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專練四準確譯出特殊句式課件_第1頁
題型專練四準確譯出特殊句式課件_第2頁
題型專練四準確譯出特殊句式課件_第3頁
題型專練四準確譯出特殊句式課件_第4頁
題型專練四準確譯出特殊句式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題型專練四 準確譯出特殊句式真題回眸(2009天津)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 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牙為宰。鮑叔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凍饑,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寬惠愛民,臣不如也;治國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結于諸侯,臣不如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執(zhí)枹,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將欲治其子,不可棄其父母?!惫唬骸肮芤奈嵊H射寡人,中鉤,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鮑叔曰:“彼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其為君亦猶是也?!惫唬骸叭粍t為之奈何?”鮑叔曰:“君使人請之魯。”

2、公曰:“施伯,魯之謀臣也。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滨U叔曰:“君詔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愿請之以戮群臣。魯君必諾。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將致魯之政。夷吾受之,則魯能弱齊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將反于齊,必殺之?!惫唬骸叭粍t夷吾受乎?”鮑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無二心?!惫唬骸捌溆诠讶霜q如是乎?”對曰:“非為君也,為先君與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廟,則亟請之。不然,無及也?!?公乃使鮑叔行成。曰:“公子糾,親也,請君討之。”魯人為殺公子糾。又曰:“管仲,讎也,請受而甘心焉?!濒斁S諾。施伯謂魯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將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在楚則楚得意于天下,在晉則晉

3、得意于天下,在狄則狄得意于天下。今齊求而得之,則必長為魯國憂。君何不殺而授之其尸?”魯君曰:“諾?!睂⒐苤?。鮑叔進曰:“殺之齊,是戮齊也;殺之魯,是戮魯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國,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與寡君之賊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謂也,使臣不能受命?!庇谑囚斁瞬粴?,遂生束縛而柙以予齊。 (節(jié)選自管子小匡)【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糾。齊國內(nèi)亂,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隨公子糾奔魯。讎:同“仇”。柙:木籠。1.(1)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 乎! (2)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 (3)于是魯君乃不殺,遂生束縛而柙以予劉。 答題指導 (1)其乎,表揣測語氣。(2)“

4、不 吾予”,即“不予吾”,賓語前置句。(3)“不 殺”省略了賓語“管仲”,譯句時應補上。 答案 (1)如果一定要把國家治理好,那不是我 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將任用管仲,一定不會(把管仲) 交給我。 (3)在這種情況下,魯國國君就沒有殺(管仲), 而是把他活著綁起來,用木籠裝著交給齊國。.(2009江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書沈通明事汪 琬 淮安沈通明,嘗為前明總兵官。任俠輕財,士大夫皆稱之。順治二年,先是有巡撫田仰者,素習通明之為人,加禮遇焉;至是見明將亡,遂屬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會清軍渡淮,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是時通明杜

5、門久矣。捕者圍其居,通明走入寢門,欽酒數(shù)斗,裂束帛縛其愛妾,負之背,牽騎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輩亦知沈?qū)④娨?!”遂注矢擬捕者,皆逡巡引卻。通明疾馳,與愛妾俱得脫。賃居蘇州,變姓名,賣卜以自活。未幾愛妾死,意不自聊,祝發(fā)為浮屠。已,復棄浮屠服,北訪故人于鄧州。 通明故魁壘丈夫也,美須髯,以飲酒自豪。每醉輒歌呼鄧州市上,一市皆以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聲望于江淮間,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偵得通明所在,徒步往與之語,通明默不應。已詢知為彭巡撫,乃大喜吐實。公捉其手曰:“君狀貌稍異,必將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為魯朱家耶?”引與俱歸,日夜與通明縱酒甚歡。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聞,嘗

