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止血藥_第1頁
第十八章止血藥_第2頁
第十八章止血藥_第3頁
第十八章止血藥_第4頁
第十八章止血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十八章止血藥教學目的與要求1、掌握止血藥的定義、功效、適應范圍。2、掌握止血藥的分類,各類藥物的性能特點。3、熟悉每類藥物代表藥的作用特點4、正確對待炒炭問題。第十八章止血藥概述:一定義:凡以制止體內(nèi)外出血為主要作用,治療出血證的凡以制止體內(nèi)外出血為主要作用,治療出血證的藥物,稱為止血藥。藥物,稱為止血藥。二功效及分類:1功效:止血涼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斂止血、溫經(jīng)止血本類藥物均入血分,歸心、肝、脾經(jīng)藥性有寒、溫、斂、散不同,其作用因而有別 2分類:按功效不同可分為:涼血止血藥-藥性寒涼,用于血熱出血。化瘀止血藥-具止血與化瘀雙重作用,用于瘀血阻滯,血不循經(jīng)出血。收斂止血藥-多具澀味,單圖止

2、血,用于多種出血。溫經(jīng)止血藥-藥性偏溫,用于虛寒性出血。三適應范圍:各種出血病證,如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創(chuàng)傷出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創(chuàng)傷出血等。止血作用原理:1作用于凝血過程,縮短凝血時間,如白及,小薊。2使局部血管收縮,縮短出血時間,如三七、地榆。3增加血小板數(shù)目,增強血小板的功能,如紫珠。4促進纖維蛋白原或纖維蛋白的生成,抑制纖溶,如紫珠 四配伍:1血熱妄行出血選擇涼血止血藥,并配伍清熱瀉火藥和清熱涼血藥。2陰虛火旺出血選用涼血止血藥,并配伍滋陰降火、滋陰潛陽藥。(龜板、鱉甲)3瘀血內(nèi)阻,血不循經(jīng)出血選用化瘀止血藥,并配伍行氣活血之品

3、。 4虛寒性出血選用溫經(jīng)止血藥和收斂止血藥,并配益氣健脾溫陽藥(白術(shù)、茯苓、續(xù)斷) 5出血過多,氣隨血脫者,則需急投大補元氣之藥以益氣固脫、益氣攝血,即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一般止血、補血之品難以取效。(人參)五注意事項:1根據(jù)寒熱虛實用藥寒證出血(多見于慢性出血,如陽虛不攝的便血、虛寒性崩漏)常選用艾葉等溫性藥。熱證出血(多見于肺胃積熱、小腸濕熱、血熱妄行及其他急性出血)常用側(cè)柏葉、大薊、小薊等寒涼藥。2正確對待炒炭問題“炒炭止血”“黑能勝赤”“紅見黑則止”。 前人經(jīng)驗認為止血藥炒炭后止血作用更佳但不可一概而論,有些藥以生品止血好,炒炭后反會影響止血效果(側(cè)柏葉、地榆、

4、小薊),所以,是否要炒炭,應根據(jù)藥性、病證性質(zhì)而定,不可拘泥。 3 3注意止血又不留瘀注意止血又不留瘀對出血兼瘀或出血初期,不宜單獨使用涼血止血藥和收斂止血藥,以免涼遏戀邪留瘀 4 4根據(jù)出血部位用藥根據(jù)出血部位用藥肺出血-白芨、藕節(jié)、茜草、白茅根、側(cè)柏葉胃出血-三七、白茅根、血余炭便血-地榆、槐花尿血-蒲黃、小薊鼻衄-白茅根崩漏-血余炭、棕櫚炭三七、仙鶴草作用較廣,各部位出血均可用 第一節(jié)涼血止血藥一性能特點:藥性寒涼(或苦寒或甘寒)歸經(jīng):心、肝、(脾)走血分,清泄血分之火熱而止血。功效:涼血止血適應證:血熱妄行出血證。血熱出血癥見:出血鮮紅、較濃稠,伴發(fā)熱或不發(fā)熱,煩躁、面紅目赤、口渴欲飲

