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計算(含表格)_第1頁
新建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計算(含表格)_第2頁
新建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計算(含表格)_第3頁
新建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計算(含表格)_第4頁
新建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計算(含表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案例1 新建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計算1.設計資料湖北省某新建高速公路,雙向四車道,擬采用瀝青路面結構。沿線土質為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頂面1.4 m,沿線有水泥及碎石供應。根據(jù)計劃安排,該項目于2010年建成通車。經(jīng)交通調查預測,2010年平均日交通量見案例表1;交通量年增長率:20102014年為8%,20152019年為7%,20202024年為5%。案例表1 通車第一年(2010年)交通組成與交通量車型分類代表車型交通量/(輛/天)單后軸貨車黃河JN163760東風EQ140520雙后軸貨車東風EQ240460單后軸客車武漢WH644A790武漢WH644B870拖掛車交通SH-14122

2、02.設計步驟1)交通量計算及交通等級的確定(1)車輛參數(shù)及交通量計算,見案例表2。案例表2 通車第一年(2010年)交通組成車輛參數(shù)與交通量序號車型名稱前軸重/kN后軸重/kN后軸數(shù)后軸輪組數(shù)后軸距/m交通量/(輛/天)1黃河JN16358.61141雙輪組7602東風EQ14023.769.21雙輪組5203東風EQ24025.525.92雙輪組3220注:表中的車輛參數(shù)來自于HPDS2011程序;后軸重為單軸重。(2)計算累計當量軸次Ne。當量軸次N1。a.當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層底拉應力為指標時,通車第一年(2010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N1的計算。按式(1-7)進行前軸、后軸當量軸次

3、的換算,計算過程見案例表3。案例表3 第一年(2010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N1的計算汽車車型前軸當量軸次換算后軸當量軸次換算日交通量/(輛/天)前軸重/kN軸數(shù)系數(shù)C1輪組系數(shù)C2當量軸次/(次/天)后軸重/kN后軸數(shù)后軸輪組數(shù)后軸距/m軸數(shù)系數(shù)C1輪組系數(shù)C2當量軸次/(次/天)黃河JN16358.616.447611412111 344760東風EQ14023.716.4669.21211105520東風EQ24025.516.4825.92232161220合計5551 780N1(次/天)2 335N1=前軸當量軸次+后軸當量軸次=555+1 780=2 335(次/天)注:本表以設

4、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層底拉應力為指標。計算當量軸次時應注意如下幾點。前軸均為單軸單輪。當后軸距大于3 m時,按單獨軸載計算,即C1=軸數(shù)。例如,案例表3中交通SH-141的后軸軸數(shù)系數(shù)C1=2。當后軸距小于3 m時,按式(1-3)計算C1。例如,案例表3中東風EQ240的后軸軸數(shù)系數(shù)C1=2.2。b.當以半剛性材料層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通車第一年(2010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N1的計算。按式(1-4)進行前軸、后軸當量軸次的換算,計算過程見案例表4。要注意式(1-9)與式(1-7)中指數(shù)的區(qū)別,并注意案例表3與案例表4中C1、C2取值的區(qū)別。案例表4 第一年(2010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N1的

5、計算 汽車車型前軸當量軸次換算后軸當量軸次換算日交通量/(輛/天)前軸重/kN軸數(shù)系數(shù)C1輪組系數(shù)C2當量軸次/(次/天)后軸重/kN后軸數(shù)后軸輪組數(shù)后軸距/m軸數(shù)系數(shù)C1輪組系數(shù)C2當量軸次/(次/天)黃河JN16358.6118.519611412112168760東風EQ14023.7118.5069.2121127520東風EQ24025.5118.5025.92232112220合計1982 266N1(次/天)2 464N1=前軸當量軸次+后軸當量軸次=198+2 266=2 464(次/天)注:本表以半剛性材料層拉應力為設計指標。累計當量軸次Ne。按式(1-11)計算設計年限內一

6、個車道的累計當量軸次Ne。該公式為等比數(shù)列求和公式,其中,365N1是首項,(1+)是公比。365是指一年的天數(shù),365N1將日作用次數(shù)換算為年作用次數(shù);是車道系數(shù),將雙向交通換算為設計車道上(即最不利車道)的作用次數(shù)。設計年限t:查表1-8,高速公路設計年限t=15年。車道系數(shù):查表1-9,取車道系數(shù)=0.4。a.當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層底拉應力為指標時,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的累計當量軸次Ne的計算見案例表5。案例表5 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的累計當量軸次Ne的計算各特征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Ni/(次/天)通車第n年156101115分段交通量增長率/%875Ni/(次/天)2 3353 1773

