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明代的司禮監(jiān)2014-05-12 10:29:23 江西師院學報 歐陽琛本文將依次論述以下問題:洪武時期的宦官機構和宦官預政;洪武、宣德間司劄監(jiān)職掌的演變;正統(tǒng)以後、司禮掌印與內閣首輔“對柄機要”;余論。一明代宦官機構,是在洪武時期創(chuàng)建完成的。從吳元年(洪武建元前一年)始置內使監(jiān)(註:明太祖實錄(南京圖書館藏傳抄本一九四年影印本)卷二十,吳元年九月丁亥條:置內使監(jiān),設監(jiān)令正,正四品;下有丞、奉禦、內使、典簿。後改置內使監(jiān)、禦用監(jiān),各設令一人,正三品。這是明代給宦官定過的最高品秩。下有丞、奉禦、典簿等。又置禦馬司,設司正,正五品。)起,到洪武三十年增設都知監(jiān)和銀作局止,前後歷時三十一年,建成了一
2、個包括十二監(jiān)、二司、七局的龐大宦官機構。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向侍臣發(fā)表自己對漢唐宦官弊政的評論,並一再頒布有關宦官的禁令。與此同時,他又不斷擴充宦官機構,調整品秩,確定職掌,使它的體制日益完備??梢娒鞔鹿贆C構的設置,是朱元璋根據統(tǒng)擡的需要,經過長期周密考慮的結果。洪武時期,對宦官機構先後進行過十次以上的調整,其中比較大的調整有兩次,每次調整都有較大擴充。第一次是洪武十七年四月,把原設的監(jiān)、司、局(註:據明太祖實錄載,洪武十七年以前所置的七監(jiān)有:內使、禦用、神宮內使、尚衣、尚冠、尚履、尚佩。至於監(jiān)以下的司局,則置廢多次,不備錄。)調整增置為九監(jiān)、九局,第一次在典禮紀察司的基礎上設置了司禮監(jiān)(註:
3、明太祖實錄卷一六一,洪武十七年四月癸未條,所置的九監(jiān)是:內官、神宮、尚寶、尚衣、尚膳、司設、司禮、禦馬、直殿。九局為:巾帽、針工、織染、顏料、司苑、司牧、皮作、兵仗、寶源。關於典禮紀察司,本文第二部分將論及。)。監(jiān)設令一人,丞一人。除名列首位的內官監(jiān)令為正六品,丞為從六品外,其他各監(jiān)的令均為正七品,丞均為從七品。對各監(jiān)的職掌都作了規(guī)定。內官監(jiān)的職掌是:“通掌內使名籍,總督各職。凡差遣及缺員,具名奏請”(註:明太祖實錄卷一六一、洪武十七年四月癸未條。)可見內官監(jiān)是當時宦官機構的第一署。第二次調整在洪武二十八年九月。這次把九監(jiān)九局增為十一監(jiān)、二司、六局。監(jiān)改設太監(jiān)一人,左右少監(jiān)各一人,左右監(jiān)丞各一
4、人。各監(jiān)太監(jiān)品秩一律定為正四品,少監(jiān)從四品,監(jiān)丞正五品。有些監(jiān)的職掌作了較大的更改(註: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一,洪武二十八年九月條。十一監(jiān)是:神宮、尚寶、孝陵神宮、尚膳、尚衣、司設、內官、司禮、禦馬、印綬、直殿。二司是:鐘鼓,惜薪。六局是:兵仗、內織染、針工、巾帽、司苑、酒醋面。)。把兩次調整加以比較,可以看出兩點顯著的變動。第一點,各監(jiān)為首官員的品秩一律提高為正四品,恢復到吳元年時內使監(jiān)令正的品秩。第二點,內官監(jiān)的地位下降了,它的名次由首位降為第七位。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的品秩也和各監(jiān)一樣,為正四品。它的職掌也改為主要是“成造婚禮妝奩冠傘扇衾褥帳幔儀仗”等(註: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一,洪武二十八年九月條。十一
5、監(jiān)是:神宮、尚寶、孝陵神宮、尚膳、尚衣、司設、內官、司禮、禦馬、印綬、直殿。二司是:鐘鼓、惜薪。六局是:兵仗、內織染、針工、巾帽、司苑、酒醋面。)。司禮監(jiān)則保留了宮廷禮儀的職掌(註:據上引明太祖實錄卷一六一和卷二四一的記載,洪武十七年所定的司禮監(jiān)職掌是:“掌宮廷禮儀,凡正旦、冬至等節(jié)、命婦朝賀等禮,則掌其班位儀註,及糾察內官人員違犯禮法者”。洪武二十八年改定為:“掌冠婚喪祭禮儀、制帛與禦前勘合,賞賜筆墨書畫,並長隨當差內使人等出門馬牌等事,及督光祿司供應諸筵宴之事?!保?,而排列第八,位於內官監(jiān)之後。洪武三十年七月,增置都知監(jiān)和銀作局,共為十二監(jiān)、二司、七局。有明一代的宦官機構的建置,至此基本完