5、,舌紅或絳,脈數(shù)有力。二注意事項1、應用本類藥時,常配伍清熱涼血藥,增強止血作用;2、本類藥物因性寒涼,易涼遏傷陽留瘀,應中病即止,不宜過量久服,或少佐活血止血藥。本節(jié)重點藥物:大薊、白茅根、地榆重點藥物:大薊、白茅根、地榆 熟悉藥物:小薊、槐花、側(cè)柏葉 大小薊 來源:大薊為菊科薊的地上部分或根;小薊為菊科刺兒菜的地上部分。按:陶弘景:“大薊是虎薊,小薊是貓薊。葉并多刺相似?!本V目:“薊猶髻也,其花如髻也?!?炮制:生用;炒炭。 大薊小薊v功用疏要: v 兩藥均屬苦甘而涼之品,同能涼血止血、散瘀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解毒消癰,用于血熱出血及熱毒瘡癰。但小薊又可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解毒消癰方

6、面大薊較勝。兩藥均能利膽、降壓,用于肝炎黃疸、高血壓大薊地榆v來源:薔薇科地榆、長葉地榆的根。陶弘景:“葉似榆而長,初生布地,”別名:山紅棗根、棗兒紅、赤地榆、紫地榆。 v炮制:生用;炒炭。 v v性能:苦、酸,微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 v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斂瘡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v 本品味苦沉降,酸澀收斂,微寒清熱。入肝經(jīng)血分而涼血、收斂,共奏止血之功;沉降下行,以善止下焦血熱出血為長。入陽明走肌肉,可解毒、消腫、斂瘡,尤為燒燙傷要藥燒燙傷要藥。 v應用:1、血熱出血以下焦便、痔、崩、痢血多用。 v 2、水火燒燙傷、瘡癰腫毒、濕疹、毒蛇咬傷因既可減少創(chuàng)面分泌,又可促進愈合,并能減少感染,

7、故為燒燙傷要藥。民諺:“家里有地榆,不怕燙掉皮”;“地榆燒成炭,不怕皮燒爛”。 v其他:急性菌??;宮頸糜爛。 v用量:1015克。大面積燒傷不可廣泛涂敷,以免吸收傷肝?;被╲來源:豆科喬木槐的花蕾。按:此槐系“國槐”。別名:槐蕊、槐米。 v炮制:生用;炒黃;炒炭。 v 國槐槐花槐花洋槐v性能:苦,微寒。歸肝、大腸經(jīng)。 v功效:涼血止血,清肝明目涼血止血,清肝明目。 v 本品苦寒沉降,善清大腸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入肝經(jīng)可瀉肝火而明目、降血壓。 v應用:1、血熱出血便血、痔血多用。 v2、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 v3、高血壓。 v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炒炭,清肝生用。 v附:槐角 v 功效類似槐

8、花,但止血力較遜,而清火之力較強,且可潤腸。側(cè)柏葉v來源:柏科喬木側(cè)柏的嫩枝葉。別名:柏葉。 v炮制:生用;炒炭?;蝓r用。 v 北京天壇古側(cè)柏v性能: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jīng)。 v功效:涼血止血,化痰止咳。 v 本品苦寒泄熱,味澀收斂。入肝經(jīng)血分可既善涼血,又可斂血,共奏止血之功;入肺經(jīng)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嘤挚扇敫谓?jīng)燥濕而止帶,入肺經(jīng)降逆而止咳(按下劃線上內(nèi)容為筆者新增)。 應用:v1、血熱出血多用于血熱出血,但性兼收斂,故配伍溫經(jīng)止血藥亦可用于虛寒出血。 v2、肺熱咳喘有痰中樞性鎮(zhèn)咳藥,又可祛痰、平喘。 v其他: 脂溢性脫發(fā); 帶下;v 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痛;燙火傷;高血壓。 v用量用法:1

