永遠追尋的自我意義。神話是文學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的源泉;神話蘊含了敘事結構,是文學敘述的根本;神話是意識和夢幻的文字表達方式。神話長期以來地位不

2、高,但是維柯在新科學中將神話思維確認為人類思維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是“詩的智慧”的源泉,和理性同樣重要。l原型據(jù)榮格考證,“原型”一詞在古希臘哲人(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客觀事物的原型)的著述中已經(jīng)頻繁出現(xiàn)。近代原型概念一般指作品中自古以來反復出現(xiàn)的比較典型的文學現(xiàn)象(如主題、意象、敘事方式等)這一概念首次被文化人類學家弗雷澤所采用,借以解釋多種文化里存在的神話傳說和宗教典儀,通過對這些儀式的形式進行分析,解讀其中包含的結構規(guī)律。原型具有共通性,可以通過研究原型來貫通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建構文學發(fā)展的宏觀結構。原型的研究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弗萊發(fā)展成熟,由于原型研究實際上包含了神話的內容(儀式

3、、傳說、圖騰、禁忌等)所以常以“原型批評”指代神話原型批評主要人物及其理論一、弗雷澤代表作金枝,其文化人類學方法對原型批評的產(chǎn)生形成了最重要的影響。(劍橋學派)二、榮格弗洛伊德的學生,分析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集體無意識”理論。三、弗萊代表作批評的剖析,建立了神話原型批評的主體框架,提出“文學原型”、“文學循環(huán)論”和結構主義批評理論。弗雷澤英國人類學家、歷史學家,曾任利物浦大學和劍橋大學教授。早年以研究古代文化史為主,因受泰勒原始文化一書的影響而轉向人類學和民俗學研究,尤其重視從民俗學角度來搜集、整理涉及各地土著民族和遠古原始民族的宗教資料,以對法術、禁忌、圖騰等原始宗教現(xiàn)象的研究而享譽宗教學

4、術界。他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跨領域收集和使用資料,使用比較的方法,研究文化現(xiàn)象并最終得出其終極解釋。為神話原型批評提供人類學基礎人類學基礎。代表作是金枝-巫術與宗教研究,提出了“交感巫術原理”文化人類學文化人類學興起于19世紀,是一門具有交叉性、綜合性的學科。它超越民族和地域之間的界限,著重研究人類文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變遷過程,其目的在于尋求人類文化的共同發(fā)展規(guī)律,確定個別文化的特異模式。交感巫術原理金枝中弗雷澤通過對“金枝王國”的研究提出的,它是原始民族思維和行動規(guī)則。指人類與自然之間始終存在著交互感應的關系,人們經(jīng)常通過各種象征性的活動(巫術、儀式)把自我的情感、愿望賦予自然,以控制實際上自己

5、尚無法控制的自然。人類思維經(jīng)過了巫術-宗教-科學三個階段。巫術遵循著“相似律”和“接觸律”,原始人對巫術的信念源于錯誤的聯(lián)想。相似律的錯誤在于把相似看作相同,接觸律則把脫離了接觸的事物看成總是保持接觸的。被人稱為“ 人類學百科全書”的金枝。它本來是以巫術和儀式為主要對象的原始宗教習俗研究的人類學著作,但是,文學評論家卻從中發(fā)現(xiàn)了文學主題、結構和體裁的來源。無限繁多的巫術儀式或神話就被簡劃為某幾種期待或信念的類型。以“阿都尼斯”和“金枝王國”里的死亡與復活的原型。劍橋學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英國劍橋大學為中心的一批人類學家,古典學家和文化史學家,其中包括赫麗生,亞瑟伯德納庫克,康福德和默雷。他們研

6、究原始萌芽中的戲劇因素,研究儀式和文學之間的關系,對希臘文化的特殊興趣和對儀式功能的關注是劍橋學派的共同特征。榮格瑞士心理學家,早年追隨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門徒之一,創(chuàng)立了分析心理學,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他越來越相信神話因素在夢和幻想中的巨大作用,和弗洛伊德的分歧也越來越大。榮格對于弗洛依德的繼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從那里學會了使用潛意識這個概念,并獲得了技術;另一個是從“ 超我”中朦朦朧朧覺察到一種可以通過個人的心理活動而顯現(xiàn)出來的集體的潛意識。榮格對于弗洛依德的批判也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反對性欲中心;另一個是強調集體潛意識的重要。代表作集體無意識的概念提出集體無意識概念,

7、把原型與文學聯(lián)系在一起,神話原型理論的框架基本形成。集體無意識概念集體無意識 集體無意識是人類心理的一部分,它不像個人無意識那樣依賴于個人經(jīng)驗而存在,因此不是個人的東西。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從未在意識里顯現(xiàn)過,因此也從不會為個人所獲,而是完全依賴于遺傳。由各種原型構成個人無意識依賴于個人經(jīng)驗而存在個人無意識由曾經(jīng)意識到的內容所組成,這些內容后來由于被遺忘或壓抑而從意識中消失個人無意識是由各種情結構成主要區(qū)別:前者是種普遍的、非主體或超主體性的人類心理體系,主要由遺傳產(chǎn)生。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正是對原型的展示,是人類集體無意識地表現(xiàn)。比如“雙重母親”和與此相關的“雙重出生”主題榮格極力維護集體無意識觀的“科