6、成了(註:以明太祖實錄所載,截至拱武三十年七月為止所置的宦官十二監(jiān),和明史職官誌三宦官中的十二監(jiān)比較,前者缺禦用監(jiān)而多出孝陵神宮監(jiān)。按吳元年九月始置內使監(jiān),後改置內使監(jiān)和禦用監(jiān),秩皆三品。是禦用監(jiān)為最早設置的二監(jiān)之一。至洪武六年六月改禦用監(jiān)為供奉司。洪武二十二年正月,又罷供奉司。故洪武十七年四月和二十八年九月所定的宦官機構中都沒有禦用監(jiān)。以上均據明太祖實錄。至於禦用監(jiān)何時復置,孝陵神宮監(jiān)何時罷去,均不詳。余如四司,尚缺寶鈔、混堂;八局尚缺浣衣。)。明人關於洪武時宦官情況的記述,一般都強調太祖駕馭宦官之嚴,所以洪武時宦官不敢?guī)指`權力,“蓋三十年之間而宮府謐如也”。從而對洪武時期宦官幹預政治的情狀
7、避而不談(註: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之九十,中官考一:“明興,高皇帝神斷自天,朋亡(疑當作而)不昵。雖置各監(jiān)局以處中貴人,而不兼文武銜,不侵外廷政,不禦外臣服,蓋三十年之間而宮府謐如也?!保?。明史宦官傳說:“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jiān)軍、分鎮(zhèn)、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卑炎尰鹿賻诸A政治的始作俑者歸於成祖朱棣,這當然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我們從一些明初的史事記述中不難發(fā)現,明史宦官傳列舉的明代宦官幾項“大權”,在洪武時,有的已頻繁出現過,有的早有萌芽,不過到永樂時才趨於顯著;有的還超出於這幾項權力。宦官出使,洪武時不僅頻繁見於記載,而且太祖就公開承認說:宦官“自左右服役之外,重者不過俾傳命四方
8、而已”(註:明太祖實錄卷二四六,洪武二十九年七月丙寅條。)。重要的出使如:洪武二年遣內臣以書諭元將納哈出;七年選派蒙古族宦者鹹禮袁不花、帖木兒二人送崇禮侯買的裏八刺於漠北;八年遣內使趙成以羅綺綾帛並巴茶往河州與西番市馬;十四年遣內臣賫敕諭烏蒙、烏撒諸酋長;十六年遣尚佩監(jiān)奉禦路謙使琉球中山王;十九年遣內使與行人劉敏等賫磁器往賜真臘等國;二十八年遣內使趙達、朱福等使暹羅斛國(註:以上分別見明太祖實錄卷四十、卷九十三、卷一百、卷一四、卷一五一、卷一七九、卷二四三。)。從洪武歷永樂以至整個明代前期,宦官出使幾成定制。不過列永樂時期,宦官出使範圍之廣、規(guī)模之大和次數之多,才達到明代的高峰?;鹿賹U鳌⒈O(jiān)軍
9、和分鎮(zhèn),始見於永樂。然明太祖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就經常派宦官到軍前,向統(tǒng)軍大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沐英、傅友德等傳達重要命令(註:弇山堂別集卷八六、卷八七,詔令雜考。)。如洪武元年遣中使到北平犒北征將士;洪武十一年命內官赴討破五開叛蠻的總兵官楊仲名軍中“觀兵閱勝”;這些宦官都兼有覘軍的使命(註:以上分別見明太祖實錄卷三一、卷一二一。)。以上這些實為永樂以後宦官專征、監(jiān)軍、分鎮(zhèn)的先聲。關於刺臣民隱事,太祖早在建國以前就曾用“檢?!辈煸L臣民。洪武十五年,公開設置錦衣衛(wèi),掌侍衛(wèi)、緝捕、刑獄之事。關於宦官偵伺臣民,雖史籍諱言,而仍有所透露。明太祖實錄卷一二六,洪武十二年八月戊午條:占城國王阿答阿者遣其臣陽須
10、文旦進表及象馬方物,中書省不以時奏。內臣因出外見其使者,以聞,上亟召使者見之。嘆曰:壅蔽之害,乃至此哉!因勅責省臣曰:朕居中國,撫輯四夷今占城來貢方物,既至,爾宜以時告,禮進其使者;顧乃泛然若罔聞知。為宰相輔天子,出納帝命,懷柔四夷者固當如是耶?丞相胡惟庸、汪廣洋等皆扣頭謝罪。此事發(fā)生後的第二年正月,胡惟庸即以謀反的罪名被處決,接著就發(fā)生了“胡獄”??梢娗懊嫠^“內臣因出外見其使者,以聞”,顯然是史官的曲筆。宦官這種偵查活動,在當時決不是偶發(fā)的孤立事件。於上述的出使等項權力之外,洪武時開始派遣宦官參預審覈全國商稅稅收的工作。明太祖實錄卷一一一,洪武十年三月甲申條:戶部奏:天下課稅司局,征商不如