6、與賊戰(zhàn),賊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創(chuàng),往逐射者,競殺其人而還,一軍皆壯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飲酒猶不減少時,任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戰(zhàn)爭之際,四方奇才輩出,如通明之屬,率倜儻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習聞也。其他流落湮沒,為余所不及聞不得載筆以紀者,又不知幾何人。然而卒無補于明之亡也,何與?當此之時,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盡。至于廟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懷祿耽寵之流。當其有事,不獨掣若人之肘也,必從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僨決潰裂,束手無策,則概誣天下以乏才。嗚呼!其真乏才也耶? 2.然而卒無補于明之亡也,何與? 答案指導 “于明之亡”,介賓短語,翻譯時提 至“無補”前。 答案 然

7、而最終對明朝的滅亡沒有起到補救作 用,為什么(什么原因)呢? .命題特色 1.每年都將“特殊句式”作為與關鍵詞并列的主要采分點。這也是將“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點放在翻譯中間接考查的一種方法。 2.對文言句式的考查,帶有“因文選點”的隨機性。但可能在前幾年對判斷句、被動句、介賓短語后置句均有考查的基礎上向倒裝句,尤其是賓語前置句傾斜。固定結構也不可忽視。 1.下列句子中,與其他三句的句式特點不同的一句 是 ( ) A.此亡秦之續(xù)耳。 B.此言士節(jié)不可不勉勵也。 C.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D.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答題指導 B項為一般陳述句,其余三項為判 斷句。 B2.下列句

8、子中,不是被動句的一句是 ( ) A.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B.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D.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答題指導 D項是判斷句。 3.下列句子中,沒有賓語前置現(xiàn)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 D.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 答題指導 A項為謂語前置句。 DA4.下列各句中,沒有定語后置現(xiàn)象的一句是( )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C.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D.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5.下列句子中,沒有介賓短語(狀語)后置的一句 是 ( )

9、 A.灌夫受辱于居室。 B.申之以孝悌之義。 C.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 D.雖董之以嚴刑。CC6.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項是 ( ) A.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 B.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五人墓碑記) C.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 語) D.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蘭亭集序) 答題指導 A項豎子不足與(之)謀;B項斷頭置(于)城上;C項(擇)其不善者而改之。D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10分) 蕭望之,東海蘭陵人也,徙杜陵。家世以田為業(yè),至望之,好學,京師諸儒稱述焉。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長史丙吉薦儒生王仲翁與望之等數(shù)人,皆召見。吏民當見者,露索去刀兵,兩吏挾持

10、。望之獨不肯聽,吏牽持匈匈。光聞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說光曰:“將軍以功德輔幼主,是以天下之士爭愿自效,以輔高明。今士見者皆先露索挾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于是光獨不除用望之。后遇丞相亡禮,左遷為太子太傅。宣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元帝。望之以師傅見尊重,言治亂,陳王事。選諫大夫劉更生,與侍中金敞并拾遺左右,同心謀議,勸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鄉(xiāng)納之。會稽鄭朋陰欲附望之,朋行傾邪,望之絕不與通。后望之獲罪竟飲鴆自殺。天子聞之驚,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獄,果然殺吾賢傅!”為之涕泣,哀慟左右。于是召石顯等責問以議不詳,皆免冠謝。天子追念望之,不忘每歲時遣使者祠祭望之冢,終元帝世。

11、 (選自漢書蕭望之傳,有刪節(jié))(1)將軍以功德輔幼主,是以天下之士爭愿自效, 以輔高明。(4分)(2)望之以師傅見尊重,言治亂,陳王事。(3分)(3)于是召石顯等責問以議不詳,皆免冠謝。(3分) 現(xiàn)場答案(1)將軍您憑借功德輔佐幼主,因此天下的士子爭 相愿意親自為您效勞,來輔助高明的您。(2)蕭望之因為是元帝的師傅而被尊敬重用,他向 皇上談論治亂的道理,陳述帝王之事。(3)于是皇上召見石顯等人責問他們因為審議不清 楚詳細,他們都被免去職務謝罪。 評分分析 第一句譯文得4分?!笆且浴薄靶А薄案呙鳌保ɑ?用為名詞)均準確譯出,且句意通順。 第二句譯文得3分?!耙姟北肀粍樱弧瓣悺?,陳述。 均準確譯出