8、學性”認為它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實證研究的結果,并且為尋找原型提供了一些方法:首先夢是發(fā)現(xiàn)原型最理想的地方,做法是直接向做夢者了解夢中出現(xiàn)的主題,尤其是那些原型意象。另一個辦法是通過“主動想象”。其中榮格描述 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型陰影。并且人們?yōu)榱吮苊獾赖伦枇σ鸬男呃?、焦慮和負罪感,意識更樂于把自我人格中的陰暗可怕的一面“投射”到他人身上,其中異性投射表現(xiàn)為阿尼瑪和阿尼瑪斯。原型批評家紐曼曾把原型解釋為三個層次即:原型,原型意象、原型具象。在賽珍珠的大地中均有體現(xiàn)。弗萊弗萊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神學家和文學批評家,因批評的剖析而聞名,被譽為“20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此書闡明了他的觀點:文學批評應該

9、具有方法論原則和自然科學的連貫性,在他看來,連貫性體現(xiàn)在文學原型的復現(xiàn)。弗萊自覺吸收了上述人類學、心理學的成果,并融會貫通了其他如“新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等各家之長,系統(tǒng)的闡述了原型批評的觀點方法。弗萊在討論文學時僅僅地貼住文學,試圖給文學批評以獨立地位,他認為文學批評不等于文學創(chuàng)作,。批判“新批評”的細讀法他在理論實踐中依靠的文學研究方法論是“歸納法”弗萊的原型觀他認為原型是那種典型的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他們連接詩與詩的象征,使我們的文學體驗得以完整,原型是一種交際象征,原型是一些聯(lián)想群,即特定的語境中,我們往往有大量的已知聯(lián)想物,這些聯(lián)想物是可交際的,因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很熟悉它。弗

10、萊的文學循環(huán)觀他認為文學的循環(huán)與生命和自然界的循環(huán)運動相似,弗萊根據(jù)自然界的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規(guī)律,歸納出文學形態(tài)的四種原型,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季,但這種循環(huán)不是簡單的周而復始,而是螺旋式上升,在這個循環(huán)過程中,置換更新置換更新起到重要作用。比如:神話傳奇寫實文學弗萊的文學整體觀這里的文學整體觀也是從文學的內部結構和自身規(guī)律來講的,理論 和 批 評 的 系 統(tǒng)化 有 賴于 對 文學 自 身 的規(guī) 律性 因 素 的把握,傳統(tǒng)的文學只關注個別作家和作品,強調文學模仿生活,卻忽略了單個作品和整個文學整體的關系,忽略了文學對已有文學的模仿,這正是原型批評所要糾正的,只有把個別作品,主題,題材等同整個文學史

11、聯(lián)系起來,才有助于發(fā)現(xiàn)文學表現(xiàn)的自身規(guī)律。 四種敘述程式傳奇 春喜劇 夏悲劇 秋反諷 冬或嘲弄 啟示世界魔幻世界天真類比世界自然與理性類比經(jīng)驗類比世界神明人類動物植物礦物 意象世界特點宏觀性宏觀性這是神話原型批評理論得以取代新批評的原因,因為新批評倡導的正好是神話原型批判所反對的,神話原型批判反對新批評的文本細讀法,原型批評以人類學的理論和視野為基礎,其核心方法是“遠觀”(stand back)可以說是一種宏觀的全景的文學眼光,他要求把文學的各種現(xiàn)象題材主題等放到文化整體中去考察,在這種文學人類學的處理下,文學成為了整個文化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比如宗教神話。系統(tǒng)性系統(tǒng)性可以說是“遠觀”所包含的另一種

12、意思,即 把 單 個 文學 作 品 的研 究放 到 整個 文 學 大 系 統(tǒng) 中,一 部 作 品、一 個 主 題、一 個 意象、一 種 結構,都 只 有 在歷史 地形 成 的 文 學總 體 中 才 能 得到 真 正 透 徹 的 理 解。原 型 批評的 這 種 系統(tǒng) 性 的 特 點 突 出地 表 現(xiàn)在 對文 學 傳 統(tǒng) 的 高度 重視 上。(這一點同法國結構主義又有所不同)重認知而輕判斷重認知而輕判斷他把文學批評分為“學術式”批評和“審判式”批評,而神話原型批評則屬于前者,所 謂 認 知,就是 對在 文學 中 反復 出 現(xiàn) 的、可 交際 的 原型性 的文 體、原 型性 的 敘 述 或表 現(xiàn)程 式、原 型 性 的 意 象、母題、人 物 乃至 主題的 識 別 和 歸 納,使 個別 作 品的 研 究 趨 向 于 形式 化、科 學 化,有助 于探索 文 學 作 品 的 構成 和 文 學發(fā) 展 演 變 的 規(guī) 律 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