11、額者一百七十八處。宜速遣中官、國子生及刑部委官各一人,往覈其實,立為定額。從之。由戶部奏請雲雲,可見派宦官參與這項工作,當時已成為一種常規(guī)。以後歷朝都使宦官參預或監(jiān)督國家的財政事務,實亦以洪武為開端。洪武時奉使出外的宦官已非常驕咨,鄭曉:鄭端肅公吾學編余“遜國遺聞”條載:洪武中,內官奉使出外,約束甚嚴,不得與士民交。然亦恃寵放縱,有司畏之。嘗有魯內官過廣信之弋陽,縱馬於田,踐食其稼。佃者不知也,擊之傷足。魯詢佃者,知田主富人周也,遂遣人告之。周大懼,償其馬,傾貲賄焉。魯歸,猶以擊馬事聞。高廟竟籍周,謫戍銅鼓衛(wèi)。從這一條偶而流傳的記載,可見洪武時外出宦官的為害民間,已非有司所能制了??傊?,對於明
12、太祖建置宦官機構,派遣宦官廣泛地參預政治活動的事實,不能孤立地看待;應該把它們放在洪武初期皇權與淮西集團之間尖銳矛盾這一背景之中,聯系廢中書省以及“胡蘭之獄”等事件來進行考察。這樣我們就會發(fā)現,明太祖正是運用宦官這一機構,不斷地鞏固與加強其專制集權的統(tǒng)治。否則,建置這樣一個龐大的宦官機構,如果真象明太祖曾一再宣言的那樣,僅僅是為了“供灑掃,給使令,傳命令”,那倒是難以理解的了。二司禮監(jiān)從洪武十七年開始設置,到後來成為宦官機構的第一署,司禮掌印和秉筆、隨堂太監(jiān)獲得掌理內外奏章和“批紅”的權力,是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的。這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洪武到宣德為第一階段,主要是從宦官的一般衙門,成
13、為它的第一署。正統(tǒng)而後為第二階段,司禮監(jiān)的權力繼續(xù)擴大,司禮太監(jiān)由於批紅而與內閣首輔對柄機要。司禮監(jiān)權力的不斷擴大,始終和當時皇位的交替、朝局的變動密切聯系,而又互為制約。以下就先來考察司禮監(jiān)發(fā)展的第一階段。朱元璋於吳元年置內使監(jiān)、禦用監(jiān),設監(jiān)令、丞,奉禦等官;其中即有紀事奉禦的名目(註: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吳元年九月丁亥條:“置內使監(jiān),秩正四品。設監(jiān)令正,正四品;丞正五品;奉禦從五品;內使正七品;典簿正八品。後改置內使監(jiān)、禦用監(jiān)秩皆三品。禦馬司秩正五品。尚寶兼守殿、尚冠、尚衣、尚佩、尚履、尚藥、紀事等奉禦,秩俱正六品?!保?。洪武六年,改禦用監(jiān)為供奉司,又置紀事、內正二司。紀事司顯然是從紀事奉禦
14、擴充建置的(註:明太祖實錄卷八十三,洪武六年六月辛未朔條:“禦用監(jiān)改為供奉司,”。同書卷八十四、同年八月癸酉條:“立紀事司,秩正七品,以宦者張翊為紀事司正。”)。關於內正司,明太祖實錄卷八十五,洪武六年十月壬辰條載:命考究前代糾核內官之法,禮部議置內正司,設司正一人,秩正七品;司副一人從七品;專掌糾察內官失儀及不法者。明太祖實錄同年十一月連續(xù)記載:辛亥,“更內正司為典禮司,秩正七品”。“庚申,改典禮紀察司,升秩正六品”。(註:均見明太祖實錄卷八十六。)明實錄對內正司一個月內兩次改名並升秩的原因,未加說明。據皇明祖訓錄“內官”載典禮紀察司的職掌:司正、副掌內府一應禮儀,欽記禦前一應文字;凡聖旨裁
15、決機務,已未發(fā)放,須要紀錄親切,禦前題奏;及糾核內官內使非違不公等事;而造墨、表背匠亦屬焉。(註:皇明祖訓錄(北京圖書館藏明抄本)書前有洪武六年五月禦制序,然從其內官一章的內容看來,其中有一些機構系分別在洪武九年、十年、十二年所置。所以這些機構始置的年代須據他書加以考訂。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二,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庚寅條載:“上於是重定祖訓錄名為皇明祖訓?!保┑涠Y紀察司下,則設司正、司副、紀事奉禦等官。從這兩個司的職掌與官員來看,典禮紀察司是紀事司與典禮司合並而成的。這也許就是它一再改名並升秩的原因。又據皇明祖訓錄,同時還設置了繩頑司,其職掌是“治內官內使之犯罪者”。按繩頑司系置於洪武九年(註:明太