12、。 第三句譯文得1分。只譯出“謝”字,“以議不 詳”,倒裝句未譯出,“免冠”錯譯。 正確答案(1)將軍憑借功德輔佐年幼的皇帝,所以天下的士 子爭相樂意投效(報效)您,來輔佐您這高明的人。(2)蕭望之因為是元帝的老師而受到尊重,議論治 亂得失,陳說帝王之事。(3)于是把石顯等人叫來,用當初考慮問題不周詳 來責問他們,他們都脫帽謝罪。 增分提示(1)“是以”,因此,所以;效,投效,報效(效 勞亦可);“高明”,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高明之 人,指霍光。三個得分點譯出可得滿分。(2)“見尊重”,被動句;陳,陳述。譯出這兩個 得分點得3分。(3)“以議不詳”,介賓短語后置,翻譯時提至“責”前;“謝”,謝罪

13、,句意通順。介賓短語后 置是古漢語句式的一個特點,它一般放在動詞后 面,用介詞“以”“于”加賓語構成。這是考翻譯 句式很重要的采分點,如能在翻譯時注意這個特 點,會多得一分的。 【參考譯文】 蕭望之,東??ぬm陵縣人,后遷居杜陵。家里世代務農(nóng)。到蕭望之時,他喜歡讀書,京師長安的許多儒生都對他的學問表示贊賞。這時大將軍霍光執(zhí)掌朝政,長史丙吉推薦王仲翁和蕭望之等人,都被召見。官吏和平民凡是要見他的,都要脫去衣服搜除兵器,然后由兩個侍從官吏挾持進見。蕭望之不愿聽從擺布,侍從官吏氣勢洶洶地扭住他。霍光聽說后,命侍從官吏放開他。蕭望之來到霍光面前,對霍光說:“將軍憑借功德輔佐年幼的皇帝,所以天下的士子爭相

14、樂意投效(報效)您,來輔佐您這高明的人。現(xiàn)在士人來拜見的,都要先赤身搜索,被挾持著見您??峙逻@不是周公相成王的那種一飯三吐哺的禮道?!庇谑腔艄馕í毑蝗斡檬捦:髞碛鲆娯┫酂o禮,被貶,做太子太傅。宣帝去世以后,皇太子繼位,這就是孝元帝。蕭望之因為是元帝的老師受到尊重,議論治亂得失,陳說帝王之事。蕭望之推薦諫大夫劉更生與侍中金敞和左右拾遺一起在皇上身邊,同心協(xié)力、精心謀劃,用古代的制度勸勉和引導元帝,在許多方面都想有所匡正,元帝對他們非常信任,并采納他們的意見。會稽人鄭朋暗地里巴結蕭望之,鄭朋品行不正,蕭望之就與他斷絕了來往。后來蕭望之遭遇罪禍,竟然飲毒酒自殺。元帝聽到蕭望之自殺的消息大為震驚,

15、拍著手說:“當時我就懷疑他不肯坐牢,果然殺了我的好老師!”為望之落淚,哀傷感動左右。于是把石顯等人叫來,用當初考慮問題不周詳來責問他們,他們都脫帽謝罪。元帝懷念蕭望之,每年都按時派遣使者到他的墳墓上祭祀,直到元帝去世才停止。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實,以義 行稱。鄉(xiāng)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 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绷衣劧谷酥x之, 遺布一端?;騿柶涔?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 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 之?!焙笥欣细高z劍于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 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聞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

16、有爭訟曲直,將質(zhì) 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 若此。 (1)少師事陳實,以義行稱。(2)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3)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4)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 答題指導 (1)“稱”,被稱道,意念被動句。(2)“刑戮是甘”,賓語前置句。(4)“乃” 字,判斷句;“使”后省略“之”。 答案 (1)小時候拜陳實為師,因道德高尚為鄉(xiāng)里稱道。 (2)甘愿接受任何處罰,但請求不要讓王彥方知道。 (3)盜賊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壞事,這是有羞恥心的 表現(xiàn)。 (4)王烈派人尋找,就是原先那個偷牛的人。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 夫王道者,不可小用也。大用則王,小用則