9、015克;止血多炒炭(血熱除外),化痰止咳生用。白茅根v來源: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別名:茅根、蘭根、茹根、地筋、白花茅根。 v炮制:曬干生用;鮮用;搗汁;炒炭。 v v性能:甘,寒。歸肺、胃、膀胱經(jīng)。 v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v 本品性寒清熱,可入血分涼血止血;清泄之功可清肺、胃之熱;甘淡滲利,入膀胱經(jīng)利尿通淋;甘寒又有生津止渴之功。 v應用:1、血熱出血、血熱出血多用于尿血、衄血。多用于尿血、衄血。 v 2、熱淋、水腫、熱淋、水腫今多用于急慢性腎炎。今多用于急慢性腎炎。 v其他:肺熱咳喘;胃熱嘔噦; v 熱病煩渴; 濕熱黃疸。 v用量用法:1530克,單用可至6

10、0250、500克者。多生用,亦可炒炭。苧麻根v來源:蕁麻科草本植物苧麻的根。別名:野麻、線麻、白麻、上青下白等。按:原產(chǎn)我國的為白葉種苧麻,莖部韌皮纖維可供紡織、織漁網(wǎng)、造紙。詩經(jīng)陳風東門之池:“ 東門之池,可以漚苧。彼美叔姬,可與晤歌?!?v炮制:生用。 v v性能:甘,寒。歸心、肝經(jīng)。 v功效:涼血止血,安胎、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安胎、清熱解毒。 v 本品性寒清熱,可入心肝血分涼血止血;清血熱之功又可入肝經(jīng)安胎;甘淡滲利,又可利尿,尚有清潔熱毒作用。 v應用:1、血熱出血多用于吐血、崩漏。 v 2、血熱胎動不安、胎漏。 v 3、熱毒瘡瘍、熱淋、丹毒等。今用之尿路v 感染、腎炎水腫、孕婦水

11、腫等。 v其他:熱病煩渴等。v苧麻簡介苧麻簡介 v 苧麻為蕁麻科苧麻屬,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宿根年限可達10-30年以上。苧麻葉曬干后 是良好的牲畜飼料,苧麻根可藥用,有止血、散淤、解毒、安胎等功效。 苧麻桿表皮可加工制作苧麻紡織用苧麻纖維, 細長、堅韌、質(zhì)地輕、吸濕散濕快,因而透氣性比棉纖維高三倍左右,同時 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適宜紡織各類衛(wèi)生保健用品,因此苧麻纖維具有良好的穿著服用性能,是一種優(yōu)良的紡織原料,被公認為“天然纖維之王”。苧麻織物具有粗獷、挺括、典雅、輕盈、涼爽、透氣、抗菌等優(yōu)點,其優(yōu)越性與獨特風格是別的纖維無法比擬的。它與棉、絲、毛或化纖進行混紡、交織,可以彌補上

12、述四大纖維的缺陷,達到最佳織物功效。 v苧麻是中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nóng)作物,是我國國寶,我國的苧麻產(chǎn)量約占全世界苧麻產(chǎn)量的90%以上,在國際上稱為“中國草”。苧麻適宜種植在溫帶及亞熱帶地區(qū), 南起海南省,北至陜西省均有種植苧麻的歷史,一般劃分為長江流域麻區(qū) 、華南麻區(qū) 、黃河流域麻區(qū) 。 據(jù)考證,早在四千年前,我國古民就利用苧麻通過手工紡紗織布,而用棉花紡紗織布則從漢代開始,使用苧麻纖維紡紗織布僅比古埃及用亞麻手工織布晚大約一千年左右。其他麻類除大麻在四千多年以前已有栽培之外,黃麻則在宋代才開始利用,紅麻、青麻和龍舌蘭麻等應用并未象苧麻、亞麻如此廣泛。 羊蹄v來源:蓼科草本植物羊蹄、尼泊