16、祖實錄卷一八,洪武九年八月己亥條。),說明當時把糾核內官內使的“非違不公”,同懲治他們中間的犯罪者分由兩個機構掌管。典禮紀察司從洪武六年更名起,到洪武十七年以前,一直存在著(註:明太祖實錄卷一四三,洪武十五年三月甲子條,載有典禮紀察司與禮部尚書奏請改作戟氅等制的紀事。);而繩頑司於洪武十七年調整後就從內監(jiān)機構中消失了。洪武十七年四月,進行了宦官機構的第一次全面調整,增設了司禮監(jiān)。它的職掌是“掌宮廷禮儀:凡正旦、冬至等節(jié),命婦朝賀等禮,則掌其班位儀註,及紛察內官人員違犯禮法者(註:明太祖實錄卷一六一,洪武十七年四月癸未條。)”。這和原內正司與典禮紀察司的職掌是一脈相承的??梢娝径Y監(jiān)的前身就是典禮
17、紀察司。而繩頑司可能從此就並入了司禮監(jiān)。至於原來典禮紀察司的紀錄禦前文字的任務雖未於司禮監(jiān)職掌中提及,當仍歸司禮監(jiān)掌管。洪武二十八年,對宦官機構作了第二次全面調整。司禮監(jiān)職掌內容改為:“掌冠婚喪祭禮儀、制帛與禦前勘合、賞賜筆墨書畫、並長隨當差內使人等出門馬牌等事,及督光祿司供應請筵宴之事。”(註: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一,洪武二十八年九月條。)從這次職掌更動可以看出:(一)掌冠婚喪祭禮儀,是原來掌宮廷禮儀的具體化?!凹m察內官人員違犯禮法者”雖未提及,可以理解為糾察即包括在掌管職責之內。因此,洪武十七年所定司禮監(jiān)的主要職掌還是保留下來了。(二)增加了掌管禦前勘合、內使人等出門馬牌、賞賜筆墨書畫、催督光
18、祿司供應筵宴等四項內容。其中前兩項職掌均屬機要工作(註:如“諸司勘合”,即為禦前勘合的一種。明太祖實錄卷一四一,洪武十五年春正月甲申條:“始置諸司勘合。其制:以簿冊合空紙之半而編寫字號,用內府關防印識之,右之半在冊,左紙(按即:左之半在紙)。冊付天下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直隸府州衛(wèi)所收之。半印紙藏於內府。凡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有文移,則於內府領紙?zhí)顣兄?,以下所司。所司以冊合其字號印文,相同則行之,謂之半印勘合,以防欺蔽?!庇帧俺鲩T馬牌”當為“走馬符牌”的簡稱,系內使奉命出外進行緊急調發(fā)時所佩的符令。明太祖實錄卷六十五,洪武四年五月乙卯條:“命工部造軍國調用走馬符牌。其走
19、馬符牌,凡有軍國急務,遣使者佩之以行。凡造金字牌二十,銀字牌二十,文曰:符令所至,即時奉行,違者必刑。藏之內府,遇有調發(fā)則出之?!保?,這當然增強了司禮監(jiān)的地位。賞賜筆墨書畫一項,還是典禮紀察司“造筆墨、表背匠”這一職掌的延續(xù)??偲饋碚f,洪武二十八年調整後的司禮監(jiān),排列於內官監(jiān)後面,仍然是宦官的一般衙門。成祖朱棣以藩王起兵,奪取帝位。為了鎮(zhèn)壓建文舊臣的反抗,監(jiān)視沿邊的藩王,加強對軍隊的掌握,他公開任用了一批“從起兵有功”的宦官擔任要職,這就使宦官的權力大為增長。永樂、洪熙間,宦官掌東廠(註:東廠始置於永樂十八年,見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九十,中官考一。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六,東廠條。劉若愚酌中誌卷十六
20、,內府衙門職掌。王氏謂:“此說不見正史,系會典據大學士萬安奏本推算而得。據明史卷七十四,職官誌三,“宦官”:“督東廠,掌印太監(jiān)一人。舊選各監(jiān)中一人提督,後專用司禮、秉筆第二人或第三人為之?!敝劣罉分姓茤|廠有過哪些宦官,專用司禮始於何時,各書均不能詳,可見當時對此事是非常諱言的。),監(jiān)京營(註:查繼佐:罪惟錄列傳卷之二十九、鄭和等傳:“王安,女真人,亦從鄭和等從燕起兵有功。永樂八年,命安監(jiān)視京營。自是王彥、鄭和及脫脫相繼。預京營監(jiān)視自安始?!庇謸瑫?,太監(jiān)劉永成“三扈成祖兵間有功,後歷西陲大鎮(zhèn),凡總京營兵十年?!泵魇肪砥呤?,職官誌三,“宦官”,謂提督京營“始於景泰元年”,則宦官監(jiān)京營,永樂後可