17、 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嘗行仁義矣,然終以亡 其身、喪其國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 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無取天下之 心,乃可與言王矣。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 求哀請命于勾踐。勾踐欲赦之,彼范蠡者獨以為 不可,援桴進兵,卒刎其頸。項籍之解而東,高 帝亦欲罷兵歸國,留侯諫曰:“此天亡也,急擊 勿失?!贝硕苏撸詾閰^(qū)區(qū)之仁義,不足以易 吾之大計也。 (1)大用則王,小用則亡。(2)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于勾踐。(3)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 答題指導 (1)“王”,名詞活用為動詞。(2)前半句為意念被動句,后半句為介賓短語后置 句。(3)“解”、“東”,活用為動詞。

18、答案 (1)用在大處就可稱王,用在小處就會身亡。(2)吳王被困在姑蘇山上,就向勾踐哀求饒自己的 性命。(3)在項籍突破重圍而向東敗逃的時候,漢高帝也 想收兵回國。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 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 帶?!绷岩聰鄮В嗤恢?。 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 飾者,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 子對曰:“君使服之于內(nèi),而禁之于外,猶懸牛 首于門而賣馬肉于內(nèi)也。公何以不使內(nèi)勿服,則 外莫敢為也。”公曰:“善。”使內(nèi)勿服,不逾 月而國人莫之服。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1)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

19、,國人盡服之。(2)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3)使內(nèi)勿服,不逾月而國人莫之服。 答題指導(1)“婦人而丈夫飾者”,定語后置句。(2)“裂、斷”活用為動詞。(3)“國人莫之 服”,賓語前置句。 答案 (1)齊靈公喜歡女扮男裝的婦女,國都中的婦 女都穿著男裝。(2)撕裂她們的衣服,剪斷她們的衣帶,可是女扮 男裝的還是到處都有,禁止不了。(3)于是下令不準宮內(nèi)婦女穿男裝,不到一個月, 國都中的婦女都不再穿男裝了。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 魏舒字陽元,任城樊人也。身長八尺二寸, 姿望秀偉,飲酒石余,而遲鈍質(zhì)樸,不為鄉(xiāng)親所 重。從叔父吏部郎衡,有名當世,亦不之知,使 守水碓,每嘆曰:“舒堪數(shù)

20、百戶長,我愿畢矣!” 舒亦不以介意。 年四十余,郡上計掾察孝廉。宗黨以舒無學 業(yè),勸令不就,可以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 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 于是自課,百日習一經(jīng),因而對策升第。入為尚 書郎。時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罷之。舒曰: “吾即其人也?!币L被而出。同僚素無清論者咸有 愧色,談者稱之。 及山濤薨,以舒領司徒。舒有威重德望,祿賜 散之九族,家無余財。陳留周震累為諸府所辟,辟 書既下,公輒喪亡,僉號震為殺公掾,莫有辟者。 舒乃命之,而竟無患,識者以此稱其達命。 (選自晉書列傳第十一,有刪改)(1)從叔父吏部郎衡,有名當世,亦不之知。(2)同僚素無清論者咸有愧色,談者稱

21、之。(3)陳留周震累為諸府所辟。 答題指導 (1)“有名當世”,(于)當世有名, 省略兼前置句;“亦不之知”,亦不知之,否定句 中代詞賓語前置。(2)“同僚素無清論者”,定語后置句,“素無清 論之同僚”;“稱”,稱贊。(3)“為所”,被動句;“辟”,征召。 答案 (1)堂叔吏部郎魏衡,在當時很有名,也不 是很理解魏舒。(2)平時沒有好的名聲的同僚都面帶愧色,議論的 人因此稱贊他。(3)陳留周震多次被諸府征召。 【參考譯文】 魏舒,字陽元,任城樊人。魏舒身高八尺二寸,儀態(tài)秀雅、身材偉岸,能喝一石多酒,但外表遲鈍質(zhì)樸,不被鄉(xiāng)親器重。堂叔吏部郎魏衡,在當時很有名,也不是很理解魏舒,讓他看守碾米的碓,