13、爾羊蹄的根。別名:敗毒菜、牛舌菜、羊蹄大黃、土大黃、牛西西等。 v炮制:生用。 v 本品苦澀而寒,歸心、肝、大腸經(jīng)。功能涼血止血、解毒殺蟲、瀉下。用于血熱妄行的出血,疥癬、禿瘡、瘡癰、燙傷等。第二節(jié)化瘀止血藥定義:凡具有化瘀和止血雙重作用,主要用于瘀凡具有化瘀和止血雙重作用,主要用于瘀血阻滯之出血的藥物,稱化瘀止血藥。血阻滯之出血的藥物,稱化瘀止血藥。性能特點:本類藥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能消散瘀血而止血,適用于因瘀血內(nèi)阻而血不循經(jīng)之出血證。癥見:出血黯滯伴血塊,或舌質(zhì)紫黯瘀斑。本類藥物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此外,部分藥物還可用于跌打損傷、瘀滯心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等證。三七v來源:五加科三七的

14、根。別名:山漆、人參三七、參三七、田七、田三七、血參、金不換、漢三七、旱三七、田漆等。 v炮制:生用。 v v性能:甘、微苦,溫。歸肝、胃經(jīng)。 v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v 本品甘緩溫通,苦泄化瘀。既善止血(收斂),又可活血化瘀,故能和血,血和則腫消痛止,有止血不留瘀之長;既善止痛,又善療傷。本草新編:”三七根,止血之神藥也?!?v應用:v1、內(nèi)外各種出血兼瘀者尤佳,多單味研末吞服。 v按:本品止血的機制,首先是收縮血管,其次是促進凝血。 v2、跌打瘀痛為傷科要藥。 v其他:冠心病心絞痛;瘡癰腫痛;v 慢性肝炎; 氣血虧虛。 v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末11.5克。止血以生用為宜。 三七

15、Sanqi本草綱目要點:廣泛用于人體內(nèi)外各種出血。止血不留瘀廣泛用于人體內(nèi)外各種出血。止血不留瘀。別名:田七、田三七、三七參、廣三七、金不換。來源: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三七的干燥根。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云南、廣西等地。采集與炮制: 秋季花開前采挖。分開主根、支根及莖基,干燥。支根習稱“筋條”、莖基習稱“剪口”。生用。用時搗碎或碾細粉用。性味:甘、微苦,溫。歸經(jīng):肝、胃。功效:化瘀止血,化瘀止血,活血活血定痛。定痛。有“止血不留瘀,散血不傷血”之特點。為止血、止血、止痛、療傷、消腫之要藥。止痛、療傷、消腫之要藥。應用:l l用于體內(nèi)外各種出血證。用于體內(nèi)外各種出血證。三七止血作用廣泛,又能化瘀,故出血兼瘀

16、者尤為適宜??蓡斡没蜓心﹥?nèi)服或外敷,即有良效。 2 2跌打瘀腫疼痛。跌打瘀腫疼痛。三七善活血消腫定痛,為傷科要藥??蓡斡帽酒穬?nèi)服外敷。三七還廣泛用于胸痹心痛、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及產(chǎn)后瘀阻腹痛諸證。配伍丹參、川芎、郁金等。近年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后遺癥等均有較好療效。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研末吞服,每次153g?;蛉胪?、散劑。外用適量,研末外摻或調(diào)敷。 茜草v來源:茜草科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莖。別名:蒨、茹蘆、染緋草、血見愁、過山龍。 v炮制:生用;炒炭。 v v性能:苦,寒。歸肝經(jīng)。 v功效:涼血化瘀止血,活血通經(jīng)。 v 本品苦寒可涼血,苦泄可活血化瘀。本草經(jīng)疏