21、能有間斷。成祖在北征中,命宦官監(jiān)諸將軍,屢見記載。弇山堂別集卷九十、中官考一:“(永樂)八年,都督譚青等營有內官王安。王彥、三保、脫脫。(原註)按此內臣監(jiān)軍之始也?!保貍淠暇ㄔ]:弇山堂別集中官考一:“洪熙元年正月丁未,命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鄭和,領下番官軍守備南京。在內與太監(jiān)王景弘協(xié)同管事。遇外有事,同襄城伯李隆、駙馬都尉沐聽計議而行。原註:按此南京守備之始也?!保?,出鎮(zhèn)各地(註:弇山堂別集中官考一:“(永樂八年)勅內官馬靖往甘肅巡視,如鎮(zhèn)守西寧侯宋琥處事有來到處,密與之商議,務要停當,爾卻來回話。(原註)按此內臣出鎮(zhèn)之始也,然職尚止巡視,事畢還京。”同書洪熙元年下:“其年二月,勅甘肅總兵官都督費
22、、鎮(zhèn)守太監(jiān)王安。(原註)按此鎮(zhèn)守之始見者也,計永樂末已有之矣?!贝酸岣鞯劓?zhèn)守宦官,不斷增置。到景泰時,宦官出鎮(zhèn)遍於全國,嘉靖中才全部予以撤回。),遂成有明一代的定制。至於以宦官出使外國,偕禦史等官撫安軍民,查勘倉庫,檢覈稅收等等,都比洪武時更為廣泛與頻繁(註:永樂時宦官出使外國及參與全國庫藏稅收的勘覈,明太宗實錄屢見記載。惟同書卷二十,永樂元午六月癸卯條載:“遣監(jiān)察禦史袁綱、給事中朱亮等分詣直隸府州及浙江等布政司撫安軍民曰:曩建文之政,苦害軍民。其往革除舊弊,以安良善。凡事與內官、錦衣衛(wèi)官協(xié)議。遇害民及奸貪不法者,就執(zhí)問如律。”這實際是有宦官參預的對南方各省“建文分子”的一次大搜捕。)。值得註
23、意的是,永樂時,趙王高燧覬覦儲位,宦官黃儼等參與了策劃(註:明太宗實錄卷七,永樂三年七月戊戌條。同書卷一二,永樂二十一年五月己醜條。)。仁宗、宣宗繼位之際,都有心腹太監(jiān)參預活動(註:成祖於北歸途中死於榆木川,由隨駕宦官馬雲、海壽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決策秘不發(fā)喪。壬辰“文淵閣大學士楊榮、禦馬監(jiān)少監(jiān)海壽奉遺命馳訃皇太子”。仁宗不豫,亦急遣海壽馳召皇太子。俟皇太子還自南京,始發(fā)喪宜遺詔。分別見明太宗實錄卷一三,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庚寅條、壬辰條;仁宗實錄卷十,洪熙元年五月庚戌條、六月辛醜條。)??梢娪檬禄鹿僭诨饰唤惶鏁r已處於重要的地位。永樂、洪熙時期,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皇帝把可靠的宦官公開派到軍事、
24、政治等重要職位上去,宦官的權力因而大為擴張,這是和洪武時期不同的地方。然而這些掌握權力的宦官,從明實錄的記載來看,他們中間許多人都不是司禮監(jiān)官員。如成祖病死榆木川時,與楊榮同奉遺命馳訃仁宗的宦官海壽,是禦馬監(jiān)少監(jiān)(註:成祖於北歸途中死於榆木川,由隨駕宦官馬雲、海壽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決策秘不發(fā)喪。壬辰“文淵閣大學士楊榮、禦馬監(jiān)少監(jiān)海壽奉遺命馳訃皇太子”。仁宗不豫,亦急遣海壽馳召皇太子。俟皇太子還自南京,始發(fā)喪宜遺詔。分別見明太宗實錄卷一三,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庚寅條、壬辰條;仁宗實錄卷十,洪熙元年五月庚戌條、六月辛醜條。)。曾多次率船隊出使“西洋”、洪熙初守備南京的鄭和,是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註:弇山堂別
25、集卷九十,中官考一:“洪熙元年正月丁未,命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鄭和領下番官軍守備南京。”)。永樂一朝奉命出使的宦官,據明實錄所載就有四十余人。除多次出使西域的侯顯是司禮監(jiān)少監(jiān),後擢太監(jiān)而外(註:明史卷三百四,宦官鄭和傳附侯顯傳。),沒有一人以司禮監(jiān)入銜。至於為成祖所倚任,受命監(jiān)京營、出鎮(zhèn)的宦官王安、王彥等,也沒有一個是司禮監(jiān)的官員。此外,在成祖晚年居中用事的中官黃儼,曾和趙王高燧密謀政變,明實錄也沒有說明他是哪一監(jiān)的官員(註:明太宗實錄卷一二五,永樂二十一年五月己醜條載,宦官黃儼等與高燧密謀政變事。)。當然,上面提到的一些沒列監(jiān)銜的宦官,可能有些是司禮監(jiān)的官員,由於記載的疏略而無從稽考。但上述總的情況可