22、常常感慨地說:“魏舒如果能管理幾百戶人家,我的心愿就滿足了!”魏舒也不介意。 四十多歲的時候,郡里考核屬官察舉孝廉。族宗親黨認為魏舒沒有學業(yè),勸他不去參加考核,可以乘機抬高自己。魏舒說:“如果考試而沒有考中,那責任在我,怎能不參加考試竊取高名來作為自己的榮耀呢!”于是自己努力學習,百天學習了一門經(jīng)典,然后去參加考試,考中了。進入朝廷擔任了尚書郎。當時想淘汰郎官,不稱職的就罷免。魏舒說:“我就是那不稱職的人?!庇冒弦卤痪统鋈チ恕F綍r沒有好的名聲的同僚都面帶愧色,議論的人因此稱贊他。 山濤去世后,魏舒兼任司徒。魏舒德高望重,俸祿賞賜分散給九族親友,家里邊沒有多余的財產(chǎn)。陳留周震多次被諸府征召

23、,征召文書下達后,府中的最高長官就喪命了,人們都稱周震是殺公掾(克死長官的屬官),沒有誰再敢征召他了。魏舒卻下令征召他,可是最終也沒有惹上禍患,有見識的人都說他命運通達。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 李景略,幽州良鄉(xiāng)人也。景略以門蔭補幽州 功曹。大歷末,寓居河中,闔門讀書。李懷光為 朔方節(jié)度,招在幕府。五原有偏將張光者,挾私 殺妻,前后不能斷。光富于財貨,獄吏不能劾。 景略訊其實,光竟伏法。因授大理司直,遷監(jiān)察 御史。 尋為靈武節(jié)度杜希全辟在幕府,轉(zhuǎn)殿中侍御 史,兼豐州刺史、西受降城使。豐州北扼回紇, 回紇使來中國,豐乃其通道。前為刺史者多懦 弱,虜使至則敵禮抗坐。時回紇遣梅錄將軍隨中

24、 官薛盈珍入朝,景略欲以氣制之。郊迎,傳言欲先見中使,梅錄初未喻。景略既見盈珍,乃使謂梅錄曰:“知可汗初沒,欲申吊禮?!蹦说歉咣馕灰源?。梅錄俯僂前哭,景略因撫之曰:“可汗棄代,助爾號慕?!碧斨溔萃?,索然盡矣,遂以父行呼景略。自此回紇使至景略,皆拜之于庭,由是有威名。 時河東李說有疾,詔以景略為太原少尹、節(jié)度行軍司馬。時方鎮(zhèn)節(jié)度使少征入換代者,皆死亡乃命焉,行軍司馬盡簡自上意。受命之日,人心以屬。景略居疑帥之地,勢已難處?;丶v使梅錄將軍入朝,說置宴會,梅錄爭上下坐,說不能遏,景略叱之。梅錄,前過豐州者也,識景略語音,疾趨前拜曰:“非豐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庇职?,遂命之居次坐

25、。將吏賓客顧景略,悉加嚴憚。(1)光富于財貨,獄吏不能劾。景略訊其實,光竟 伏法。(2)豐州北扼回紇,回紇使來中國,豐乃其通道。(3)非豐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 答題指導 (1)“富于財貨”,于財貨富,介賓短 語后置句;“其實”“競”。(2)“扼”“中 國”“乃”(判斷句標志詞)。(3)“非豐州李 端公耶”的句式(否定判斷句)、“何”“瘠”。 答案 (1)張光富有財產(chǎn),獄吏不敢揭發(fā)。李景略 審問出實情,張光最終伏法。(2)豐州向北控扼回紇,回紇使節(jié)到中原來,豐州 是其必經(jīng)之地。(3)這不是豐州李端公嗎?好久沒有拜會麾下了, 怎么這么瘦弱?!緟⒖甲g文】 李景略,幽州良鄉(xiāng)人。李景略因