7、 3994 4554 6785 686車道系數(shù)0.4查表1-9累計當量軸次Ne/(次/車道)分段計算20102014年20152019年20202024年1 999 9832 853 8273 773 940合計8 627 750注:本表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層底拉應力為指標。b.當以半剛性材料層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的累計當量軸次Ne的計算見案例表6。案例表6 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的累計當量軸次Ne的計算各特征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Ni/(次/天)通車第n年156101115分段交通量增長率/%875Ni/(次/天)2 4643 3523 5874 7024 9376 001車道系

8、數(shù)0.4查表1-9累計當量軸次Ne/(次/車道)分段計算20102014年20152019年20202024年2 110 4743 011 6743 982 886合計9 105 034注:本表以半剛性材料層拉應力為設計指標。交通等級。當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層底拉應力為指標時,案例表5中計算得出的累計當量軸次Ne=8 627 750 次/車道,查表1-10,得出交通等級為中等交通。當以半剛性材料層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案例表6中計算得出的累計當量軸次Ne=9 105 034次/車道,查表1-10,交通等級為中等交通。取最高的交通等級為設計交通等級,所以本項目的交通等級為中等交通。 2)結構組合設

9、計(1)路基與墊層。路基。a.路基干濕類型。本項目自然區(qū)劃屬IV3區(qū)(長江中游平原中濕區(qū)),沿線土質為黏性土,查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502006)F.0.1,可得出路床面至地下水位臨界高度為H1=1.51.7 m,H2=1.11.2 m,H3=0.80.9 m。 查案例1的設計資料,地下水位距路床頂面H0=1.4 m。查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表5.1.4-2,由H2H0H1得出,路基為中濕狀態(tài)。b.路基回彈模量。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5.1.1條規(guī)定,路基回彈模量值應大于30 MPa,重交通、特重交通路基回彈模量值應大于40 MPa。通過室內試驗法,確定路基回彈模量為40 MPa,滿足

10、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5.1.1條的規(guī)定。墊層。因路基處于中濕狀態(tài),按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4.2.5條規(guī)定,不需設置墊層。(2)各結構層的材料、厚度、回彈模量。初擬路面結構。根據(jù)預測交通量、道路等級對路面結構強度的要求,結合當?shù)貧庀?、水文、地質、筑路材料供應等情況,參考國內外高等級公路設計、使用經(jīng)驗及當?shù)匾呀ê驮诮ǖ母咚俟肥┕そ?jīng)驗,進行路面結構組合設計,見案例表7。按表1-12、表1-13檢查各結構層的厚度是否合理。案例表7 瀝青路面結構方案層 位結構層材料名稱厚度/cm備 注1細粒式瀝青混凝土4AC-13C2中粒式瀝青混凝土6AC-203粗粒式瀝青混凝土7AC-254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5級配

11、碎石20底基層注:瀝青路面的基層為承重層,底基層為次承重層,設計層可選用承重層或次承重層。本案例以基層為設計層,設計層的厚度用“?”表示,設計層的最小厚度查表1-13,當驗算結果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時,程序會將設計層厚度加厚,直到驗算滿足規(guī)范要求為止。路面各結構層的回彈模量、劈裂強度。在設計高速公路施工圖時,采用實測設計參數(shù),回彈模量、劈裂強度見案例表8。案例表8 路面各結構層材料的回彈模量、劈裂強度層位結構層材料名稱厚度/mm20 15 劈裂強度/MPa平均抗壓模量/MPa標準差/MPa平均抗壓模量/MPa標準差/MPa1細粒式瀝青混凝土401 4521252 1573171.22中粒式瀝青混凝土

12、601 2251041 8701751.03粗粒式瀝青混凝土70978501 276850.84水泥穩(wěn)定碎石?1 6302541 6302540.65級配碎石2002401224012注:以路表彎沉值為設計或驗算指標時,設計參數(shù)采用20 抗壓回彈模量;以瀝青層或半剛性材料結構層層底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設計參數(shù)采用15 抗壓回彈模量。3)瀝青路面厚度設計(1)設計彎沉值。設計彎沉值的計算見式(1-2),計算過程見案例表9。案例表9 設計彎沉值計算c設計彎沉值ld(0.01 mm)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累計當量軸次Ne/(次/車道)公路等級系數(shù)Ac面層類型系數(shù)As路面結構類型系數(shù)Abld=600Ne-