26、以說明,當永樂、洪熙兩朝,司禮監(jiān)在宦官機構中仍屬一般衙門,司禮監(jiān)官員不具有優(yōu)越地位。因此,各監(jiān)的宦官憑借皇帝的寵眷,都有機會出任要職,掌握大權。到了宣宗朝,司禮監(jiān)的情況開始出現了變化。變化的端倪,見於宣德元年正式設立內書堂,並命翰林官專授小內侍書(註:明宣宗實錄卷十九,宣德元年七月甲午條。明史卷七十四,職官誌三,宦官。)明史宦官傳序認為,宣宗這個措施破壞了太祖不許內臣讀書識字的祖制,是明代宦官專權亂政的根源之一。其實,我們只要對洪武時期宦官職掌及其對宦官的任使略加考察,就知道明太祖禁止內臣讀書識字之說是可疑的;因此,明史作者的論斷是缺乏史實依據的。事實上,由於皇帝對於宦官的任使日多,永樂時就已
27、開始了對小宦官進行培養(yǎng)與訓練。明史卷三百四,宦官金英傳附範弘傳:範弘、交阯人,初名安。永樂中,英國公張輔以交童之美秀者還,選為奄,弘及王瑾、阮安、阮浪等與焉。(弘)占對嫻雅,成祖愛之。教令讀書,涉經史,善書劄,侍仁宗東宮。宣德初,為更名,累遷司禮太監(jiān),偕(金)英受免死詔,又偕英及禦用太監(jiān)王瑾同賜銀記。明代第一個專權的司禮太監(jiān)王振,也是在永樂時選拔培養(yǎng)的。明英宗實錄載有英宗給王振的一道敕文:爾振性資忠厚,度量宏深。昔在皇曾祖時,特以內臣選拔,侍我皇祖,深見眷愛。教以詩書,玉成令器。委用既隆,勤誠益至。肆我皇考,念爾為先帝所器重,特簡置朕左右。朕自春宮至登大寶,前後幾二十年;而爾夙夜在側,寢食弗違
28、。保衛(wèi)調護,克盡乃心。賛翊維持,靡所不至。正言忠告,脾益良多。茲特勅賜給賞,擢為爾後者以官(註:明英宗正統(tǒng)實錄卷一三七,正統(tǒng)十一年春正月庚辰條。又弇山堂別集卷之九十,中官考一。引文系據中官考。據此敕文,明史王振傳少選入內書堂之說是可信的。且振於永樂中入宮,曾侍仁宗於東宮,嗣侍英宗者又幾二十年,年歲亦相符。嚴從簡殊城周咨錄與罪惟錄謂振由儒士為教官,九年無功,乃自宮以進,授宮人書雲雲,其說當不可據。)。這兩個記載充分說明,永樂時對幼年宦官的培養(yǎng),目的就是為皇儲準備能處理文字的秘書人才。比之洪武時能記錄禦前文字的紀事奉禦,要求是更高了。所以,宣宗設立內書堂,不過是把成祖的做法進一步正規(guī)化與制度化而已
29、。說他破壞祖制是沒有根據的。值得註意的是,從永樂到宣德,逐漸形成了一套經由內書堂、侍東宮、入司禮的宦官培養(yǎng)制度,這個制度後來成為宦官進入司禮的正途出身,對明代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明代實際的情況而言,被選入侍東宮的宦官,常常就是幼年皇儲伴讀的夥伴和“豫教”的教師(註:明歷朝都有大臣或言官上疏,請慎選老成內臣以豫教皇儲。如弘治時馬文升的題為豫教皇儲隆國本疏,又隆慶時魏時亮的懇乞聖明嚴揀官僚近待預養(yǎng)皇儲以光昭燕翼事,分別載明經世文編卷六十二、卷三十七??梢娒鞔脊J入侍東宮的內臣,是豫教皇儲的擔當者之一。)。他們對未來皇帝思想、性格和興趣愛好等方面所給予的影響,遠非那些後來為太子講解經書的翰林
30、講官們說教的效果所可比擬的。這些宦官和皇儲長期相處而形成的親密關系,成為他們以後擅寵專權的政治資本。王振之於英宗,劉瑾等之於武宗,就是典型的例子。宣德時期,直接影響司禮監(jiān)權位變化的關鍵事件,是宣宗令內閣條旨和伴隨而來的“批紅”。黃佐:翰林記卷二“傳旨條旨”載:唐宋以來,傳旨屬之執(zhí)政。國朝始猶設中書省,其後革去,分任六部九卿衙門。中外奏章皆上徹睿覽。每斷大事、決大疑,臣下惟面奏取旨。故洪武中,批答與禦前傳旨為一事。永樂、洪熙二朝,每召內閣造膝密議,人不得與問,然批答出自禦筆,未嘗委之他人也。宣廟時,始令內閣楊士奇輩於凡中外章奏,許用小票墨書貼各疏面以進,謂之條旨,中易紅書批出,上或親書或否。及遇
31、大事大疑,猶命大臣面議。議既定,即傳旨處分,不待批答。自正統(tǒng)後,始專命內閣條旨,然中每依違,或徑由中出。是時上方幼沖,委政中官王振,一至於此。這一段有關條旨的記載,對於說明明代司禮監(jiān)權位的變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太祖於廢丞相後,不得不以翰林春坊官看詳諸司奏啟,兼司平駁(註:明太祖實錄卷一四,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丁已條。)。內廷還有司禮監(jiān)紀事奉禦之類的宦官記錄禦前文字。成祖設立內閣參預機務,實際上也不可能事無大小都召閣臣密議、批答均出“禦筆”,勢必藉手“善筆劄”的宦侍。這是明朝皇帝總攬朝政的必然結果,也就是成祖要選拔小宦官加以培養(yǎng)的緣由。宣宗令內閣條旨,然而對這些條旨都要他親自批硃,仍然是難以辦到的?!?/p>