26、父祖的功蔭而得以補授幽州功曹。大歷末年,寄居河中,閉門讀書。李懷光任朔方節(jié)度使,招他到幕府中。五原有個偏將叫張光,挾私殺妻,始終不能結案。張光富有財產(chǎn),獄吏不敢揭發(fā)。李景略審問出實情,張光最終伏法。因此授任他為大理司直,升任監(jiān)察御史。 不久被靈武節(jié)度使杜希全征用在幕府中,轉(zhuǎn)任殿中侍御史,兼豐州刺史、西受降城使。豐州向北控扼回紇,回紇使節(jié)到中原來,豐州是其必經(jīng)之地。以前做刺史的大多懦弱,虜使到來都以對等的禮節(jié)平起平坐。此時回紇又派遣梅錄將軍隨宦官薛盈珍入朝,李景略想用氣勢震服他。郊外迎接時,傳下話想先見宦使,梅錄起初沒有明白他的用意。李景略見到薛盈珍以后,就讓他對梅錄說:“得知可汗剛剛逝去,我想

27、以禮吊祭。”于是登上高土堆來等待他。梅錄在他面前伏地而哭,李景略因此撫慰他說:“可汗離開人世,我以此禮助你追慕祭吊之情?!被丶v使節(jié)的驕容氣勢,喪失得一干二凈,于是用父輩稱呼來稱李景略。從此回紇使節(jié)見到李景略,都在庭下拜見,李景略也因此樹立下威名。 當時河東李說有病,下詔任命李景略為太原少尹、節(jié)度行軍司馬。當時方鎮(zhèn)節(jié)度使很少有征入朝中替換的,都是死后才任命,行軍司馬全都由皇上挑選,受命之日,人心已有歸向。李景略居于可能取代節(jié)帥的地位,處境本已艱難,又逢回紇使臣梅錄將軍入朝,李說設宴招待他,梅錄爭座次上下,李說無法阻止,李景略叱責他。梅錄,就是過去經(jīng)過豐州的人,辨出李景略的聲音,急忙上前拜見說:“

28、這不是豐州李端公嗎?好久沒有拜會麾下了,怎么這么瘦弱?!泵蜂浽俅伟菀?李景略就命他坐在次座。將吏賓客看著李景略,更加敬畏他。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義宗,名倍,小字圖欲,太祖長子,母淳欽 皇后蕭氏。幼聰敏好學,外寬內(nèi)摯。神冊元年 春,立為皇太子。 時太祖問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 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 曰:“佛非中國教?!北对唬骸翱鬃哟笫?萬世所 尊,宜先?!碧娲笳f,即建孔子廟,詔皇太子春 秋釋奠。嘗從征烏古、黨項,為先鋒都統(tǒng),及經(jīng) 略燕地。太祖西征,留倍守京師,因陳取渤海計。 天顯元年,從征渤海。拔扶余城,上欲括戶口, 倍諫曰:“今始得地

29、而料民,民必不安。若因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碧鎻闹?。倍與大元帥德光為前鋒,夜圍忽汗城,大諲撰注窮蹙,請降。尋復叛,太祖破之。改其國曰東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為人皇王主之。仍賜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稱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漢法。歲貢布十五萬端,馬千匹。上諭曰:“此地瀕海,非可久居,留汝撫治,以見朕愛民之心?!瘪{將還,倍作歌以獻。陛辭,太祖曰:“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倍號泣而出。遂如儀坤州。. 未幾,諸部多叛,大元帥討平之。太祖訃至,倍即日奔赴山陵。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謂公卿曰:“大元帥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屬,宜主社稷?!蹦伺c群臣請于太后而讓位焉。于是大元帥即皇帝位,是為