13、0.2AcAsAb由案例表5計算得出24.68 627 750111(2)層底容許拉應力。層底容許拉應力的計算見式(1-3),計算過程見案例表10。案例表10 各結構層容許拉應力計算層位結構層材料名稱劈裂強度s/MPa抗拉強度結構系數(shù)Ks的計算容許拉應力R/MPa實測抗拉強度結構系數(shù)Ks的計算公式Ks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累計當量軸次Ne/(次/車道)公路等級系數(shù)Ac見式(1-3)1細粒式瀝青混凝土1.2Ks=0.09Ne0.22/Ac3.08 627 750見案例表51.00.402中粒式瀝青混凝土1.03.08 627 750見案例表51.00.333粗粒式瀝青混凝土0.83.08 627 7

14、50見案例表51.00.274水泥穩(wěn)定碎石0.6Ks=0.35Ne0.11/Ac2.09 105 034見案例表61.00.305級配碎石(3)瀝青路面厚度設計。用HPDS2011軟件進行計算,以路表彎沉值作為路面整體強度的控制指標反算設計層厚度,并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和整體性材料基層的彎拉應力驗算。當設計層的厚度取36 cm時,路表計算彎沉值ls= 24.5(0.01 mm),設計彎沉值ld=24.6(0.01 mm),路表計算彎沉值小于設計彎沉值,滿足要求。當設計層的厚度取36 cm時,驗算各層層底拉應力m,見案例表11,層底拉應力m小于容許拉應力R,滿足要求。案例表11 各結構層拉應力

15、計算層位結構層材料名稱厚度/mm20 15 劈裂強度/MPa容許拉應力R/MPa層底面最大拉應力m/MPa平均抗壓模量/MPa標準差/MPa平均抗壓模量/MPa標準差/MPa1細粒式瀝青混凝土401 4521252 1573171.20.40-0.2302中粒式瀝青混凝土601 2251041 8701751.00.330.0663粗粒式瀝青混凝土70978501 276850.80.270.0274水泥穩(wěn)定碎石3601 6302541 6302540.60.300.1675級配碎石2002401224012注:拉應力為負,表示受壓。4)HPDS2011程序操作過程演示(1)啟動程序HPDS2

16、011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與驗算”。啟動程序HPDS2011,然后選擇“路面設計與計算”“瀝青路面設計與計算”“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與驗算”命令,如案例圖1所示。案例圖1 啟動程序HPDS2011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與驗算”(2)交通量計算及交通等級確定。按案例圖2所示對話框,輸入設計參數(shù):公路等級、車道系數(shù)、設計年限、增長率分段數(shù)、車輛類型數(shù)。案例圖2 輸入設計參數(shù)輸入交通量年增長率分段數(shù)據(jù)。單擊案例圖2中的“各分段時間、增長率輸入”按鈕,然后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如案例圖3中所示的數(shù)據(jù)。案例圖3 輸入交通量年增長率分段數(shù)據(jù)輸入瀝青路面車輛與交通量參數(shù)。單擊案例圖2中的“車輛及交通參數(shù)輸入”按鈕,

17、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如案例圖4中所示的數(shù)據(jù)(選擇車型名稱、輸入交通量)。案例圖4 輸入瀝青路面車輛與交通量參數(shù)注意:單擊“車型名稱”欄的相應地方,可選擇車型、車型代碼、前軸重、后軸重、后軸輪組數(shù)、后軸數(shù)、后軸距可由程序自動生成,不必填寫。累計當量軸次及交通等級的計算。單擊案例圖2中的“累計當量軸次及交通等級的計算、確定和輸出”按鈕,結果如案例圖5所示。案例圖5 交通量計算及交通等級確定計算結果(3)選擇路面設計類型、路面設計內容,如案例圖6所示。案例圖6 選擇路面設計類型、路面設計內容(4)路面設計參數(shù)輸入。路面設計參數(shù)輸入如案例圖7、案例圖8、案例圖9和案例圖10所示。案例圖7 路面設計參數(shù)輸入(一)注:本案例中的第4層是設計層,請按規(guī)范規(guī)定的最小厚度或適宜厚度輸入水泥穩(wěn)定碎石的厚度,程序將反算設計層的厚度(本表中35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