17、云:“茜根,行血涼血之要藥”;本草匯言:“茜草治血,能行能止”。其性偏于下行。 v應用:1、血熱出血夾瘀者多用于婦科,常配烏賊骨同用。 v2、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下、跌打損傷、痹痛。 v按:今有配橙皮治療慢支炎者,認為可止咳祛痰作用。 v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炒炭,活血生用。 蒲黃v來源:香蒲科水燭香蒲、東方香蒲的雄花花粉。別名:蒲草黃、蒲棒頭花等。 v炮制:生用;炒用(蒲黃炭)。 v v性能:甘,平。歸肝、心包經(jīng)。 v功效:化瘀止血,利尿。 v 本品甘緩不峻,專入血分,以下行為趨勢。生則能行,可化瘀止痛;炒則性澀,收斂止血,有止血不留瘀之長。又可利尿通淋。 v應用:1、體內(nèi)外各種出血尤宜

18、于婦科出血。 生、炒均可,炒后尤佳;夾瘀者更宜。 2、瘀血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痛瘀血疼 痛常配五靈脂同用。 3、血淋。 v其他:高血脂癥、高血壓、冠心??;v 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口腔潰瘍。 v用量用法:310克;包煎;化瘀止痛生用,v 止血生用花蕊石v來源:蛇紋大理巖的石塊。別名:花乳石。 v炮制:火煅研細水飛。 v功用疏要:本品酸澀收斂,又可行散,可化瘀止血。臨床用于吐血、衄血、咯血而兼瘀滯者,也可用于外傷出血及瘀腫疼痛。 降香v來源:豆科喬木降香檀樹干及根部的心材。別名:降真香。按:過去多自國外進口,系印度黃檀的心材,商品稱“番降”。證類本草:“伴和雜香,燒煙直上天,召鶴得盤旋于此也”;本草從新

19、:“燒之能降諸真,故名”。 v炮制:生用。 v v功用疏要:本品辛散溫通、氣味芳香,性降。入心肝血分可化瘀止血、理氣止痛;入氣分可降氣止嘔辟穢。臨床用于瘀血出血跌打損傷之內(nèi)外出血尤宜;又用于血瘀氣滯之胸腹疼痛、跌打腫痛今常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穢濁內(nèi)阻的吐瀉腹痛。第三節(jié) 收斂止血藥v 本類藥味多兼澀,或系炭類,或系質(zhì)粘之品,可使血液粘縮、血絡凝固而止血。用于各類出血而無瘀之證。若屬有瘀者當慎用,或配行氣活血之品以反佐之。 v 二十四孝圖親嘗湯藥第三節(jié)收斂止血藥定義:具有收斂止血作用,主要用于外傷性出血及虛 損性出血證的藥物,稱收斂止血藥。性能特點:多具澀味,或為炭類,或質(zhì)粘,功效:收斂止血適應證:

20、廣泛用于多種出血證而無明顯瘀滯者,尤以 虛損及外傷出血較好。注意事項出血初期,實熱方盛或有明顯瘀滯者慎用收斂止血藥,以免留邪為患 。 白及v來源:蘭科植物白及的塊莖。別名:白雞兒、白雞娃、地螺絲。 v炮制:生用;碾粉。 v性能:苦、甘、澀,寒。歸肺、胃、肝經(jīng)。 v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v 本品質(zhì)粘味澀,功專收斂,入肝經(jīng)血分,可收斂止血;苦而微寒,可入血分泄熱而消腫;甘而兼補,可走肌肉生肌。 v應用:1、內(nèi)外各種出血、內(nèi)外各種出血尤善止肺、胃出血。尤善止肺、胃出血。 v 2、癰腫、燙火傷、手足皸裂、肛裂等。、癰腫、燙火傷、手足皸裂、肛裂等。 v用量用法:1015克;散劑