30、太宗。 太宗既立,見疑,以東平為南京,徙倍居之,盡遷其民。又置衛(wèi)士陰伺動靜。倍既歸國,命王繼遠撰建南京碑,起書樓于西宮,作樂田園詩。唐明宗聞之,遣人跨海持書密召倍。倍因畋海上。使再至,倍謂左右曰:“我以天下讓主上,今反見疑;不如適他國,以成吳太伯之名。”立木海上,刻詩曰:“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xiāng)人,從此投外國?!睌y高美人,載書浮海而去。 (選自遼史卷七十二,有刪改).【注】大諲撰:皇帝名。(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太祖大說,即建孔子廟 說:通“悅”,高興 B.大諲撰窮蹙,請降 窮:走投無路 C.遂如儀坤州 如:到去 D.又置衛(wèi)士陰伺動靜 伺:守候 答

31、題指導 “伺”應解釋為“窺探”“監(jiān)視”。D.(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 同的一組是 ( ) 答題指導 B項,第一個“因”是連詞,“于 是”;第二個“因”是介詞,“通過”。A項,兩 個“之”都是結構助詞,“的”;C項,兩個“以” 都是連詞,表示目的;D項,兩個“乃”都是連 詞,“于是”。 答案 B(3)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義宗倍“有遠見卓 識”和“受太祖器重”的一組是 ( ) 答題指導 B項、C項第一句不能表明義宗倍有遠見卓識,D項第二句說的是唐明宗對義宗倍的器重。答案 A(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 一項是 ( ) A.太祖詢問應當先祭祀誰時,義宗倍的

32、觀點和大 臣截然不同,他認為孔子是受萬世尊重的圣 人,應該先修建孔子廟祭祀孔子。 B.攻下扶余城以后,太祖接受了義宗倍的建議, 并任命義宗倍和大元帥德光為先鋒,包圍了忽 汗城,迫使大諲撰投降。 C.義宗倍本是皇太子,但他知道皇太后想立德光 為皇帝,于是與群臣一起向太后請求,讓出了 本當由他自己繼承的皇位。 D.太宗登基之后,把義宗倍遷到南京居住,并且遷 走了那里的百姓,又安置了衛(wèi)士“陰伺動靜”, 這是義宗倍遠投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題指導 義宗倍只是認為應該先祭祀孔子,并 沒有建議修建孔子廟,故A項錯。 答案 A(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若因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 得

33、汝治東土,吾復何憂? 我以天下讓主上,今反見疑;不如適他國,以成 吳太伯之名。 答題指導 “因”譯為“乘”;“造”譯為“到去”,引申為“奔赴”?!拔釓秃螒n”是賓語前置句,翻譯時,語序要調(diào)整。“見”表示被動,譯為“被”;“適”譯為“到去”。答案 如果乘現(xiàn)在的破竹之勢,直接揮軍奔赴忽汗城,必定會攻克。有你治理東土,我還有什么不放心呢?我把天下讓給了皇上,如今反而被猜忌;不如到國外去,來成全我像吳太伯那樣讓賢的名聲?!緟⒖甲g文】 義宗,名字叫倍,小字圖欲,是太祖的長子,母親是淳欽皇后蕭氏。從小聰明好學,外表寬厚內(nèi)心誠摯。神冊元年春天,被立為皇太子。 當時太祖詢問身邊的臣子:“接受天命的皇帝,應當侍天敬神。我將祭祀有大功德的,應當先祭祀誰?”大家都說應是佛祖。太祖說:“佛不屬于中國的宗教?!绷x宗倍說:“孔子是圣人,受萬世尊重,應該先祭祀他?!碧娣浅8吲d,馬上修建孔子廟,命皇太子分春秋兩季設酒食祭奠。義宗倍曾隨從太祖征討烏古、黨項,做先鋒都統(tǒng)和燕地經(jīng)略。太祖西征,留倍鎮(zhèn)守京師,于是陳說了奪取渤海國的大計。天顯元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