32、上或親書或否”,於是大部分須由別人代為批紅。這樣,經過內書堂訓練、代替皇帝批紅的司禮秉筆太監(jiān)就應運而生了。宣宗而後,英宗幼沖,實際主政的太皇太後不能與內閣面議取旨,遂“專令內閣條旨”,從此內閣就擁有了票擬權。同時,批紅遂成了司禮太監(jiān)的主要職掌。司禮太監(jiān)參預批紅,成為皇帝處理機務最貼近、最可靠的助手,司禮監(jiān)作為宦官機構的第一署的地位得以確立,同時也就為它逐步集中與擴充權力奠定了基礎。三正統(tǒng)以後,司禮監(jiān)作為宦官機構的第一署,首先是將宦官各衙門的主要權力逐步集中於司禮太監(jiān)的手中。同時,正統(tǒng)以後的皇帝,除少數例外,多日處深宮,極少召見大臣,因此,司禮監(jiān)經常作為皇帝的代表,到內閣議事,或監(jiān)臨外廷,從而進
33、一步擴大了它們在外廷的權力和地位。綜合起來,正統(tǒng)以後,司禮監(jiān)陸續(xù)擴大的權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皇位交替的時候,司禮太監(jiān)與閣臣同受顧命。這是永樂以來宦官參與皇位更替機密的進一步發(fā)展。如英宗朝司禮太監(jiān)牛玉,孝宗朝的司禮太監(jiān)戴義,都和勛臣、輔臣同受“遺旨”(註:分別見:彭時彭文憲公筆記,記錄匯編卷一二六,第十三至十四葉。明孝宗實錄卷二二四,弘治十八年五月庚寅條。)。穆宗則在遺詔中正式命司禮太監(jiān)馮保與閣臣同受顧命(註:弇山堂別集卷之一百,中官考十一,馮保奏本。)。神宗死前諭內閣,命與司禮監(jiān)協(xié)心輔佐太子(註:明神宗實錄卷五九六,萬歷四十八年七月丙申條。)。(二)出鎮(zhèn)內臣的派遣和調動亦歸於司禮監(jiān)
34、。從永樂到正統(tǒng),出鎮(zhèn)內臣均由皇帝直接調派。景泰時,內臣出鎮(zhèn)遍於全國,調派之權逐漸歸於司禮監(jiān)。至嘉靖時,世宗竟謂“各處內宦亦非朕親用,皆系司禮監(jiān)指名奏請”(註:明世宗實錄卷八十,嘉靖六年九月癸卯條。又明憲宗實錄卷五十一,成化四年二月庚子條。),可見司禮監(jiān)取得內官出鎮(zhèn)的調派權力已非一日。(三)會同三法司審錄獄囚。仁宗時,曾特命大學士楊士奇等同三法司會審重囚(註:明仁宗實錄卷三下,永樂二十二年十月丁已條。)。英宗正統(tǒng)時,始命司禮太監(jiān)同三法司堂上官審錄獄囚,以後成為定制,謂之大審,每五年舉行一次。明史刑法誌二對此有以下描述:凡大審錄,賫敕張黃蓋於大理寺,為三尺壇。(內官)中坐,三法司左右坐,禦史、郎中
35、以下捧牘立,唯諾趨走惟謹。三法司視成案,有所出入輕重,俱視中官意,不敢忤也。內臣曾奉命審錄者,死則於墓寢畫壁,南面坐,旁列法司堂上官,及禦史、刑部郎引囚鞠躬聽命狀,示後世為榮觀焉。三法司錄囚,是明王朝的最高審判,司禮太監(jiān)是以皇帝代表的身份監(jiān)臨審判,所以聲勢不可一世。他們也以此為殊榮。到了明代中期,內臣犯法,只交司禮監(jiān)審治,法司不得逮問(註:明世宗時,內臣犯法,惟下司禮監(jiān)治。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屢言,宜下法司明正其罪。“上報有旨”。)。這些都說明司禮監(jiān)享有司法方面的特權。(四)提督京營?;鹿俦O(jiān)京營軍始見於永樂,然以司禮太監(jiān)與兵部同理京營軍務,則始於土木之變後命司禮太監(jiān)興安、李永昌同石亨、於謙整理軍
36、務(註:明英宗正統(tǒng)實錄卷一八四,正統(tǒng)十四年十月戊午條。)?;鹿俨芗殪墩y(tǒng)時曾督軍出征和監(jiān)督神機火器,後以復辟之功,天順初遷司禮太監(jiān),並總督三大營。成化以後,司禮太監(jiān)提督京營也成了定制。所以,京師的軍隊也控制在司禮太監(jiān)手裏。(五)提督東廠。以司禮太監(jiān)兼掌東廠的宦官,最早見於史料的,是成化時的尚銘(註:明憲宗實錄卷二四八,成化二十年春正月壬子條。)。然而尚銘是先掌東廠,後才入司禮的。此後,正德初司禮太監(jiān)王嶽曾管東廠事(註:明武宗實錄卷十三,正德元年五月壬午條。)。劉瑾專權時,自掌司禮監(jiān),並另立內行廠,酷烈甚於東、西廠。這當然是一個特例。正德以後,司禮太監(jiān)掌東廠成為定制了。明歷朝舊例,司禮掌印太監(jiān)
