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壁導游詞解說導游_第1頁
九龍壁導游詞解說導游_第2頁
九龍壁導游詞解說導游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3 頁 共 NUMPAGES3 頁九龍壁導游詞 - 解說導游 - 九龍壁在代王府,位于大同城和陽街,系明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的照壁。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王府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進裕門依次為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長春宮、廣智門;東邊由南向北依次為廣贍倉、長春宮、望宗樓、清暑殿、宗廟、燕居之殿、后殿等;西邊進戟門,左有社稷壇,右有風云雷雨山川壇、大成之殿,過穿廊為謹?shù)碌鹊睢U麄€王府建筑金碧輝煌,豪華壯麗,廊廡相接,屋宇錯落,前堂后寢,西廂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

2、是一所完整的王城府邸??傉嫉孛娣e達175950平方米。 現(xiàn)今的東華門、西華門、皇城口、石宰門正是當時王府四門的遺址。該府于崇禎末年(1644)毀于兵火。王府照壁九龍壁因隔和陽街而立,故獨以保存至今。九龍壁位于城內(nèi)大東街(和陽街)路南,座南朝北,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該壁東西長45.5米,高 8米,厚2.02米,是我國現(xiàn)存三座九龍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壯觀、最富藝術(shù)魅力的一座。九龍壁結(jié)構(gòu)整體使用孔雀藍、綠、正黃、中黃、淺黃、紫等色,全壁由 426塊特制燒造琉璃構(gòu)件拼砌而成。壁底部為須彌座,中部為壁身,上部為壁頂。彌須座的束腰部的75塊琉璃磚上鑲有兩層琉

3、璃獸。第一層是象、獅、虎、鹿、飛馬、麒麟、狻猊等形象。第二層是小型行龍。這些琉璃獸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須彌座上平托 9條琉璃壁龍,整個壁身下部是青綠色的洶涌波濤,上部是藍色的云霧和黃色流云。巨龍之間以云霧、流云、波濤、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聯(lián),五彩斑斕,蔚然壯觀。正中心是一條坐龍,為正黃色,此龍正對著王府的中軸線,昂首向前,目光炯炯。中心龍兩側(cè)的一對淺黃色龍,為飛行之龍,龍頭向東,龍尾伸向中心龍,神情瀟灑,怡然自得。第二對龍為中黃色,頭尾均向西,形態(tài)飄逸,古樸大方。第三對龍為紫色,是對飛舞之龍,神情兇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勢。第四對龍呈黃綠色,神采飛揚,氣宇軒昂。整個正面 9條巨龍伸爪抱珠,捕風弄雨,盤曲回繞,體態(tài)雄健,色彩絢麗,栩栩如生。壁頂為仿木構(gòu)單檐五脊頂,由62組琉璃斗拱承托,正脊脊頂兩側(cè)有高浮雕的多層花瓣的蓮花及游龍等圖案,兩端是龍吻、戧首,為龍首造型。飛椽、額枋均雕鏤得細致、逼真。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和明月當空的圖案,并襯有江崖海水,流云紋飾。壁前倒影池長34.9米,寬4.38米,深0.8米。由石欄圍繞,中有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