21、25克。仙鶴草v來源:薔薇科草本植物龍芽草的全草。別名:龍芽草、脫力草、老鸛嘴、地仙草、瀉痢草等。 v炮制:生用;炒炭。 v性能:苦、澀,平。歸肺、肝、脾經(jīng)。 v功效:收斂止血,止痢,補虛,截瘧,殺蟲。 v 本品澀可固脫,入肝經(jīng)血分可收斂止血;民間用之補虛強壯;入脾胃可止瀉??;味苦可殺蟲。 v應用:1、全身各部多種出血無論寒熱虛實均v 可使用。 v 2、久瀉久痢、血痢。 v 3、瘧疾寒熱。v 4、脫力勞傷。 v其他:滴蟲性陰道炎;瘡癰、跌打腫 v 痛、毒蛇咬傷。 v用量用法:1030克,大劑量可至3060克。紫珠v來源:馬鞭草科灌木植物紫珠、杜虹花的葉片。別名:紫荊、止血草等。本草拾遺:“至秋

22、子熟,正紫,圓如小珠,名紫珠”。 v炮制:生用;鮮用;研粉備用。 v v性能:苦、澀,涼。歸肝、肺、胃經(jīng)。 v功效:涼血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v 本品味澀,入肝經(jīng)血分可收澀止血;苦涼則可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澀可斂瘡。 v應用:1、各種原因的內(nèi)外出血血熱者為宜;v 肺、胃出血較佳。 v 2、燒燙傷、癰腫瘡毒等。 v按:本品制成注射液局部注射可治療痔瘡。 v用量用法:1015克;研末1.53克。棕櫚炭v來源:棕櫚科植物棕櫚樹葉柄基部的纖維。別名:陳棕炭、棕版炭。 v炮制:炒炭(間接煅)。 v功用疏要:本品為作用良好的收斂止血藥,可用于身體各部一切出血而無瘀者,尤多用于崩漏。 血余炭v來源:為人頭發(fā)

23、加工品。 v炮制:煅炭(間接煅)。 v功用疏要:本品既可收斂止血,又可化瘀,有止血不留瘀之長;兼能利尿??捎糜谏眢w各部出血,尤多用于尿血、崩漏。其他尚可用于瘡瘍潰后不斂、帶狀皰疹等。藕節(jié)v來源:睡蓮科植物蓮的根莖的節(jié)。 v炮制:生用;炒炭;鮮用搗汁。 v功用疏要:本品澀可收斂止血,又可散瘀血;生用化瘀止血,炒炭收斂止血??捎糜诟鞣N出血,尤多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亦佳。 v 刺猬皮v來源:刺猬科動物刺猬、短刺猬的皮。別名:猬、毛刺、猬鼠、刺球子、刺魚等。 v炮制:滑石粉拌炒。 v功用疏要:本品善入腸胃,功能收斂止血;又可固精縮尿、化瘀止痛。臨床用于便血、痔血;遺精、遺尿;胃痛、反胃等。 v 第四節(jié)

24、 溫經(jīng)止血藥 v 本類藥藥性溫熱,可溫助陽氣,以增強脾之統(tǒng)血功能、固護沖任,用于陽氣虧虛,特別是脾陽不足、沖任虛寒,血失固攝的虛寒性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紫癜等。 v 臨床常配益氣健脾藥或溫補腎陽藥同用。第四節(jié)溫經(jīng)止血藥 定義:藥性溫熱,以溫經(jīng)止血為主要作用,用于虛藥性溫熱,以溫經(jīng)止血為主要作用,用于虛 寒性出血的藥物,稱溫經(jīng)止血藥。寒性出血的藥物,稱溫經(jīng)止血藥。性能特點:性多溫熱,歸經(jīng):肝脾功效:溫經(jīng)止血。適應證:脾不統(tǒng)血,沖脈不固之虛寒性出血證。如便 血、崩漏、衄血、紫癜等。虛寒性出血癥見:反復出血日久,色淡紅或暗淡,伴面色蒼白或痿黃,胃納減退、體倦乏力,四肢不溫,舌淡,脈弱。 虛寒性出血機理: 血液在經(jīng)脈中周流不息,循環(hu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