37、不得兼掌廠印,以防權重。但是嘉靖後期和萬歷初年,司禮掌印太監(jiān)麥福、黃錦、馮保等先後破例兼掌廠?。ㄔ]:萬歷野獲編卷六“內臣兼掌印、廠”條。),所以成化以後,東廠的權力亦為司禮太監(jiān)所掌握。以上為司禮監(jiān)權力在正統(tǒng)以後繼續(xù)擴展的情況。同時,在組織形式上,司禮監(jiān)已形成了一個以掌印、秉筆太監(jiān)為首腦的,和內閣部院相對應的龐大官僚機構。萬歷野獲編載:司禮今為十二監(jiān)中第一署,其長與首揆對柄機要。僉書,秉筆與管文書房,則職同次相。其僚佐及小內使,俱以內翰自命,若外之詞林。內官監(jiān)視吏部,掌升選差遣之事。今雖稱清要,而其權俱歸司禮矣。禦馬監(jiān)雖最後設,然所掌乃禦廄兵符等項,與兵部相關。近日內臣用事稍關兵柄者,輒改禦馬銜
38、以出,如督撫之兼司馬中丞,亦僭擬甚矣。(註: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一,“內官定制”條。)劉若愚在酌中誌中將司禮太監(jiān)同閣臣比喻為:“最有龐者一人,以秉筆掌東廠;掌印秩尊,視元輔;掌東廠權重,視總憲兼次輔。其次秉筆,其次隨堂,如眾輔焉?!保ㄔ]:劉若愚:酌中誌(叢書集成初編本)卷十六,內府衙門職掌。)同樣把司禮掌印太監(jiān)比為內閣首輔。但把掌東廠的司禮太監(jiān)放在前面,這是萬歷、天啟時期政治情況的反映。其實,據史籍記載,早在成化時,禮部尚書姚夔就曾面稱司禮掌印太監(jiān)懷恩為內相(註:鄭曉:吾學編余“女後”門。),可見沈德符司禮之長與內閣首輔對柄機要的見解是有根據的。司禮監(jiān)管下的文書房,是同外廷通政司相應設置的。明史卷七十四,職官三“宦官”:文書房,掌房十員,掌收通政司每日封進本章,並會極門京官及各藩所上封本。其在外之閣票,在內之搭票,一應聖諭旨意禦批,俱由文書房落底簿發(fā)。凡升司禮者,必由文書房出,如外廷之翰詹也。酌中誌對司禮太監(jiān)看本章作了具體描述:每日早晨,或非朝講之日,及申時後,掌印公過司房看文書,秉筆、隨堂,人各有室,挨次細看。先看文書房外本,次看監(jiān)官典薄文書。萬歷年間,先監(jiān)過司房,例印公穿直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股權轉讓及技術服務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門窗材料采購及安裝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zhèn)€人信用擔保二手房購買貸款合同樣本3篇
- 武漢托管班2025年度教師招聘與素質教育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勘察設計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倉儲物流中心設施維護與安全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建筑水電安裝工程合同風險評估合同2篇
- 深圳市2025年度房地產股權交易合同(含工業(yè)地產)3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買賣合同補充協(xié)議(歷史遺留問題)范本3篇
- 南充化工碼頭管網施工方案(初稿)
- 2023年消防接警員崗位理論知識考試參考題庫(濃縮500題)
- GB/T 30285-2013信息安全技術災難恢復中心建設與運維管理規(guī)范
- 魯濱遜漂流記閱讀任務單
- 第一章 運營管理概論1
- 《創(chuàng)意繪畫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論文)6000字》
- 主體結構驗收匯報材料T圖文并茂
- 管理學原理(南大馬工程)
- 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課件
- 施工現場裝配式集裝箱活動板房驗收表
- 電力業(yè)擴工程竣工驗收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